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图形中的创新设计
Innovative Design of Hangzhou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in Graphics
DOI: 10.12677/Design.2024.91041, PDF, HTML, XML, 下载: 233  浏览: 326 
作者: 孙 楠: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浙江 杭州;朱 俐*: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文化景观图形设计创意Cultural Landscape Graphics Design Creativity
摘要: 为使原本具象的传统文化景观在传承及传播上更具视觉传达和视觉符号价值,本文以杭州西湖十景中“雷峰夕照”、“断桥残雪”、“曲苑风荷”三景进行图形创意设计。基于设计原则在造型上精简化、形式上意象化、色彩上年轻化,并将创意转化的图形在衍生品上进行重构应用,在传播传统文化同时提升衍生品的西湖文化附加值。文章旨在通过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图形创意设计,有效、高效地传播西湖的山水美学,艺术人文等信息,对类似文化的图形设计和运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he original figurative tradit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of more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visual symbols value, this paper takes “Leifeng Sunset”, “Broken Bridge and Broken Snow” and “Wind Lotus in the Qu Yuan” among the ten scenic spots of West Lake in Hangzhou as the graphic design. Based on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streamlining and simplifying the shape, visualizing the form, and rejuvenating the color, the creatively transformed graphics are reconstructed and applied in the derivatives to disseminat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nhance the added value of the derivatives of the West Lake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aims to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disseminate the aesthetics of the landscape, art and humanities of West Lake in Hangzhou through the graphic creative design of the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in Hangzhou, which is of high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graphic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imilar cultures.
文章引用:孙楠, 朱俐.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图形中的创新设计[J]. 设计, 2024, 9(1): 343-352.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1041

1. 引言

杭州西湖景观本身携带着自然生态美学和人文艺术等文化理念。以西湖文化景观进行的创意图形设计,通过携带浓厚的人文情感的视觉符号传播交流其人文美的自然、物候的文化意象,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及传播价值。然而,关于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图形创新转化设计研究大多缺乏系统性全过程的创意设计解读,且存在于市面上的相关文创产品缺乏一定的审美度和潮流感,仍以传统的图案形式、色彩和结构进行设计,虽识别性强,但缺乏一定时代特征。现今迫切需要运用更具时代性、创新性的思维方法深入挖掘与研究。对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经过相关理论分析后,根据其所呈现的文化传统理念和视觉特征并基于设计原则对其进行手法创新:造型上精简化、形式上意象化、色彩上年轻化。最终得以有效、高效的传播信息。

2.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图形中的概念表达

2.1. 内涵

图形是一种图画符号,是区别于文字、语言的视觉形式,是图文并茂的图像表现,是信息传播的视觉表现形式。

杭州西湖景观集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身,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不断修缮的山水典范 [1]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浙江省内的第一例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文化指随着西湖发展的时间脉络(秦汉、唐、两宋,元明清时期和近现代)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包括西湖的山水文化、民间传说,名人轶事,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宗教文化、科学技术等多种复合文化( [2] : p. 128)。西湖的山水文化包含视听镜语中的客观景观文化以及关于西湖山水流传的艺术人文。视听镜语中的客观景观文化指人的眼睛直接看到的“‘真实’地理景观”图像或影视的“审美传播”这一种视听形式所呈现的重于艺术化的景观形象,作为图形语言表达时,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合二为一,融合成一种情感和观念,使之存在理性的成分,但又不是概念和认识所能穷尽的。关于西湖山水流传的艺术人文,西湖可以和人文故事叙事及其情感联想在一起。形成一定的图形化的视觉语言,其画面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意成分,它所提供的表达语言把叙述、抒情、比喻、象征和说理的内容进行组合和对比。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图形中的概念表达,将杭州西湖文化的“景观形象,人文形象”创造成图形并进行重组,文化景观图形创新设计,使人们在年龄和文化等方面即使具有差异性,也能通过艺术性的视觉符号向当代人展示及传播它由自然历史积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人文等诸多文化理念的生态美,交流其人文美的自然、物候的文化意象,同时以携带浓厚的人文情感,最终得以有效、高效的传播信息( [2] : p. 128)。

2.2. 意义

图形设计的重要性在于信息的传播及情感的传承。《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研究》 [3] 一文阐述了西湖的突出普遍价值要点,其中提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中国山水美学理论下所创造的景观设计杰出典范。”具有符号形式的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通过创新的符号视觉语言,让人们了解到西湖景观不一样的文化要素,让人与人之间能够直观地感受、沟通和理解,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和语言的障碍,跨越文化的差异,进行无声的交流,达到无声感染的艺术效果。接受和认可是艺术领域的一个阶段性完成,也是营造意境的一个现实目标。在多元化主流的时代,人们对于文化景观的视觉需求更加偏向于精简抽象和多元年轻化。图形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表达思想感情的图式方法,是传播信息的视觉语言形式,是一种现代的、高度凝练性的设计语言 [4]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图形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利用视觉符号传播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更是给具象的景观赋予了感情意义,使观者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纬度进行了感情互动,增加了当地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且将创意转化的图形在衍生品上进行重构应用,在传播传统文化同时提升衍生品的文化附加值( [2] : p. 128)。

3.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图形设计中的创新途径

3.1. 设计原则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图形语言有自身的特点和文化属性,它需要保持与西湖文化景观实际存在的一致性,并紧跟当下设计表现形式。

3.1.1. 保持与客观存在的一致性

现代西湖文化景观的图形设计转换,离不开对其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真实写照的理解和借鉴。对专属于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来说,整个视觉画面以雷峰塔的背光剪影和明亮的夕阳组合的场景。具有地域性特征,雷峰塔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处在西湖景区的南边,落日山上,而观测点也需要处在相应位置才能观看到“雷峰夕照”一景。因此,西湖文化景观的图形设计中要时刻明确其要进行设计的真实景观元素,避免盲目进行自我情感的表达,导致错误的信息被传播。搜集真实的景观素材,了解其内在文化、外在形态,真实色彩以及画面构架以此为基础再进行其造型、形式、色彩设计。

3.1.2. 紧跟当下设计趋势

在传统景观的图形转换中,图形设计利用凝练后的视觉符号来传播信息和寄托情感,必定要基于当下时尚流行的设计趋势进行创新思维设计,这个时代是个开放的时代,在图形的表达形式上要多元化,可以有拼贴风格,波普风格,印象派,抽象派,构成主义风格,复古风格以及各种风格的重组。图形呈现扁平化风格和立体化的流行趋势,图形之间的组合更富有节奏感( [2] : p. 129)。且设计趋势呈现的不仅是设计表达的视觉呈现,也要融合当下社会的商业发展局面和社会情绪状态,设计师通过预测和运用设计趋势,以先行者的眼光,使设计融合社会发展和消费者需求,预先创造出符合消费者审美的设计。

3.2. 创新手法

3.2.1. 造型上精简化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上千年的风景持续演变和叠加、吸附文化元素的过程中,始终真实地保存并传衍了中国山水美学“诗情画意”般的“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审美要素和特征,其构成要素与整体格局存在内在关联。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大脑更喜于追求极简化事物,因此在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各个构成要素的造型上进行精简化,通过设计师凝练后的视觉符号展现的景观造型才更加具有时代符号的特征。在图形设计上可以借鉴采纳传统图案设计中携带的典雅造型风格与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但表现形式上要弃其繁复,采用现代简约的设计。如图1所示,第四届大创节25强的入围作品“城市印迹”描写的是杭州西湖的雷峰塔景象,整个画面的景象构成均以极简化的色块、线条呈现,画面皆是具体多变的元素单元组合而成,具有强烈的化繁为简意识,给人在视觉层面带来东方的、创意的、焕然一新的感官体验。因此,在造型的精简化设计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图形在表达形式上可以“点、线、面”的视觉语言构成,将各个元素通过重复、叠加、过渡、夸张等一系列手段,展现了图形设计简洁的质感和肌理。继而,在图形创新设计中,对传统文化景观的文化传承与视觉创新时,根据设计需要,以传承传统景观元素的古意与韵味为目的,以视觉图形的创新设计为途径,在造型上进行外观凝练简化,使传统图形的优秀的传统元素资源在现代图形创新设计中呈现为“点、线、面”的形式,以精简的设计语言发挥其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价值和传播价值( [5] : p. 152)。因此,在对西湖文化景观创新设计的外观造型设计上: 在保留传统文化意味的基础造型上,通过图形造型中小圆点、粗线条、圆色块的组合、变异、加减、取舍、解构、重构、分解等手法,以节奏、韵律、均衡、对比、和谐等视觉形式美原则,把复杂的外在形状精简化,以具有节奏韵律大小不等的平面小单元组合成全新效果的创新造型,设计创新要符合现代审美要求以及切合实际景观元素,实现传统文化景观在现代图形创意设计转化。可以对原有景观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和象征内涵进行重新组合和置换,创造出新的形式和形象。

Figure 1. “City Seal”

图1. “城市印迹”

3.2.2. 形式上意象化

形式上意象化,即把传统的具象形态引向抽象,使原始形态被高度提炼和概括,具有强烈的几何韵味,讲究形与意融合,追求形式美感,注重东方传统审美意蕴的体现。如图2所示,以“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为场景的文字图形设计,以实际场景中的抽象元素形成近看是文字,远观是景象的趣味效果,运用故事内容意象化的形式对文字加以创作,突出写意传神的精神内核,给观者带来更加有趣和场景代入的体验感。杭州西湖景观皆有着自己的文化典故和民间传说,了解其形成缘由,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再以意表形,以充满意境的视觉语言为观者诉说着文化景观的文化故事。这传统的景观要在图形创意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创新,就需要从自身背景和特点出发,提炼传统景观对图形创意设计的有益部分,挖掘景观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以具有视觉审美意蕴的传统外在形态和文化积淀为基础,使传统景观在图形创意设计中散发出更大的魅力与价值( [5] : p. 152)。意象化的图形携带有创造者和欣赏者各自的艺术创造情感和审美体验情感,在图形的传播中相互达到情感的共鸣取意,不是简单的描摹外在形态,而是深刻内涵的融合与重构,让观念融合设计,呈现含蓄有内涵的视觉效果。在图形创意设计中体现出一种“神形交融”的全新风格,其本质是传统文化精神的严谨内敛与现代文明的个性张扬的对比调和,是传统审美观念与当代审美观念的融汇贯通,是传统景观元素与潮流视觉创意技巧的融合。

Figure 2. “Wenying in the Willow Waves” and “Fish Watching in Flower Harbor”

图2. “柳浪闻莺”、“花港观鱼”

3.2.3. 色彩上年轻化

传统文化景观在人的视觉感官上存在一定的色彩暗淡、画面无张力且自然随意的视觉状态,呈现的是无意识的画面色彩组合,展现了当地传统景观质朴、纯粹的文化本质。基于此,传统文化景观在图形创意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需要运用现代色彩心理学、现代科技手段,跳出传统感官的第一印象,除旧布新,赋予传统文化景观新的时代色彩内涵,点亮传统景观色彩,给传统带来全新的视觉价值和传播效果( [5] : p. 154)。色彩心理学认为,色彩从视觉开始,经过感知、情感、记忆、思维和符号等过程。这一过程极其复杂,涉及人们对色彩的现有体验,直至对色彩的心理反应。如图3所示,海报中对“三潭映月”景象的视觉转换直接以色彩明快的色块来表达。西湖文化景观的实际拍摄图片中有潭、近湖、远山、日光等元素,在海报中皆以直白的简笔元素块代替,色彩应用则是及实际颜色为基础参考,在提高明度、纯度的过程中,通过电脑等技术有意识且艺术性的对色彩进行明暗度、饱和度进行调节及组合,以更年轻化的色彩语言给观者带来潮流色彩讯息。因此,在针对这些景观设计图形时色彩选取中,会在具体景观呈现的色彩视觉状态上为依据,追求感官第一印象的视觉色彩,通过电脑科技手段的运用加以精进,加入现代流行的弥散渐变色块,赋予其当代审美效果。传统的山水色彩与东方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回归质朴的原始气质,运用创造性的平面设计手法,采用间接、内敛、繁复、多彩的手法,在继承传统山水色彩元素的基础上,创新运用现代视觉设计的色彩规律和手法,如运用色彩的模糊、明度的升降、纯度的交融等,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使传统山水色彩文化表现出新的生命力。

4.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图形创意及衍生运用

4.1. 图形创意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图在进行图形创意转化时,在造型上、形式上、色彩上皆要以本身实际存在的元素特征为设计前提,同时结合当下潮流视觉语言,以更具代表性的设计方式进行创意设计。

Figure 3. “Three Pools Reflecting the Moon”

图3.“三潭映月”

4.1.1. 雷峰夕照

根据前文所说的图形设计原则中,与客观存在保持统一性,要清晰的对“雷峰夕照”一景进行场景解读:雷峰塔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同时雷峰塔也因《白蛇传》中禁锢娘子的传说使这一景观更加神秘而浪漫。如图4所示,以“雷峰夕照”进行图形创意时,首先要对其画面出现的元素进行轮廓白描并进行组合放置,开始的雷峰塔元素线条细节较为繁琐,为此在造型上的精简化,以抽象的规律圆点代替,以大小不等的圆点单元错落有秩的组合成雷峰塔的形状,而在夕阳的照射下,雷峰塔会在最佳观景视角形成轮廓剪影,所以雷峰塔的颜色设计为黑色圆点。“夕阳”一词对于这一景观至关重要,圆点状的落日归隐于雷峰塔一角,形成遮挡关系,同时为了画面审美度,夕阳圆点设计为渐变过渡色。而渐变的方式也存在多种搭配方式,有垂直渐变、径向渐变,且颜色以黄色、红色过渡为主,而在整个画面视觉上,雷峰塔属于中心对称图形,为了画面和谐度,夕阳圆点以颜色径向渐变过渡形式。这种渐变圆点,也与雷峰塔的黑色圆点拉开了差距,以更加意象化的表达“雷峰夕照”描绘出的意境美。

Figure 4. “Leifeng Sunset”

图4. “雷峰夕照”

4.1.2. 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所描绘的是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的场景。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辨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当观者伫立于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印象。如图5所示,“断桥残雪”一景最初给人的视觉印象是若隐若现于冬季的湖面。在图形设计中,景象画面存在着冬季、石桥、白雪等元素,在对其进行石桥的轮廓白描时,以实际的断桥景象描绘出桥景再加以色彩年轻化的设计,同时融入冬季冰雪蓝于桥体。在造型的精简化设计上,把实际的桥身转换为线条感的图形单元,错落重复的堆叠形成桥的身型,意在表达苔藓斑驳的古老与石身材质,而“断桥”的形式以不同明度的冬季渐变蓝表达,颜色以左右形式过渡渐变,形成似断非断的感觉。

Figure 5. “Broken Bridge and Broken Snow”

图5. “断桥残雪”

4.1.3. 曲苑风荷

用简洁凝练的视觉语言描绘“曲苑风荷”景象时,我们要先了解其地理位置以及真实景象元素。在意境化的对“曲苑风荷”进行描绘时,可以感受到夏日清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下飘逸,游人身心俱爽,不饮亦醉。曲院最为精彩处在风荷景区,宁静的湖面上,分布着各种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清波照红湛碧。观者从水面造型各异的小桥上且行且看,人倚花姿,花映人面,人、花、水、天,相融,相亲,相恋,悦目,赏心,销魂。 夏日清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下飘逸,游人身心俱爽,不饮亦醉。如图6所示,画面有荷叶、荷花元素,描绘出荷叶荷花本来的形态,再以相互对应几何图形单元做形状转换,以更精简化的形式代替现实景象,在意象化的表达上,该景象的图形设计需摘取其精髓之处,以相互交叠的荷花与荷叶形成意象的视觉元素,同时,为了产生场景的空间感,每个元素重叠之间加以阴影来拉开层次;色彩的年轻化设计中,在还原本来色相的基础上,调整其色彩明亮度和透明度,形成统一的色彩印象。

Figure 6. “Wind Lotus in the Qu Yuan”

图6. “曲苑风荷”

4.2. 衍生品创意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创意图形设计完成后,根据市场分析,消费群体在杭州西湖景观衍生产品方向多为工艺美术品、家居生活用品等。作者基于其图形设计及三种运用手法,制作纪念团扇、体恤衫、抱枕等衍生品,他们属于西湖文化景观图形语言在产品中的二维应用,意在寻求图形和衍生品的之间的关联性融合,创意运用手法如下。

4.2.1. 独立元素法

以独立元素法的图形在设计运用时,其常应用在视觉集中且范围具有包裹性的产品上,该图形设计在衍生品设计应用具有自然平衡、活泼生动等构成特点。该图形的初始单位形式是一个被意向化、精简化的创意图形,具有创意的视觉语言,只要对该初始图形进行合理的位置摆放以及大小缩放处理时,就能够充满整个视觉中心。通过创意图形与产品的点装式运用,能够形成一定契合度较高的完整衍生品,不仅能够赋予作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自然而言的显现出产品的江南风情的柔性细腻之美,形成一种独立且具有单独视觉特征的新颖图形,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因此,如图7所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图形在衍生产品——团扇在设计时,可理解图形本身所携带的牵动情绪的场景价值,以简洁的图形语言与团扇结合共同向消费者诉说着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具有江南地区自然人文特有的细腻情感,在明确产品造型时,团扇底色可以相应的吸取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图形中存在的颜色,以扇子中渐变过渡的打底融合图形形成视觉上的柔性美感。同时在排列上,以单个物体居中,图形放至较大,充分展现图形语言的设计细节,意在突出整体视觉节奏与画面和谐度,以最简洁的场景图形牵动消费者情绪,让消费者感受到心灵的共鸣。

Figure 7. Fan

图7. 扇子

4.2.2. 二方连续法

不同解构和形式的图形,其基本单元经过不同构图方法的运用处理,能够有效生成不同的多种图形,赋予作品设计多变的审美艺术效果。二方连续手法作为一种具有明显连续性特征的图形,在一般情况下会往左右或者上下方向进行扩张蔓延,最终形成一种具有自然平衡、调和节奏的视觉效果。二方连续手法最大的特征就是由单种基础单位元素或者多种单位元素构图形成,在艺术视觉效果上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统一而规律的感觉。在构图方法中主要涵盖了斜线式、散点式以及波状式等展开组合创新设计。基于牛顿迭代法可知,图形的迭代方式可以将独立简单的基本单元展开迭代重复设计,并科学有效地结合二方连续散点式构成方式将排列好的图形创新应用在衍生品设计中,有效提升单调的衍生品的艺术效果。因此,如图8所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图形在衍生产品——体恤衫设计时,图形运用要明确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图形为视觉中心,衣服底色可设置为白色,大面积留白,简洁大方凸显图形。图形排列时,图形排列数量与方向根据实际产品长宽比可横向及上下迭代,以散点式规律排列,并结合对称手法,形成上下、左右的视觉流线。同时,衣服在穿着时会考虑到审美性,图形的位置可结合人体功能学,把握人体结构、功能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图形居于整体的视觉中心位置,突出图形的视觉要点。

Figure 8. T-shirt

图8. 体恤衫

4.2.3. 四方连续法

四方连续构图有着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呈现在产品上的视觉画面是一种统一平衡的图形状态,比较适用于大体积产品装饰,以基础单位图形连续展开上下左右四个面的有规律性延伸,意在表达自然均衡的视觉美感。当地域性图形设计以多样化的形态,作为一种物质与精神、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体,强调图形形态的平衡与韵律、协调与对比 [6] ,通过合理运用元素均衡整合手法展开对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图形四方连续变换的优化设计,使之最大程度地提升地域性衍生品的质量效果,促使地域性图形衍生产品走入高端市场,更具特色性。因此,如图9所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图形在衍生产品——抱枕设计时,要考虑产品的整体体积维度,由于抱枕体积维度大,可采用四方连续图形排列方式。图形排列时,要把握单个元素与画面视觉整体的协调相互关系,同时把握图形元素的放大与缩小的对比,要使整体在均衡中突出图形细节。其次可根据视觉看点,画面单个元素可向斜方偏移,追求整体视觉的完美契合度。各个元素采用散点式分布在整个产品构成上,创新创造出具有视觉美感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兼并的产品,这样的具有一定有序重复变化,给人传递出一种自然协调、对比均衡之艺术美感。

Figure 9. Pillow

图9. 抱枕

5. 结论

文章通过两个设计原则和三种设计手法对杭州西湖传统文化景观进行了现代图形创新转化,进而通过三种表现手法使图形在衍生品得以融合运用,深刻地以图形语言表达了当下对传统文化内涵和时代趋势进行深刻的领悟。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下,欲使传统文化景观和当下图形设计进行整合设计,需注意造型、形式、颜色等多方面的变化发展,且与当下时尚潮流趋势以及各领域艺术手法进行多元融合,将传统文化景观中的精神元素渗透到设计中,并去芜存菁,从传统中挖掘对我有用的东西,创造出具有本土视觉特色的设计风格。只有摒弃传统,创新传承经典,用当代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推陈出新,才能复兴传统,更好地利用视觉符号传达品牌理念,传播重要的视觉信息。

注释

图1来源:网页引用,https://xhslink.com/pxJBzw

图2来源:网页引用,http://xhslink.com/YopHzw

图3来源:网页引用,http://xhslink.com/vZ7cAw

图4来源:作者自绘

图5来源:作者自绘

图6来源:作者自绘

图7来源:作者自绘

图8来源:作者自绘

图9来源:作者自绘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张心馨. 西湖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 中国民族博览, 2018(11): 145-147.
[2] 梁冠博. 西湖文化的图形语言探索及衍生品应用[J]. 设计, 2018(20): 128-130.
[3] 陈同滨, 傅晶, 刘剑. 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研究[J]. 风景园林, 2012(2): 68-71.
https://doi.org/10.14085/j.fjyl.2012.02.019
[4] 朱文丽. 图案设计与图形设计[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6): 146.
[5] 程亮, 孙红阳. 传统图形元素在图形创意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6(2): 150-154.
[6] 李峥. 分形在陶瓷纹样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 56(9): 118-120.
https://doi.org/10.13212/j.cnki.csa.2022.09.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