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言语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Research on the Comforting Speech Act: Review and Prospects
DOI: 10.12677/ML.2024.122102, PDF, HTML, XML, 下载: 151  浏览: 306 
作者: 张 宇: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安慰言语行为安慰策略综述与展望Comforting Speech Act Comforting Strategy Review and Prospects
摘要: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正遭受着悲伤、痛苦等负面情绪的影响。情感支持可以带来巨大的生理和情绪健康方面的好处。安慰言语是言语行为中的一种,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种情感支持。本文主要回顾了国内安慰言语行为的研究概况,通过对安慰的定义、安慰的适切性条件、安慰策略、有关安慰的对比研究和顺应性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以安慰言语行为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查阅和检索,共获取了20篇国内相关文献,这些文献既包括期刊文献也包括硕士论文。通过综述,希望能增强交际者对安慰言语行为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加得体地实施安慰言语行为,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语用能力。
Abstract: There ar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in the present world who are suffering from negative emotions (distress, pain, etc.). Emotional support can bring about colossal physiological and emo-tional benefits. Comforting, a kind of speech act, also falls into a type of emotional support, existing widely in daily life.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on comforting speech act in China is reviewed from the aspect of comforting definition, felicity conditions of comforting speech act, comforting strate-gies, contrastive study of comforting speech act as well as adaption analysis of comforting speech act. Us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present paper takes comforting speech act as the key word and searches relevant literature on CNKI. Finally, a total of 20 domestic literatures are obtained which includes journal literature and master’s thesis. Through this review, it is aimed at helping interloc-utors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forting speech act and performing it more appropri-ately as well as reducing their pragmatic failures and improving their pragmatic competence.
文章引用:张宇. 安慰言语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2): 736-740.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2102

1. 引言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随着现代生活的高度信息化,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日益渐增。安慰作为一种利他行为,也是人们最渴望得到的一种情感支持,对安慰者积极人格的塑造以及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1] [2] 。温如水 [3] 也指出,“及时有效的安慰不仅能减轻被安慰者的消极心理,使其恢复愉快乐观的心情,甚至还能挽救人们的生命,维护家庭的稳定及社会的安全”(p. 2)。安慰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恰当实施安慰,能够加深被安慰者对当前会话的理解,更好地缓解他们的消极情绪,达到安慰的目的。虽有研究探讨安慰言语行为,但缺乏相关文献对此类研究进行整合。因此,本文基于以往研究的回顾,指出其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增强交际者对安慰言语行为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加得体地实施安慰言语行为,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语用能力。

2. 文献综述

2.1. 安慰言语行为的国内研究

相比国外学者对安慰的相关研究 [1] [2] [4] [5] [6] [7] [8] ,国内的研究对安慰的关注远远不够。总的来说,国内对安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

2.1.1. 安慰言语行为的定义

安慰在《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使心情安适 [9] 。Burleson作为安慰研究的领域中的杰出人物,而国内对安慰的关注不够,有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温如水 [3] 最早研究安慰,他指出安慰是“在某人焦虑、痛苦或遭受苦难时,使其心情安适”(p. 1)。安慰的实现需三种媒介:安慰动作、安慰物品和安慰语言。王永娜和李军 [10] 指出安慰是说话人实施的一种言语行为,用于改变当事人因遭受不幸、沮丧而产生的悲伤、生气或痛苦等消极情绪。此外,国内其他学者也对安慰进行了定义 [11] [12] [13] 。

2.1.2. 安慰言语行为的适切条件

Searle (1969)对言语行为进行了分类:断言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和宣告类,阐述了言语行为的适切条件。安慰属于表达类范畴。国内许多学者对安慰言语行为的适切条件进行了探索 [12] [14] [15] [16] 。比如,李佳源 [12] 指出了许林玉 [15] 对安慰规则修改的不足并对其进行如下调整。

命题内容:1. 与H有关的过去行为 A;2. A使H处于消极情绪中;3. S期望有与H有关的将来行为B。

准备:1. S知道A使H处于消极情绪中;2. S能够理解H的这种消极情绪;3. S相信B能使H消除消极情绪。

真诚:S想H消除这种消极情绪。

本质:试图帮助H消除消极情绪。

这些基于安慰言语行为建立起来的规则或条件可以揭示安慰的特点,区分安慰和非安慰话语,以及不同形式的安慰。

2.1.3. 安慰策略

温如水 [3] 将安慰语分为通用性和专门性。王永娜和李军 [10] 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从修辞学角度出发,阐述了安慰言语行为的话语模式、修辞策略,即使用安慰套语、满足情感需求、分析问题,说明道理、提供方法或允诺帮助。李佑丰 [11] 对安慰言语行为进行了语用分析,指出了安慰的策略性准则,安慰的行为特征、交际目的和功能、构成性准则以及安慰言语行为研究的意义。彭慧 [17] 通过具体例子对安慰语进行考察,得出五种汉语安慰策略,包括使用责备语气惊醒失意人、以半开玩笑来缓解郁闷、分析问题,讲清道理、鼓励策略和提供方法或允诺帮助。安慰策略,亦作劝慰策略,陈新仁 [18] 就劝慰策略的直接劝慰行为以及间接劝慰行为进行区分。

周小丽 [16] 基于实证,定性定量结合研究汉语安慰策略的种类,将安慰策略分为首要策略和辅助性策略。这些劝慰策略可细分为以情感为中心的策略,以问题为中心的策略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策略。

曾凤英和窦秋萍 [13] 进一步将安抚策略细化为两种类别,即针对事件和消极影响的安慰策略和针对听话人的安慰策略。这两大类策略下均有着一些子策略。

陈倩冉 [19] 探索了关于汉语安慰言语行为的安慰策略的使用情况和频率分布,该研究基于实证,定性定量相结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更易选择低度以人为中心的安慰策略。

李水 [20] 通过截取小说对话来自建小型现代汉语口语语料库,把现代汉语劝慰语的语用策略重新分类,包括“主要策略”及“次要策略”两大类,共计19条子策略。

李佳源 [12] 基于Burleson (1994)提出关于安慰的“个体中心性”标准,划分出三种形式的安慰话语:低度个体中心性安慰话语、适度个体中心性安慰话语、高度个体中心性安慰话语,由此探究了心理安慰话语的选择策略。

杨琳琳 [21] 基于实证,借助“语篇完形测试”问卷,英语安慰策略以Burleson (1985)的归纳为依据,研究了安慰言语的表达情况,该研究的受试为非英语专业的不同年级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

莫香 [22] 在研究中将被试选使用的安慰策略分为三类:即情感中心策略,问题中心策略以及辅助策略。

2.1.4. 对比研究

不同文化背景下,即便语境相同,安慰的表达方式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国内有学者对比了不同文化下的安慰实施情况,主要包括中日安慰对比和汉英安慰对比。

首先是关于中日安慰对比。李娟 [23] 考察了中日安慰言语行为在三种特定场合下的异同。张韶岩 [24] 通过会话完成式的问卷调查收集语料,从语用学角度阐释了汉日安慰言语行为的口语修辞特点及由此形成的语体风格差异。

其次是关于汉英安慰对比。龙娟 [14] 基于问卷,以BlumKullka,Wood以及Kroger提出的言语分析层面为依据:中心言语行为,辅助语言行为以及修饰语,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阐述了汉英两种语言下安慰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此外,该研究还进一步指出了它们的差异和原因。王尚咏 [25] 基于实证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语料,对比了汉英两种安慰言语行为在语言风格和修辞方面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同时还指出了对外教学的启示。郝琳瑶 [26] 以中美家庭情景剧中的安慰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自建小型动态语料库,从多模态角度对比中英安慰言语行为的不同,探究造成其不同的原因并对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出建议。余婷 [27] 以中美两部家庭情景喜剧中的安慰言语行为为语料,定性定量结合,对比分析了中英家庭成员间安慰言语行为的实施情况,并从文化维度来阐释其差异是否反映两国不同。

2.1.5. 顺应性分析

马晖 [28] 从顺应论的角度研究电视作品《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安慰语,研究表明,交际者利用各种语境因素帮助自己实现其交际目的,安慰语是他们动态顺应交际语境的结果。

3. 以往研究的局限性

纵观国内对安慰性言语行为的研究,从研究内容看,主要涉及三大类。一个是本体论研究,包括安慰策略和适切条件 [10] [11] [12] [13] [16] [17] [18] [20] [21] [22] 。第二种是跨文化比较研究 [14] [23] [24] [25] [26] [27] ,最后一种是顺应性分析 [28] 。以往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尚存不足:(1) 研究对象多局限在汉语或英语的单一的安慰言语行为分析,仅少数学位论文逐渐出现多语言安慰对比的趋势;(2) 研究内容单一,大多数是安慰策略方面;(3) 研究方法早期研究理论研究偏多,实证研究不足;(4) 研究角度单一,主要涉及修辞学,语用学和顺序性分析等,缺乏从多模态等角度研究安慰;(5) 研究中静态语料居多,大多数是通过问卷调查或话语补全测试来收集语料,缺乏基于动态语料库来收集安慰语料。

4. 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以上研究的局限性,后续研究可以:(1) 对多语言安慰进行对比研究;(2) 研究内容多样化,比如从影响安慰的因素等人手;(3) 采用实证研究;(4) 研究角度多样化,比如从多模态角度研究安慰的语言和非语言情况;(5) 从动态语料库中收集更真实的安慰语料进行研究。

5. 总结

本文对国内关于安慰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了以往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后续研究的方向,通过综述,本文希望能帮助交际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安慰言语行为,提高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Burleson, B.R., Daly, J. and Wiemann, J. (1994) Comforting Messages: Features, Functions, and Outcomes. In: Daly, J.A. and Wiemann, J.M., Eds., Strateg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Mahwah, 135-161.
[2] Burleson, B.R. and Samter, W. (1985) Consistencies in Theoretical and Naive Evaluations of Comforting Messages. Communications Monographs, 52, 103-123.
https://doi.org/10.1080/03637758509376099
[3] 温云水. 安慰语初探[J]. 当代修辞学, 1999(6): 1-2.
[4] Burleson, B.R. (1985) The Production of Comforting Messages: So-cial-Cognitive Foundations.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4, 253-273.
https://doi.org/10.1177/0261927X8543006
[5] Burleson, B.R. and Mortenson, S.R. (2003) Explain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s of Emotional Support Behaviors: Exploring the Mediating Influences of Value Systems and Interaction Goal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0, 113-146.
https://doi.org/10.1177/0093650202250873
[6] Eagly, A.H. (2009) The His and Hers of Prosocial Behavior: An Examination of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ender. American Psychologist, 64, 644-658.
https://doi.org/10.1037/0003-066X.64.8.644
[7] Jones, S. (2004) Putting the Person into Person-Centered and Immediate Emotional Support: Emotional Change and Perceived Helper Competence as Out-comes of Comforting in Helping Situation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1, 338-360.
https://doi.org/10.1177/0093650204263436
[8] Miceli, M., Mancini, A. and Menna, P. (2009) The Art of Com-forting. New Ideas in Psychology, 27, 343-361.
https://doi.org/10.1016/j.newideapsych.2009.01.001
[9]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10] 王永娜, 李军. 安慰的话语模式和修辞策略分析[J]. 修辞学习, 2003(3): 48-49.
[11] 李佑丰. 安慰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6): 114-116.
[12] 李佳源. 心理安慰话语的选择策略[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1(3): 95-101.
[13] 曾凤英, 窦秋萍. 安慰言语行为及其策略分析[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7(3): 137-139.
[14] 龙娟. 安慰言语行为的汉英对比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15] 许林玉. 汉语“安慰”言语行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16] 周小丽. 汉语安慰言语行为策略及实现模式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
[17] 彭慧. 言语交际中的安慰策略[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8(2): 96-98.
[18] 陈新仁. 礼貌理论与外语学习[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19] 陈倩冉. 汉语安慰言语行为语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0] 李水.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劝慰语语用策略及其组合研究[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5): 103-114.
[21] 杨琳琳. 中国英语学习者安慰言语行为的语用僵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开封: 河南大学, 2012.
[22] 莫香.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实施汉语安慰言语行为的语用情况调查[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6.
[23] 李娟. 日汉语安慰语比较浅析[J]. 双语学习, 2007(9): 151-152, 154.
[24] 张韶岩. 汉日安慰言语行为语体修辞风格比较研究[J]. 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 2016(1): 125-134.
[25] 王尚咏. 汉英安慰言语行为对比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 :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26] 郝琳瑶. 多模态视角下汉英安慰言语行为对比研究——以中美家庭情景剧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辽宁大学, 2021.
[27] 余婷. 中美安慰言语行为对比研究及文化阐释——以家庭喜剧《小欢喜》和《摩登家庭》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28] 马晖. 《我的青春谁做主》中安慰语的顺应性分析[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2(2):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