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教学设计研究——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Research on Teaching Design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Study TripsBased on Geographical Core Literacy Training—Taking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CES.2023.1112557, PDF, HTML, XML, 下载: 428  浏览: 92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朱桃丽*, 孙一博, 谷明恩, 范方方, 贾焯鑫, 朱锦锦, 孙文娟:信阳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洛阳市Geographic Core Literacy Study Trips Course Design Luoyang City
摘要: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研学旅行是实现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线,以研学旅行为载体,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和PBL教学法的指导下,从研学地概况、研学设计方案、研学成果测量与评价三个方面构建以洛阳市为例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策略,在综合野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学与行”相结合的理念,增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geography core literacy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geograph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s, and research trip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geography core training.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geography and the study trip as the carri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high school geography research trip activity strategy with Luoyang City as an exampl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site, the research design plan, and th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concept of combining “learning and doing” is infiltrated into the practice of geography, 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geographic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ir core literacy of geography.
文章引用:朱桃丽, 孙一博, 谷明恩, 范方方, 贾焯鑫, 朱锦锦, 孙文娟.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教学设计研究——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12): 3815-382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12557

1. 引言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强调将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亲近自然、参与体验 ‎[1]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传统地理课堂学习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而地理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现实情境中观察和体验真实的地理环境。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 ‎[2] 与传统课堂学习相比,地理研学旅行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自主性、创新性等特点,利于丰富地理教学形式,延伸地理课堂,使课堂上的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知识与亲身体验到的环境进行验证,加深对环境的理解,感受真实的环境。此外,通过地理研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洛阳市作为九朝古都,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有着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作用,但目前洛阳市高中地理研学实践教学设计存在开发数量少、开发深度层次浅、种类不够丰富的问题。研学旅行并非简单的“走马观花”,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游历中丰富地理学习体验,增强地理知识理解,只有落实研学旅行之“研”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与综合素养,实现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 ‎[3] 。基于此,本文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指导下,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结合洛阳市特色地理研学资源,开发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策略体系,设计指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研学教学实践方案,旨在从真实地理教学情境出发,为高中一线地理教师开展研学活动提供案例参考,落实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2. 研学地概况

2.1. 洛阳市概况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区,横跨黄河中游两岸,总面积1.52万km2,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2˚16'-112˚37',北纬34˚32'-34˚45'。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4.86℃,年降水量578.2 mm。海拔最高2212.5 m,海拔最低80 m,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

洛阳市内的自然景观类型较全,科学价值普遍高,部分已达到世界自然景观标准。老君山是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记录了十九亿年来华北古陆块南缘聚合、碰撞、造山等构造演化过程,以中低山夹河谷地貌为主,地形起伏大,有区域性的山大断裂分布,地质构造复杂;具有“北国第一洞”之称的栾川鸡冠洞是石灰岩溶洞,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观赏面积最大、景观类型最丰富的大规模喀斯特地貌,洞内奇特丰富的石笋、石钟乳等景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涉及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蕴含多学科的教育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遗产;龙潭大峡谷记录了十二亿年的地质沉积和260万年的水流切割旋蚀所形成的峡谷地貌。总的来说,洛阳市的自然景观具有极高科学价值。除此之外,位于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腹地的白云山,跨越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区域内奇峰俊秀,风景秀美,是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汝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是以恐龙化石、花岗岩地貌为主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于开展地学科普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总而言之,洛阳市境内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科学价值重大,自然景观奇特优美,具备优越的地理学研学开发条件。

洛阳市的人文景观也很丰富,为研学旅行的开发与实施增添了浓郁的人文色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代表的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石窟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洛邑古城以深厚历史底蕴为依托,传承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曲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华夏文明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白马寺、王城公园等是全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黄河小浪底水库、孟津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是治理开发保护黄河流域的重要工程。总之,丰富且蕴含厚重文化的人文景观使洛阳市成为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区域,也为地理研学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厚重的文化基础。

2.2. 洛阳市研学旅游旅游资源调查

对洛阳市研学基地进行调查发现,洛阳市研学基地的文化遗存灿烂丰厚,自然风光多姿多彩(表1洛阳市研学基地调查表),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墓葬碑碣、红色革命教育等优质资源数不胜数。栾川鸡冠洞、栾川老君山、新安龙潭峡谷、汝阳恐龙地质公园等自然主题的研学基地各具自然特色,具有极高的自然地理研学价值,龙门石窟、洛阳九朝唐三彩、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等人文主题的研学基地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人文地理研学价值。由此看来,在洛阳市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作用。

Table 1. Luoyang research base

表1. 洛阳市研学基地调查表

2.3. 洛阳市研学旅游资源与中学教材的整合

洛阳市具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人文底蕴,栾川鸡冠洞、栾川老君山、龙潭大峡谷、孟津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加深对自然地理方面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深化对高中地理教材必修课程地理1、选择性必修课程1、选择性必修课程3的理解;龙门石窟、洛邑古城等人文景观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洛阳市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气息,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高中教材必修课程地理2,选择性必修课程2的相关内容。因此,选择洛阳市作为研学地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生的地理知识进行融合,加深理解,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体验,另一反面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 洛阳市研学旅行设计方案

3.1. 研学设计指导理论

3.1.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主题。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多个圈层组成,各个圈层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由于人类生存在环境中不可避免对自然圈层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至关重要。为了建设生态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在开展研学的过程中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引导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对于学生深刻理解共生内涵,践行共生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3.1.2. PBL教学法

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即问题式教学方法,强调采用提问的方式,通过提供情境性强、多层次、难度递进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实现认知的提升 ‎[4] 。在研学过程中,围绕地理研学主题设计进阶性问题链,不仅有助于学生理清逻辑结构,构建知识框架,更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真实的地理实践情境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PBL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小组交流和团队合作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提出研学问题链后,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吸收多角度的观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2. 前期准备

3.2.1. 研学方案设计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研学活动应遵循的第一原则,也是其他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例如在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中防止学生迷路、受伤,准备必备的药物等,嘱托学生准备合适的衣物等。

(2) 主体性原则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研学实践中,坚持一切活动为学生开展的宗旨。在不断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爱国情怀教育、审美教育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多样化原则

设置多样研学主题,丰富学生地理认知。研学设计中应考虑设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不同的地理学习主题,以及各主题间知识的穿插结合,开阔地理视野,丰富地理认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4) 深度性原则

研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学生的地理知识紧密相连,能够突出地理学的特点,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培养。此外,研学活动结束后还应当建立研学评价体系,为测评研学效果提供依据。

(5) 专业化原则

研学旅行对地理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机智要求,活动中教育素材的选择,多变的教育活动状况对地理教师提出一定的挑战,因此研学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机智准备。

3.2.2. 动员大会

召开动员大会,介绍研学地点、时间、路线;布置教师带队工作,做好安全措施等具体工作安排。鼓励学生提前了解、学习研学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特征、地理文化特点等,为研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知识储备。

3.2.3. 研学目的地安排

第一天:栾川鸡冠洞风景区,栾川老君山;

第二天:龙门石窟,洛邑古城;

第三天:王城公园,龙潭大峡谷;

第四天:孟津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黄河小浪底水库。

3.3. 研学内容设计

3.3.1. 探北国第一溶洞,感自然鬼斧神工

(1) 研学主题:自然地理;

(2) 研学时间:第一天;

(3) 研学地点:栾川鸡冠洞风景区;

(4) 研学内容:通过实例学习描述石灰岩的特征;回忆总结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征;探讨鸡冠洞形成过程和原因;欣赏、拍照记录洞内奇观;

(5)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① 区域认知:了解鸡冠洞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

② 地理实践力:观察、拍照记录石灰岩并分析其特征,增强动手动脑能力。

3.3.2. 万山仙聚朝老君,千峰雪涌欲到天

(1) 研学主题:自然地理;

(2) 研学时间:第一天;

(3) 研学地点:栾川老君山;

(4) 研学内容:观察老君山的地貌特征,探讨老君山地质构造形成原因、特征;探讨老君山岩石类型,回忆总结岩石类型、特征;了解老君山对研究地质构造运动的科学研究价值;

(5)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① 区域认知:了解老君山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

② 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野外观察、考察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3.3. 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

(1) 研学主题:区域地理;

(2) 研学时间:第二天;

(3) 研学地点:洛阳龙门石窟;

(4) 研学内容:观察分析龙门石窟岩石的类型、特征;分析龙门石窟建设选址的地理原因;对比分析中国四大石窟的地理位置分布、不同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拍照记录石刻雕塑,提高地理审美能力,增强对中国石窟艺术的热爱;

(5)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① 人地协调观: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地协调观。

② 区域认知:通过分析中国四大石窟的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艺术特征,了解区域环境对区域景观的影响;学会欣赏区域环境差异带来的美感,培养地理审美能力。

③ 综合思维:对比分析四大石窟的异同,培养整体性思维。

3.3.4.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1) 研学主题:人文地理;

(2) 研学时间:第二天;

(3) 研学地点:洛邑古城;

(4) 研学内容:分析洛阳“天下之中”、“十三朝古都”称号的地理原因;感受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了解洛阳城市发展对于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发展的意义;

(5)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① 区域认知:分析洛阳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对于古代政治选址的影响。

② 综合思维:分析历朝历代在洛阳选址的地理原因,培养学生从时空组合角度分析地理事物、探讨地理问题,从而形成地理综合思维。

3.3.5.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 研学主题:人文地理;

(2) 研学时间:第三天;

(3) 研学地点:洛阳王城公园;

(4)研学内容:分析“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原因;分析山东菏泽牡丹两者生长条件的异同;思考为何菏泽牡丹的发展能够“撼动”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地位;思考洛阳牡丹成为“国花”对洛阳发展的影响;

(5)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① 综合思维:了解洛阳、菏泽牡丹的发展历程,从时空组合维度思考两地发展的条件异同,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

② 区域认知:通过对比分析牡丹在洛阳和菏泽的生长、发展条件的异同,分析区域的地理差异性与地理关联性。

3.3.6. 非是天工人岂成,流泉峡谷客来惊

(1) 研学主题:自然地理;

(2) 研学时间:第三天;

(3) 研学地点:龙潭大峡谷;

(4) 研学内容:探寻龙潭大峡谷形成过程、原因,感悟自然神奇,提高审美能力;总结地貌类型,形成原因、特征;

(5)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① 区域认知:了解龙潭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

②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大峡谷的特征,思考大峡谷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科学严谨的地理学习态度。

3.3.7.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 研学主题:人文地理;

(2) 研学时间:第四天;

(3) 研学地点:孟津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4) 研学内容:思考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提出湿地保护措施;

(5)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① 人地协调观:加深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感悟与反思,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分析、解决人地关系问题。

3.3.8.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1) 研学主题:人文地理;

(2) 研学时间:第四天;

(3) 研学地点:黄河小浪底水库;

(4) 研学内容:分析小浪底水库修建条件;探讨水利枢纽工程的作用和意义;分析水库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旅游地环境容量对旅游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了解黄河历史文化——河洛文化;

(5)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① 区域认知:认识了解区域的自然环境,分析水库建造条件和发展问题。

② 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以及遵循自然规律观念。

4. 研学成果测量与评价

研学旅行的顺利有效开展,需要一个客观、有效、系统的评价反馈机制作保障 ‎[5] 。从行为投入评价、认知投入评价、情感投入评价三个维度对学生的研学成果进行测量与效果评价(见表2)。既对学生的在研学中的团队合作、积极参与的行为投入等方面进行评价,也从学生的学习认真钻研度、知识理解能力水平等认知投入方面进行评价,还应当关注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情感的投入,例如在研学过程中学生爱国情怀的提升等。

Table 2. Research evaluation table

表2. 研学评价表

5. 结语

洛阳市研学旅行通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主题教育学习,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认知,增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学生在游中有思,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有效的运用到解决研学问题中,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研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是研学内容的学习不能局限于简单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记于心,化于行。因此,教师在进行研学内容选择与设计时,应当充分挖掘研学深度,发挥研学价值,使其与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中有思,思后而行。

基金项目

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中国地理》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No. 2021SJGLX203)、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HNYJS2020JD14)资助。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苏泳岑, 廖善刚. 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研学旅行方案设计[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3(24): 77-80.
[2] 李江楠, 邱小健. 新时代研学旅行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3(2): 71-74.
[3] 付一鸣, 陈仕涛, 蒋婧奕, 等. 以三层PBL并行模式落实研学旅行之“研”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3(16): 67-70.
[4] 杨帆, 王燕津. PBL-CBL联合教学法在地理高考专题复习中的应用——以“大气”专题为例[J]. 地理教学, 2023(19): 52-55.
[5] 吴冠男, 刘恭祥. 地理视角下研学旅行评价方式的优化[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3(17):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