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Measure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AE.2023.13121631, PDF, HTML, XML, 下载: 206  浏览: 274 
作者: 孙明珠: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优化融合创新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Fusion Innovation
摘要: 基于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我国分析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破解产教融合难题,优化教师体系建设,实施“双高计划”,明确校企合作目标,以期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我国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展开了新的路径:逐渐推进双高计划为基本路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融通为有效支撑,以产教融合推动平台创新路径,深度国际交流与合作为革新动力。
Abstract: Based on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hallenges faced by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 of solv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 system, implementing the “double-high plan”, and clari-fying the goal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better serv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has launched a new path: gradually promoting the double-high plan as the basic path,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all levels as the effective support,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platform innovation path, and in-depth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s the innovation driving force.
文章引用:孙明珠.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10577-1058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631

1. 引言

当今,在这个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的因素也在不断地日益增多,各个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就当今国际和国内发展形势来看,推进我国在科技、文化、教育、经济方面的改革成为迫切需求,尤其是教育方面的改革备受人们关注。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是党的二十大后,关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党的二十大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份量也是重中之重,以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大强国建设的宏阔视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任务也是前所未有的一个难度,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越来越突出、实践要求越来越明确、规律认识越来越深入。2023年是二十大的开局之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也是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最关键的一年,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二十大报告是将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性的进行考虑,这是在中国新时代的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放在两个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下的战略设计,改变了以前分级、分类、独立地去思考教育发展的问题 [1] 。我国截至2022年12月,全国有中等职业院校7201所,同口径比上年减少93,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84.78万人,同口径比上年减少4.21万人,下降0.86%;在校生1339.29万人,同口径比上年增加27.48万人,增长2.09%;毕业生399.27万人,同口径比上年增加23.90万人,增长6.37%。职业本科招生7.63万人,比上年增加3.49万人,增长84.39%;另有专科起点本科招生3.31万人,在校生22.87万人,比上年增加9.94万人,增长76.91%。高职(专科)招生538.98万人(不含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54.29万人),同口径比上年增加31.59万人,增长6.23%;在校生1670.90万人,比上年增加80.80万人,增长5.08%;毕业生494.77万人,比上年增加96.36万人,增长24.19%。职业教育毕业生894万人,职业教育(中高职学生)人数分别占普通教育的半壁江山 [2] 。改革开放40年来,职业学校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将近2亿多名的技术技能型社会人才,为建设技能型的社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职业教育找准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新篇章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2.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意义阐述

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形式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奋斗前进的,为了实现中国式的高质量职业教育,我们必须遵循一条基于立德树人的道德原则,并且依靠多种途径来促进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确保所有相互联系的部门都得到充分的支持,并且促使工人们获得更多的专长。我们还必须加强对产学研的整体理解,并促使不断的国内外交流,为实现我们的目标做出贡献。通过构建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兼容世界先进技术和经验的现代化职业培训体系,我们进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模式 [3] 。

新时代下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同时中国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现代化的推动下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中国新时代下职业教育现代化是赋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有效手段。第二,新时代下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路径,我国目前建成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决定了推进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标准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标准有效对接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第四,职业教育要为社会提供职业培训与服务,高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着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给优化人才结构、带动产业转型和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第六,国际交流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职业教育是中国特色浓厚的教育类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既是职业院校的职责所在,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职业教育放眼世界的通路 [4] 。

3.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所以教育也跟相继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而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是比较晚的,并且发的时间也比较短,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产教融合不够紧密。虽然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已推进多年,但仍存在职业教育和产业融合不够、合作不深入的问题。一方面,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不合理。职业教育毕业生一般以地方就业为主,但是目前一些中、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不符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缺乏硬性条件的约束和制度保障。在日常的实践中,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停留在学生实习等形式层面,缺乏“融合”,未就产品研发、产业规模、人才培养路径等进行深入合作。有关产教融合涉及的资金投入、利益分配、防控机制、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缺乏有力的政策和法律保障。

2) 教师队伍建设质量需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关键,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比,在师资建设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高层次教师队伍不足,同时,教师队伍学历整体偏低,高级职称及“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二是教学水平有待提升,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决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执教能力。三是教学方式需要改善,目前一些职业院校在教学安排上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的课程相对很少 [5] ,有的专业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仪器设备,但这些设备不仅数量比较,而且设备还比较陈旧,难以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

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之后,对职业教育需求的结果是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初步建成框架体系,已经确立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内涵,但是,相对于职业资格与学历资格、职业启蒙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之间的沟通方式与衔接方式仍然还存在不足。一是职业资格与学历资格的框架仍然不够成熟。近几年来,国务院已经取消了大多数的职业资格证书,我国从2019年开始探索关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也就是1 + X证书制度工作试点,到目前为止开发了部分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培训内容、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还不完善。技能等级证书对工作岗位和专业的开设覆盖率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职业院校专业的教学和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是无法满足的。二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困难。在受传统观念和社会惯性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痛点一直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所困住。目前,普通教育仍占于优势状态,在打通两者流动壁垒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的单方面的靠近,高中阶段的普职也成为了比较敏感的话题。可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关注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的重要前提。

4) 校企合作目标不明确,合作深度不足。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都存在市场意识不足的问题,而且对于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只是把校企合作当作任务一样来完成,不能充分认识校企合作重要性,也没有能够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利益。而大部分的地方企业几乎是私人企业或者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较差,没有深切的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长远意义,对不能够短期内快速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校企合作项目缺乏积极性。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校企合作无法深入,学校和企业都缺乏开展校企合作的动力。当前,我国的一些职业院校虽然采取的校企多种多样的合作方式,但是定岗实习是运用较为广泛的合作模式。然而大部分企业只是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实际并未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导致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抗拒实习心理。除了定岗实习以外,企业还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也成为了主要的合作选择。然而学校和企业在认识管理的体制差异也很大,无法做到人才的双向流动 [6]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在员工培训、教师引进等方面仍然受到限制,合作层次也仅仅处于浅层次的合作。

4. 新时代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的对策

1) 破解产教融合的难题。一方面,优化职业教育的供给结构。职业院校可基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顺应技术变革趋势,开设一些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技术以及现代通信与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解决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对一些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动态更新专业,使得专业建设符合市场需求,使产业链实现紧密对接。另一方面,重视创建多元化的办学格局。职业院校可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借助其资金、场地、技术设备,改进办学模式,创建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可与国有大型企业、部分上市公司以及科研机构联合发展,努力培养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多元化办学 [7] 。此外,还应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当地政府应重视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并统筹规划办学规模,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城市规划推进产教融合,提出明确具体的产教融合任务,从整体出发进行设计与统筹谋划,使产业结构优化与当地职业教育供给改革实现协同推进。

2) 优化教师体系建设。一是多渠道引进优秀人才担任专职教师。职业院校应综合考虑制定人才引进方案,吸收对口的高学历毕业生。同时,引进具有工作实践经验又能跟踪专业发展趋势、符合教师资格要求的能工巧匠和技术专家担任专任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推动教师队伍建设适应学校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多渠道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兼职担任教师。政府部门可以推动搭建由企业一线专家及能工巧匠组成的,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8] ,为职业院校提供人才支持。三是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培训。职业院校应注重开展教师校内培训和到企业培训,例如,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必到企业锻炼2个月以上,及时了解最新技术信息和提供技术服务,强化生产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承担企业项目开发和横向课题研究,提高科研与技术革新能力。

3) 实施“双高计划”的引领的作用 [9] 。2019年,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了“双高计划”,遴选了56所水平比较高的高职学校、141所高水平的专业群建设学校,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学校,以此引领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发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示范作用。国家示范(骨干)校、优质校建设等项目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双高计划”建设院校需要继续扎根中国、引领改革、创新发展,为全国职业院校做示范、立标杆、当排头。“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普遍办学基础好、创新意识强、改革动力足,应鼓励先行先试,根据发展实际,着力建设高水平专业群,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人才需要。二是主动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应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建设一批有影响、有品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成为标准的制定者,辐射同类院校和专业,向世界职业教育提供“中国方案”。三是以“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为龙头,发挥其集聚资源、凝聚力量的优势。组建跨东中西部的同类院校联盟,开展职业教育对口支援项目,助力脱贫攻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挥我国职业院校第一方阵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发挥“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引领作用,促进优秀师资、教学资源、改革经验等的共享,打造同类职业院校发展共同体。

4) 明确校企合作目标,建立深度校企合作机制。职业院校应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其主导作用,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统筹相关资源,从企业的实际利益出发,解决其研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共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定期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10] 。在师资建设方面,定期派遣教师进入企业,参加岗位技能训练,学习行业前沿技术,形成骨干教师校内教师与校外名师相互交流,建设一支“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企业也应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对于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性,及时摒弃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与学校共同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社会认同感,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在学校与企合作过程中,应依托地方经济,推动学校与地方行业领头羊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合作过程中,企业应完成以下若干实质性工作:1) 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① 企业方应当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② 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标准。2) 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企业有一定设备或者资金投入,并按照协议开始征程运作):包括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以及创业实践基地。3) 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相关课程及课程所用教材。4) 校企协同育人:校企联合共同建立冠名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让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5) 双师培养:校企共建双师基地,鼓励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兼职,学习专业前沿知识。6) 学生实践:通过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毕业实习实践等模式,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内容,尽快融入企业 [11] 。

5. 中国新时代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行动路径

(一) 逐渐推进基本路径双高计划

通过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及其相关的骨干专业,我们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职校,为实现职教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支撑 [12] 。第一,基于区域产业结构布局和学校学科发展特色,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推进学科专业重组,以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有效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第二,创造高水平的双师队伍,通过培养、引进、研修和储备等多种途径来提升教师教学、科研与实践能力,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第三,根据地方的需求,紧密对接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不断推动高职教育链和产业链的融合与贯通,增强高职教育高水平服务社会的能力。第四,不断完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的平台,不断开发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深化多方主体的协同育人机制。第五,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需求,应当采取多样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有序的、可控的、变通的措施,以激励各种专业的创新,使之能够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为当地的产业经济带来更大的价值。

(二) 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融通为有效支撑

不断推进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有效融通,增强各级各类的协同能力,能够提供有效支撑来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 [13] 。第一,我们要不断打通各类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通道,能够真正实现职业院校和其他各类以相关培训机构,为代表的人才培养途径的融合贯通,能够拓宽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实现各类职业教育的横向贯通。第一,为了更好地使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我们应该主动建立起一条连接中职、高职和职业教育本科的桥梁,通过学分制定、师资互换、共享信息等措施,使不同级别的学生能够轻松升学或转学。第三,着力支持“双高”高校推进职业教育本科改革,推进“1 + X”证书制度更新改革,通过改革来匹配我国目前已有的各类职业教育资历的框架制度,从而逐渐形成中国特色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第四,我们利用大数据的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去探索各类、各层次职业教育的特色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从而来制订个性化的政策方案和教学方法,能够来提升中国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第五,立足于中国职业教育观,推进各类和各层次职业教育的横向与纵向融合贯通,我们要遵循终身教育体系的时代要求,能有效地提高职业教育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 以产教融合推动平台创新路径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4] 。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产教融合必然是其增强发展动力的关键路径。通过产教融合,既有助于学生稳定就业、实现个人成长成才的基本目标,也有利于职业院校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对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起到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向课外延伸,需要更多职业创新实践平台使职业教育、思政教育协同共进。职业院校学生在思政教育课堂接受的知识输入也需要通过更多优质的平台化为实践的效能输出。归根到底,产业融合带动平台的创新是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行业资源和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更好发挥教育、人才和基本产业政策的政策叠加作用,实现整体大于部分的效果。例如,互联网公司构可以建立体式的话语平台,通过媒体的力量宣传社会上不断涌现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这种平台创新既充分将思政教育相关元素融入培养方案,又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连接,为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提供了强大助力。

(四)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革新动力路径

国际深化交流与合作对于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为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提供革新动力。第一,要站在国家的战略全局位置,基于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思想,系统紧密的谋划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重点与方向,赋予职业教育国际化新概念、新方向和新要求。第二,积极探索多条渠道,加强对一些对高端专业的支撑,特别是要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开发出更多的跨境项目合作,吸纳更多的海内外更多的优秀人士,培养具备全球视角、实践技巧及创新思维的全方位人才,通过吸收优秀人才从而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的总体素养。第三,同时借助鲁班工坊的强大支撑,不断的深化我国职业教育的对海外传播的这条渠道,努力建构一个具有影响全球的职业教育品牌。第四,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将大幅度改善我国的职业培训体系,加强对相关理念的研究,并制定更加完善的国家级培训标准,以此来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并向全球传播我国的职业教育智慧。

6. 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敢于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在挑战中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同时还要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不断探索未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以此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http://www.cvae.com.cn/info/1062/18710.htm, 2023-10-18.
[2] 教育部. 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67278.html, 2023-07-05.
[3] 韩兵. 中国职业教蒋士会, 张钰与.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重逻辑” [J]. 教育与职业, 2023(5): 29-36.
[4] 刘绪军.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J]. 教育与职业, 2022(20): 43-48.
[5] 王文光, 李劼, 刘伟, 李国秀. 技能大赛视域下“农产品安全性检测”课程教学改革[J]. 陕西教育(高教), 2021(5): 73-74.
[6] 张小玲.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职业教育(中旬刊), 2020(13): 59-61.
[7] 罗汝珍. “智造”需求导向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创新[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3): 86-90.
[8] 王淑涨.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38(21): 33-35.
[9] 周建松. 以“双高计划”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9): 91-95.
[10] 齐志. 高职院校“深度校企融合, 全程岗位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以通信移动技术专业为例[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0(8): 177-178.
[11] 陆旭东.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和从业服务的对策研究[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0(9): 101-102.
[12] 胡德鑫, 纪璇.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建构逻辑与路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14): 16-23.
[13] 曹晔.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的变迁与展望[J]. 教育与职业, 2019(19): 19-25.
[14]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1-12-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