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校文化建设区域名校——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
Optimizing School Culture and Building Regional Famous Schools—Case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Feicheng No. 6 Senior High School
DOI: 10.12677/AE.2024.141144, PDF, HTML, XML, 下载: 309  浏览: 428 
作者: 荣洪文: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山东 肥城;李雪松: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关键词: 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内涵发展School Culture Construction School Cultur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摘要: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文化建设是首要的问题。没有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更不可能是一所品牌学校。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立足学校实际,根据学校发展特点,在精神文化塑造、制度文化构造、行为文化锻造、环境文化打造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文化强校的特色之路,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也为其他学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和参照。
Abstract: In the school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ulture is the primary problem. A school without culture is a school without vitality, let alone a brand school.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school culture, Feicheng No. 6 Senior High School,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and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has made great efforts in shaping spiritual culture, constructing institutional culture, forging behavioral culture and cre-ating environmental culture, and has gone out of its way to streng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and promote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It also provides a good example and reference for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other schools.
文章引用:荣洪文, 李雪松. 优化学校文化建设区域名校——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1): 939-94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144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转引自《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文化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和力量源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做出许多深刻阐述。

学校是一个生态系统,文化充盈在整个系统之中,与整个系统融为一体。学校文化是一种传统、风气和氛围,是一种行事的准则,虽然无声无息,却能对每一个置身其中的学生和教师产生深刻影响,塑造着人的思维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 [1] 。

学校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灵魂,行为文化是关键,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徽、教风、学风等,制度文化是为实施精神文化的各项制度保障,行为文化是办学理念落地的主要路径,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积级向上的学校文化能让师生齐心协力实现共同成长,消极的学校文化会让师生丧失斗志 [2] 。

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创建于1999年9月,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经营学校,以文化为学校发展筑基立魂,从“文化立校”的战略高度,努力打造精品校园,走出了一条文化强校的品牌之路。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绿色校园、泰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泰安市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

下面,就以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为例,探讨一下学校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在以下的论述中,“我校”专指“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

2.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立德树人的需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我们要培养道德健全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亘古不变的命题。学校文化建设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增强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 。

(二) 加强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针对部分师生在个人成长发展中存在着内驱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应着力提高师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发挥学校文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引导学校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群体精神,进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用文化软实力提升学校品质,使学校成为师生发展和成长的乐园,实现文化铸魂、文化育人、文化立校的目标。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书香校园”,通过多渠道、深层次的宣传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师生的读书意识,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在书香浸润中,涵养大气,摒弃教育的短视化、功利化,营造知书达理、好学求进的学校文化氛围。

推动作风建设,开展“年度星级教师”评选活动,从备课、学案制作、深度思维、高效课堂的构建等教学环节再强化、再规范、再提升,引导全体教师发扬“忠诚担当、事争一流、艰苦创业、奉献教育”的工作作风;开展“优秀学习习惯专项评比”活动,引领青少年学生勇担使命,锐意进取,培养“争先超越、惜时拼搏、深度学习、沉淀反思”学习品质。师生同心,教学相长。

(三) 加强文化建设是对学校原有文化基础的丰富完善

我校拥有雄厚的文化基础,建校24年来,在栉风沐雨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诸多优良传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历届领导班子始终秉持“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富有个性特色的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朝气蓬勃、生动活泼的美好校园,这是我校文化建设的历史根基和现实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期待,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坚持走文化引领,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是当前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3.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一) 建设目标

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突出建设现代化、规范化、特色化、高质量的区域性知名学校,打造忠诚担当型、书香浸润型、安全文明型、绿色生态型、信息智能型、质量满意型“六型”校园。

坚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以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以行为文化建设为标尺,在党建统领下,通过“精神文化塑造、制度文化构造、行为文化锻造、环境文化打造”,建设校风正、教风好、学风浓、朝气蓬勃、生动活泼的美好校园。

使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有提升、制度文化建设有特色、环境文化建设出精品、行为文化建设出模范。建设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 建设思路

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全面推进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和谐发展为重点,着力打造“一统领、五融合、五推进、六打造”的“1556”工程,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1、精神文化建设

抓牢意思形态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个人学习与生活之中;以师德师风建设端正教风,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形成团结友爱、和谐健康的校风;传承并发展我校的发展愿景、办学目标、推进策略和实施途径,总结、提炼学校精神。

2、制度文化建设

科学构建学校精细化管理体系,做到用优质的制度管理,对各项工作安排进行整体规划、分线管理、分块落实、责任到人;通过奖惩确保制度的高效执行,用机制办事,促进“文本化”制度文化向“人本化”制度文化的迁移。

3、环境文化建设

建设承载历史和人文底蕴的校园景观,集中打造“一坛三园”,不断提升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层次和品位;建设学校功能区特色文化标识,突出打造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班级、宿舍和校园文化园地;加强校报、校刊与学校网站建设,丰富黑板报、电子屏、宣传窗、宣传板、广播站等育人功能。

4、行为文化建设

以“年度星级教师”、“年度星级学生”评选为手段,在全校倡导文明风尚,树立模范;全方位、全时段落实行为监督纠察机制,发挥班委会、团支部、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改良学生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举办座谈、讲座、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加师生规范意识,提高文化素养;深入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探究,教师精彩讲解,师生教学互动,开展高效课堂打造活动。

4. 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一) 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解决不良文化思潮对学生的影响

21世纪的今天,意识形态领域暗流涌动,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面对着西方世界对思想意识的冲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宗教主义的渗透。只有坚守学校文化建设的阵地,加强文化引领,才能为学生成长赋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为党育才,为国育才的目标。

2、解决学校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

在部分教师和学生中存在唯基础论和唯生源论的思想,导致信心不足。为此,学校必须坚持文化自信,用文化建设的认同感统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用文化建设的力量凝聚内驱力、推动师生在文化认同和文化凝聚中奋然前行,用文化建设恒久力推动师生在学校发展中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发展战略。

(二) 创新点

1、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工作高度融合

实施党建统领,形成浑然一体的学校文化建设体系;完善制度,一岗多责,做到人尽其才。

2、学校文化建设与新高考、新课改的融合

改变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改革。“深度学习、思维拓展”型课堂的打造全面提升了师生“高效教、有效学”的教学效益。

3、学校文化建设与家庭文化建设相融合

拓宽育人途径,丰富育人载体,多渠道构建“家校合作、携手共进”的育人模式。

5. 进度安排和措施

(一) 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和三年发展规划,全面启动学校文化建设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全面开展实施项目,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补充和完善,及时调整策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总结研究成果,自查项目研究是否达到目标,做好项目总结,整理和完善研究成果。

(二) 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发展的灵魂,是聚人心、展形象、提效益的重要方式。全体教职工高度重视,把思想自觉统一到学校文化建设行动上来,增强主人翁意识 [2] [3] 。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建立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既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实施细则,又分工负责学校文化建设的统筹、检查、督促和落实。根据目标任务,明确各处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四维度发展

(1) 精神文化塑造

凝炼学校精神。树立现代化办学理念,规划学校愿景,明确办学目标,凝炼“六中精神”。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教风、校训开展教育活动,使师生人人了解、熟记和践行其内涵,弘扬学校精神。

增进文化认同。实施“1556”推进工程,坚持党建统领,实现五大融合,推进五大提升,打造“六型”校园。秉承“天下为己任,规矩成方圆”校训,努力打造“忠诚担当、书香浸润、安全文明、绿色生态、信息智能、质量满意”校园。

锻造师德师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塑师德、筑师魂、强师能,培育和营造良好的治学氛围和科学精神。在教师中开展以敬业爱岗、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学术文化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培育教师“忠诚担当、事争一流、艰苦创业、服务教育”的工作作风。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教、德艺双馨,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唱响社会主义中国红,强化意识形态管控,注重家国情怀培养。

培育时代新人。围绕“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六方面育人目标,坚持全面发展、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学校工作全领域、全过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开展德育系列教育活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和帮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丰富文化修养,提升文明程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发挥示范效应。逐渐形成务实、创新、担当的组织文化。学校领导班子始终能以积极的精神面貌带领学校发展,在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营造平等和谐友善的校园人际氛围。及时发现师生中的好人好事,聚焦教学、学习、活动等先进中的光辉点,建设光荣榜、四德榜,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促进学校精神文化的发展。

(2) 制度文化构造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4] 。

科学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将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分线管理、分块落实、责任到人,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的“1-7-15”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逐步完善党群工作、行政工作、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等各类规章制度,“刚性制度”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保护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强化制度创新,完善教师评价考核机制,构建多元开放、科学合理的导向机制,促进学校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倡树清风正气,产生“头雁效应”;严格师德考核,突出师德激励,强化师德监督,在教师培训中开设师德教育课程,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引导教师自觉提高师德修养,争做学生爱戴敬仰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保障教师地位,提升教师职业声望,加大表彰奖励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

完善管理与监督机制。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坚持党务、校务公开制度,规范决策过程和工作程序;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团代会制度,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实行民主办学。让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在评优树先、职称评聘、干部选聘积极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做到有规可依,照章办事;让学生参与校园巡查、纪律监督、文明劝导等学生管理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发挥好主人翁的作用;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学校监督和学校管理,服务学校发展,强化家校共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 行为文化锻造

行为文化是师生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积淀,这种行为方式体现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取向,重点包括课堂教学、特色课程、管理文化。优化学校行为文化,共建和谐美好校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4] 。

① 教师层面

积极开展学术活动,聘请教育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组织校内优秀教师举办专题沙龙、观摩研讨,开展校本研究和教育教学创新活动,开展师德模范评选、星级教师评选、校内优质课评选、课型立标达标等活动,积极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开展高效课堂打造活动。通过大教研组积极研讨,结合学校立标、定标活动,围绕教和学两件事,深入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探究,教师精彩讲解,师生教学互动,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三个要素方面抓突破,实现“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的教学目的。深化课堂改革,转变教育学的方式,以打造“深度学习、思维拓展”型课堂为载体,构建“学得自主、思得深入、讲得精彩”的课堂文化。

② 学生层面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制定《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1456”德育工作方案》和《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全环境立德树人活动方案》,按照思想引领、氛围创设、课程核心、主题渗透、活动结合的思路,加强对学生主题教育,坚持德育教育课程化、主题化、系列化、活动化,搭建学生成长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站、电子屏、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展宣传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德育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打造“赓续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红色教育文化。

打造特色文化活动。以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戏剧节、运动会等活动为主线,大力开展生动活泼的学校文化活动,营造寓教于乐的学校文化氛围。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通过活动、实践与体验,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4) 环境文化打造

学校环境是展现学校文化和体现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通过具体的符号和环境文化来传达和塑造。我校本着人性化、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原理,加强顶层设计,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办学理念,打造“生本教育”校园生态,构建艺文结合、动静结合、学思结合,全参与、全时段、全领域,既思静又灵动、既丰富又高雅的校园文化系统 [4] [5] [6] 。

浓厚文化氛围。校园实施绿化、美化、硬化、净化、亮化“五大工程”,让每片绿茵都育人,让每块墙壁都说话;精心打造校园广播站、黑板报、电子屏、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加强宣传浸润教育;建成传统文化长廊,张贴名言名句,解读传统文化;校园灯柱悬挂“五常”、“六艺”传统文化道旗,引导师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打造文化殿堂。教学楼内悬挂名言警句、张贴高中必背古诗文72篇(首),宿舍楼内倡导“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知行文化,餐厅内张贴以节水、节电、节粮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标语,使学生耳濡目染、熟读成诵。各班制定班级公约,打造优良班风、学风,形成班级文化。通过多渠道、深层次宣传浸润,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和心灵的栖息地。

优化外部环境。巧妙设计校园景点,对室外自然园区进行规划,建设“一坛三园三广场”,“一坛”即杏坛,“三园”即三省园、春华园和秋实园,“三广场”即明天广场、升华广场和海豚广场;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创造绿色生态景观,营造浓厚文化气息,丰富文化内涵,使师生置身于其中就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

6. 取得的成果

通过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开展,提升了我校规范管理层次,打造出注重人文关怀的学校管理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整体提高;学校文化建设逐渐向个性化、特色化转变,学校文化内涵品味不断提升,已初步建设成为现代化、规范化、特色化、高质量的区域性知名学校,成功实现了打造“六型”校园的初衷。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我校广大教师素质提升、专业成长和实践经验,实现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科研型”转变,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的开展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持久而深远的育人功效,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文化素养有极大改善与提升,实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综上,优化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全面发展及干部队伍建设深度融合。在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中,广大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得到提升,专业水平与教学技能得到提高,并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也影响和带动学生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刘万里, 鞠叶辛, 郭琦. 当代中小学校园文化的空间构建策略研究[J]. 华中建筑, 2023, 41(11): 42-47.
[2] 刘会朗. 立德树人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2023(32): 30-31.
[3] 张晓莹. 以优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成效[N]. 中国文化报, 2023-09-28(007).
[4] 谢芳琳. 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体互动[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11): 106.
[5] 罗万廷, 胡从琼, 等. 构建人文校园, 提高师生素养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4(1): 9-12.
[6] 史卫东, 史莲风. 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J]. 网络科技时代, 2007(16):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