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四字格在英译汉过程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Phrases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DOI: 10.12677/ML.2024.122104, PDF, HTML, XML, 下载: 236  浏览: 969 
作者: 赵 莹: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四字格英译汉传统文化翻译策略Four-Character Phrase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Translation Strategy
摘要: 中国四字格,又称四字格结构,是中国人的一种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语言特点。四字格的组成主要有四字习语和四字常用短语两大类。四个字格将一定的语义信息以其特有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又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色彩。翻译本身也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如果能将一些中文四字格恰当地运用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将原文的语言效果以特有的特色传达出来,就能潜移默化地向目标读者传递出富有内涵的中文特色语言。本文将从不同类别的文本入手,探讨四字格在英译汉过程中的适用性。
Abstract: The Chinese Four-Character Phrase, also known as the four-character structure, is a form of expres-sion for the Chinese people, possessing strong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Comprising four-character idioms and commonly used phrases, this structure expresses certain semantic information in a unique form while carrying a profound underto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ranslation itself is a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rocess. Thus, if some Chinese four-character phrases can be appro-priately applied in the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process, the original language’s effect can be conveyed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subtly imparting rich and profound Chinese language features to the target reader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bility of four-character phrases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by examining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texts.
文章引用:赵莹. 论汉语四字格在英译汉过程中的应用[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2): 749-75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2104

1. 引言

翻译是将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内涵在语言中体现出来的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1] 。各民族受其不同文化的影响有自己独特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总会出现差异。作为译者,我们的任务就是用另外一种文字重新创作,表达出作者的用意,产生同样的效果,使译作读者与原作读者最大限度地获得对原文相同的理解。英译汉要求译者在把握两种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在保留中文语言特色的基础上传达原作思想及神韵,措辞简洁,韵律性强,汉语的这些特点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常表现为“四字格”的广泛使用。中国的四字格确实是中国语言中的一块瑰宝,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2] 。中国的四字格不仅在音韵上有韵律美,在形式上有整齐美,在内容上也有意象美,所以有很多学者主张译者要把四字格充分运用到英译汉中去,把中国语言的优势发挥出来。然而,也有人对于英译汉中的四字格现象提出质疑,认为有时四字格的使用严重违背了翻译标准的“信”的原则,无论从文体和语言上都不忠实源语 [3] 。因此,笔者对四字格在不同文字类型中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并寻找最恰当的“度”,将四字格运用在译文中。

2. 四字格在英文文本中的适用性

2.1. 英语单词

英语单词译成四字格的情况比较常见。在特定句子中,译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加上自己的理解把某一个英文单词转化成汉语的四字格结构。虽然也许这个英文单词也能表达出类似的意思,但是中文所包含的内容肯定要比英文单词丰富得多,因为英文是形合的语言,中文是意合的语言 [4] 。要想得到较好的译文,必须与读者产生共鸣,即仅凭对原文的忠实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正是因为中英文在结构、内容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性,无法在形式上做到完全对等。因此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将英文单词译成四字格结构,让译文层次更加丰富。

例1:He was canny, openhanded, brisk, candid, and modest.

译文:他聪明伶俐,为人可靠,雷厉风行,为人忠厚老实,谦逊谨慎。

此句出自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是对人物角色的性格描写。用中文四字格结构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人物的性格,也更像中文的写作风格。

例2:To many Americans, China is still a faraway place—unknown, unseen, and fascinating.

译文:仍有很多美国人觉得,中国远在天涯海角,鲜为人知,令人心驰神往。

此句是来源于美国总统里根在复旦大学的演讲。如果此句不用汉语四字格结构,只简单地采用英语单词最基本的意思会使译文过于口语化,不符合正式演讲的语境。

例3:He showed himself calm in an emergency situation.

译文:他在面临危急情时从容淡定,镇定自若。(连淑能,2006:252)

此句是大学英语课本中的一个例句,可以看到即便是很普通的一句话加上四字格结构后整个译文就显得更加地道。

综上所述,在很多情况下,四字结构通常用来替换英文中的形容词和副词,甚至有时候一个英文单词还会译成两个四字短语。一般这种情况出现都是出于一种强调目的,强调该英语单词的修饰作用,明显让人感觉到更强烈的语言情感。

2.2. 英语习语

在翻译英语习语时也常常用到四字格结构。英语习语也是一个比较地道的表达,一般在英文文本中出现习语的情况都是在一些相对日常并且具有当地特色的语境下。为了保留英语习语的地道,尽可能让原文行文流畅的同时不失特色,译者需要选择一个与其表意功能相当的汉语四字格,必定能使译文风格更加强烈,实现习语语言特色的转移。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译者在这里简单列举几个:castle in the air (空中楼阁);as lean as a rake (骨瘦如柴);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本末倒置);birds of a feather (一丘之貉);call a spade a spade (直言不讳);like a bolt from the blue (晴天霹雳);To be on the thin ice (如履薄冰)等等。

在习语翻译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中英文意象的差异,由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包括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差异,使同一种动物形象在不同语言中会产生不同的联想 [5] 。因此在翻译这类习语时,我们要替换喻体,进行意译。如:As timid as a rabbit (胆小如鼠);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杀鸡取卵)等等。

当句子中出现习语的情况时,要结合上下文选择比较恰当的词组来翻译。如:

例4:The young man turned a deaf ear to his father’s words.

译文:这年轻人对他父亲的话置若罔闻。

习语常常包含文化和语境相关的信息,直译可能导致误解,因此在翻译中运用恰当的词汇组合至关重要。通过结合语境,我们能够更有效地传达原文的精髓,使译文更贴近原意,同时确保读者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准确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3. 英语谚语

英语谚语除了常见的英语单词和英语习语译成四字格的情况,英语谚语也会经常出现译成四字格结构的情况。不过,由于谚语表达的多是古人留下的固定词组,适用范围有限,且极具地方特色,因此,汉译谚语的情况比较少见。汉译时,经常会查阅汉语中具有相近意思的同时也是极具汉语语言特色的四字格结构来翻译英语谚语 [5] 。以下是译者在查阅相关翻译词典时选取的部分例子:

例5:Practice makes perfect.

译文:熟能生巧

例6:Constant dripping wears the stone.

译文:滴水穿石

例7:Justice has long arms.

译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例8: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译文: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正是因为四字格结构的特殊性,也就是它的文化色彩很浓,所以在运用四字格结构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在翻译外国作品时,译文中不宜使用某些四字格结构。比如说一些中国的历史典故成语“完璧归赵”“秦晋之好”等等,这样的四字格用在译文当中肯定是英文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的。还有一些含有中国地名的成语也不适合用在英译汉的译文中,如“五湖四海”“暗度陈仓”,这种对四字格不恰当的应用大概率会造成读者对原文含义误解,违反了翻译中“信”的原则。因此,是否使用四字格结构还是要根据原文风格、语境以及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来判断。

3. 不同类型文本下四字格的使用效果

在英译汉过程中,如果能在汉语译文中适度使用四字格结构,能使得译文更具汉语语言特色之美,同时也能让母语为汉语的目标语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原文作者的意思 [6] 。翻译这门学科需要用到的领域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要在最大程度上拉近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渲染译文所要呈现的环境和氛围,如果我们在不同的领域处理好它的译文的话。本文将从以下三个不同领域内使用四字格结构的译文进行分析,寻找四字格结构应用在英译汉过程中最恰当的那个“度”。

3.1. 公示语

公示语是一种公示语言,为社会公众提供指示、提示功能或对强制公开的行为举止进行限制。离不开我们每天的生活。所以公示语的翻译要简明扼要,力度要大,要起到吸引眼球的效果。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及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笔者发现,四字格结构的公示语在译文中出现的频率更高:

例9:Staff only

译文:闲人免进

例10:Keep off the grass

译文:勿踏草坪

例11:Ticket only

译文:凭票入内

例12:Wet floor/paint

译文:小心地滑;油漆未干

例13:Mind your head

译文:小心碰头

例14:Stand in line

译文:站队等候

例15:Private parking

译文:专用车位

例16:Handle with care

译文:小心轻放

例17:School ahead, students first

译文:前方学校,学生先行

例18:Reserved

译文:预留席位

从以上范例可以看出,我们常见的英文公示语大多数都是以汉语四字格的结构呈现出来的。虽然结构短小,但对很多原英文公示语甚至起到了补充说明作用,比如说“Explosive”英文原文只是一个形容词性,运用四字格结构处理后直接变成了一个形容词修饰名词短语,对汉语目标读者的警示效果更好。再比如“Don’t walk”这一公示语如果直译成“不要走”,根本起不到任何公示语该有的交际作用,语言不够规范,起不到警醒作用。可以改译成“禁止行走”,相比之下,四字格结构更加有提示、强制、限制等作用,语言简练、并使用祈使句和现在时态。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译后的公示语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同时,每四个字停顿一次,朗朗上口,口口相传,更好地起到了传播效应,这也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语言表达习惯。

3.2. 新闻类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对外开放趋势不可阻挡。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通过外刊新闻等途径作为了解欧美国家社会与文化的窗口。新闻是一种应用性较强的文字,具有鲜明的语言形式和特点 [7] 。新闻将一些时政热点纳入其中,便于民众对社会动态有更好的了解。所以,针对新闻类文本的翻译,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它的交际功能,在翻译时要考虑到是否有影响自己翻译的文化因素,使译文既是新闻的语言,又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语言风格的转换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实现。笔者在搜寻到相关新闻类文本之后,选取了几个例子,作为研究英文新闻类文本在翻译过程中运用四字格结构的案例。

例19:Mr. Romney’s top advisers were unrepentant, calling the response “hysterical” and accusing Mr. Obama’s campaign of routinely lying about Mr. Obama’s record.

—Democrats Cry Foul Over New Romney Ad

无四字格译文:罗姆尼的高级顾问很直接,称这样的回应是“歇斯底里的”,并指责奥巴马竞选阵营经常就奥巴马的言论说谎。

使用四字格译文:罗姆尼的高级顾问则毫不含糊,称此回应是“歇斯底里的”并指责奥巴马竞选阵营在奥巴马的言辞上已经说谎成性。

通过对上述两个译文的对比,笔者发现,虽然不用四字格的译文也能让读者理解原文的含义,但如果单看首译,语言体例和原文都不是十分贴切的一篇新闻文字,其实是不太能看出来的。再重新仔细斟酌了原文,巧用四字格结构,把“直接”改成了“毫不含糊”,更能表现出其果断坚决的态度;把“经常撒谎”改成了“说谎成性”,更加符合原英文单词的意思。运用了四字格结构之后,整句话相比原文更加符合我们印象中新闻文本的风格,非常适合出现在报纸板块上或者新闻联播当中。

例20:In the letter, Mr. Romney, in a polite but firm tone, directly addressed Mr. Obama as the Republican nominee might eventually do next year. “The evidence is in and it is unequivocal,” he wrote. “I will be blunt.”

—Democrats Cry Foul Over New Romney Ad

无四字格译文:在信中,罗姆尼先生直接向奥巴马先生提出共和党提名人明年如何做,语气客气却坚定。他写道“原因已经在那里了,我将非常清楚明确。”

使用四字格译文:罗姆尼先生在信中以彬彬有礼且言之凿凿的语气称呼奥巴马先生,直截了当,这也是共和党提名人明年可能会做的。他写道。“事出有因,毋庸置疑,我会直言不讳。”

同样,这句话中运用“彬彬有礼”“坚定不移”“直截了当”“毋庸置疑”“直言不讳”等四字结构,更强烈地突出了说话者的情感。语言的节奏感比较强,和中文的字面表达也比较吻合。通过上述事例,可以概括出新闻类文本中主要是用相应的四个成语替换了一些形容词和副词,这样翻译起来就比较符合原文的文体风格,对新闻当事人的语言情感刻画得也比较生动、形象。

3.3. 散文类

四字格不仅可以用在公示语和新闻类文本中让译文简洁明了,凸显重点,也可以用在散文翻译中,发挥汉语中独特的语言形式,让译文更具散文的韵律美。这里举一个例子:

例21:Her broad deep rivers, rolling in solemn silence to the ocean, her trackless forests, where vegetation puts forth all its magnificence; her skies, kindling with the magic of summer clouds and glorious sunshine∙∙∙

译文:美国的大河,身阔水深,庄严的静静的流向海洋;美国的森林,古木参天,绵延千里,至今没有樵径可循;美国的天空,阳光普照,夏云过处,光彩奇丽……

这句话选自《美国名家散文精选》,译文出自夏济安先生的版本,这句话乍一看好像用了很多四字结构,看似形状散乱,实则是将原作者想要展现的美国美景渲染成一种中国特有的语言特色,四字格的反复出现,用文字堆砌出一个立体的空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文字形式和声调韵律,都体现了一种语言的美。音调和节奏是欣赏语言之美的重要参考。在散文类文本的英译汉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如果把一种语言的美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美。汉语可以利用声调和音调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节奏韵律,增强发音的音调,可以清晰地体现出节奏感,展现汉语的美感 [8] 。

同时,在散文中适当使用四字格也可以使译文呈现出一个跟原本译文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和意境:

例22:Notwithstanding the simplicity of these memorials, 1 have always observed that the visitors to the abbey remained longest about them. A kinder and fonder feeling takes place of that cold curiosity or vague admiration with which they gaze on the splendid monuments of the great and the heroic.

原译:这些纪念碑虽然朴素,我发现游客总是在这儿停留的时间最长。伟人和英雄的墓碑,华丽是华丽了,但只能引起他们冷冷的好奇心或是模糊的羡慕之情;诗人的墓碑却勾引起了他们一种更为亲切的情爱。

改译:这些纪念碑虽然朴实无华,但我发现游客总是在这驻足良久。伟人和英雄的墓碑虽足够华丽,但也只能引起他们漠不关心的好奇心或是不明所以的羡慕之情;诗人的墓碑却勾起了他们的恻隐之心。

这一句的原文是比较古早的文本,可以看到这一版的译文比较口语化,跟原文的文体风格稍有出入。反复斟酌后,笔者用了一些常出现在汉语古文中的四字格结构代替了初试译文中一些比较口语化的词组:“驻足良久”代替“停留的时间最长”;“足够华丽”代替“华丽是华丽了”;“漠不关心”代替“冷冷的”;“恻隐之心”代替“更亲切的情爱”。这里同样用在汉语中比较古早的四字词语就是为了与原文非现代文体相匹配。也就是说,我们在翻译英文散文类文体时,一定要努力搭建一个桥梁,为中英文语言美的转换提供一个渠道,保留原文语言特色,再现文字的美感。而通常这样的美感在汉语中主要是靠一些有汉语特色的四字格成语或词语体现出来的。

恰当使用四字格会为译文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9] ,但滥用四字格反而会画蛇添足,不但不能提升译文,反而会因为成语的堆砌让读者难以理解原文意思,译文也不够简洁明了,弄巧成拙。这里也举一个例子:

例23:The stage of mental comfort to which they had arrived at this hour was one wherein their souls expanded their skins, and spread their personalities warmly through the room.

原译:他们当时正处于畅饮的境地,因此都是酒酣耳热,神清气爽,满眼生花,满室春意,豪情逸志,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改译:他们那时已经喝到飘飘然,个个飘飘欲仙,把大家豪爽的性格急切地展现在屋子里。

该例句源自英文经典名著《德伯家的苔丝》。最初的译文版本中用到了很多四字结构,看起来这个译文好像很有深度。但我们仔细和原文对比,就会发现译文中“酒酣耳热”“满眼生花”“满室生春”和“豪情逸志”等四字成语虽明显地表达出了汉语语言的特色,但只是一味重复堆砌,有些刻意,而且我们仔细阅读会发现原文其实没有体现出这些成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这里同样是为了适应原文的文体风格,笔者做了一些改动。修改后的译文虽然无过多应用四字格,但译文最终呈现出的效果也恰到好处。当然,每个译者对于翻译标准的观点都不同,所以自然会产出不同的译文。但对于各种不同版本的译本,我们最后选定的译本,首先要符合原文,然后才能服务于读者。凡是晦涩,夸张和刻意的译文都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译文。

4. 结语

汉语四字格结构的使用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英译汉翻译过程中使用四字格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上从三个不同类型文本中总结出的译例都表明了在英译汉翻译实践中如果适当运用四字格结构,能为译文锦上添花,有效地再现原文作者想表达出的内容和情感,增加译文可读性。甚至,在文学类作品中恰当运用四字格结构还能呈现出英语语言所没有的韵律之美和意境渲染,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的走进了文字的世界。但笔者通篇都在强调“度”的问题,因为四字格如果滥用,不仅会使读者对原文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产生误解,使翻译的交际功能遭到破坏,而且语言间的美感也不能很好地转换。因此,在英译汉不同文本的过程中,四字格的使用必须兼顾原文的不同体例、上下文、场合和四字格本身的褒贬含义,忠实于原文的旨意,这是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第一原则 [10] 。只有这样才能使汉语四字格结构在英译汉翻译过程中发挥最大价值,不断提升译文,为读者了解外国语言与文化开拓更广阔的视野。

参考文献

[1] 吕洁. 论英译汉中汉语四字格的使用[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2(4): 73-76.
[2] 郑卫. 再谈翻译美的标准[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 79-81.
[3] 朱晓芸. 再看英译汉中四字格的使用[J]. 网络财富, 2020(6): 163-165.
[4] 曹宁. 中文四字格在英汉翻译中的作用[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2(2): 206-209.
[5] 方梦之. 译学词典[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6] 吕文澎, 喜慧超. 英文互译四字格翻译研究综述[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9(2): 32-35.
[7] 郭卫民. 英译汉中汉语四字格的运用探索[J]. 山东外语教学, 2009(4): 84-87.
[8] 鲁军虎, 杨坤. 四字格在英汉翻译中的文化投影[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29): 104-108.
[9] 王丽, 闵楠. 四字结构在英译汉中的应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3(5): 87-88.
[10] 李群. 英译汉中四字格的应用[J]. 智库时代, 2019(10): 24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