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索
Explor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DOI: 10.12677/AE.2023.13121579, PDF, HTML, XML, 下载: 170  浏览: 45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刘静蕾, 雷 琨: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延安
关键词: 课程思政英语阅读教学高中学生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摘要: 课程思政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理念,已渗透于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关键部分之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英语教学的必然。本文选取高中英语阅读这一教学载体,结合文秋芳教授于2021年提出的“课程思政融入外语教学的实施框架”,深入挖掘教材以及实际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条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施路径:深入挖掘内容链,在能力上育人;科学建立管理链,在品格上育人;创新构建评价链,在意识上育人;完善发展教师言行链,在情操上育人,力求为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Abstract: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hot topic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circle, which has penetrated into various stages and fields of educatio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key parts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integrating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s necessary. Therefore, the paper selects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as a teaching medi-um and combines with the “Framework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oposed by Professor Wen Qiufang in 2021 to dig deeply into the ideological-political elements i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actual teaching. On this basis, four implementation paths are proposed: dig deeply into the content chain to educate students in ability; Establish management chain scientifically to educate students in character; Construct evaluation chain inno-vatively to educate students in consciousness; Improve and develop the chain of teachers’ words and deeds to educate students in sentiment, which strive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lifelong development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文章引用:刘静蕾, 雷琨.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索[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10230-1023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579

1.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 [1] 《课标》是指导高中英语教师实施教学的标尺,也是高考的检测标准,更是国家为英语教学提供的方向指引。因此,深入挖掘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双重层面上育人,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作用。

2.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中英语课程涉猎广泛,不仅有培养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原汁原味的英语文本和视频,也有发展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物事迹。英语阅读作为学生获取信息的关键渠道之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英语在我国属于外语,为了学好这门外语,学生有必要接触外语国家的文化和价值理念,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语言环境,从而自己产出较正宗的外语。但是,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必然会被一些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所影响,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冲击。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但其发展水平不够完善,很容易受到不正确思想价值观的侵蚀。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英语文本,分析西方文化,也必然会涉及西方的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有些与我国并不十分契合,这就会使学生感到茫然无措,不知如何辨别。教师要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对症下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看”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和价值观形成。在英语教学中传授德育内容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很大的益处。

2.2.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可行性

英语阅读在高中英语课程中占比较大,也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重要载体,在教材编写和英语教学评价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每个单元的教学模块中阅读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其中最明显的是“Reading and thinking”和“Reading for writing”部分,其余各个部分也有涉及,练习题中也占比较大。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主题语境为依托,阅读文本中涉及方方面面,如自我价值观发展,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对比,中西方共有的自然与科技发展成果。这使得在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具有其他课程不具备的优势,在英语课上,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坚定价值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辨别意识和思维品质。这使得课程思政的融入具有可行性,阅读文本中包含大量的思政元素,为教师的思政育人提供载体,不至于出现空挖掘、硬融入的现象。

3.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框架分析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这是一个困扰许多一线英语教师的关键问题。文秋芳教授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框架。

对于课程思政的内涵,目前学界还未统一。高德毅、宗爱东(2017)认为“课程思政”其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2] 。文秋芳(2021)从课堂教学角度,对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界定,她认为其内涵为,“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 [3] 两位学者都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的更新,是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变革的关键理念。为明确研究范围,笔者结合学者们的研究,给出本文的课程思政概念界定:课程思政主要是依托课程这一教学载体,采用内隐式教育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内容融入英语学科教育教学中,利用课堂这一教学主渠道,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与水平。

Figure 1. Framework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en Qiufang, 2021)

图1. 课程思政融入外语教学的实施框架(文秋芳,2021)

课程思政融入外语教学的实施框架(见图1)由横纵向两个维度构成。纵向维度分为思政范围、主要任务和关键策略。横向维度分为四条思政链,分别是,内容链、管理链、评价链和教师言行链。每条思政链都包含范围、任务和策略。内容链是指教师以外语教学内容为中心,运用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关键策略完成挖掘育人元素和精心设计教案这两项关键任务,从教学起点就将育人理念注入其中;管理链是外语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师在教学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依规管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表扬与批评,完成建立规章制度和发挥骨干作用的任务,从教学保障角度入手在细节层面育人;评价链是在外语学习评价中强化显性化评价中的思政元素,完成构建新评价体系的任务,从教学各个角度渗透育人理念;教师言行链是教师整个教学生涯都应努力的方向,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以自身高尚的道德素养和深厚的道德底蕴言传身教,严慈相济,实现自身修养的完善。四条思政链以内容链为核心,相辅相成,通力合作,共同构建外语课堂的思政育人教育环境。

虽然该实施框架主要是针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全过程,本文主要是集中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但是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从这四个角度入手,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因此,以该框架为基础深入分析四条思政链,探索在各条思政链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能发挥的最大作用,为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提出建议。

4.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索

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依托,以内容链为抓手,管理链为保障,评价链为着力点,教师言行链为基石,深入分析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阅读是当今时代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课程思政是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理念之一,将两者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阅读教学更加完整。

4.1. 深入挖掘内容链,在能力上育人

深入挖掘内容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道德水平是外语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能力水平的基础。对内容链的挖掘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并在这三部分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的教案,在教学全过程都要保证是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更不能强灌输,硬融入,要做到盐溶水,缓缓渗入,最终融为一体。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外语教学目标可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 [3] 。对显性目标的培养,可以参照《课标》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设置,对隐性目标的培养则需要教师根据文本材料的不同类型,在主题语境的指引下,进行深入分析,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道德水平进行设置。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People of Achievement”为例,这个单元是在“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让学生了解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培养学生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本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阅读文本主要讲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青蒿素的艰难历程,和这一发现对治疗疟疾的重大作用;“Reading for writing”部分的阅读文本是关于爱因斯坦的生平经历和他对数学与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显性目标是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分别是:1) 在学习完文本后,学生能复述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青蒿素的历程;学生能讲述爱因斯坦的生平经历;2) 学生能称赞屠呦呦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学生能赞赏爱因斯坦对人类科学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对他产生崇敬之情;3) 学生能从文本中分析和归纳出屠呦呦的科学精神;学生能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发现文章描述人物的逻辑性,为写作做准备;4) 学生能拓宽自己学习英语的渠道,在课前查询更多有关屠呦呦的资料;学生能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列出写作提纲。这两节课虽然课型不同,但对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是一致的。对隐性目标的培养,需要在课堂中渗透,教师可在这两篇文本学习完后对两篇文本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科学发展人类共享,奉献精神中西一致。主要包括:1) 学生能在文本学习结束后,对中外对人类有突出贡献的人产生敬慕之心,并以他们为榜样,勉励自己;2) 学生能崇敬坚持不懈、科学严谨、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并在自己心中慢慢树立这种精神。对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教学内容教学的基础,只有在课前就明了学生在学习完成后所能获得的知识及能力,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其次,分析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不仅要求教师分析文本包含的重点词汇、句型、文章结构,也要求教师从字里行间挖掘出文本背后想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依然以上述两篇文本为例,对两篇文本进行对比分析,在个人品质上,屠呦呦主要是坚持不懈,不畏艰难,谦虚随和,爱因斯坦主要是科学严谨,聪明睿智,幽默风趣,两者共同之处在于无私奉献,对待学术一丝不苟;在主要成就上,屠呦呦主要是研制出可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发扬了中华传统中医文化,爱因斯坦主要是为人类数学、物理学和宇宙探索做出重大贡献,两者共同之处在于都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人类科学界的伟人。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是为实际教学做准备,只有提前分析文本内容,在课堂上才能有知可教,有情可共。

最后,优化教学方法。一些教师在英语阅读课堂上更多是注重词汇分析和句型解码,使得英语阅读课比较枯燥,这种语法分析式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法分析能力,但会使学生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当前,学界呼吁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阅读课堂,那么教学方法就要进行优化,项目教学法就是一种适用于此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虽多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和理工类课程,但英语教学要进行改革就必须创新。在阅读教学的文本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项目,给学生一定的期限,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用英语完成实际存在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也发展了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更深入的理解了文本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水平进行再次升华。

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挖掘结束后,教师设计出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案,在课堂上与学生亲密互动,师生共同进步。

4.2. 科学建立管理链,在品格上育人

科学建立管理链,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生生和谐相处,师生亲密合作的学习环境,可以在学生品格发展上育人。

在进行课堂管理的过程中教师的力量有限,需要学生的协助,因此教师在最初就要建立一套师生认同的规章制度,并共同选出班委,形成一个班级领导班子,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对于班规的建立需要师生合作,教师在最初就应组织学生讨论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树立“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规则意识,更能形成一种强烈的班级责任感,这正是课程思政所强调的“润物无声”,一旦班规形成,就要坚持到底,不容有任何的破坏纪律,教师在执行班规时要保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向,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信服,并为他们正确的三观建立打下基础。在选班委的过程中,要保证民主、平等,每个学生都渴望能成为老师的小助手,班级的出力人,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意愿,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竞争权,并进行民主选举,这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共同选出班级骨干团体,同时,教师可以建立一日班长制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一份子。学生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管理能力,更建立了自己的规则意识,只有班级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才能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教师在执行班规时要有力度,面对优秀的事迹要及时表扬,对于违规行为则要适时批评。当学生出现道德上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介入,与学生深入交谈,为其道德意识的形成助力,以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班级管理看似与英语教学联系有限,实际上,它是英语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试想,如果英语老师走进教室,全班同学吵闹不止,混乱不堪,没有班级骨干带头安静,学生没有自觉性,那英语课堂必然无法进行,因此,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完善的班级领导班子应当得到重视。

4.3. 创新构建评价链,在意识上育人

评价链的构建需要具有创新性,课程思政的评价一直是比较难推进的事项,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但若能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必然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成助力。

教学评价应具有整合性,这意味着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要整合到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中去 [4] 。教学评价也应做到显隐结合,显性评价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的评价,其中也应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英语考试中必然涉及许多阅读听力材料,其中必然包含作者观点态度,价值导向等内容,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深挖其中的育人元素,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隐性评价则是指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在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不能有所偏颇,对于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要及时表扬,让学生以此为榜样发展自己。

评价的方式要多样,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教学之初就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道德素质进行了解,在后期才能有针对性地教学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成长档案袋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记录下来,形成评价证据;在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时要有针对性,对每个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在评价主体上,可以采用自我评价、生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自我评价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发展自己的胜不骄、败不馁的学习态度;生生相互评价能让学生客观的对同学进行评价,发展学生的严谨品质;教师评价能让学生认识自己在教师心中的形象,并向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学生的坚持精神;家长评价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应当注意,无论是哪种评价方式,哪一评价主体都要做到显隐结合。

4.4. 完善发展教师言行链,在情操上育人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教师言行链的完善,可以在情操上育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教师是他们的榜样,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言语行为,这就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大责任,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期盼,若教师不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们的言行必然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并指明良好教师素养的方向: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5] 。

当下,教育界强调课程思政融入各门课程,这不但给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更为教师自身创造了许多挑战。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世界优秀文化和社会最新动态传播给学生,首先自己要对这些文化和事件了然于心,才能在学科教学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且保证自己所传播的观点要符合我国的教育目标,不能与之相违背。习近平总书记为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正是从教育全局出发,在教师层面强化落实课程思政。

就英语教学而言,英语教师要秉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带领学生解读西方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与中华文化进行对比,使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教师自身要对这些优秀文化有深切的认同,才能感染学生。教师在课上课下要言行一致,不仅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持有正确的态度,更要在日常小事中也保持正确的做法,坚定的信念。

5. 结语

对英语阅读课堂上融入课程思政路径的探索虽然只是英语教学的一部分,但其理念和模式却可以为其他课堂教学所共通,只有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落实主渠道,才能深入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举一反三,从不同层面育人。

对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探索不会止步,路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需要实践的验证,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

基金项目

陕西省2023年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点研究项目“延安红色资源与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实践研究”(2023HZ1015);延安大学校级重点教改项目:大思政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YDJGZD22-01)。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5.
[2] 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0): 43-46.
[3] 文秋芳.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 中国外语, 2021(2): 47-52.
[4] 胡杰辉. 外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 中国外语, 2021(2): 53-59.
[5]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新长征(党建版), 2021(3):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