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民可持续发展意识革新中思辨设计的作用
To Explore the Role of Speculative Design in Resid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Innovation
DOI: 10.12677/Design.2023.84324, PDF, HTML, XML, 下载: 225  浏览: 334 
作者: 邹佳慧: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珠海
关键词: 思辨设计可持续发展意识革新Speculative Desig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Innovation
摘要: 思辨设计(speculative design)主要的设计实践在于将新兴技术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担忧)展示在人们眼前,这种趋于消极的空间环境展示引导人们做出反思,对现实采取行动。本文主要讨论思辨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社会中对人类个体可产生的关于意识的行为改变,以及意识革新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分析思辨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及设计实践的发展方向,并得出思辨设计的设计实践可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文章中区别了思辨设计、可持续设计以及恢复性设计,辨明其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表明了可持续发展中思辨设计存在的作用与重要性,并提供了对居民意识革新的发展方向。
Abstract: The main design practice of speculative design is to show the possible impact (worry)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on the future, and this negative spatial environment display leads people to reflect and act on realit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behavioral changes that speculative design can produce on human individuals in a sustainable socie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sciousness innovation on the roa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speculative desig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direction of design practice, and concludes that the design practice of speculative design can be used as the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tinguishes between speculative design, sus-tainable design and restorative design, identifies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shows the role and importance of speculative desig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the direction way of residents’ consciousness innovation.
文章引用:邹佳慧. 浅谈居民可持续发展意识革新中思辨设计的作用[J]. 设计, 2023, 8(4): 2659-2663.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4324

1. 思辨设计的起源

思辨设计(speculative design)这一概念最早由前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安东尼·邓恩(Anthony Dunne)教授与菲奥娜·雷比(Fiona Raby)教授提出,它是对批判性设计概念的延申。批判性设计的终极逻辑是对现有设计提出质疑,提供出区别于现有设计的选择 [1] 。同时批判性设计面对的实践技术通常是电子科技与信息技术,而思辨设计更多探究的则是新兴技术与人类道德观念及伦理价值相关的矛盾与冲突。究竟什么是思辨设计?在邓恩与雷比所著的Speculative Everything: Design, Fiction, and Social Dreaming一书中提到这是设计师想象可能的未来的一种高级方式,激励人们重新思考人类当前的生活条件情况及未来趋势走向 [2] 。“设计师必须关注未来的四个部分:有可能的、看似合理、极有可能的和更可取。更可取的未来是在看似合理的和极有可能的未来之间,它可能是我们想象力的一部分。”目前思辨设计的可应用的领域方向充满多样性和未知性,其中核心目的是使用可预测的新兴技术,结合想象和虚构创造出物理非现实场景,通过观众对其体验后的思考与反思来指导当前的现实发展趋势,或是判断群众对其出现的人类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冲突的态度。思辨设计所关注的重点不在于预测未来的商业前景,或以盈利为目的的进行行业预测,而是更为关注现实当下的颠覆性改变 [3] 。

Superflux在2017至2019年曾经做过一个名为Mitigation of Shock的设计实践项目,该项目首次展出于巴塞罗那当代文化中心。该项目设计了一个未来的英国公寓空间,其内部空间是为了应对气候环境改变而导致的粮食不安全、极端天气和资源稀缺等巨大问题而设计的。该空间内部装置让参观者直接从感性和理性上直面气候变化、粮食减产、经济和政治脆弱性以及社会分裂的未来。通过思辨设计实践的物理媒介,引发观众反思,直面现状产生的问题。思辨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理论探索社会、经济、科技、生态可能造就的未来,通过实践指引人们反思改变行为从而构建创造未来的可能性。

思辨设计在设计实践中应该通过物理道具向公众展示并且直面未来可能存在的弊端,利用美学建造引发观众思考的非现实空间。正如Speculative Everything: Design, Fiction, and Social Dreaming书中写道:“设计师不应该为其他人定义未来,但与包括伦理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等在内的专家合作,将会成为公众辩论和讨论人们真正想要的未来的催化剂。” [2] 将一些消极的未来想法应该在公共空间中展示,让公众参与思考的过程。一旦人们感受到世界的消极趋势,他们的意识行为可能会发生改变。意识和态度才是改变行为的准则,而不是由专家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进行无效的宣扬和推动。

思辨设计与新兴技术关系十分密切,而NBIC会聚技术概念的提出使思辨设计的发展和应用有了更为清晰的方向,本文探讨的思辨设计主要从认知科学的角度中去思考 [4] 。

2. 关于居民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转变

现如今环境的消极情况已经不需要通过冰冷的显示器中的数据表明,随处可见的自然灾害,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水生动物集体迁徙,陆生动物的无家可归。甚至不需要浏览新闻里的种种,只需要停留驻足观察就可以发现端倪。然而自然在向人类示威或是警告的同时,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在被人造物所包围的环境下,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意识或是将目前的生活习惯与生态环境相联系。这一现象的产生不是知识的匮乏让城市居民对保护环境一无所知,而是其危害尚未影响居民们的正常生活形态,对未来的想象缺失使“意识”与“行为”割裂,这意味着意识尚未达到根本之处。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在纽约召开了可持续发展峰会,制定并通过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气候行动、海洋环境、陆地生态等多个方面,并希望在2015年至2030年期间以综合的方式解决包含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多种问题。其中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主题,会员国通过成果文件《我们希望的未来》第197~204段重申,“生物多样性的内在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遗传、社会、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和美学价值及其在维护提供基本服务的生态系统方面的关键作用,这些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的关键基础”。同时会员国还认识到“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重性”,并强调这种情况对粮食安全、营养、水的获取、农村穷人和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传统设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无论是创新设计还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设计更新,其前提都是以盈利为动机。可持续发展延申出的可持续设计的前提则在于不损害后代,包括生态、资源等一切物资。本文中强调的居民可持续发展意识主要针对环境资源等方面,暂不讨论民生、经济等。在大部分居民日常生活中,其行动规律一般由规则指引,而在相对缺乏规则的行动上,体验感及舒适度便会驱使人们做出行动。例如在限塑令尚未开展期间,人们应当是了解塑料对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性,但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依旧会使用塑料袋。因为规则尚未制定,塑料袋是免费物品,它便利、易获取,所以人们的行动被其使用的舒适度引导,以至塑料袋被大量使用。而后限塑令的开展让绝大多数人养成了出门购物携带购物袋的习惯,规则的制定影响了居民的利益,让塑料袋从免费易获取的状态变成了需要购买的情况,使人们的体验感大大降低,不愿意消费从前可以免费获取的物品,于是降低了塑料袋的使用率。这种情况的产生是人们不知道塑料的危害性吗?不是,是人们没有从根本意识到塑料的危害性,不知道塑料究竟会让未来的世界变成什么情况,未来的居民可能会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情景中,无法进行这种非现实空间的物理联想,因此需要设计师将未来的场景摆在现实生活中,让体验充斥在普通居民周围即思辨设计的开展。当人们踏进被塑料所包围的空间,感受到的可能是陆生生物的灭绝,可能是农业减产引起的饥荒,可能是水体的恶臭以及水生生物怪异的死亡视觉冲击。人们才能意识到这是未来的一种样子。

如果更为期待的未来是在看似合理或更有可能的未来中获得,那么当下现实进行的生态革新与社会变革是需要从最底层进行意识转变的 [5] 。而国家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最普通的人,所谓的意识转变不是以行业进行划分,不是专家的意见和想法,也不是漂浮在某一阶层的生活行为方式,而是从单独的个体进行的。意识的转变本身就是一件不可轻易成功的事,一定程度上是颠覆人们原本的认知,打碎或重新构建一种新的认知体系,所以仅仅是“知道”、“听说过”的程度是不充分的。思辨设计所构建的场景,以体验的方式、强烈的视觉冲击迅速引起观众的新奇感和参与感,好奇产生疑问,疑问引发思考,而思考正是反思的第一步。

在这里需要讨论一下思辨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中其他设计的区别,例如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以利益即商业化为主,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保护自然生态需要兼顾的方面过多,所处的身份地位产生的需求点与利益就会大不相同 [6] 。而其资金支持往往依托于社会、政府或福利机构。同时相关设计需要多方跨领域合作,协同创新其复杂程度与可实现性难度较高。因此需要参与的不仅仅是设计师,还需要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工作者 [7] 。可持续发展中的可持续设计是以改变产品原料、产品或是人的使用方式为主,而思辨设计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改变人的意识,引发人的反思并且对现状做出改变。因此思辨设计的设计实践可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3. 思辨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中恢复性设计的关系及其应用

讨论思辨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中很难避免恢复性设计(restorative design)这一概念,恢复性设计主要关注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将人与生态环境中的各方相联系,营造更加符合生态平衡的空间。2019年第二十二届米兰三年展以破碎的自然:设计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为主题,就突出了恢复性设计这一概念,并重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危机状态的联系。在恢复性设计的设计探索中运用到的物品、材料和框架性的设计概念都是为了强调目前时代所产生的关键性问题。可能是对生态自然的尊重或是对未来世界不确定的焦虑,其目的都是通过设计实践将大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类的生存和资源的持续性上。因此思辨设计与恢复性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针对生态环境这一目标上来说可以是并集的存在。

Bomb Parco Sempione的项目是在米兰理工大学Stefano Boeri教授和Michele Brunello教授在城市主义和城市设计课程中开发的思辨设计米兰动物城中产生的。该项目提出的通过动植物物种重新殖民米兰城市环境已经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绿色绿党固有思想推向了最极端,它清楚地表明人类为其他物种所作出的保护性努力都属于人类的干预,并认为人类并不会真正放弃其在宇宙中的中心位置。而这项“愤世嫉俗”的设计实践,提议轰炸米兰的森皮奥内公园这个经过人工干预的大型城市绿地,而轰炸摧毁将使它被重塑。非人为的重塑将使它变得自由,成为一个野生的、不可预测的自然空间。自费进入这未知的领域参观的人类将自担风险,就像一种“反向动物园”,人类将成为陌生土地上的游客体验非人类中心的生态环境。这一设计实践引发的思考集中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关于可持续生态保护的争论不休。这是基于环境保护的两类观点所创作出的实践,对于两者之外可引发的思考则有所不同。感叹生命的强大或是人类的弱小,体验人类对于资源的滥用导致的毁灭后又重生,亦如一个小地球一样经历过末日又复苏,那么存活下来的人类应该做一些什么?或是现在可以做一些什么以至于不抵达毁灭的未来,这正是思辨设计给观众带来的思考。

在大部分的思辨设计实践中,物理空间或道具都被作为一个媒介,引发观众思考,在这里需要提及三维空间性的展览与二维世界相比更容易让观众集中注意力,可以让他们驻足停留思考,按照自己合适的节奏进出。装置的摆放设计,所产生的连贯性或是矛盾点更加容易被叙述,同时揭示观点将更具有冲击性。当然除三维空间展览外,也会有不同的媒体信息,包括视频、照片、人工文本或图形成为构成项目的多种形式。例如剧集《黑镜》是大部分人了解思辨设计的启蒙,其中展现的新兴技术对未来的改变以及其所营造的担忧焦虑氛围感,使观众思考有可能的未来出现的原因,并通过自己的判断寻找到最佳的未来。

4. 思辨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对居民意识革新的作用

思辨设计在设计领域中有长期向上发展的趋势,将设计某一物品的单一行为扩展至一种思维上的循环设计行为,设计师作为主导思考的原动力,起到“激发”、“点燃”引线的作用。想象一个画面,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设计师为人类群体构建一个个充满未来可能性的空间场景,场景内容或积极或消极,替代了人们耗费想象的精力和可能产生的困惑,让整个群体直面冲击性的未来,诱发观众思考,而观众的思考或反思现在做出的改变行为则会产生蝴蝶效应,从而引发设计师对于下一个未来的可能性的想象。由此循环往复的设计行为可以促进人类社会向着更好的趋势发展。本文中反复提及居民对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革新并不是以一种灌输知识要点,普及生态科学的方式,也不是一味的从理论教育的层面上用劝说或者规则的制定被动控制群体行为,而希望以实感体验和经历的真实性颠覆观众长期以往处于安全状态下的认知,将意识的革新真正的体现在行为之中,才是可持续发展该有的样貌。

5. 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居民群众的意识及行为走向,提升设计引导的效率,从发展的眼光看待群众行为所导致的未来问题,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对设计引导意识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健全的意识革新体系,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发展中国家面对未来发展的成本与风险,保障群众生活健康有序发展。

从客观角度来讲,随着我国数字媒体科技的迅速发展,融入自然环境的休闲方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基于此种环境背景下,居民关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革新就需要利用思辨设计的设计实践,充分发挥出调动观众情绪、引发观众思考的积极作用,对有可能的未来产生的原因以及动机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进而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现状并作出意识上的革新,便于使人们的行为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有可能的未来的需求,推动中国社会更加稳定持续的进步与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亮, 杨蓓艺. 思辨设计——展示可能性的媒介[J]. 今天, 2020(20): 42-44.
[2] Dunne, A. and Raby, F. (2013) Speculative Everything: Design, Fiction, and Social Dreaming. MIT Press, Cambridge.
[3] 张黎. 从激进到思辨: 设计如何催化社会梦想[J]. 美术与设计, 2017(4): 14-19.
[4] 张黎. 以物为媒: 从技术哲学的“物转向”看思辨与批判性设计的伦理潜能[J]. 艺术设计研究, 2020(1): 59-65.
[5] 李叶, 郑祎, 尹一. 回收陶瓷再生材料用设计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J]. 设计, 2022(18): 7-11.
[6] 季岚, 李永刚. 可持续的轻餐饮空间设计研究[J]. 设计, 2022(9): 38-40.
[7] 孙惠东, 李靖, 邵建新. 设计的社会性[J]. 设计, 2022, 35(17): 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