共生理论视角下幼儿园师幼关系中的教师角色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and Teacher Ro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iosis Theory
DOI: 10.12677/ces.2024.124204, PDF, HTML, XML, 下载: 48  浏览: 7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黎 琦: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 共生理论师幼关系教师角色Symbiosis Theory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Teacher’s Role
摘要: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系统的核心关系,与学前儿童健康发展和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息息相关。在“共生”成为世界重要取向的时代,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两个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共生单元间互动交往而形成的双主体人际关系,更是师幼双方协同进化、共同发展进步的共生型关系。其要求幼儿园教师体现为专业的观察者、平等的对话者、强有力的支持者以及谦虚的学习者角色。
Abstract: The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is the core relationship of 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system,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 and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the era where “symbiosi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lobal orientation, a good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is a dual subjec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ormed by the interac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independent and interdependent symbiotic unit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It is also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 in which both teachers and children evolve and develop together. It requires kindergarten teachers to portray themselves as professional observers, equal interlocutors, strong supporters, and humble learners.
文章引用:黎琦. 共生理论视角下幼儿园师幼关系中的教师角色[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4): 228-232.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4204

1.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系统中,师幼关系是其核心关系,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核心因素,更是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升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关键因素。因此,幼儿园师幼关系一直是学前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梳理文献可知,目前学术界关于幼儿园师幼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 [1] 等学科,而且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师和幼儿通过互动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 [2] ,很少有研究者以共生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师幼关系的内部机制进行审视。这将使得人们对师幼交往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的认识不够全面,也就难以有效地去解决,从而导致幼儿园教育系统的运行状态受到抑制,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提升也因之变得举步维艰。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3] 。同时,在世界各地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动下,“‘共生’的追求也已成为当下世界的重要取向” [4] 。因此,在共生理论视角下,思考与分析幼儿园师幼关系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根据共生理论的内涵,幼儿园师幼关系就是教师与幼儿两个不同的共生单元通过互动交流、相互碰撞而形成的共生关系,师幼两者彼此独立而又不可分割、各有千秋而又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幼儿园教育系统的良好运行。那么,什么是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师幼关系?在共生理论视角下,幼儿园教师又应塑造什么样的角色,才能促使幼儿园教育系统的持续良好运行?这是必然需要回应的课题。

2. 共生理论视角下幼儿园师幼关系的内涵

“共生”(Symbiosis)的概念来源于生物学,最早是由德国真菌学家德巴里(De Bary, 1879)提出,意指“不同生物密切生活在一起(living together)” [5] ,揭示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互利”关系。这是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基本关系。随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借用这一概念来分析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共生是向异质者开放的结合方式与关系,体现了创生、发现、保持异质者的生命进程” [6] 。可见,“共生”本质上映射的是不同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样式,其特征包括共同生活、相互融合以及协同发展。

在共生理论视角下,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两个相互独立的共生单元在幼儿园中通过互动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师幼间天然地具有相辅相成的互利共生性。这种关系具有以下内涵:首先,师幼关系是一种互惠互利型的人际关系,其形成场域是幼儿园,其形成方式则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交往。其次,在共生型的师幼关系中,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双方地位是平等的,是一种“我”“你”关系,也是一种主体和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更是异质生命体之间所存在的对称的人际关系;二者在实际的教育场域中虽然存在不对称的样态,但在生命的成长意义上是平等的。最后,共生型的师幼关系不仅仅是一种静态层面的共生关系共同体,表现为一定时间、空间里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也是共生关系共同体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表现为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两种共生单元时时刻刻都在互动交流、碰撞融合,促使师幼关系共生状态的不断创生。

3. 共生理论视角下幼儿园师幼关系中的教师角色

以共生理论审视幼儿园师幼关系,教师角色成为决定师幼关系发展走向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系统的发展状态和保教质量。传统上,幼儿园教师往往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者角色,幼儿则常常成为“闻道、受业”的被动学习者角色,这忽视了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两种不同共生单元之间天然的“互利性”,不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更不利于幼儿园教育效果的有效达成。从共生理论视角来看,在师幼关系的形成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扮演观察者、对话者、支持者和学习者的基本角色。

3.1. 幼儿园教师是专业的观察者

“观”是感官,“察”是“省察”。所谓的观察,即指幼儿园教师借助感官接收不同活动状态下幼儿的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观察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更是幼儿教师最为基础的专业能力 [7]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通过互动交往了解彼此,幼儿园教师更需要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需求。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专业性观察的前提应当首先悬置自身已有的权威者角色,将自身与幼儿置于地位对称的共生单元,观照幼儿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需要等,才能准确发现“童年的秘密”,以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需要明确的是,这种观察不仅仅是单纯地借助感官接收信息的过程,还应该是教师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是对幼儿行为进行分析与解读的过程,更是理解幼儿、走进幼儿心灵世界的过程。只有通过专业观察,幼儿园教师才能准确判断出幼儿不同行为背后所潜藏的兴趣与需要、能力与想法,激发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与之相应的是,专业的观察者在观察的同时也将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成为互利共生关系共同体中的受益人。因此,专业性观察者角色是幼儿园教师的首要角色,也是共生型师幼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

3.2. 幼儿园教师是平等的对话者

“共生是要承认种种异质者的‘共存’,而非把社会关系导向同质化” [8] 。也就是说,共生理论视角下幼儿园教师与幼儿是一种“我”“你”的“双主体”关系,在师幼互动交往过程中教师要勇敢地尊重和承认幼儿存在不同的价值观,要避免师幼双方走向同质化的单主体关系样态。具体来看,在师幼交往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幼儿的独特性,尊重和认可幼儿自身对待世界的不同想法、对待问题的解决方式,当师幼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幼儿园教师要始终坚持平等对话的原则,将自身置于与幼儿同等的“生态位”,倾听幼儿的声音,避免或拒绝使用粗暴的方式迫使幼儿顺从,以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自由开放的对话氛围。这是共生型师幼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师幼双方得以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只有当幼儿园教师抛却传统的权威者角色,放低姿势,与幼儿进行平等对话,师幼关系才能始终保持协调、统一、积极的状态,幼儿园教育系统才能不断优化、稳步发展。由此可见,平等的对话者是幼儿园教师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共生型师幼关系形成的关键力量。

3.3. 幼儿园教师是有力的支持者

在共生型师幼关系中,幼儿在知识、身体、心理、地位等方面天然地弱于幼儿园教师,所以势弱的幼儿必然需要得到势强的幼儿园教师地有力支持,才能顺利实现身心全面发展,才能共同促进师幼关系共生模式的持续创生。作为强有力的支持者,幼儿园教师必然需要为幼儿创设支持性的成长环境。一方面,幼儿园教师需要预先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幼儿的积极主动探索提供心理支持,而良好的师幼关系氛围则是其关键。作为成人的幼儿园教师需要主动关心幼儿、理解幼儿,与幼儿一起探索,营造出友好、宽松的师幼互动氛围,使幼儿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还需要为幼儿创设安全、有准备的物理环境,为幼儿的成长提供物质支持。幼儿虽然是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个体,但其是天生的主动学习者,富有吸收力的心灵,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要素进行互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增长。因而,幼儿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物理环境首先是安全的,以规避风险;其次是材料丰富的,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由此可知,幼儿园教师强有力的支持者角色是维持共生型师幼关系良好运行的核心力量,也是促进师幼关系不断变革与发展的核心要素。

3.4. 幼儿园教师是谦虚的学习者

“共生是导致物种创新的基本源泉” [9] 。在自然界,不同的生物因相互接触而协同进化,进而产生了新的物种,丰富了自然界生态系统。同样地,在师幼共生系统内,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两个不同的共生单元也会因彼此间互动交流、碰撞融合而不断变革与形成新的关系样态,这是师幼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传统上,由于幼儿园教师身心发展的成熟性特质,我们往往自然而然地认可幼儿园教师的“师者”地位;而在共生型师幼关系中,尽管幼儿是身心发展不成熟的生命个体,但幼儿也是天然的“师者”,能够引导幼儿园教师看到儿童世界的图景。幼儿园教师只有放低身段,谦虚地向幼儿学习,才能走进幼儿的真实生活,“理解儿童在真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方方面面,理解儿童眼中的真实生活” [10] ,进而更好更有效地与发挥彼此作用、互相激发、互动交流的功能,从而不断创造新的更积极地关系模式,促进共生型师幼关系始终保持积极地前进方向。由此可见,幼儿园教师谦虚的学习者角色是丰富与完善师幼关系不同模式的有力推手,也是推动共生型师幼关系不断变革与发展的有力保障。

4. 结语

综合可知,在共生理论视角下,幼儿园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两个共生单元间通过互动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这种共生型的师幼关系模式对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扮演专业的观察者,这是共生型师幼关系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其次,幼儿园教师需要扮演平等的对话者,这是共生型师幼关系得以形成的关键力量;再次,幼儿园教师需要扮演强有力的支持者,这是共生型师幼关系良好运行的核心力量;最后,幼儿园教师需要扮演谦虚的学习者角色,这是推动共生型师幼关系不断变革与发展的有力保障。由此,借助共生理论审视幼儿园教育系统的内部机制,方能有效地解决师幼冲突与矛盾加剧的现实困境,才能促进整个幼儿园教育系统的良好运行,保障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稳步提升!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2020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幼儿园师幼关系研究》资助;项目编号:XSP20YBC423。

参考文献

[1] 李洪玉, 张琪, 覃莉. 当代国内外师幼关系研究述评[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 31(4): 16-20.
[2] 李创斌. 对话理论视域中的师幼关系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 李慧, 楚恒体. 低生育率背景下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挑战与应对[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 43(2): 135-138.
[4] 严孟帅. 区域共生教育发展理论探究: 基于云南实践案例的考察[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7(4): 121-128.
[5] 洪黎民. 共生概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6(4): 50-54.
[6] 李燕. 共生教育论纲[D]: [博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05.
[7] 苗雪红, 卜叶. 论师幼共生型关系中的教师角色与行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37(1): 27-33.
[8] [日]尾关周二. 共生的理想[M]. 卞崇道, 刘荣, 周秀静, 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6.
[9] 袁年兴. 共生哲学的基本理念[J]. 湖北社会科学, 2009(2): 100-102.
[10] 马克斯∙范梅南, 刘彩祥. 理解儿童的可能性[J].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5(Z1):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