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老龄化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Aging and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Philosophy
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为基础,探讨了我国老龄化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老龄化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老龄化的现状和原因,生育率下降、医疗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都是老龄化的主要原因。其次,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探讨了老龄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制约和影响。老龄化对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参与等都产生了影响,限制了老年人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最后,本文提出了应对老龄化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其中包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教育和培训的全面发展、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应对老龄化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explores the issue of aging and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Ag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llenges facing contemporary society, which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eople.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ging phenomenon, pointing out the driving role of factors such as une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erfec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capitalist society on aging. Secondly, 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in Marxist philosoph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straints and impacts of aging on huma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 aging population has led to a reduction in labor supply, a redistribu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and other issues, limiting the development space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elderly. Finally, this article proposes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address aging and promote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This includes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elderly,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y implementing these measures, we can better address the issue of aging and promote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朱颖.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老龄化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2): 306-311.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2044

1. 引言

2023年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1] 。人口事关国家发展,而我国人口呈现新生人口不足、人口老龄化趋势。老龄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全面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老龄化是人口结构的一种变化,是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指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目的,老年人也应该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和保障,而老龄化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退休后的老年人需要重新寻找社会角色和价值,这也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老龄化的原因,提出解决老年人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老年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好地应对老龄化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老龄化的现状和原因

2.1. 老龄化的现状

根据联合国的规定,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7%称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称为“老龄社会”,超过20%则为“超老龄社会”。而我国在2021年,65岁及以上的老人有2亿人超过了14%,这意味着中国正式步入“老龄社会”。因此,老龄化问题引起我国各界的关注。据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总数已达1.79亿 [2] 。在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当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已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总体上呈现三个特征:一是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减缓,二是劳动人口下降,三是老龄人口占比上升。到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2.67亿,占了总人口的18.9%,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30%。根据调查报告显示,部分城市早已进入老年化社会。在全球的老龄化问题上,中国是情况比较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老龄化不仅是涉及老年群体,也不仅是单纯的人口问题,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问题在老龄社会的复合 [3] 。

2.2. 老龄化的原因

老龄化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生育率的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导致生育率下降。此外,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增加也使得生育率下降。这种生育率下降导致了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

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也是老龄化现象的原因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寿命得到了延长,老年人口数量也随之增加。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更容易获得医疗保健服务,减少了因疾病和意外事故导致的死亡率,从而增加了老年人口的数量。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老龄化现象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健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善等,使得人们的寿命得到了延长。老年人口寿命的延长必定带来养老金支付时限延长,这势必导致保险费增加,养老保险成本大幅度提高,我国老年人供养系数已由1982年的12.9上升到2000年的29.4,预计2030年将达到39。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进而推进建立家庭的时间推迟,导致生育率下降。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论述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被迫出卖劳动力,劳动产品不属于劳动者自己,导致劳动者与劳动成果、劳动过程、人的本质和其他人的关系发生异化,这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彻底消除私有财产、消灭私有制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全面发展指的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4] , p. 189),而老年人作为独立的个体也应该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本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1848年)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做了进一步分析阐述,他认为共产主义者的理论可以概括为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社会的最终目标。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 [5] 。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也包括老年人,老年人的全面发展同样是社会所应该追求的目标。从发展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人基本需求的发展、个性化需求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发展。根据人的需求层次的不同马克思将其分成了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其中生存需求是放在第一位的,只有生存下来了人们才会考虑精神上的需求。人的个性化发展指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体力、智力、创造力等得到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潜能和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和实现,其特征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6]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认为老年人想要得到全面发展必须从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考虑。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由于每个人都是生活于一定历史阶段的一定物质生活关系中,因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形势下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7] , p. 295)人是处于社会中的人,正是一个个的个人组合起来才构成了社会。马克思曾提出,在现实的人类社会中,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提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7] , p. 295),也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与个人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据的地位的多少也是紧密相关的。马克思认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8] 。同样,老年人只有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他才能参与社会分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随着物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个人私有制的消灭,人们将不再为了单一的经济利益而劳动,而是为了自己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利益。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将成为可能。马克思主张,劳动应该是人的自我实现的途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活动。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将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1867年)中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类的第一要素,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劳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所以老年人要想得到全面发展需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参与到社会劳动中来。马克思还强调了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应该超越单纯的职业训练,要重视老年人的学习、受教育的需求,培养老人的各方面能力。

4. 老龄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4.1. 老龄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我国老龄化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逐渐衰退,容易出现慢性疾病和身体机能下降的问题。据统计我国常见的老年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从发展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人基本需求的发展、个性化需求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发展。如果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生存需求难以满足,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就更难实现,其中生存需求是放在第一位的,只有生存下来了人们才会考虑精神上的需求。老年人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体检、药物治疗和适当的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4.2. 老龄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老龄化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面临着失去亲人、朋友和社交圈的情况,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此外,老年人还可能面临退休后的空虚感和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在生存需求基本满足之后,老年人会更加关注精神上的需求,许多空巢老人都存在着和严重的心理问题,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强调了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存在。老年人可能面临着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问题,这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老年人可能面临经济困境、社会孤立、失去工作和社交机会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老年人可能面临着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的挑战,特别是在社会对老年人的负面刻板印象和对老年人能力的低估存在的情况下。这可能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老年人需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他们可以参加社区活动、志愿者工作、养老院活动等,与他人建立联系,增加社交支持和情感支持,这样老年人的精神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4.3. 老龄化对社会参与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老龄化还对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人际关系产生了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面临着社会角色的转变,如退休、子女独立等。这可能导致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变化,降低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同时,老年人的人际关系也可能受到影响,特别是与子女和配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强调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影响。他认为,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对个体的生活和社会地位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观点应用到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人际关系问题上,认识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对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其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以提供一些思考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视角。他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通过劳动个体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可能面临退休后失去工作和劳动的情况,这可能会对他们的社会参与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思考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和活动,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促进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最后,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老年人社会参与和人际关系问题的社会不平等方面。他关注社会阶级和权力关系的不平等,认为这些不平等会导致社会中的剥削和压迫。在老年人社会参与和人际关系问题中,我国需要关注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例如老年人面临的年龄歧视和社会排斥问题。通过批判性思考和行动,我们可以努力消除这些不平等,为老年人提供公平和平等的社会参与和人际关系机会。

5. 促进老年人全面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5.1. 建立健全的老年人保障体系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我国政府密切关注老年人生活问题,积极推进有关保障老年人的立法,将保护老年人权益落实到位。在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这是我国现实意义上第一部全面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加强养老金制度建设,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发展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包括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等,提供全方位的养老保障。政府应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养老政策,包括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障、长期护理等方面的政策,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建立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是养老体系的核心。政府还可以设立统一的养老金基金,通过个人和雇主的缴费来积累资金,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

5.2. 加强老年人教育和培训

老龄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老年人口的教育问题,二是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我国老年人口的教育问题是老龄化带来的最大教育问题之一。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人口的教育需求也会增加。同时,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也会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加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继续教育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其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相对较差,需要更多的健康知识和保健技能,以保持身体健康。此外,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首先,应加强老年人教育的普及和提升。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老年人教育课程,包括文化、艺术、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其次,要积极推动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节庆、艺术展览、戏剧表演等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展示才艺、交流互动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此外,还应加强老年人的数字文化素养培养,提供便捷的数字化教育和文化服务,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互联网、智能设备等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最后,要加强老年人教育和文化服务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老年人教育和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建设更多适合老年人需求的教育和文化设施,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推动教育和文化服务于老年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也可以组织老年人进行职业教育培训,让他们掌握各方面技能,全面提升自己。

5.3.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马克思认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8] 。人只有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他才能参与社会分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应该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供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如志愿者活动、老年教育、老年就业等,让老年人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应该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劳动,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和创业机会。同时,加强老年人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老年人就业和创业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来解决。首先,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鼓励企业雇佣老年人,例如提供税收优惠、补贴和培训等措施,同时也可以建立老年人创业基金,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其次,当地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开展老年人就业和创业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提高就业和创业技能,增强自信心和竞争力。最后,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老年人就业和创业中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只有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够促进老年人就业和创业,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6. 结论

老龄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老年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目的,老年人也应该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和保障。为了解决老年人的问题,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应采取加强社会保障、加强医疗保健、加强社会关爱、加强文化教育等对策和建议。应对老龄化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医疗、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实现老年人口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EB/OL]. 2023-05-05.
http://m.news.cn/2023-05/05/c_1129592754.htm, 2023-10-24.
[2] 马建堂解读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EB/OL]. 2011-04-29.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429/20019775899.shtml, 2024-01-10.
[3] 原新, 金牛. 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积极应对老龄社会问题[J]. 人口研究, 2021, 45(2): 3-12.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6: 614.
[6]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104.
[7]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8]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