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书法文化中的至简设计及其影响
A Brief Analysis of Minimalist Design in Calligraphy Culture and Its Influence
DOI: 10.12677/Design.2023.84346, PDF, HTML, XML, 下载: 177  浏览: 282 
作者: 葛豫临: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书法文化至简思想文化传承设计应用Calligraphy Culture Minimalist Thought Cultural Heritage Application of Design
摘要: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从古至今的人文体系中一直都承担着重要角色。在高速发展的当今,书法的发展受到巨大的冲击并产生新的变革和意义。至简之道嵌入到书法文化中,无疑是促进了书法的传承与延续。现代人透过至简之道观书法、观人生,在提升书法水准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Abstract: Calligraphy, as one of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Chinese culture,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umanistic system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In today’s rapidly developing world, the development of calligraphy has been greatly impacted and has brought about new changes and significance. Embedding the minimalist approach into calligraphy culture undoubtedly promotes the inheritance and continuation of calligraphy. Modern people observe calligraphy and life through the minimalist approach, not only improving their calligraphy level but also enhancing their own ideological realm.
文章引用:葛豫临. 浅析书法文化中的至简设计及其影响[J]. 设计, 2023, 8(4): 2830-2835.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4346

1. 至简之道

(一) 至简思想的缘起

至简之道最早源于老子开创的道家思想,是道教重要的论述之一。后人根据《道德经》内有关至简的内容提炼出“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意为万物的开始是简单的,但演化到最终却是复杂的。这句千古流传的道家名言旨在提醒人们要注重事物的本质和原始状态,不要被表面的复杂现象所迷惑。有关崇尚至简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至简思想在我国的文化长河中源远流长、影响甚深。

(二) 至简思想的发展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齐物论》中写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1] 。其认为万物皆顺应天地自然规律行事,我们应该本于自然,在“大道至简”中和谐共生。

西汉时期《大戴礼记·小辨》中记载有“夫小辨破言,小言破义,小义破道,道小不通,信道必简” [2] ,认为在言语中必须重视至简观念。五代时期的《还金述》中同样如此,“妙言至径,大道至简”,古代学者认为真正精妙的语言是直接的,大道理是简单的。

宋代的人文理念中至简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提出“为学之道至简至易,但患不知其方”,他认为做学问最开始应该从最简单的道理、最基本的规律之处开始。南宋作品《慈湖诗传》卷六中写道“盖道至易至简至近至平常,故曰中庸。庸,常也。人心即道,故曰道心。人心本体自善,自正,自无所不通,日用无非道者,顾人自不省,自不信尔,故夫日用庸平,人皆不知其为道” [3] 。作者杨简同样也指出了至简之道在人生当中的重要性。

明代学者崔铣以“六然训”自勉:自处超然,处人霭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为后人所赞叹。“超然、蔼然、斩然、澄然、淡然、泰然” [4] 虽只有十二个字,但大道若简,知易行难,以此“六然”自省自励,去观照、净化和提纯自己的思想境界,真正践行至简之道、知行合一实则不易。清代学者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写道“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词切则简,理当则简” [5] ,其认为论文创作应坚持以简之道。

现代至简思想更受西方、日本的影响。西方的“less is more”、日本的“极简”“侘寂”都对国内“至简”思想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和消费主义横行的当下,人们更希望通过至简思想、极简的生活方式来回归自我、对自身进行更多的审视,对抗忙碌、纷扰、繁杂的社会环境。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中也贯彻了至简思想,在他的作品苏州博物馆中有着大量的留白、极简的几何线条。现代化的苏式园林美景让置身于此的人们有了充足的想象空间,至简之美在他们的眼中有了具象化的体现。

(三) 至简思想的现状

目前,国内社会对于至简思想认可度较高,尤其是年轻人比较认可至简、尚简的思想理念。至简之道已然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等方面均有所涉及。当下“极简风”、“简约风”、“新中式风”等与“简”相关的美学风格在年轻人之间流行起来,这种追求“至简之美”的流行趋势将“简”的观念推到了至高点。在后工业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生活的压力日益增加,人们更加渴望自然、质朴、简约的生活方式。为减少工业化文明带来的负面作用,人们选择尚简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而“至简之道”倡导回归万物的本身,删繁就简,从事物本身中迸发出更多的可能与活力。

“至简”理念与书法文化的结合,是书法发展到当今的必然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从传承的层面来看,书写形式上的“简”能够更好地体现现代书法的实用性,简化教学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受众群体。从审美的层面来看,至简思想当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性与内敛的内核符合当下人们追求简约清爽的审美趣味,融合到书法文化中更有利于书法的进一步发展。

2. 书法文化中的至简设计应用

(一) 书写形式中的至简设计

古代的书法文化具有浓厚的阶级属性,专属于士族、文人等精英阶层,群体受众面较窄,大众很少能够接触到相关内容。艺术要面向人民、为人民服务,如今书法文化的受众壁垒已经逐渐被打破。在现代汉语简字化的时代,普通大众需要了解并掌握现代化的书法文化。简化书法的书写形式是推广、普及书法文化的必经之路。

书法的字体标准和变化有着时代性与历史性的准则,春秋战国时期以古字体为上,宋元时期以肆意挥洒的行书为上。明清时期书法体系已经完善,各家有各家之所长,官方书法流行“台阁体”或“馆阁体”。如今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需要书写新的内容,用符合现代审美的简化书法会更具备与时俱进感与温度感。现代简书法是指把原本书法中繁冗复杂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方法去除,设计更具备现代化的简易书写方法 [6] 。这种方法降低了书法的学习门槛、学习难度,更便于大众学习,同时也更加兼具传播力与影响力。习近平主席曾经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为条件”,而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正是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部分。现代简书法的设计与推广,正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延续与发展。现代简书法将书法的使用变得简单化、日常化,让大众都拥有掌握书法这一表达民族美感工具的机会,也进一步将中国的书法发扬光大。

(二) 书法创作中的至简设计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创作过程中崇尚至简之道,主张“不拘泥于古法”、“十分学七要抛三”。他认为作品创造中需要删繁就简,以少取胜 [7] ,应当大力主张简约之道,不搞繁文缛节。抛去繁华,回归初心,化繁为简,是创作的初心所在。他所倡导的“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的书法创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古代的书法大家们善于设计“以少胜多”的艺术手笔,通过简洁、凝练的艺术概括手法,让书法创作充满寓意与底蕴,同时也体现了“大道至简”的精妙之处。

晚清时期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在后期的书法作品创作中始终坚持博观约取、大道至简 [8] 。后期的创作自成一派,冲淡超诣,朴野清拔。作品当中可见儒家的谦恭、道家的自然以及佛家的释然,写出了字体最简单、最原本的形式。弘一书法,字字笔笔皆真真切切,每一字画,都渗透、灌注着他的虔敬、朴素、至简之心。

弘一法师的书法之所以能够达到至简的境界,在于他一直坚守字形、笔画、横画的“简”:字形上,弘一法师的字形利索、简洁,“横竖”化“点”,不求色泽的多变,不求中锋、偏锋的对比,是一种“简”;笔画上,弘一法师能省则省,不求笔画的宽窄变化,遵循“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是一种“简”;横画上,弘一法师不以常法度之,起笔无迹,不经酝酿,执笔即来,有如神助,是一种“简”。弘一法师在离世前只留下“悲欣交集”四字更是至简之极,书法创作至简自然,只留清辉。书法是心灵的迹化,弘一法师曾言“陶冶性情,感情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欤”,其创作由在俗时的繁华到脱俗时的至简正是大师对书法的极致追求。幽静的杭州虎跑公园内至今还保存着弘一大师的书法作品。漫步在虎跑公园中,茂密的竹林、清澈的泉水、明净的展馆,引人入胜。当弘一法师的作品映入到来访游客的眼中之时,游客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大师对话,内心深处得到了荡涤与净化。弘一法师的至简书法见图1

Figure 1. Master Koichi’s work

图1. 弘一法师作品

近现代知名书画家齐白石认为创作设计时需要“宜简不宜繁,宜藏不宜漏”,其一生的创作风格以简约为主,主张简而不空,以少胜多。齐老擅长书法与山水画相结合,笔墨雄浑有力,内容简练生动,意境清新至简。齐白石的作品构图极简,且多有奇构,没有“平铺细抹死工夫”。他所创作的内容都经过了高度概括,删繁就简、舍取有度。寥寥数笔,山水意境已然跃然纸上。

“中国当代书圣”林散之在书法创作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他的作品一直贯彻“天人合一”的中国道教哲思。1934年,林散之为了寻求艺术上的“大道至简”,选择独自一人前往终南山,在自然中摒弃世俗的污浊,还原文字本来的面貌。其在书法精进中讲究得其法、正其心、修其学、顿其悟,在修行过程中始终坚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法则,注重书法价值体系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此同时,林散之认为书法需要创新,创造是自然规律,不是人为拼凑,功到自然成。他的作品不是强行拼凑、生搬硬套,而是功到自然成使然。

现代“极简”草书的倡导者许明 [9] 认为书法作品需要充满张力的同时也要显得干净空灵。他认为作品设计时点画、结字、行气、篇章、气韵都需要了然于胸,即使闭上眼睛,点画之间的提按顿挫、转折衔接也要历历呈现在眼前。书法最根本的属性是“人”与“道器”,他认为书写的字体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基调始终要坚持简洁、厚重、雄浑、博大,大小一如,一以贯之。

(三) 书法环境中的至简设计

笔者从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两个层面来看书法环境中所包含的至简之道。物理空间层面,至简书法展的空间布局坚持“以简为美”,所展出的作品也是遵循至简之道,同时这些空间多为面向大众的免费公共空间。以笔者所在的杭州地区的书法展为例,在今年的“俘光掠影·追寻不断消失的现实之外”、“艺术家生涯·信念之路”、“西湖志·不亦快哉”等书法展览的空间布局以及书法作品设计中均可以看见“至简”理念的运用。“艺术家生涯·信念之路”书法展作品见图2

Figure 2. Calligraphy exhibition “Artist’s Career and Path of Faith”

图2. “艺术家生涯·信念之路”书法展

网络空间的书法内容传播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10] 。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媒介提供有关至简书法的线上展览、线上教学、线上书法工具售卖等,利用简约、时尚的内容排列吸引用户对至简书法进行深入了解。另外,网络影视作品中也承载着传承至简书法的使命。今年的台湾影视作品《不良执念清除师》中也有着至简书法理念的输出。剧中运用书法写作的方式,通过凝练、直达主旨的书法语句、书写形式来表达执念的消弭,引导观众去正确地看待执念与消除不良执念,进而正确地面对人生。

3. 总结

大道至简,不言而喻。至简思想与书法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与体现。西方的“less is more”理念、日本的“极简”理念与“大道至简”的思想可谓不谋而合。在“大道至简”、“less is more”、“极简”等多重思想的影响下,现代年轻人多践行尚简、至简的生活理念。通过至简的生活理念来重新梳理当下的生活方式,构建简单、舒适的社会空间,让现代都市人都能够得到身心灵的放松。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获得了新的意义与价值,人们可以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内化书法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取向。虽然至简书法并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但是在全社会尚简风气的推动下,近年来至简书法在创作、教学、环境中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至简书法,是笔墨的书写,更是思想的凝结。至简的书法作为现代书法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具有可接受度高、可学习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学习至简书法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学习者的思想境界。通过书法传递至简之道,通过书法展、书法教学等多样化的形式让更多人看到书法艺术品、爱上书法这一表达民族美感的重要工具,进而共同传承与延续至简书法文化,一同见证至简书法在中国的发展与繁荣。

注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 庄子. 齐物论[M].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6.
[2] 戴德. 大戴礼记∙小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
[3] 杨简. 慈湖诗传[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4] 郭建平. 崔铣及嘉靖《彰德府志》述评[J]. 图书馆学刊, 2013, 35(8): 125-127.
[5] 刘大櫆. 论文偶记[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6] 李新强. 简书法在书法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 文艺评论, 2017(4): 124-128.
[7] 陈甜.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6(6): 57-60.
[8] 李群辉. 大道至简——弘一法师的书法境界[J]. 收藏家, 2021(8): 3-6.
[9] 畹町. 极简∙许明草书展开展[J]. 书法, 2021(8): 200.
[10] 魏诗淇. 网络空间中书法文化复兴现象的研究[J]. 汉字文化, 2022(S2): 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