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景理论的高校课程思政立体渗透——以新安全格局思政元素渗透为例
Three-Dimensional Infilt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Courses Based on Scenario Theory—Taking the Infilt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New Security Landscap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3.13121603, PDF, HTML, XML, 下载: 136  浏览: 19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曾特林, 王卫红, 吴彩燕, 谭宝会: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 绵阳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场景新安全格局College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cenarios New Security Landscape
摘要: 在新安全格局下,作为国家栋梁和新生力量的当代大学生教育,需要紧跟国家安全战略布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了解决高等院校专业课中存在的大安全发展观渗透不足、课程思政元素零散、专业与思政割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场景的课程思政立体渗透”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新安全发展格局为总体框架,结合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思政案例场景的立体融合设计,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一种“如盐在水”的高校课程思政立体渗透教学及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模式。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ecurity situation, as a pillar of the country and a new force, contemporary college education needs to closely follow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layout and implement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infilt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grand security development, scatter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courses, and the sepa-ration of major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 teaching model of “scenario based three-dimensional infilt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has been proposed. This model takes the new security development pattern as the overall framework, and combines professional course content to design a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 scenarios. It subtly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exploring a “salt in water” three-dimensional infiltration teaching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courses.
文章引用:曾特林, 王卫红, 吴彩燕, 谭宝会. 基于场景理论的高校课程思政立体渗透——以新安全格局思政元素渗透为例[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10400-1040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603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专章论述和战略部署,鲜明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大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协调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的重大战略考量 [1] 。2023年4月15日是我国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主题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国安宣工作室、共青团中央联合打造推出《国家安全离你有多近》网络公开课,体现了我国新安全格局的教育及普及正走在一条全民化的道路上。

在新安全格局下,作为国家栋梁和新生力量的当代大学生教育,也需要紧跟国家安全战略布局,然而,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开展的思政课程教育改革尚未形成普遍范式,尤其是专业课教育中,如何评价学生的思政性尚缺乏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面对新安全格局的时代要求,专业课程的思政性改革又面临着新的思考,例如,本门专业课程与新安全格局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将新安全格局的发展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进专业课程建设?在教学效果上,如何对新安全格局发展进行有效评价?因此,亟需对当代大学生新安全格局下的专业课程教育现状进行共性梳理,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种基于安全场景模式的专业课教育实践方法,为新安全格局下的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教育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了解决上述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场景式立体渗透”的思政融合教学设计模式,将新安全格局的要素进行分类,再汇总与筛选典型思政案例,用连续剧集场景对应课程或章节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将场景理论的真实立体性、戏剧性、合法性优势转变为专业课程的仿真性、思辨性及验证性,综合提升学生的课程专注力和思考创新能力。

2. 新安全格局下的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根据知网数据库统计,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研究始于2006年,热度从2018年开始陡升,教学研究论文逐年增多(图1)。

Figure 1. The number of research papers related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courses has been changing year by year (Source: CNKI)

图1. 与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变化情况(来源:中国知网)

这反映了教育部于2017年底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影响之广泛。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思政”“思政建设”“思政教学”本身,以及“实践路径”“立德树人”“教学设计”等多元关注热点,而专业课方面研究较多的是大学英语,且“新工科”“专业课”的思政研究也较为突出,然而与“新安全格局”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的论著尚未被发现(图2)。

Figure 2. Distribution frequency of main keyword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Source: CNKI)

图2. 课程思政主要关键词分布频次(来源:中国知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蕴含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战略思想,因此,任何关乎国家安全发展的思政要素都与新安全格局相关联。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高等院校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在思政要素的挖掘时,主要围绕着“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对“安全”要素的显性体现不足,而是以隐性体现为主。例如,陈晓玲等 [2] 在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时,注重将课程案例与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科技自信、创新精神、环保节能、科技强国使命担当等显性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度融合,其中,科技强国使命担当和创新精神等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安全观,而对国家安全格局的建设并未明确提及。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国家总体安全构建已经提升至全新的高度,因此,高等教育也应紧随党和国家的步伐,更新课程思政元素,让国家总体安全发展观、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显性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与建设中来,不断提高国家新一代接班人的国家危机意识和安全发展意识,以便于在未来的从业过程中能将其深入融合贯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岗位上来。

3. 一种基于场景理论的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方法

场景,泛指场所,是指戏剧、电影中的场面 [3] ,近年来有学者将场景一词运用到城市发展学科当中,并提出了“场景理论”。该理论的提出者Daniel Aaron Silver认为,场景与地点有关,是一种附加了特定的兴趣、情景功能并再定义后的地点,场景思维是一种摆脱孤立,整体性、关联式的思维方式,场景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真实性、戏剧性及合法性的立体优势 [4] ,因此被较多地应用到了城市与文化领域中 [5] [6] [7] [8] [9] ,也有教育工作者将其运用到教育领域 [10] - [15] ,如罗莎莎等 [10] 认为,媒介技术更迭、教育场景变迁和信息流动模式嬗变的智能时代给教师群体角色带来一定的生存危机,并提出了为应对其角色危机应该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从教育的思维、习惯、教育方式等方面加以改变,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行业。

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场景理论并未完全与专业教学本身的内容结合起来,而是更加注重人工智能、虚拟实验等教学信息技术上的场景设计(图3)。

Figure 3. The application of scenario theory in college education

图3. 场景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运用情况

3.1. 高校专业课中新安全格局的“场景式立体渗透”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16] ,因此,课程思政要如盐在水,潜移默化,因此,笔者将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潜移默化深度融入称为“立体渗透”,让学生在吸收专业课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显性地“尝到”新安全格局下大安全发展观这一思政元素的“味道”。

3.2. 场景式立体渗透的概念

这里提出的立体渗透方法,就是利用“场景”理论的真实立体性、戏剧性及合法性的优势,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充分利用专业理论和技术,解决现实或虚拟场景中的问题,切实地感受到该问题的急迫性和关键性,并在该问题得以解决后,提升学生内心的安全感、成就感,以及自信感。通过场景贯通的立体渗透方法,使学生宛如观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电影或戏剧般记忆深刻,但与电影重情节起伏而忽视细节技术不同,课程需要基于具体的专业技术细节来理解场景。

3.3. “场景式立体渗透”方法的实践:以新安全格局在《自然地理学》中的融合为例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是地理信息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及高等师范本科地理科学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在教学改革工作中以“虚拟仿真实习”教学辅助系统为主 [17] [18] ,主要集中在实践部分,在教学研究主题分布中,野外实习和实践教学合计占61%以上,如图4所示。

Figure 4.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me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natural geography

图4. 自然地理学教学研究的主题统计分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培养条件限制,该课程往往理论课课时居多,有的高校甚至只有理论课,因此,如何在课程中融入实践元素,加强学生的感知度、参与度,是实践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热点的重要原因,然而在笔者引入虚拟平台进行理论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既要讲理论、又要讲实习操作,仍然会严重出现课时不足的情况。

“场景”理论与该课程的结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新思路。学生通过课程构建的场景,在理解理论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出应用的思路,并在场景中吸收立体渗透之后的思政元素,具体实施过程如图5所示。

3.3.1. 场景框架匹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以此为框架,对课程场景进行多章节匹配,其中,文化安全与其它各方面密不可分,因此采用立体渗透的方式进行融合。

Figure 5. The scenario-based three-dimensional infiltration process of new security patterns in Natural Geography

图5. 《自然地理学》对新安全格局的场景式立体渗透过程

多章节匹配:《自然地理学》授课分为八个部分,各章节内容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国际安全等形成以一对一为主、一对多为辅的匹配关系,这是为了延长场景的作用,以便于学生对场景中情节的发展有足够的时间做出相应的专业反馈。例如,在社会安全板块,分别对应“水体及相互联系”“外动力作用与地貌发育”两章的场景,是因为这两章涉及到的水资源分配和地质灾害对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影响最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尽管这两章也能挖掘出科技安全或经济安全的思政案例来进行场景加工,也予以舍弃。简言之,在多章节的安全场景匹配时,摒弃了传统课程思政元素的丰富化、杂乱化。

3.3.2. 场景精准植入

场景精准植入是实现“思政立体渗透”的关键步骤,它关系到案例匹配是否合理、场景的情节推动是否有效、专业理论的显示度与思政元素的隐含度是否恰当。因此,在场景植入前需要汇总大量的思政案例,并从中筛选出章节匹配度高、思政发光度强、情节波澜起伏、结局引人深思的案例式场景。

结合《自然地理学》的章节内容,分别筛选出“海湾战争”“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自带思政光芒、具有较长发展过程的场景,抽取出“地缘政治”“水资源分配”“冻土治理”等影响力深远的研究课题,融合“自然地理系统的特点”“水体的相互联系”“土壤形成因素”等重要知识点,推动课程节奏的发展,带领学生走山看水,在课堂场景中体验一场虚拟而真实的自然地理闯关路。

3.3.3. 课程实施:以“南水北调场景”为例

“水体及其相互联系”一章的主要内容为:河流、湖沼与冰川、地下水、海洋、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具体包含各种水体的分布、水文特点或形成过程,及其与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南水北调”是在水体短缺、水体污染、地下水超采等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水资源重分配的重大举措,分为东线、中线及西线,该工程涉及到多种水体,因此,授课时以该工程发展场景为时间轴,将课程知识点进行重分配,以解决工程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在场景中以工程师的角色进行专业思考,在领略大工程师风采的同时,提高专业认同感和课程认同感,从而为国家的社会安全保障有了更加专业化的认知(图6)。

Figure 6. Theoretical teaching mode that runs through the scenario timeline

图6. 以场景时间轴贯穿的理论教学模式

图6所示,课堂设计的“场景”按“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为情节,将该工程拆解为若干个“关卡”,每个关卡都与具体的知识点相关联,每完成一个关卡,到达一个情节高潮,不断刺激学生的“闯关”本能,直至通过若干个课时,完成本章的全部学习内容。

在每节课程的具体实施中,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即导言“Bridge-in”、目标“Outcome”、前测“Pre-tes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ion”、后测“Post-test”和总结“Summary”),将“场景式立体渗透”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深入关联(如表1所示),实现教师辅助进行场景解说、学生自主完成闯关的学习过程。

Table 1. Course design of “scenario-based three-dimensional infiltration”

表1. “场景式立体渗透”的课堂设计

4. 教学评价

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中,教学评价一向是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其原因是思政元素体现无绝对标准、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渗透效果难以量化。“场景式立体渗透”的教学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痼疾,因为该模式的教学过程评估中,需要学生给出场景问题的解决思路或者方案(表2),其中,涉及到方案考核的部分,由于专业与思政已融合为整体,因此其分数占比为100%。

Table 2. Process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for “scenario-based three-dimensional infiltration”

表2. “场景式立体渗透”的过程教学评价方式

通过该模式的教学,90%以上的学生对该模式表示高度认同,据雨课堂统计,课堂参与度提升了21%,优生率较往届增加了16%,差生率则大幅下降至3.2%;另外,学生的综合作业也呈现出较好的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总体教学效果较好。

5. 结语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国家总体安全构建已经提升至全新的高度,因此,高等教育也应紧随党和国家的步伐,更新课程思政元素,让国家总体安全发展观、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显性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与建设中来,不断提高国家新一代接班人的国家危机意识和安全发展意识,以便于在未来的从业过程中能将其深入融合贯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岗位上来。

课程思政要如盐在水,潜移默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新安全格局为框架,融合多元思政元素,利用场景的真实立体性和情节推动优势,提出“场景式立体渗透”的思政融合方法。该方法的实施步骤为:以新安全格局为框架,分解为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充分挖掘和筛选思政案例,结合专业课程设计长篇场景,立体贯穿全章内容,便于提升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理解程度,并实现课程与安全发展观这一思政体系的深层立体渗透,避免了思政案例与知识或技术的割裂,完成了新安全格局这一思政元素系统在专业课程中的立体渗透融合。该模式在发展大安全发展观的系统框架下融入多元思政元素,从时间维度立体贯穿思政案例,在教学评价中量化思政教学考核,为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基金项目

西南科技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基于智慧场景的课程思政生态教学探究,23sxb042);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强化整体规划 细化具体落实——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创新,JG2021-868)。

参考文献

[1] 陈一新.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EB/OL].
https://www.gov.cn/lianbo/2023-04/16/content_5752098.htm, 2023-04-16.
[2] 陈晓玲, 张永星, 贺娇. “泵与压缩机”课程思政要素挖掘与实施路径探索[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2(6): 87-89.
[3] (加)尼尔•亚伦•西尔(Daniel Aaron Silver), (美)特里•尼科尔斯•克拉克(Terry Nichols Clark). 场景[M]. 祁述裕, 等,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20-55.
[4] 吴迪, 高鹏, 董纪昌. 基于场景理论的中国城市居住房地产需求研究[J].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11, 31(3): 253-264.
[5] 吴迪. 基于场景理论的我国城市择居行为及房价空间差异问题研究[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3.
[6] 杨毅, 吴新祎. 公共艺术介入城镇创生何以实现——基于场景理论的分析[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3(1): 10.
[7] 余颖, 胡丽萍, 杨乐. 基于场景理论的滨江山地城市设计探索——以重庆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片区为例[J]. 山地城乡规划, 2021(6): 1-7.
[8] 罗莎莎, 靳玉乐. 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危机, 成因及其应对——基于场景理论的视角[J]. 教师教育研究, 2020, 32(3): 53-59.
[9] 闾国年, 俞肇元, 袁林旺, 罗文, 周良辰, 吴明光, 盛业华. 地图学的未来是场景学吗? [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 20(1): 1-6.
[10] 戚兴华, 许长青. 场景化互动: 高校内部治理权力运作的微空间机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2(1): 110-115+168.
[11] 姚荣. 公法传统与功能导向之间: 高等教育治理的场景建构——基于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考察[J]. 现代教育管理, 2021(2): 119-128.
https://doi.org/10.16697/j.1674-5485.2021.02.017
[12] 于萍. 社会化媒介融合下的场景式教育探析——基于学习场景构建与知识价值共创[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推进“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下). 天津: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2018: 108-116.
https://doi.org/10.26914/c.cnkihy.2018.007739
[13] 方雪纯. 场景理论视域下在线教育平台运营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中南民族大学, 2021.
https://doi.org/10.27710/d.cnki.gznmc.2021.000672
[14] 严子淳, 练奕洋. 基于数字化场景的高校国际合作项目人才培育与路径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6): 72-79.
https://doi.org/10.19722/j.cnki.1008-7729.2022.0082
[15] 彭刚. 课程思政要如盐在水[EB/OL]. 中国青年报.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20n/2020_zl29/202006/t20200608_463716.html, 2020-06-08.
[16] 李恒凯, 邹凤琼, 刘加兵, 等. 基于GIS的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教学辅助系统研究[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1, 32(5): 19-23.
[17] 卓欣艳, 易慧郁, 粟璐妮. 基于WebGIS平台的陕西省地学实习教学辅助系统[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 43(1): 145-146, 149.
[18] 王艳霞, 吴利华, 周汝良. 基于GIS技术的“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12): 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