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视角下乡村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Research on Rural Landscape Design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Aesthetics
DOI: 10.12677/Design.2023.84431, PDF, HTML, XML, 下载: 181  浏览: 373 
作者: 张苇航*, 吴彬鹏: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设计美学乡村振兴景观设计设计方法Design Aesthetics Rural Revitalization Landscape Design Design Methods
摘要: 乡村景观是农业发展的产物,对乡村景观进行设计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普适化的路径,更多是凭借设计师的一腔热血对乡村进行改造,造成了乡村景观“同质化”、乡村文化“空心化”等诸多问题,破坏了乡村原有的风土人情、环境和生活方式,使得乡村千百年来积淀的乡土之美受到破坏。本文将从设计美学理论视角出发,对当前乡村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从美学角度对乡村景观设计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在未来的乡村景观设计中达到景观美化和生态建设的平衡,最终实现“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Abstract: Rural landscape is a produc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designing rural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rural revitalization”. However, in the design process, a universal path was not formed, and more relied on the designer’s enthusiasm to transform the countryside, resulting in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homogenization” of rural landscapes and the “hollowing” of rural culture, destroying the original customs, environment and lifestyle of the countryside, and destroying the beauty of the countryside accumulated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rural landscape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aesthetic theor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ural landscape design methods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so as to achieve the balance between landscape beautification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rural landscape design,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张苇航, 吴彬鹏. 设计美学视角下乡村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 设计, 2023, 8(4): 3500-3505.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4431

1. 引言

乡村在现代人们心中已经转化成一种对美好家园的思念,这种思念包含了对故乡、故土、故人的精神寄托,成为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眷恋和回归田园生活的冲动本源 [1] 。我国乡村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这几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独特的乡土文化精神与乡村美学理念,无处不体现出自然、民族、历史、文化与生活艺术之美,概而言之就是一种“乡愁”式审美语境 [2] 。作为设计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乡村美学有着其独特的审美趣味。但是在目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们不难发现,传统乡村景观随着城市景观的侵占正遭受破坏,逐渐从人们视野中消失。面对这一情况,从设计美学的角度对乡村景观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传统乡村美学体现了乡村人民的审美观念,体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

2. 设计美学概述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对何为美这个问题进行探索,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观念,李格尔认为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欲求,中国的思想家认为美是自然。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美学概念,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也就是美学 [3] 。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运用科学的手法探寻人们的审美活动规律 [4] 。美学对人们的审美感受进行评价分析,从而得出客观事物在美学层面上的价值大小。人是审美活动的主体,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会根据自我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做出不同审美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审美需求。设计美学是一门融合了美学和设计学理论的交叉学科,既包含了现代研究方法又融入了艺术设计的理念,希望通过理性、科学的方法对人的审美行为进行客观分析,从而找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规律,并在设计创造活动中以理论的方式支撑设计。

设计美学给人们创造了一种审美的价值体系,它所包含的并非是“美与否”的一元回答,而是对“真善美”问题的多元回答。美学给人们带来了人文关怀,在价值引导的意义上,可以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整体的进步。因为当今正是一个信息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要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自然生态发展的时期。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能否振兴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进程,也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形象和中华民族乡土文化的重塑,因此乡村景观设计也必然要由设计美学的价值观引导,才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不会误入歧途 [5] 。设计塑造未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通过艺术设计赋能乡村,从美学视角进行设计,实现乡村振兴。

3. 乡村景观设计现状及问题

从自然性、生态性和乡土性这几个方面来看,乡村景观设计不同于城市景观设计。乡村“空心化”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景观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障碍,由于国外现代化建设以及接近尾声,受其影响人们常常运用“城市更新”的方法对乡村进行改造,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景观出现在乡村中,乡村现代化建设逐渐发展成另一种形式的“乡村美化运动” [6] 。乡村不仅付出了高昂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导致了乡村“空心化”、“同质化”、“城市化”以及生态破坏等问题越发显现。对此,习近平主席指出:“乡村现代化建设应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7] !”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当前乡村景观设计的诸多问题,找寻一条适合中国乡村的景观设计道路。

3.1. 乡村景观设计缺乏整体性

与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城市景观设计不同,在对乡村景观进行设计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设计路径,受设计师的主观意向影响较大,缺乏整体性。现在从事乡村景观设计的,大多是来自高校设计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他们作为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城市中的外来人,热衷于将乡村景观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打造成乌托邦式的精神家园。如进驻到传统乡村,通过收购老房子并将其改造成民宿,把乡村改造成所谓的“艺术村”、“网红村”;或者对乡村景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发展乡村旅游业,在改造过程中,甚至常常会对乡村中的古建筑或古树名木进行破坏,对乡村原始的风貌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中断了乡村传统文化基因的延续。虽然在越来越多的乡村景观设计中可以看见乡村图书馆、乡村文化广场、乡村读书屋的身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乡村景观空间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景观功能,这是因为这些景观空间的设计并没有贴合当地乡村居民的现实需求,缺乏实用性,渐渐的这些景观空间沦为村民晾晒衣服、谷物的场所,或者常常被休闲、娱乐的乡村居民所占据 [8] 。这样的设计并没有与村民的实际需求相联系,更多的还是设计者的一厢情愿,这种自我发挥的“表演秀”,除了破坏乡村的传统性、整体性外,并没有给乡村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乡村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乡村居民原本应该是乡村发展的主体,应该增加其在设计时的参与度,通过对乡村居民的审美和使用需求进行挖掘,从而对乡村景观进行设计。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村民的参与度还不够,这是由于乡村居民多以留守的老人和小孩为主,人们受教育程度较低。并且人们认为乡村景观设计只是由政府或者相关设计部门进行负责,而具体的景观设计过程与他们无关。乡村居民的参与度不足使得设计师无法了解乡村传统的美学价值以及乡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导致乡村居民所需的生活空间被破坏以及乡村特色景观风貌流失。

3.2. 乡村景观设计缺乏异质性

在中国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使各地乡村景观呈现出各种独特的风格,这些风格也形成了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成为当地居民流淌在血液里面的基因。乡村景观的风格是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并被公众所认同的。这些乡村风格既有本土传统,又有外来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受到西方“城市更新”运动的影响,这些民族特色逐渐在乡村景观中消逝,越来越多外表华丽的欧洲风格景观出现在传统乡村中,例如现在在农村中经常能见到现代工艺建造而成的罗马柱式建筑与几何形状的硬质广场,这些景观的设计并非来源于中国乡村传统设计美学,与周边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让人感到怪异且啼笑皆非。这些景观不仅花费了人们高昂的成本和心血,还导致传统的乡村景观与其他不同风格的景观犬牙交错,乡村景观建设越来越城市化、同质化,难以体现出乡村独有的自然环境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 [9] 。

3.3. 乡村景观设计缺乏可持续性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的现代化进程在快速的推进,对乡村景观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由于没有足够的设计理论指导,加上乡村居民并没有足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一味地推进乡村工业化以及热衷于对乡村旅游进行无序开发,导致在乡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大拆大建、滥用肥料、破坏地貌等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10] 。乡村开发需要一定的资源,但是乡村的生态环境也是乡村建设中十分重要的资源,应当得到合理的保护。因此,设计师在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时,不仅要注重对乡村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还要展望未来,对乡村整体的生态美学价值进行思考。

4. 设计美学视角下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

4.1. 乡村景观设计要注重审美性原则

从设计美学的视角对乡村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其目的是探寻乡村景观设计中人的审美欲求,发挥乡村景观独特的审美价值 [11] 。乡村景观是乡村千百年来发展积淀的结果,与需要大刀阔斧设计的城市景观不同,乡村景观更多依附于乡村原有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价值,是乡村人民刻在基因里面的精神寄托。因此,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要以乡村景观审美性为导向,挖掘乡村独特的美学资源,运用设计的手法将这些美学资源转化为乡村景观中的美学元素,并与乡村周边特有的农田、山川、河流、树林等自然环境结合,形成“如画”的乡村景观系统 [12] 。这样乡村原有的朴实、自然的美学内涵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展现出乡村景观特有的美学价值。

4.2. 乡村景观设计要注重特殊性原则

中国幅员辽阔,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乡村孕育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农耕文化,形成了造型丰富的乡村传统景观。不同地区有着其不同的历史文化,而乡村景观则是乡村文化的集中体现,其中包含了乡村众多的美学资源,这些美学资源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交融,在传承中华文明、保持乡村风貌、构建乡土情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3] 。因此在乡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将乡村景观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体现出来,注重乡村景观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不仅要对乡村景观的外在形态进行设计,还要对乡村内部美学资源进行挖掘,找到当地独特的美学元素,由内而外打造乡村景观精神美,弘扬当地传统的地域特色文化价值。

4.3. 乡村景观设计要注重技术性原则

乡村景观是乡村为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空间的重要场所,是经过乡村长久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乡村特色。中国传统乡村景观由于受到气候、材料、制造技术的限制常常采用木头为主的自然材料,随着制砖技术的逐渐成熟,砖石材料也逐渐运用在传统景观设计中。在建造技术方面,传统乡村景观在结构上往往以木结构为主,常用榫卯进行连接。用榫卯的方法进行木构件的连接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建造工艺的灵魂,木构件由凸出的榫头和凹进去的卯眼简单的咬合,轻松的连接在一起,在满足建造功能性的同时,还实现了美学上的作用,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设计美学和文化价值。但是受到工业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材料和技术被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这些现代材料和技术给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质感和色彩表现手段,丰富了乡村景观中的美学呈现。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材料成本虽然降低,但是也导致了乡村景观同质化问题的出现,因此,在未来的乡村景观设计中,要对传统乡村景观材料、技术、色彩等方面特点进行分析,充分发挥传统景观设计材料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并结合现代的材料和建造技术,使得乡村景观呈现效果更加丰富,赋予传统乡村景观新的美学内涵。

4.4. 乡村景观设计要注重协调性原则

乡村景观设计是指对乡村景观空间进行的综合设计,区别于城市景观设计,对乡村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更加注重人的环境需求,这种需求往往表现为人们对回归自然山野的想望,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视 [14]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景观是人工环境的主体,人工环境则是景观围合的结果。因此,协调好“人–景观–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达到和谐统一,形成完整、良好、舒适的景观空间,是乡村景观设计的中心课题。在景观融入乡村的过程中,设计者要遵循协调性原则,在确保乡村景观不会影响到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景观设计的功能性为出发点,融入当地特有的乡村文化和美学理念,体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美学。

5. 设计美学视角下乡村景观设计方法

5.1. 景观空间叙事方法

在景观设计领域,空间叙事的手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得到运用,设计师通常采用隐喻、类比、象征等手法,将景观要素巧妙的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景观故事,从而将散乱的景观空间组成一个整体,使每一个景观空间都有其特有的故事。这种设计手法也可以运用于乡村景观设计之中,由于每个乡村都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都有不同的乡愁,可以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创造乡村特有的景观故事。再将其运用到不同节点的设计中,赋予每个场地一定的功能性,使空间之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叙事性,体现出整个乡村的文化底蕴和美学内涵。

5.2. 解构设计方法

解构主义思想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由哲学家德里达提出。解构主义设计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常常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研究对象分解为多个方面,从多个维度挖掘研究对象深层次的意义 [15] 。当前,我国乡村景观面临的同质化问题日益加重,传统乡土美感在乡村中逐渐消失,因此在乡村景观设计时急需通过解构的手法对乡村景观进行重构。但是在解构的过程中,不能将乡村的各个美学要素进行简单堆砌,而是需要在对乡村美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对乡村资源进行评价,找到乡村特有的,根植在乡村居民文化基因中的乡村美学资源,再将其转化为美学元素,赋予乡村景观新的造型、色彩、材质、功能,在满足乡村居民生活生产需求同时,增强乡村整体美感。

5.3. 模块化设计方法

模块化设计是将设计对象分解成若干功能模块的设计方式。常用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根据用户不同的功能需求,在设计时将产品分解成为若干个层次较低的、可以互换的、独立的基础模块单元,再根据用户的具体需要,对各功能模块进行选取和拼合,从而设计出不同功能欲求的新产品,实现设计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乡村景观设计中,不同的使用者基于不同的身份立场常常会对乡村景观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在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手法,在了解乡村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对景观空间内的设施进行拆分组合,赋予空间多种使用功能;而公共空间内的景观造型,也可让使用者自行拼搭,增加公众的参与度以及景观的趣味性,使乡村景观设计从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逐渐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居民自发的行为。

5.4. 可持续设计方法

乡村中传统景观所具有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决定了其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当今乡村景观设计产生了种种问题,也决定了运用可持续利用手法对乡村景观进行设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乡村景观进行设计时,要重新挖掘乡村设计资源的价值,寻找其可以持续利用的方法。对乡村景观进行改造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在设计时不能采用大拆大建的方式,也不能一味的放任不管,而是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历史文化价值、传统美学思想,因地制宜的对乡村景观进行设计,协调“人–景观–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成为乡村现代化过程中的活化石。

6. 结语

传统乡村景观受到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城乡二元分化情况加剧,乡村出现了景观同质化、人口空心化等问题,乡村传统美学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设计学科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越发显现,为了解决乡村发展的潜在问题,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思维,从设计美学角度去进行思考,寻找新的乡村景观设计方法,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研究是在前人对设计美学研究的基础上,将设计美学理论运用到乡村景观设计中,以探索乡村景观可行的设计方法,但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后期还需在设计实践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NOTES

*第一作者。

参考文献

[1] 刘晗, 王岳川, 简德彬, 等. 乡土美学笔谈[N]. 文艺报, 2005-07-14(007).
[2] 范玉刚. 乡村文化复兴视野中的乡愁美学生成[J]. 南京社会科学, 2020(1): 12-19.
[3] 肖鹰. 美学与现代艺术概念[J]. 哲学研究, 2002(9): 63-69.
[4] 梁玉水, 李志宏. 中国美学与世界美学对话的路径与理论建树[J]. 文艺争鸣, 2014(8): 105-109.
[5] 张海彬, 吴晓倩, 张海琳. 艺术乡建参与者的主体融合与共生[J]. 民族艺术研究, 2022, 35(5): 126-133.
https://doi.org/10.14003/j.cnki.mzysyj.2022.05.15
[6] 林聚任, 刘佳, 梁亮. 乡风文明与当前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以山东省“乡村文明行动”为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5(3): 103-110.
https://doi.org/10.13240/j.cnki.caujsse.2018.03.012
[7]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 人民日报, 2013-12-15(001).
[8] 路新华. 新时期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 农业经济, 2022(8): 54-56.
[9] 赵秋阳. 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美学研究[J]. 现代农业研究, 2019(9): 75-76.
[10] 殷正琳, 丁山. 基于艺术至境美学原理下的乡村景观设计方向研究[J]. 绿色科技, 2018(1): 99-100+102.
[11] 石鑫. 生态美学视域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J]. 四川戏剧, 2021(10): 113-116.
[12] 周艳梅, 唐雪琼, 曾莉, 齐君. 乡村景观的审美分异: 感知与认知路径的对比研究[J]. 中国园林, 2021, 37(11): 92-97.
[13] 匡丽春. 地域文化特色视角下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研究[J]. 明日风尚, 2020(20): 20-21.
[14] 林箐. 乡村景观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途径[J]. 风景园林, 2016(8): 27-37.
[15] 王向峰. 从结构主义到德里达的解构主义[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6(1): 118-122.
https://doi.org/10.16197/j.cnki.lnupse.2018.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