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
Integrity Innovation: Training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DOI: 10.12677/CnC.2023.114074, PDF, HTML, XML, 下载: 126  浏览: 50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孟 岩, 郑丽娜: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 大连
关键词: 守正创新新文科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 Integrity Innovate New Liberal Art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ersonnel Training
摘要: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坚持守正创新。一方面,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在培养理念上,应守之正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以及人文素养。另一方面,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当响应时代,满足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现实需要为基础;融通专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契机;知行合一,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焦点;求同存异,建构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与时俱进,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为关键,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赋能,引领未来发展。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fessionals should adhere to the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On the one h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innovative spirit and humanistic quality. On the other h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the maj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ould respond to The Times and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ocial reality; integrating majors and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s an opportunity;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focusing on improv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and constructing a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s the core;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composite talents as the key, building a uniqu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empower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and lead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孟岩, 郑丽娜. 守正创新: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J]. 国学, 2023, 11(4): 481-487. https://doi.org/10.12677/CnC.2023.114074

1. 引言

为适应文科教育改革的实践需要,2017年美国海莱姆学院(Hiram College)提出新文科的培训计划 [1]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为发展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谋篇布局。新文科建设是继新工科之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新文科之“新”主要体现在人文精神的主题变化、多学科交叉融合、信息技术影响等方面 [2] 。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以落实教育部2020年《新文科建设宣言》所提出的“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上,守正创新是应该遵循的原则之一 [3] 。基于此,本文着重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着力点,从守正与创新两个角度出发,重在研究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以期为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智识。

2. 守正: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理念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应守之“正”体现为以价值为引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学科交融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专业拓展为关键,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 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以价值为引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新文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必要性不言而喻。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注重家国情怀的培养,认为个人与国家、民族息息相关,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现代社会,这种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具备家国情怀的人,才能更好地关注国家、民族的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国情怀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现代社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还需要具备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家国情怀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具备家国情怀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新文科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人才是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具备家国情怀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爱国报国最朴素的表达,是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文化传承,是我们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 [4] 。因此,在新文科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新文科背景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该注重家国情怀的培养,将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二) 学科交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学科交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文科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新文科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文科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科交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因此,以学科交融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文科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新文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文科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当今社会,文科人才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学科交融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因此,新文科教育需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新文科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文科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这些素质和能力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科交融有效地促进学生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新文科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新文科背景下,以学科交融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必要的。这不仅符合当今社会对文科人才的需求,也是文科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专业拓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应该注重专业拓展,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核心目标。

专业拓展意味着学生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学习,不仅限于传统的学科领域,而是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领域,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人文素养不仅包括文学、艺术、历史等学科的知识,还包括对人类文明、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解和思考。“大力发展新时代的新文科教育,需要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5] 通过培养人文素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价值,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人文关怀,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此外,注重专业拓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拥有广博知识和良好人文素养的人才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通过专业拓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在新文科背景下注重专业拓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注重专业拓展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3. 创新: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路径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的基本思路及路径是:响应时代,满足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现实需要为基础;融通专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契机;知行合一,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焦点;求同存异,建构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与时俱进,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为关键,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赋能,引领未来发展。

(一) 基础:响应时代,满足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现实需要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响应时代,满足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现实需要,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明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新文科背景下改革的的基础。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语言文字功底、较高文化素养和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在当今时代,语言和文学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现实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文学素养,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语言和文学形式的文化内涵。在新文科背景下,我们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现实需要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是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新文科背景下,我们需要调整课程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家国情怀的培养融入到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可以开设一些具有家国情怀特色的课程,如中华传统文化、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等。这些课程可以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将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以满足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现实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二) 契机:融通专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以融通专业为契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这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新文科更加注重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也应该适应时势,注重学科交融,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融通专业打破了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壁垒,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学科领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更好地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如学校应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合作,建立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平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汉语言文学领域,如文学与历史、文学与哲学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融通专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 焦点:知行合一,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以知行合一为主导,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是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焦点。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核心力量,其专业能力的提升对于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跨学科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社会需求。

为了实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二注重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文科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创新创业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学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三加强教师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在新文科背景下,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成为趋势,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以适应这种变化。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提高教师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学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跨学科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帮助教师拓展知识领域和技能范围。

总之,知行合一的理念为主导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通过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跨学科能力的培养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教师的职业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 核心:求同存异,建构专业课程体系

求同存异是新文科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非常关键的理念,在建构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理念,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求同存异意味着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寻求共同点,保留差异,以实现和谐共处。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这一理念同样适用。我们需要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同时也要注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首先,我们需要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等,这些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实践课程的学习,如写作、阅读、演讲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如历史、哲学、艺术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新文科背景下的社会需求。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课程,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求同存异是核心的理念,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理念,注重基础课程、实践课程、跨学科课程和创新课程的设置,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职业规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 关键:与时俱进,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俱进,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应用型复合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还需要拥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创新能力和适应变化等。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如写作实践、语言实践、文化实践等。同时,我们也需要引入新兴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们也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教学平台、虚拟仿真技术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在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的职业领域更加广泛,如教育、文化、传媒、互联网等。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需求和要求,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总之,与时俱进,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是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4. 结论

综上,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既需“守正”,亦要“创新”,守正需要以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人文素养作为理念。创新需将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现实需要作为基础,课程、课堂、教师与学生等诸元素之间相互啮合,彼此呼应。每一个环节的创新举措需置于培养“理念”视野下统盘考虑,以免顾此而失彼。

基金项目

202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3);2021年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规划课题(学校发展类)“‘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研究”(CANFZG21065);2021年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研究”(LMJX2021346);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研究——以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为例”(2021-964)。

参考文献

[1] Yang, Y.A. (2020)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Should Return to the University Spirit. Learning & Education, 9, 36-39.
https://doi.org/10.18282/l-e.v9i3.1568
[2] 张俊宗. 四个维度的解读[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5): 13-17.
[3] 丁汉青. 守正与创新: 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J]. 传媒, 2022(5): 9-12.
[4] 钟登华. 扎根中国大地培养世界一流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8): 31.
[5] 唐衍军, 蒋翠珍. 跨界融合: 新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新进路[J]. 当代教育科学, 2020(2):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