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usic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Senior Class
DOI: 10.12677/AE.2024.142171, PDF, HTML, XML, 下载: 118  浏览: 478 
作者: 王翰祺: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现状与对策Kindergarten Music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摘要: 音乐是一门有声化的艺术,在起伏变幻的旋律声中撩拨人的心弦,触及人的内心世界。音乐作为我国艺术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必要途径。欣赏活动是音乐领域的教学路径,有利于在认知和情感等方面幼儿的整体发展。现如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展由于各种因素频次较少,仍存在“选材不明确”、“技能化倾向”、“审美体验较薄弱”等问题,提升空间较大。因此,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当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欣赏素材,运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巧妙设计活动环节,激发幼儿充分的审美体验,有效开展音乐欣赏活动。
Abstract: Music is vocal art, stirring people’s heartstrings and touching people’s inner world in the fluctuating melodi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rt field in our country, music is a necessary way to imple-ment aesthetic education.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are a teaching path in the field of music,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aspects. 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music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is less frequent due to various factors, and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material selection”, “skill-based tendency” and “weak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there is a large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teachers should make clear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children, select suitable music appreciation materials for children, use various teaching strategies, cleverly design activities to stimulate children’s full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effectively carry out music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文章引用:王翰祺.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2): 1125-113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2171

1. 引言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获得积极情绪与审美体验的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美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1] 。纵观当今幼儿音乐教学,虽已开展多年,但仍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很多教师为迎合家长需求,在音乐活动中将重点放在技能技巧的练习,使得幼儿音乐教育趋向功利性和技术化,导致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与表达,背离了艺术领域对幼儿“美感”培养的核心与初衷。对于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受重视程度不高且教师自身的音乐水平有限,在幼儿园中难以开展或教学活动只流于表面形式。音乐欣赏策略的相对缺乏,过于单一古板的音乐课堂,容易出现“全面引领型”和“放任自流型”两种极端现象。在当今飞速前进的信息化大时代,音乐教学法呈多样化发展,致力在实践层面如何切实提高幼儿欣赏教学的质量,为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增添生机与活力,提升幼儿对音乐的热情,真正落实幼儿艺术修养的综合培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回归音乐欣赏的本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

2.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存在的问题

当下,随着美育教育的开展,很多幼儿园教师都逐渐感受到了音乐欣赏的重要性,能够有意识地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开展,为幼儿设计各种各样的音乐欣赏活动,但是此类大多数仅限于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师资条件较好,能够掌握一些音乐教育的知识,具有初步的音乐教育能力。通过对一些发达地区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2.1. 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不凸显

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知识技能为核心的“功利性”活动,比较注重音乐学习和训练,例如幼儿是是否学会了唱歌,是否会演奏打击乐器等,这种模式下的音乐教育是更多的是一种成人视角和科学眼光去开展的,落到具体的活动中则是教师本位过于严重。教师的音乐素养深刻影响着音乐欣赏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音乐学习的效果。在当今幼儿园师资队伍中,老教师的认知和观念较为老旧,新教师的音乐能力相对欠缺,幼儿园教师的音乐素养和综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是导致出现幼儿主体地位不凸显现象的重要原因 [2] 。随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这种现象已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如何将教师、幼儿和音乐的关系更好地权衡,使得三者关系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并且根植于“审美”的眼光开展,并非那样容易。当下的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大多数情况还是以教师全盘设计好环节为主,幼儿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多数情况也是按照活动环节较为机械地进行。在“教师权威”模式下的音乐欣赏活动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并未让幼儿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满足,缺乏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2.2. 音乐欣赏活动选材不明确,随机性较强

音乐欣赏活动中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影响着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师音乐方面的相关能力和专业性是否过硬。研究者通过在园所调研的情况,了解到对于擅长音乐活动的教师来说选材方面略有经验,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把控,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他们对于音乐欣赏的内容选择和辨别存在较大的困惑。主要体现在:第一,音乐欣赏内容的选择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很多教师经常想起什么来就教什么,并没有过多深入地分析所用的音乐是否符合大班幼儿的音乐能力发展特点;第二,古典音乐涉及较少,流行歌曲选择较多。但是,幼儿喜欢的音乐作品与该作品是否符合其年龄特点有待考究,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冲突,教师不知该如何抉择,因此音乐欣赏的内容选择科学性和系统性较低,加之教师本身在音乐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在某种程度上不足以支撑他们去辨别什么样的音乐作品是适合幼儿的,对于古典音乐方面的认知留有一定的空缺。因此,在音乐欣赏活动实施前,若未能选择适当的音乐作品作为素材设计整个活动,则会致使活动的方向因为内容选择不当而有所偏离,音乐欣赏活动对于幼儿音乐学习的影响及活动的效果就无从谈起了。

2.3. 音乐欣赏活动存在技能化倾向

在“知本为王”的时代,分科教学成为主流,由于我国幼儿音乐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留有分科教学的影子,致使幼儿音乐教学过于偏重知识化,停留在形式层面 [3]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作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是以技能为结果导向的情况依旧屡见不鲜。例如本次调研中,发现在大班《竹竿舞》音乐欣赏活动中,选取的乐曲是一首节奏鲜明的少数民族舞曲,表达出了人们在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激动欢乐之情,展现出一幅热闹的节日画面。但是在活动进行中,老师在引导幼儿搭配视频聆听乐曲后,没有深入欣赏该曲目,而是将活动重心放在了让幼儿运用班级中的乐器进行节奏学习,后续的环节里更多的是让幼儿在了解节奏型后多次不停地练习,教师的关注点在于观察幼儿打出的节奏是否准确,判断幼儿有无出现抢拍错拍的现象,有部分对节奏不敏感的幼儿会一直出错,老师也会很着急,“怎么会一直错呢?”、“再练几遍哦”的话语逐渐涌现。不知不觉中,活动时间在幼儿一遍一遍索然无味的练习中流逝,幼儿也逐渐显得丧失兴趣,在怎样也练不对、练不好的过程中失去自信心,那些本就对音乐不敏感的幼儿可能连最初那点对音乐的兴趣似乎也正在消耗殆尽,教师也慢慢变得百般无奈,不知如何是好。因此,过于注重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得音乐欣赏活动时间处于失衡状态,降低幼儿对音乐的热情,与音乐欣赏活动的初衷背道而驰。

2.4. 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的审美体验较薄弱

音乐欣赏活动从本质上看,是一种通过倾听,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表达的音乐审美活动,是幼儿提升审美认知,抒发审美情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于幼儿与成人的年龄特点和音乐发展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致使幼儿难以坐在椅子上静静地欣赏音乐。因此,只有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够尽可能以将幼儿的耳朵打开,解放幼儿的身体各部位,借助多种感官的投入使幼儿充分地加入到音乐中来,形成一种身心协同参与的过程,才能够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借助身体的各种感官去获得极大的审美体验,达到音乐欣赏的本质。在本次调研中,研究者发现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及活动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班级的音乐欣赏活动以预设性活动为主,在活动中幼儿只是单纯地以教师的指令在进行相应的环节,且身体处于被限制状态。一方面,多数教师会借助精美的课件作为辅助,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幼儿由于注意力深度较浅容易被课件上的图片所吸引,关注点会有所偏离音乐本身;另一方面,教师有时会在音乐欣赏之余教唱歌曲,很容易将音乐欣赏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幼儿的兴趣点,或是直接使得欣赏活动在不经意间转变为歌唱活动。幼儿的身体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并未全部打开,致使幼儿并不能完全投入其中,仅仅依靠单纯听一听音乐、看一看课件的方式,对于活动和幼儿来说都是相对局限的,简单进行略显刻板的活动环节是无法让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幼儿的审美体验也就逐步沦为纸上谈兵,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3.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的解决策略

3.1. 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师幼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是音乐欣赏活动的基础,应避免出现“高控型”的课堂和“绝对权威性”的教师。在幼儿音乐欣赏中,教师本位和幼儿本位并非是对立的观点,应当寻求一种适宜的师幼关系来让欣赏活动得以顺利且质量较高地进行。如若一直强调幼儿是音乐欣赏的主体,教师不加以干预,很可能造成活动气氛过度活跃,幼儿的边界感降低,使得音乐欣赏变得肤浅;若在绝对的教师主导下开展欣赏活动,又易造成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使得欣赏活动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陷入枯燥练习的境地,背离音乐欣赏的初衷。因此,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应当秉持“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幼儿提供轻松愉悦的音乐欣赏环境,遵循幼儿的年龄和音乐能力发展特点,结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活动环节,真正让幼儿参与其中,乐学音乐 [4] 。幼儿和教师的关系应当是相互尊重与合作的,幼儿是音乐欣赏活动的主体,但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应当设计生动有趣的欣赏活动,带领幼儿进入到音乐的世界,感受音乐的美好,获得精神愉悦。

3.2. 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水平,选择恰当的音乐作品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第一步就是对于音乐素材的选择。优秀的、合适的音乐作品对于整个欣赏活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音乐家西肖尔曾说过:“只有聆听当中才能够了解音乐相关的内容和知识。”音乐作品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可以影响幼儿对于欣赏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去选择音乐作品,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幼儿的喜好和经验,以此为切入点寻找恰当的音乐,有助于启发幼儿对音乐的共鸣,提升音乐欣赏的兴趣。例如巧妙抓住幼儿喜欢的动物为出发点,选取卡米尔·圣桑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运用其中的《狮王进行曲》《天鹅》等乐曲作为音乐欣赏活动的内容,设计活动环节。另外,教师应当基于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去选材,幼儿的注意力深度和广度有限,注意力时间较短并且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因此要选择篇幅较短的音乐作品,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根据一些作品进行适当的裁减。最后,基于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弘扬与传承,应当善于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音乐欣赏的作品资源 [5] ,帮助幼儿感知我国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多样性,鼓励在幼儿音乐欣赏中加入一些本民族的元素。因此,音乐欣赏活动中对于内容的选择是值得教师在一线教学中仔细考量的问题,好的选材是精彩活动的基础。

3.3. 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选取适当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每个幼儿的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美的种子,想要使其生根发芽,需要教师用心培育和滋养。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应当明确音乐欣赏的本质,从根源上多思考怎样让幼儿在音乐中乐于感受音乐,激发音乐带来的审美情感。根据音乐欣赏活动的具体目标,整合相关教育资源,选取合适的活动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沉浸在音乐之中,获得精神愉悦。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去选择教学策略。第一,可以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例如在《小狗圆舞曲》中,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所听到的小狗的形态,或是奔跑,或是摇尾巴等等,让流动的音乐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第二,搭建文学与音乐欣赏的桥梁。构建、理解和拓展文学作品,将故事欣赏、歌曲欣赏、画面欣赏互相贯通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爱上音乐,融入活动 [6] 。音乐与文学同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诗意的文学作品与唯美的音乐作品之间若能够建立联系,将音乐和文字的同一性融入活动环节,既能够增强艺术间的关联性,又能够增强幼儿音乐教学的新颖性。第三,可以增强图谱的运用。图谱法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工具,运用视觉化的符号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节奏、旋律等乐曲的特点,例如在《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创作出与音乐相契合的音乐图谱,打开幼儿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将小船在江中荡漾,月亮升起,水波粼粼等场景在动听的音乐中加以展现,让幼儿感受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起伏,带给幼儿对乐曲无尽的遐想。

3.4. 巧妙设计活动环节,激发幼儿充分的审美体验

幼儿音乐欣赏本质上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升华的审美过程,这其中蕴含着幼儿在不同阶段发生的心理变化。关于音乐欣赏的心理变化阶段,不管是黄自提到的知觉的、情感的和理智的欣赏,还是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中划分的美感、表达和纯音乐阶段,都是将音乐欣赏看成是感性与理性相互交融的过程。总体来看,音乐欣赏的过程既可以每次达到一个单一目标,侧重某一方面的欣赏,也可以进行综合性欣赏。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活动设计也可以从心理发展阶段入手,抓住理性和感性的层面去设置活动目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环节去一步步深入,达到幼儿音乐欣赏最高级的审美高度,这之间需要教师去多多学习,细细琢磨。第一,营造宽松的音乐欣赏氛围,为幼儿提供一个能够静下心来感受音乐、展开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所选择的音乐欣赏作品适当地布置一下教室活动环境,让幼儿有一个沉浸式欣赏的氛围。一方面,现如今主题活动十分受欢迎,可以借助园所设定的主题,借助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音乐欣赏活动所需要的道具,营造一个与所选的音乐作品相契合的环境,则更容易将幼儿带入音乐的情境中;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其中,在欣赏活动前与教师一同布置环境,既能激发幼儿在活动前对音乐作品的遐想,也能让幼儿成为活动的设计者与参与者。例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前,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制作树木、花朵、不同小动物所搭建的欣赏环境,并投放一些奥尔夫乐器等。第二,鼓励幼儿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去表达音乐,获得审美体验。不管是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奥尔夫主张的原本性音乐,还是近年来国内幼儿音乐领域的很多专家提出的音乐欣赏教学理念,都无疑是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加入了身体律动、语言、绘画等丰富的形式,使得音乐欣赏活动更具生动性,更好地让幼儿参与其中,收获音乐带来的乐趣。在PCK视野下幼儿音乐教学两次转换,也为音乐欣赏活动革新提供了新思路,由成人知识形态下“听的音乐”转换为幼儿可以理解的“看的音乐”,再转变为以玩的形式让幼儿进行“表演的音乐”,这个过程需要借助音乐参照物、故事、身体动作等 [7] 。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地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融入多样的方式,启发幼儿进行不同形式的音乐表达,例如在欣赏维瓦尔第的《四季·春》乐曲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用身体模仿小花小草创编发芽生长的情境,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中对于春的理解,用打击乐演奏乐曲等,在这个过程中去尽可能调动幼儿的参与度,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动听,积累幼儿更多的审美体验,回归音乐欣赏的本质。

4. 结语

我国的幼儿音乐欣赏目标是以“美”为核心。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需要我们用心呵护,使它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而音乐正是作为一种有效的途径,鼓励幼儿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文通过对于幼儿园的实地调研,总结出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给予一线教师切实可行的参考,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音乐欣赏活动。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到音乐欣赏活动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并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宜的活动素材和内容,恰当的教学策略,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环节,让幼儿能够接受音乐,喜爱音乐,唤醒幼儿心中对于音乐的喜爱,激发幼儿对音乐多样的表达,真正践行音乐欣赏的本质,获得积极的音乐审美体验,在音乐中感受快乐,为幼儿的人生增添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工作规程[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2.
[2] 廖丽娟.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2(7): 182-184.
[3] 陈鹏. 幼儿园渗透式音乐主题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 学前教育研究, 2021(8): 83-86.
[4] 李芬. “幼儿为本”理念下幼儿中班音乐欣赏活动的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22(6): 61-63.
[5] 姚宇明. 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开发利用[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11): 106.
[6] 荣小燕. 欣赏: 幼儿文学与音乐融通的桥梁[J]. 早期教育, 2023(13): 18-19.
[7] 王秀萍, 储昭兴.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两次转换[J]. 学前教育研究, 2015(3):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