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生词的语义衍化和功能嬗变——以“破防”为例
Semantic and Functional Evolution of Chinese Newborn Words—Taking “Po Fang”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ML.2024.122114, PDF, HTML, XML, 下载: 227  浏览: 37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杨 璐: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重庆
关键词: 破防语源语义演变语法表现演变机制“Po Fang” Etymology Semantic Evolution Grammatical Expression Evolution Mechanism
摘要: “破防”是“破除防线”的缩略形式,最常见的意义为“人的心理防线被外界刺激冲破”,具有动词性语法特征。但经过现代传媒的批量复制和使用,其内涵和句法功能已经发生改变。表义功能及语法特征发生演变,在当代汉语新生词语使用中较为常见,现结合“破防”一词的语义衍化及语法嬗变,对这一现象进行探析。
Abstract: “Po fang” is a shortened form of “breaking the line of defense”, with the most common meaning being “the psychological line of defense of a person broken by external stimuli”, and has verb-like grammatical features. But in mass use, its connotation and usage have changed. The evolution of semantic functions and grammatical features often occurs in the use of new word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is phenomenon by looking into the origin, semantic and grammatical evolution of the word “Po fang”.
文章引用:杨璐. 汉语新生词的语义衍化和功能嬗变——以“破防”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2): 836-84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2114

1. 研究缘起

近年来,“破防”一词频繁活跃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不仅在网络平台大量出现,在纸质报刊和官方媒体的报道中,也屡屡现身。如:

(1) 7月1日晚,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电视上播出时,一幕幕感人画面更是让网友频频“破防”。(《北京晚报》2021年7月4日)

从用例可以看出,“破防”表示“外界刺激冲破人的心理防线,令人感动不已”,这也是当今“破防”最常见的意义。但在当今语文生活中,“破防”的内涵和用法早已不限于此,其“本来面目”也与现有意义大相径庭。李凤兰(2022)、栗臻(2023)等已对其语义演变作过诸多探讨 [1] [2] ,但对其语法功能嬗变及机制的讨论较为少见。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破防”的来源、内涵及演变机制、语法表现进行探析。

2. 来源与历史

“破防”这一表达形式最早见于宋代陆九韶所著《陆氏家制》:“既失人之情,则人不佑之,惟恐其无隙。苟有隙可乘,则争媒蘖之,虽其子孙,亦怀不满之意,一旦入手,若决堤破防矣。”古汉语中,“破防”多与“决堤”并列使用,取“冲破防线”义。此时“破防”为自由短语,尚未凝固成词。

民国时期,“破防”多用在对体育赛事的报道解说中,如:

(2) 意尼侥幸得球,福星不招而自来,李惠堂身先士卒,破防直入。(《申报》1932年8月11日)

以上用例中,“破防”表示竞技体育中,一方突破另一方的防御“阵线”,对对方的防守造成威胁。此用法完整地保留到了现代汉语中,并在此基础上发生演变。

1985年出版的《象棋五冠军中局集》中有章节《策马破防·攻势凌厉》,其中“破防”指“棋局对弈中,攻破对方的防线”,为“破防”在现代汉语中的最早用例。

3. 语义及演变机制

“破防”是“突破防线”的缩略,最初用于对体育、象棋等竞技比赛的报道和解说中。《现代汉语词典》中,“防线”的释义为“由工事连成的防御地带”,“防”之“防护地带”义与“线”之“界线”义之间为喻指关系。在使用过程中,“防线”的语义由实指到虚指,最终泛化、虚化,语义衍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 破除实体“防线”

“防线”可以指实体防御设施,如“围挡”之于“湖泊”,“外壳”之于“汽车”。

(3) 围挡遭“破防”,海口金牛湖有人垂钓。(《南国都市报》2020年12月26日)

(4) 国产车质量怎么(样),看看车祸就知道,现代碎了一地,吉利未破防。(看点快报2019年10月10日)

3.2. 破除虚拟“防线”

3.2.1. 破除心理“防线”

语言生活中,人们经常将具体的、简单的概念映射到抽象的、复杂的概念,以此更直接、生动地认知和表达事物。虚拟防线,包括心理防线、生理防线、技术防线、舆论防线和疫情防线,同样具有“阻隔”作用,便也成为“破除”的对象。在经受外界刺激后,人的心理防线被击破,行为出现异常,这不仅表现为感动泪目,而且包括暴躁怒骂、崩溃失语、破除隔阂。

(5) 情感破防、眼泪决堤之作,高热度内地强势定档,电影《当男人恋爱时》今年4月于中国台湾地区上映。(中国青年网2021年6月1日)

(6) 一诺汤汤训练赛犯低级错误,为赢奖金不择手段,月光首次破防发火。(百家号,2020年11月20日)

(7) 右腿膝盖下方,那块象征着她和村民“破防”的伤疤,依旧清晰可见……正是这一跤,摔破了她和村民之间的防线。(《现代快报》2021年5月27日)

3.2.2. 突破竞技防线

此处的竞技比赛包括体育竞技和竞技类网络游戏。竞技中防守和进攻此消彼长,防守一方的防御能力因对方的进攻而不断削弱,直至消失,“保护防线”被击破。如:

(8) 作为一名后卫,他的组织能力也很强,快攻反击、阵地战破防攻坚往往都是由他发起。(《都市晨报》2021年6月29日)

(9) 黑色闪光因为丑陋大总统的酸液攻击被破防了。(网易号2021年6月20日)

3.2.3. 突破技术防线

在电子科技领域,为维护系统运行和数据安全,人们会采取技术手段构建防护系统,如下文中的“防伪‘四件套’”“防沉迷系统”和“金钟罩”。技术壁垒一旦为外力所破,防护功能即“防线”随之消失,系统进入“破防”状态。

(10) 防伪“四件套”被“破防”,商家批量购买后将假冒产品包装成正品高价出售。(《今晚报》2021年4月2日)

(11) 希望即将施行的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真的能加大约束力度,让防沉迷系统不再“一秒破防”,也让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不再“一秒破防”。(《湛江晚报》2021年5月29日)

(12) 四是隐身技术屡屡破防。随着技术发展,F-22战斗机曾引以为傲的隐身“金钟罩”近年来屡屡被破。(《每日商报》2021年6月5日)

3.2.4. 突破舆论防线

信号的发出、传递和接收是信息交流的基本路径,但若在此过程中,信息传输的路径被无形的“障碍”阻断,交际活动就得不到有效开展。此类用法中,人们将阻断信息传播的障碍比作“防线”,将清除“交际障碍”的过程比作破除“防线”的过程,如:

(13) 一些西方人猛然发现,中国的正义之声正在突围破防。(光明网2021年4月16日)

3.2.5. 突破疫情防线

人们将“疫情防护体系”类比作“防线”。此类表达中,主语的完整形式为“处所名词 + 防疫 +战线”,但在实际使用中,仅保留具有区别特征的语义成分,由“处所名词”或“处所名词 + 防疫”直接充当主语:

(14) 南京一天新增17例感染者,大城市为何再次破防?(腾讯网2021年7月22日)

(15) 此次南京疫情,为何机场又再一次被“破防”?(腾讯网2021年7月26日)

(16) 南京机场全面封闭管理,机场防疫为何“破防”?(澎湃新闻2021年7月22日)

3.3. 泛指破除防线

“防线”语义进一步泛化,指“质量底线”和“道德底线”。

(17) B站作为优质内容社区的最后防线也将破防。(钛媒体2021-07-03)

(18) 人性底线破防,悲剧何其痛心。(《青岛晚报》2021年7月19日)

3.4. (被)攻克

此时,“防线”的语义完全虚化,“破除”的对象不仅限于“防线”,泛指“攻破”和“被攻破”1

(19) 十万级大码SUV北京X7则化身活地图,一路助阵东北天团破防这座山城。(搜狐网2021年7月9日)

(20) 至此,“沙盒计划”宣告破防,境外输入漏洞巨大。大批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的劳动力入境泰国。(网易新闻2021年7月8日)

3.5. 突破性的

此时“破防”的语义功能由“陈述”转为“描写”,理解为“突破固有认知的”,即“突破性的”,如“‘破防’功能”“狂喜又破防的环节”。人类的认知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Heine等人(1991)曾将认知域按抽象程度排列成人 > 物 > 事 > 空间 > 时间 > 性质 [3] 的等级序列,并将其认定为认知域投射的一般规律。“破防”语义功能由陈述性向描写性的转换恰好体现了此特性,这一点下文还会论及。

通过以上实例可知,“防线”的所指经历了由本义到修辞义,由特指到泛指,直到虚化的演变过程。随着语义特征的演变,“破防”的语法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

4. 语法表现

“破防”在句子中,可单独充当谓语,如“眼泪破防”“情感破防”“破防了”;或作兼语句中主谓短语中的谓语,如“让人破防”。还可以充当定语和补语,前者如“~的功能”“~的难度”,后者如“宣告~”“被喷~”“气到~”。除了这些“动词”的典型句法特征外,“破防”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表现。使用中,“破防”的语法功能已经发生变迁。

4.1. 陈述性与描写性

上文提到,“破防”可以表示“突破性的”“令人意想不到的”,语义功能由陈述性转为描写性。由于其语义具备“可量化”属性,在句法组合中,“破防”单独受“很”的修饰,如“看到一句很破防的影评”;或受“非常”“超级”“最”等程度副词的修饰,如“近期银幕最破防电影”。

4.2. 及物性与非及物性

“破防”作为述宾式复合词,词形包含动作和行为对象两个成分,在语义上可以实现自足,因此“非及物性”是其典型特征。但在某些特殊用例中,其后还可以连接体词性宾语,组成V (V + O1) + O2的特殊句式,如~山城、~卢克2,其中O2充当O1(防)的限定成分,如① ②。如将O1省略,如③ ④所示,不影响语义的表达,这也是“防线”语义虚化的佐证。

① (攻)破山城(o2)的防(线)(o1)

② (击)破卢克(o2)的防(线)(o1)

③ (攻)破山城(o2)

④ (击)破卢克(o2)

4.3. 主动性与被动性

被动句可分为有标记的被动句和无标记的被动句两类。后者采用词汇形式表达“遭受”义,又称为意念上的被动。无标记被动句对核心动词的语义有严格的限定条件,及物动词须同时满足[+可控]、[+强动作]、[+致果性]三方面的语义条件才能进入 [4] 。

根据统计,“破防”语料中,仅有12%的句子使用了“被”“遭”“让”等语法标记,这说明在更多情况下,“破防”以主动形式表示被动语义,且被动标记使用与否,句子在语义表达上等值。如:

(21) 宁王直播再次破防。(百家号2020年11月25日)

(22) 宁王再度被破防,直播怒怼观众。(百家号2020年11月24日)

这说明此时“破防”具有较强的动作性和致果性。

4.4. 凝固性与扩展性

“破防”在多数情况下作为“凝固词”出现;但在口语中,出于灵活表达的需求,词语会发生扩展,内部插入其它语言成分,成为“离合词”。从实例来看,“破防”的插入成分可以是动词的补足语,如“破 < 一下 > 防”;也可以是名词的修饰语,如“破(我的)防”“破(物)防”“破(上限)防”“破(一次)防”“破(大)防”;或者二者兼有,如“破 < 掉 > (4v人的)防”“破 < 不了 > (凯多的)防”。“缩略词”完整的造词过程,可以分为临词造词阶段、规约化阶段、词汇化阶段、语素化阶段和类推泛化阶段。“破防”作为新生缩略词,处于成词的初期阶段,词化程度较低,音义结合较为松散,因此会出现离合现象。

4.5. 衍生性与类推性

董秀芳(2011: 5)在论述汉语双音节词的词汇化时,指出一个形式在成词后,词汇化的过程还可能继续,并称之为“进一步词汇化” [5] 。缩略语词化过程与之相类,部分缩略语在成词后,得益于形式的简洁,句法组合能力增强;在语频效应和词法压制的合力作用下,身份进一步发生转化,作为构素参与构词,实现语素化。

如“破防人”“破防茶”“破防贴”“破防点”“破防值”等表达形式,从语义和词法角度而言,“破防”作为合成语素参与构造新词,语法和语义上仍保持完整性,内部保持层级特征而非线性组合。从韵律角度而言,“双音步”作为汉语最小的、最基本的“标准音步”。在一个语串中,当标准音步的运作完成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单音节成分,那么这个单音节成分就要粘附在一个相邻的双音步上,构成三音步 [6] ,实现为“超韵律词”。“破防人”“破防茶”“破防贴”“破防点”“破防值”等可以认定为“破防”的衍生词。

类推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机制,利用类推造词,可以在语词的创制和使用中取得“少投入、多产出”的效果,符合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

5. 语义衍化与语法嬗变分析

5.1. 语义框架和句法结构

语言表达中,深层语义结构到表层结构的投射是语义实现的关键环节,在缩略语的识解过程中,这个问题尤为显著。“破防”一词在使用过程中,可“离”可“合”,受事宾语可有可无,句法成分的增改及移位,并不影响其表义职能的发挥,各句法组合形式,共享同一语义框架。综合“破防”一词的共现成分及语义结构,可将其底层框架归纳如下:

N1 + 破除 + N2(的) + N3 + 防线

其中“破除”与“防线”为此框架的核心成分,表示动作和对象。从语义角度划分,N1为致事成分,指导致“破除”动作或状态产生的主体,如“洪水破防了村庄”中的“洪水”;N2为领事成分,为“防线”的领有者,如“阵地战线破防”中的“阵地”;N3为受事的限定成分,如“隐身技术屡屡破防”中的“隐身技术”。话语生成时,根据语用需求,选取相关语义成分投射进入句法层,并对词序作出调整。根据语料,此语义框架的表层结构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a. N1 + 破防:中国的正义之声正在突围破防。

b. N3 + 破防:情感破防、隐身技术屡屡破防

c. N2 + (被)破防:大城市为何再次破防、机场又再一次被“破防”、“沙盒计划”宣告破防、宁王直播再次破防、宁王被破防

d. N2 + N3 + 破防:机场防疫“破防”、人性底线破防

e. 破防 + N2:破防这座山城。

f. 破 + N2(的) + 防:破我的防、破掉4v人的防、破不了凯多的防

虽然表层结构中句法成分时常发生省略和错位,但其语义角色仍然保持不变。这也是“破防”句法表现多变,但并不影响表义的根本原因。

5.2. 语义衍变在句法中的表现

“破防”一词中,“防线”的实际所指从“实体防线”,到“虚拟防线”,最后完全虚化,成为语义中的羡余成分。因此,“破防”虽为VO型动词,语义上可以自足,但仍可以后加宾语,如例(17)及例(18)。

“破防”虽为新兴词语,但在短时间内大量使用。经过多次重复使用,词义由“破除防线”演变为“突破性的”“出乎意料的”,词性随之发生变化,由动词变为动词兼形容词。因此,可以用程度副词进行修饰,出现了“很破防”“最破防”类似的表达。

6. 余论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系统,作为社会生活的晴雨表,任何蛛丝马迹都有可能在词汇系统中得到呈现。新生词在大量复制使用中,语义发生衍变,语法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可以说,凡是具备“破除障碍”这一核心义素的词义皆是“破防”的“潜义” [7] ,均可使用此词形表述;由此产生的词语,皆是存在于语言词汇底层的“潜词”。

缩略词语作为词汇系统的成员,与其它语词单位一样从“言语”转化而来。产生之初,多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使用中经过规约、凝固,逐渐进入语言系统。由于词汇系统内各要素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每个缩略形式凝固过程和速度都不一致,所以从共时层面来看,存在不同“词化阶段”的缩略形式。“破防”一词的流行程度不言而喻,能产度也极高,除文中所列词语外,还存在“破防周”“破防哥”“破防装”等一系列表达,说明其词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已进入缩略造词的语素化阶段。

基金项目

西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于透明度理论的汉语缩略语语法语义功能嬗变及规范研究(项目号:SWU1909551)。

NOTES

1后者可引申为“失败”。

2“卢克”为游戏角色名称。

参考文献

[1] 李凤兰. 浅析“破防”的形成及语义拓展[J]. 语文建设, 2022(1): 71-74.
[2] 栗臻. 新词语“破防”的语义研究——兼谈缩略词语的新发展[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7(2): 90-94.
[3] Heine, H., et al. (1991) From Cognition to Grammar: Evidence from African Languages. In: Traugott and Heine, Eds., Approaches to Grammaticalization: Volume I,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149.
https://doi.org/10.1075/tsl.19.1.09hei
[4] 王灿龙. 无标记被动句和动词的类[J]. 汉语学习, 1998(5): 15-19.
[5] 董秀芳. 词汇化: 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5.
[6] 冯胜利. 论汉语的“韵律词” [J]. 中国社会科学, 1996(1): 161-176.
[7] 王希杰. 论潜词和潜义[J]. 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2): 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