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的教学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Philosophy into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DOI: 10.12677/CES.2024.123134, PDF, HTML, XML, 下载: 44  浏览: 9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刘馨月: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公共课教学部,广东 汕尾
关键词: 外语教学学科交叉跨文化传播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正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文章聚焦于《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第五单元“Combating Climate Change”教学实践案例,展示如何将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如何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实现学科交叉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在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议题的教学中。这种融合教学模式的开展为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增强他们对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应用能力,以及在跨文化语境中有效沟通的能力提供新的思路。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higher education is actively promoting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to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case of the fifth unit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from the “Cross-Cultural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English Course”, demonstrating how knowledge from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can be integrated with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teaching of the global issue of climate chang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provides new insights for enhancing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strengthening their ability to apply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theories, and improving their capacity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s.
文章引用:刘馨月. 学科交叉的教学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3): 82-86.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3134

1. 引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科交叉,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1] 。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也日益强调跨学科内容的融入,以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学科交叉的理念融入外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将学科交叉的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是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这一研究方向,既符合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教学理念,又适应了新时代的学科交叉和融合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研究方向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实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这一理念和模式强调英语教学应摒弃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语用、文化规范,而是树立多元标准和规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2] 。这一理念和模式也适用于跨学科的英语教学,即英语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本身,还要关注语言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和传播,以及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文化 [3] 。

2) 外语教材的编写、评价和使用。外语教材是外语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资源。外语教材的编写、评价和使用,应该体现跨文化交际的理念和目标,即教材内容应该包含不同文化的信息和素材,反映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激发学生的跨文化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 [4] 。同时,外语教材也应该体现跨学科的理念和目标,即教材内容应该涵盖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文化,反映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差异,激发学生的跨学科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 [5] 。

3) 外语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外语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外语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教学方法应该增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如模拟不同文化和学科的交际场景,组织不同文化和学科的交流活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扩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范围和深度。同时,教学方法也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跨学科交际能力,即教学方法应该增加学生的跨学科交际的实践机会,如模拟不同学科的交际场景,组织不同学科的交流活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扩大学生的跨学科交际的范围和深度。

综上所述,学科交叉的教学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是一个新兴而重要的研究方向,涉及多个层面和方面,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创新。本文基于以上研究方向,仅从实践维度出发,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3. 学科交叉的理念融入外语教学的课堂实践

3.1. 课程介绍

《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是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二年级学生的素质化教育必修课程,于第四学期开设。本课程遵循跨文化交际培训的理论及原则,即:跨文化意识的觉醒是跨文化培训成功的先决条件;跨文化知识的吸取是跨文化意识觉醒后学习者的内在需求;跨文化情感挑战的应对是学习者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经阶段;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及跨文化技能的获得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

依据上述理论原则,课程筛选了核心的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丰富的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源自日常交际活动的实例、以及跨文化思辨与西方传媒板块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识别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误读、偏见,及其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唤醒自身的跨文化意识;课程内容以选文、视频及音频等视觉和听觉多模态呈现,课程通过学生自主的角色扮演、分组辩论、课后情景拍摄等灵活并富有创造性的课内外活动,结合线上自主学习平台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输出为导向的活动中体验跨文化情感,增强自身文化自信,进而真正内化跨文化交际知识并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课程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理论分析为辅,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语言及非语言交际风格乃至思维方式的批判性比较,更深刻领悟自身文化,同时理解英文背景为主的别国文化或他者文化,既建立文化自信心,又能排除民族中心论,可以包容开放地欣赏文化多元性,从而提高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恰当、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个人发展和现代社会的需求。图1为本课程理念框架。

Figure 1.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English course

图1. 《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理念框架

3.2. 引入新闻与传播学专业概念

以教材《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中第五单元“对抗气候变化”布置课堂写作任务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梳理单元教学重点,为学生指引学习路径。教材在单元话题下设置跨文化思辨、西方传媒、中国故事三大板块。其中,跨文化思辨和西方传媒板块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差异性,识别西方媒体对中国肉类消耗报道中体现的误读、偏见,及其所使用的新闻与传播学专业中的概念“媒介框架”。

案例的阅读学习材料为2021年美国时代周刊杂志所刊登的一篇名为“How China could change the world by taking meant off the menu”,文章声称中国的肉类消耗对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分析该篇报道时,教师引入新闻与传播学专业中的概念“媒介框架”,让学生了解该手段在报道中的使用,达到夸大其词、误导读者、引导舆论的目的。

学生通过专业概念的学习,可以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识别和分析西方媒体报道中的偏见、立场和选择性报道,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媒体素养。同时,可以扩展国际视野——接触多元视角的报道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理解全球议题和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动。

3.3. 设置跨文化交流主题思辨写作任务

基于前面西方媒体报道案例的学习,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回复西方网友帖子”的写作产出任务。西方知名环保博主Greta Thunberg在2021年5月7号转发了CNN的一条推特“China’s annual emissions exceeded those all developed nations combined in 2019, the first time this happened since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have been measured, according to a new report.”该博主的转发内容是“Yes, China is still categorized as a developing nation by WTO, they manufacture a lot of our products and so on. But that’s of course no excuse of ruining future and present living conditions. We can’t solve the climate crisis unless China drastically changes course.”针对她的言论,请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完成一篇150字左右的个人回复。

课堂实践表明,学生积极参与到回帖写作中,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以下为学生A和B的习作节选。

... This is all coming from a person thats strangely silent on Japans decision on dumping radioactive Fukushima wastewater into the sea but complains about Chinese ppl eating with chopsticks which are made with bamboo. ...” (学生A习作)

... Addressing the climate crisis requires a collective global effort that goes beyond assigning blame to any particular country. By recognizing the shared responsibility, supporting sustainable practices, foster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investing in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we can work towards a greener future together. ...” (学生B习作)

通过此项任务,学生不仅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练习了英文写作技能,更提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加深理解西方世界如何构建关于中国的叙事,学生在与国际友人交流时更能够有效地传达中国文化和价值观。

3.4. 设置全球性议题口语交流产出任务

基于单元全球气候变化主题,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全球性议题,教师可以创新设置一篇口语产出任务——在砺儒云课堂学生上传一段与同伴录制的Podcast(播客)。此项任务与学科交叉的融合度体现在:气候变化涉及科学、政策、经济等多个领域,学生可以在制作播客时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

与此同时,此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实现语言实践:通过制作播客,学生可以在实际语境中使用英语,提高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此外,在探讨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不同观点和论据,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该项任务也有助于公众意识的提升:通过播客的形式,学生可以将气候变化的知识和重要性传播给更广泛的听众,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播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造性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平台,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互联网,播客可以触及全球听众,学生可以参与到全球气候变化的讨论中。播客的录制也有助于学生在社交媒体个人品牌的建设,对于有志于在媒体或相关领域发展的学生,播客是建立个人品牌和专业形象的有效方式。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第五单元“Combating Climate Change”的教学实践探索,旨在探讨如何将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有效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引入新闻与传播学专业概念、设置跨文化交流主题思辨写作任务、以及全球性议题口语交流产出任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首先,通过引入新闻与传播学专业概念,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媒体报道背后的框架和策略,还能学会如何批判性地分析信息源,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媒体素养和信息鉴别能力至关重要。其次,设置跨文化交流主题的思辨写作任务,使学生有机会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角和价值观,从而促进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最后,通过全球性议题的口语交流产出任务,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英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巧。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教学实践方法不仅丰富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也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意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在于它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教学实践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和在线平台来扩展这些实践的影响力。通过不断的教学创新和实践探索,我们有望为培养适应未来全球化挑战的英语人才提供更加坚实的教育基础。

基金项目

2022年华南师范大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新师范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008/t20100802_93704.html?eqid=ed46caa80005347200000002644d3c07, 2010-07-29.
[2] 陈新仁, 李捷.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1): 19-24.
[3] 蔡基刚. 外语教学、二语教学、国际通用语教学: 关于英语教学“一条龙”外语教育模式[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4): 70-77.
[4] 李鑫, 张雪珍. 大学英语沉浸式教学与习得性无助: 问题与对策[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6): 106-111.
[5] 杨枫. 《融合大学英语》编写理念论纲[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 16(5): 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