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养老问题研究
Study on the Problem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in Rural Area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 10.12677/AR.2023.104236, PDF, HTML, XML, 下载: 128  浏览: 271 
作者: 鹿高雅: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乡村振兴人口老龄化养老Rural Revitalization Population Aging Providing for the Aged
摘要: 鉴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养老问题已成为农村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养老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与支撑。本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探讨其对农村养老的保障作用,分析农村地区养老的困境,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从而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助力于国家的全面乡村振兴。
Abstract: Given the trend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old-age care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 for rural develop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ovides an important impetus and support for old-age service.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its role in safeguarding rural old-age care, analyzes the plight of rural mutual old-age car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o as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well-being and accessibility of rural elderly people, and help the country’s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文章引用:鹿高雅.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养老问题研究[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4): 1769-1773.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4236

1. 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尊老爱幼的国家,政府和人民的目标是让老年人有依靠、幸福安享晚年。我国自1999年迈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增加。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65岁及以上人口19,064万人,占13.50% [1] 。人口持续老龄化,面临许多问题,其中农村养老难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我国农村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变化,这也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适应农村老龄化加剧的形势,积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开发利用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形成农村养老基础服务网络。因此,养老问题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乡村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养老服务提供重要机遇。因此,只有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农村发展,才能实现美丽乡村的宏伟目标 [1] 。

乡村振兴战略包含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总要求便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农村老人的身心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环境以及养老保障等服务都包含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政策里面。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难问题。同样,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也会向农村提供一定的物质和政策优惠,将聚焦农村弱势群体,努力解决涉及他们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并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吸引一大批在外工作者回到家乡,使这些留守老人再度有亲人陪伴身边,实现老有所依,安度晚年。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的重要性

2.1. 农村养老问题是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当前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特别是农村养老资源严重不足,处于最基础、最保底的阶段。其背后原因是我国资源供给不均匀,大部分资源分配给城市,少部分资源分配给农村。城市有多种多样的养老方式,而农村仅仅只能依靠自养。并且农村老人并没有养老意识,关注的重点在子女的养育及发展上,老年人只关心自己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和义务,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没有长远的规划。这是农村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保持农村大局的稳定。当农民的养老问题解决了,不再有后顾之忧的时候,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助力建设美丽乡村。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振兴。国家现代化发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势在必行。

2.2. 农村养老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并且对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国家深知农民在发展中的作用,给予农民许多优惠政策。2000年起我国开始取消“三提五统”并且改革农业税收;2004年,中央首次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随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富农的措施。加强农业,农民生活质量显着提高 [2] 。但农民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健全,特别是城乡之间差距过大。因此城市和乡村的老年生活完全不同。城市退休者每月退休金较高,衣食住行以及生病住院都无需焦虑,但农民却没有一定的生活保障。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我国的奋斗目标。要想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从农村养老这个短板开始,逐渐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保障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使他们同样可以安享晚年。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存在的困境

3.1. 养老体系结构不完善

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家庭养老功能不完善,农村老年人越来越依赖政府和集体的照顾。城镇养老对象主要分为两类: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一开始不需要缴纳自己的养老保险,由国家和企业缴纳,保障其养老保障。2015年以后,职工养老保险城市机关事业单位缴费分为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两部分,单位缴费的部分转入社会统筹账户,个人缴费的部分从单位扣除转入社会统筹账户。个人账户,个人负担相对较低 [3] 。除此之外,城市居民还可自身选择各式各样的商业养老保险,从而保障其老年生活。农村地区实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其覆盖率较广,但保障水平较低,因此所带来的效果还不明显。《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报告》显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金平均每月3174.69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为2400.22元,城镇居民基本养老金为1387.2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为141.21元 [4] 。由此可见,城乡之间养老金差距过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除此之外,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差距也较大,农村地区未有相对应的文化医疗设施,专业服务人员也供给不足。

3.2. 农村地区养老观念落后

目前农村老人的养老还是自给自足,家庭养老是主要方式。所谓家庭养老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养老方式。在农村,父母将子女辛苦养大,子女则在父母年老之后会对父母承担起赡养义务。这种“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一时难以改变。但当代村子里的年轻人几乎全都外出打工或者搬到城市生活,村里生活的基本上都是留守老人,这会导致老年人只能依靠自己。并且农村老年人缺乏养老金,不愿意购买商业保险,逐渐走向自给自足的养老方式。但农村地区的人们主要是靠天吃饭,且庄稼收入也不高,导致农村老人的养老质量比较差。虽然政府会有一些财政补贴,但仅仅只靠国家和政府,自己的养老观念没有革新,这样并不能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

3.3. 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差

随着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农村老人似乎被时代所抛弃,未能享受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农村老人绝大多数都是文盲,从小便只能从事种地或者畜牧等体力劳动。他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面对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时,他们的操作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从事一些现代化的工作,仅仅只能靠天吃饭,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不利于老人日后的养老服务。

3.4. 农村地区缺乏相关专业人员

目前我国专门从事护理行业的人员较少,且基本上都是存于大城市中,乡村中的相关服务人员则是少之又少。城市中的工作者不愿意到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去,而农村中的青壮年也不愿意呆在乡下,晋升空间小,工资低,继而转向城市。这样一来城市中的相关服务人员就比农村中的多,而且农村也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相关服务人员无法施展专业的服务。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

自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就非常重视农村工作的建设。如果不做好农村工作,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农民担心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也必然会阻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面对现阶段我们养老问题的难题,我们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从多个方面推进政策的实施 [5] 。

4.1. 弘扬农村孝老爱老文化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更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精神氛围。目前,农村地区不仅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精神文化建设也未受到重视。部分农民道德素质不高,一些农村不注重孝道,会导致农村老年人生活困难。只有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营造孝敬爱老的浓厚氛围,才能基本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困境。

一方面,农村地区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各个乡镇府和村委会应当重视关于孝道方面的文化建设,举办与孝文化相关的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如大量粉刷墙壁、组织问答比赛、发放奖品等。在村庄定期举办“最具孝心儿女”,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通过有针对性地建设文化广场,请村民们来学习有关孝文化的相关内容,在村小或镇上的学校传播有关孝道的知识,这能够乡村地区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能让农村孩子主动履行赡养义务,为父母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让农村老人晚年幸福,心情愉悦及学会享受生活。另一方面,严厉整治农村儿女的不孝行为。对那些未能履行赡养义务的人要给予批评警告和惩戒。通过惩治“不孝”、弘扬孝道,可以大力培育农村孝文化氛围,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自觉承担起养育子女的责任,并能落实到养老的方方面面。

4.2. 提升农村老人适应能力

农村养老难,老人适应能力差是一大原因。社社会、政府、家庭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一是鼓励农村老年人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力量,引导农村老年人变被动为主动,帮助他们了解现实社会的变化,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鼓励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帮助农村老年人调整心态,充分认识社会变化,适应社会,与时俱进,避免被边缘化。相关部门的干部、家庭成员都要经常与老人谈话,了解老人的内心,替他们答疑解惑,教授他们本领,使其能够有相应的本领。其次要大力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教会老年人读书、写字、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老年人的职业技能成立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的学习交流会,使老人之间可以相互分享经验,还可以缓解老人们的寂寞无聊的状态,使老人们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观念。

4.3.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的城市已经有相应的养老保障制度,但农村农民的养老却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因此,鉴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我们应该建立一个能够保证农村农民最低生活水平的、有别于城镇的退休金制度。我国是粮食大国,农民种地养活了大半中国人,我们党和国家深知农民的不易,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而这些农民始终是我们党可靠的同盟军,他们淳朴、善良,始终爱戴、感恩我们的党和国家。当农民的权益无法保障时,我们理应为农民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因此,国家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关的退休标准。农民养老金可以以年龄或农民年收成为参考标准来确定。

4.4.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老年人,尤其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村老人通常身体或多获得少的都有些许毛病。目前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居民都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这为老人们提供了一定的健康保障。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报销比例却不同,城市居民的报销比例更高,自己花的钱比较少,而新农合报销比例最高只有60%,农民自己掏钱付的费用较多。农村老人自身收入水平比较低,因此这会导致这些老人产生承担不起、不敢看病、忌讳医院的心理。而且与城市相比,乡村卫生室、农村卫生室医疗水平低、设备滞后、医生护士短缺等问题仍然突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和医疗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大部分农村距离县城甚至市里比较远,一旦发生重大疾病的时候,例如中风、心肌梗塞、脑梗等老年人常见病,无法及时送医,耽误治疗。此外,由于一些慢性基础病报销比较繁琐。报销成功率较低,这都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去做出相应的改变。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帮助下,配备农村基本医疗设施,提高农村地区义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大力引进相关高水准的医生到鼓乡村医疗机构工作,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水平,真正做到满足农村老人看病难的需求。

4.5. 政府开展养老新模式

目前农村地区主要依靠的是政府出资养老。但是,在强化政府主体地位的同时,应积极动员其他社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养老服务领域实行市场化改革。我们还应该大力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养老服务,鼓励志愿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同时,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大批从事农村养老的服务人才养老服务,健全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努力破解农村养老困境。最后应当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政府通过颁布一些利农政策,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使那些在城市工作的人才,特别是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能够重返家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6] 。

5.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

总之,农村老人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主体。任何时候都要保障农村老年人的正当需求。乡村振兴和乡村养老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乡村振兴为农村养老提供了相关支持和保障。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还要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解决农村养老困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重塑乡村文化,营造农村养老良好氛围,让农村老人们还可以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幸福安享晚年 [6] 。

参考文献

[1] 孟磊.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 2023(4): 99-100.
[2] 曹均学, 沈之琳. 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路径探析[J]. 湘南学院学报, 2023, 44(3): 13-18.
[3] 牛文涛, 姜润鸽. 新中国70年的农村养老保障: 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J]. 农业经济问题, 2020(2): 54-64.
[4] 韩鹏, 马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研究[J]. 财经理论研究, 2021(3): 47-54.
[5] 李克强. 政府工作报告[N]. 人民日报, 2023-03-15(001).
https://doi.org/10.28655/n.cnki.nrmrb.2023.002653
[6] 梁梦苑.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J]. 当代县域经济, 2023(3):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