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AE.2024.142198, PDF, HTML, XML, 下载: 55  浏览: 8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沙靖宇: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课程实践教学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Practical Teaching
摘要: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加强理论课程教学成效的关键部分,这对于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教学成果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价值。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实践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教学资源整合不够、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欠佳等诸多问题,因此要从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践关键词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来系统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key part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oretical course teaching, which is of great value for enhancing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resul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However,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disconnect between practical content and social reality,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low stu-dent participation, and poor teaching effec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by building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creating a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innovating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 and optimiz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practical teaching.
文章引用:沙靖宇.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 教育进展, 2024, 14(2): 1283-128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2198

1.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但当前中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上,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在本质认识比较模糊,对实践教学的完整体系把握不够,尚未建构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情况削弱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限制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特殊功能。因此,系统构建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促进高校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思政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1] 。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良好公民的行为标准。第二,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思政课可能更侧重于理论教学,而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在实际操作和体验中获得知识,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将理论与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责任,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积极认同 [2] 。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质提升。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对于学生形成独立的判断和决策能力至关重要。同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3.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科学和系统性的教学理论体系,还存在着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作用发挥的问题,因此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实践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有些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往往与理论教学的内容结合不紧密,也未能及时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事热点,缺乏现实性和时代感 [3] ;另一方面,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不够。各高校都在积极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如建设文献库、案例库、社会实践基地等,但这些资源分散与利用不充分,往往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和平台,缺乏有效的整合,这种分散状态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学生和教师难以获取所需的全面资源;第三,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一些思政课教师可能在实践教学经验和方法上不够成熟,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社会实践和探索 [4] ;最后,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单一。当前的评价体系可能过于侧重于理论考核,忽视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估,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政教育的实际影响。针对上述问题,需用系统性的思维来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这是解决高校思政课实践困境的有效途径。

4.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化构建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及对国家的理解和认同。因此,需要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教学平台、优化教学内容、制定评价机制等方面加以系统化,从而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育育人绝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事,也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工作,高校需构建一个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工作体系,该体系以党委的统一领导为核心,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组织和协调,同时需要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等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共同形成一个协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力量 [5] 。高校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和策略,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党的教育政策,发挥好指挥协调的作用,确保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各项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另外高校党委还起到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桥梁作用,要积极对接沟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如工厂、社区、村屯等,为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和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形成高校、社会、家庭的系统协同,确保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主要负责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管理,按照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制定出台统一方案,设定符合不同年级的实践教学目标、按照校外校内、网上网下等打造不同模块内容,完善教学效果评价和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包括制定思政课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组织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开展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等工作。

打造实践教学平台体系。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是指一系列支持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各类平台和资源 [6] 。这些平台通常包括:1) 课堂教学平台,供多媒体教学内容和互动功能,如在线学习管理系统(LMS)、互动教学软件等,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创建模拟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2) 课外实践平台,与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提供学习的机会,以及开展各种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实际行动深入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网络学习平台,包括建设在线课程和资源,如MOOCs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微课程等,提供灵活的学习渠道,同时建设论坛和讨论组,为学生提供讨论思政课内容和相关社会问题的网络平台。4) 教学研究与评估平台。主要包括建设数字图书馆和案例数据库,包含相关教材、学术论文、多媒体教学资料,收集和整理社会、历史案例作为教学资源等。定期评估教学效果,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用于持续改进教学 [7] 。5) 学生交流与合作平台。依托学生社团和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社团、辩论队等,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模拟政治决策过程,让学生参与模拟政府、国际关系等活动,组织主题讲座、电影放映等与思政课内容相关的文化活动。总之,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体系的目的是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供全面、多维度的支持,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平台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改革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就是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结构,提升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精心安排教学进程,及时更新基础型、传统型实验项目,加强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实验项目建设,全过程、分阶段、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8] 。高校应利用教育部举办的活动,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以及“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主题教育等开展实践教学。重视梳理和归纳实践教学的成果,并将其中的优秀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出版相关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以推动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发展。

制定实践教学评价和反馈体系。构建一个全面而有效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增强实践育人效果的关键 [9] 。这个体系包含教学过程评价,即评估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目标、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创新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等;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即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与技能提升程度、以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表现评价评价,即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责任心、敬业精神以及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的创新 [10] ;课程社会效应评价,即评估课程对促进学生社会参与和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对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通过这种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总之,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已被普遍认为是提升高等教育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系统地发展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这意味着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应密切结合国情,为解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才能获得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2020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SJGSZD2020031);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新时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研究”(21KSE330)。

参考文献

[1] 冯刚, 陈梦霖.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价值及其实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8): 4-9.
[2] 夏海燕.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取径之误与取向之思[J]. 江苏高教, 2022(3): 87-91.
[3] 张雷, 黄运堪.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向[J]. 高教论坛, 2023(9): 6-9.
[4] 蓝波涛, 覃杨杨. 构建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 价值、问题与对策[J]. 教学与研究, 2022(2): 92-100.
[5] 蒙慧, 许丽金.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能定位与发展导向[J]. 党政干部学刊, 2023(9): 50-52.
[6] 何珊. 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生成与提升[J]. 社会科学家, 2022(9): 121-127.
[7] 吴潜涛, 张磊.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 教学与研究, 2019(7): 5-12.
[8] 李安峰, 程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好“四史”需要把握三个维度[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2(1): 72-79.
[9] 肖贵清.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思路[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 34-40.
[10] 李敏, 包松松. 提升“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 2023(9):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