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建设特点与启示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Nursery Play Space in Foreign Countries
DOI: 10.12677/ae.2024.144506, PDF, HTML, XML, 下载: 40  浏览: 70 
作者: 陈 玲: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喀什
关键词: 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儿童本位Community Nursery Play Space Child-Oriented
摘要: 随着《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政策的出台,要求大力发展托育服务体系,而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建设在托育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建设存在偏离儿童本位、忽视婴幼儿安全游戏需求、游戏空间不足、物质环境维度缺失等问题。为给婴幼儿提供更好的保育环境,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建设应基于儿童本位、立足安全性、区域多样化以及具有游戏性。
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olicy of “Guiding Opinions on Further Improving and Implementing Positive Birth Support Measures”, it is required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hildcare service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nursery play spa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ildcare service system. Through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nursery play space, such as deviation from children’s standard, neglect of infants’ safety play needs, insufficient play space, and lack of material environment dimens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better childcare environment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nursery play space should be based on children, safety, regional diversification and playfulness.
文章引用:陈玲. 国外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建设特点与启示[J]. 教育进展, 2024, 14(4): 246-25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4506

1. 引言

2022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 [1] ,重点强化社区托育服务供给,引导市场、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等服务业态。社区是影响婴幼儿发展及家庭养育的重要外部环境,社区游戏空间是儿童构建社会和文化身份的重要场所和载体,适宜的社区儿童游戏空间是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上,多数国家都将托育服务作为一项涉及人口、社会、经济和教育的综合性政策加以重视,它们在制度保障、福利补贴、运营模式、师资队伍、游戏空间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可以为我国托育服务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

2. 国外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建设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关注,各地涌现出了大量行动计划及项目实践。不同行动方案的着眼点与侧重点有所区别,它们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出发,共同搭建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实施网络,为儿童权益的保障提供了途径。它们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可以提炼为场景丰富性、安全性、适宜性、资源性四个特点。

(一) 场景丰富性

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实现户外空间、室内婴幼儿公共活动空间场景丰富性,可进一步满足婴幼儿活动需要。美国学者珍妮特将室内活动空间划分为身体护理中心、兴趣中心以及室内粗大运动学习空间。与室内玩耍相比,婴幼儿在户外玩耍的探索与运动量更大,婴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更高 [2] 。已有研究表明,将户外游戏空间划分为沙坑、障碍赛道、滑坡、秋千、木制舞台区域、攀岩设备、水上游乐园、球类运动区、木工长凳、农场、混凝土路、茂密的灌木丛等不同区域能提供幼儿丰富的机会体验全广度情感健康 [3] 。

(二) 安全性

0~3岁婴幼儿,游戏场所有限和安全问题被认为是婴幼儿不在社区进行户外游戏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虽然户外游戏能给婴幼儿带来很多益处,但婴幼儿在户外玩耍时,隐藏的危险也不容忽视,交通风险、落水、受伤和陌生人的威胁可能是婴幼儿在户外玩耍时的主要安全问题。其次,1~3岁幼儿在户外游戏空间进行游戏时都会存在冒险性游戏,例如爬树、在原木上保持平衡和幼儿探索自己的能力都属于冒险性游戏特征 [4] 。由于婴幼儿在游戏时喜欢探索和奔跑,因此游戏空间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而建筑与游戏空间一体化的应用具有连续性模式,可让其更自由、更安全地玩耍。因此,在构建户外游戏空间时要注意各空间的联系性,便于婴幼儿在安全的基础上轻松访问各个空间。

(三) 适宜性

适宜性体现为婴幼儿准备适宜的环境,使其通过对环境的积极推进,通过与周围事情、成人及同伴的相互影响而学习。以游戏空间概念的社区规划还需要注意游戏空间的各种原则和要素,使婴幼儿游戏区和学习区能够支持婴幼儿的活动。同时,自然游戏在身体、社交、学习、情感和认知益处方面对婴幼儿的健康和发展也很重要 [5] 。无障碍的场地和能与自然物体玩耍的地方、靠近水槽的沙盘区、有遮阳板和长凳的休息区有助于为婴幼儿设计一个可持续社区活动的户外游戏空间 [6] 。也有学者提出,婴幼儿的参与或沉浸行为、探索行为、行为婴幼儿之间的互动关系、合作行为最常发生在定义明确的环境中,而竞争行为似乎与定义不明确的环境(资源匮乏环境)有部分关系 [7] 。

(四) 资源性

空间大小、空间内资源的稀缺或丰富程度对预测婴幼儿游戏的类型很重要。例如,当有更多的游戏材料时,婴幼儿会以更小的分组进行游戏,或从大的平行分组转向更小的平行分组或单独游戏。同时,根据婴幼儿年龄特点提供相应的材料,也可实现空间的游戏性与趣味性。研究发现2~3岁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要使用真实或仿真物品,逐渐出现物体替代行为,能够重复某个角色的典型行为,能表现出一系列有联系的游戏情节;在象征与表征能力方面,2岁以后,幼儿变得越来越多地使用更抽象的东西来代替真实的物体;直到3岁左右,幼儿开始使用想象的物体 [8] 。

3. 我国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建设现状

2019年通过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起步托育。托育作为老问题新事物,相比国外底子比较薄,所以我国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建设还有不少问题,体现为偏离儿童本位、忽视婴幼儿安全游戏需求、游戏空间不足以及物理环境维度缺失。

(一) 偏离儿童本位

由于游戏空间环境趋同化、游戏空间环境创设中成人主导的审美偏好弱化了婴幼儿的主动参与以及婴幼儿游戏时间通常由家长决定这些因素,导致儿童本位的偏移 [9] 。也有学者认为游戏是儿童的游戏,所以归根结底,游戏空间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儿童自身,目前儿童游戏空间的体验现状就是如此:“他们是生活在巨人和巨人组成的世界里的‘小人物’,很少有东西是按照他们的体型来制作的”。当下,很多社区的户外活动空间大多配备了按照成人体型标准制作的各种健身器材,而活动场地中基本没有专门的婴幼儿游戏空间。社区中不恰当的游戏空间存在空间体验单一、设计缺乏吸引力、游戏类型设施有限等问题,婴幼儿的需求总是被忽视,无法吸引婴幼儿参与游戏。

(二) 忽视婴幼儿安全游戏需求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婴幼儿在社区空间进行游戏活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1~3岁幼儿独自在社区游戏空间奔跑、玩耍或骑行时,周围的人群和车辆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影响。婴幼儿喜欢爬行、追逐打闹,而在游戏空间中地面设计是以砖块和水泥为主要的材料,因此在游戏中摔倒的现象较为普遍。冒险游戏可帮助婴幼儿解决问题,了解自己的极限并建立信心,让他们对游戏有一种能动感,但同时婴幼儿自身发起的冒险性游戏也有一定安全隐患,而此时养护者在鼓励冒险游戏之前应该了解婴幼儿的能力 [10] 。对于婴幼儿看护人来说,就其工作游戏空间内的感知风险与实际风险以及适合婴幼儿年龄的发育,社区对其进行额外培训可能很重要。

(三) 游戏空间不足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森林树木被高楼大厦所代替,而草坪也转化为水泥场地,婴幼儿“表象空间”迅速减少。一方面,在目前的社区环境中,更多的是成人主导的空间,随处可见健身器材以及各种球类运动场地;另一方面,在多数小区更多的场地属于居民住宅区和停车场,自然空间减少,婴幼儿活动场所退居室内。相较于城市婴幼儿,居住在乡村的婴幼儿可以在广阔的自然场所进行游戏 [11] 。野外游戏空间提供的“表象空间”可以让婴幼儿自由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但由于部分婴幼儿由隔代所抚养,而婴幼儿的祖辈缺乏相应科学育儿知识,无法提供符合婴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游戏。

(四) 物质环境维度缺失

目前,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学习环境的软/硬维度、引入/隔离维度、活动性维度、开放/封闭维度以及简单/复杂维度都未得以完全体现,甚至部分处于缺失状态。同时,户外游戏场地的功能固化,如只有滑滑梯区域为婴幼儿游戏场地,景观设计多为美观所用,不具备婴幼儿“易进入性”原则。从软硬维度来讲,缺乏草坪、沙地、小水池和天然的或人工的可移动的游戏材料支持婴幼儿开展与物理环境相关的挑战性或运动性游戏;未借助非常态的空间为婴幼儿创设“秘密小天地”,如迷宫空间、洞穴类等曲折空间;未将户外活动空间划分为认知活动、体育活动和自由活动等空间体现活动性维度;从而导致不同年龄婴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未得到满足,降低婴幼儿户外游戏空间的丰富性,难以激发婴幼儿探索“新世界”的兴趣。

4. 对于建设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启示

其他学者提出,儿童本位的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可以通过空间建设、社区服务建设以及促进儿童参与三个方面建设有趣、开放、适宜婴幼儿发展的社区游戏空间 [1] 。本文从我国既有实际出发,基于儿童友好理论建设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可基于儿童本位、立足安全性、区域多样化以及具有游戏性。

(一) 基于儿童本位建设社区托育游戏空间

基于儿童本位的社区游戏空间建设需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室内外环境创设。5个月~11个月婴儿时期,也可以称“爬行期”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婴儿可以以某种方式移动,如缓慢爬行、四肢协调爬行(最常见的)、翻滚、滑行,此时,地面作为游戏空间频繁被使用。为满足婴儿这一需求,在建设室内环境时,地板就应采取适宜婴儿的,例如,铺设软地面,家具采用防碰撞材料,避免其发生碰撞进而造成伤害。同时,会爬行后的婴儿在后阶段会尝试站立,因此在室内空间创设时应该放上能帮助其站立的横杆、凳子、桌子等物品。

11个月以上~2岁,进入初学步幼儿时期,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学习行走,起初他们的注意力全在练习行走上,对他们来说,站起坐下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他们不像婴儿期那样花大量时间来探究地上的物体。初学步的孩子需要在室内跑动,如骑有轮子的小车等,来学会使用它们的身体以及练习他们快速发展的技能;同时也需要在架子低处摆上各式各样的材料供他们探索,如儿童厨房用具、建筑工具、积木、娃娃等;也可以建设图书区供成人与这时期幼儿进行绘本阅读,增进亲子间联系。

2岁~3岁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需要空间来行走、躲藏、追逐、攀爬、爬行、推运东西以及骑带轮子的玩具,更多需要在户外环境进行。在社区户外游戏空间建设时,需要注意绿植的密度和绿植种类丰富度,需提供不一样材质的场地供孩子们探索,如沙地、水池、草坪等;也要有足够的场地供孩子奔跑游戏。

(二) 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建设立足安全性

构建和维护一个安全的物质环境是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建设的首要要求。安全环境所必要的,一般取决于婴幼儿的年龄与能力,必须对每种环境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同时,即使在安全的环境里,成人的监管与保育也是必要的。一个安全环境的首要要求之一即是发展适宜性。符合婴幼儿特定年龄与发展阶段的、大小适宜的玩具、设施和材料,对于婴幼儿来说才是安全的环境。

其次,家长是否允许婴幼儿使用社区游戏场所,取决于场地和行进路线是否安全。婴幼儿活动具有随意性和自我中心的特点,容易受到伤害,对危险的感知能力也远低于成人。因此,在场地的选择上,要尽量保持场地的通透性,避免选择成人无法进入或无法看到的空地;同时,家长要为有需要的婴幼儿提供环境上的保护。

最后,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建设立足安全性还应注意卫生与清洁、室内安全防护、户外植物选择等。社区托育环境的卫生与清洁对于婴幼儿的安全与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干净卫生的环境能避免婴幼儿被有害细菌侵害。具体解决办法可规定专人定时定点对社区托育游戏空间进行消毒清洁;在室内家具等设施的选择上,尽量避免尖锐的棱角,防止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受伤;在户外游戏空间种植植物的选择上,也要避免有毒和易使婴幼儿过敏的植物。

(三) 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区域多样化

如果环境是一名教师,那么,仅仅清理出一块游戏场地、再将塑料玩具放在场地中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一步考虑哪些因素是与婴幼儿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相符合,从而选取且合理安排部分因素进入婴幼儿环境创设。创设物质环境时,根据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社区游戏空间无论从色彩、布置等,构造于一种类似家庭的环境更适合婴幼儿。已有研究证明,在类似家庭的项目中,婴幼儿表现出更为多样性的健康行为:主动与成人或其他婴幼儿进行交流,或对其进行回应。

婴幼儿社区游戏空间应该被划分为不同的特定区域,以满足活动进程中的不同目的。例如,托育社区游戏空间可以包括身体护理中心、兴趣中心和粗大运动学习空间。兴趣中心包括地板空间、器具、探索性材料、操作性玩具、阅读材料、运动道具和美术材料等。在早期环境中,兴趣中心每个区域的材料、空间和设施都要适合婴幼儿,也要考虑婴幼儿的特定需要和能力。例如,给学步儿童准备攀爬的器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游戏形式更多的是平行游戏,两个或更多的幼儿坐在一起,同时自言自语、操作相同或相似的玩具,开展相同或相似的游戏来影响彼此的活动。对于这一时期幼儿,在室内投放材料的时候,相比较拥有许多种类繁杂的玩具,拥有同一种类的玩具,每种玩具都有若干件更能支持他们同时玩耍的活动。同时,材料在投放时并不强调根据其用途划分类别放置,如划分娃娃家、建构区等,材料混合放置,幼儿可自行定义材料的功能用途,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其次,粗大运动学习包括力量训练和技巧训练,例如,跑步、攀爬、跳跃等,天气与气候决定了粗大运动的学习发生于室内、室外或者两处同时进行。对于不同年龄婴幼儿所需粗大运动学习空间也不同,处于爬行期的婴儿和学步期幼儿,需要的粗大运动学习空间小,而对于会走和跑的幼儿则相对需要大场地的室内和室外粗大运动学习空间。室内粗大运动学习空间建设时也需注意与其他区隔离,避免打扰婴幼儿在其他区的活动。

(四) 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应具有游戏性

游戏行为是婴幼儿的本能行为,在婴幼儿成长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如今的社区托育游戏空间越来越接近千篇一律,缺乏趣味性。婴幼儿得不到理想的游戏环境,这将有碍于婴幼儿的成长发育,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社区托育游戏空间的设计工作,为婴幼儿提供舒适有趣的活动场所。在进行游戏性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建设过程中,首先是探险精神的引入。对于探险精神如何运用到游戏空间中,主要是在设计婴幼儿游戏时增加困难,迫使婴幼儿在经过思索以及实践后,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婴幼儿会不知不觉地被带入游戏中。其次是感官因素。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之间的良好配合能够增强感知的内容。

户外游戏满足了婴幼儿对自由、尝试、冒险、探险和做孩子的基本要求。问题在于如何为婴幼儿创造既能冒险又能安全、既能探索又能保障安全的空间。首先这需要运用自然元素,对自然环境的营造,最核心的内容,包括植物种类、植物群落、生物链、地形营造、自然水景等,创造一个自然的活动空间。其次是地形营造——起伏的山丘和洞穴。地形的营造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间,设置更多的游戏方式,如滑梯、沙坑、攀爬等。在设计中要注意微地形安全坡度的控制,还要运用安全材料以及鲜艳的颜色。在社区托育游戏空间中,融入以上这些因素,可大大提高游戏性,吸引婴幼儿。

5. 结语

在当前政策要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儿童游憩等服务的背景下,以儿童为本位,注重安全性,实现空间区域多样化,并增强游戏性,是改变当前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偏离儿童本位、忽视婴幼儿安全游戏需求、游戏空间不足和物质环境维度缺失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将社区托育游戏空间建设与社区家庭式托育的环境创设结合在一起,助力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为婴幼儿提供适宜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21/content_5669663.htm, 2024-03-08.
[2] Bao, Y., Gao, M., Luo, D., et al. (2022) The Influence of Outdoor Play Spaces in Urban Parks on Children’s Social Anxiety.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10, 1046399.
https://doi.org/10.3389/fpubh.2022.1046399
[3] Moore, D., Morrissey, A.M. and Robertson, N. (2021) ‘I feel like I’m Getting sad There’: Early Childhood Outdoor Playspaces as Places for Children’s Wellbeing.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91, 933-951.
https://doi.org/10.1080/03004430.2019.1651306
[4] Dankiw, K.A., Kumar, S., Baldock, K.L., et al. (2023) Parent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 Perspectives of Unstructured Nature Play for Young Children: A Qualitative Descriptive Study. PLOS ONE, 18, e0286468.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86468
[5] Dankiw, K.A., Tsiros, M.D., Baldock, K.L., et al. (2020) The Impacts of Unstructured Nature Play on Health i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PLOS ONE, 15, e0229006.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29006
[6] Jeong, S.K., Been, S.P. (2018) A Study on the Outdoor Play Space Desing for the Childcare Center Based on Children’s Play Behavior—Focused on the Childcare Center in Busan Running Ecological Child Education Program. Journal of the Korean Institute of Interior Design, 27, 33-40.
[7] Moore, G.T. (1986) Effects of the Spatial Definition of Behavior Settings on Children’s Behavior: A Quasi-Experimental Field Stud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6, 205-231.
https://doi.org/10.1016/S0272-4944(86)80023-8
[8] 王兴华, 王智莹. 基于游戏的2-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评价[J]. 学前教育研究, 2019(7): 32-44.
[9] 周雅君, 胡福贞. 我国城市儿童公共游戏空间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框架的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 2022(3): 91-98.
[10] Tink, L.N., Kingsley, B.C., Spencer-Cavaliere, N., et al. (2020) ‘Pushing the Outdoor Play Agenda’: Exploring How Practitioners Conceptualise and Operationalise Nature Play in a Canadian Context.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Sport, Exercise and Health, 12, 303-318.
https://doi.org/10.1080/2159676X.2018.1457071
[11] 潘跃玲. 自由、圈养、捆绑——游戏空间的变迁与儿童身体处境[J]. 当代教育科学, 2017(12): 9-1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