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的语域分析——以Bilibili视频网站为例
An Analysis of Barrage by Using Register Theory—A Case Study of Bilibili Video Website
DOI: 10.12677/ML.2023.1111741, PDF, HTML, XML, 下载: 266  浏览: 577 
作者: 王章华: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弹幕语言语域理论网语B站Barrage Language Register Theory Net Language Bilibili
摘要: 弹幕是当下网络社交的一种特殊形式。弹幕既具有口语的句式简短的特点,也有书面语拥有充足时间构思的特点,是一种新兴的网语。随着如Bilibili等视频弹幕网站的兴起,弹幕对于青少年的网络社交生活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本文以Bilibili视频网站为例,收集、观察和分析了大量弹幕,并结合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维度对弹幕语言进行分析得到了其若干条特征:语场方面,弹幕是互联网时代下,年轻人为消解孤独而寻找存在感与归属感的狂欢。语旨方面,弹幕是参与者为了建立领导与附庸关系、合作关系、讨论关系的工具。语式方面,弹幕是一种非正式口语语体。
Abstract: Barrage is a special form of social networking. Bullet curtain is a new type of net language,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spoken sentences and sufficient time for written language to con-ceive. With the rise of video sites such as Bilibili, barrage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do-lescents’ online social life. Taking Bilibili video websit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llects, observes and analyzes a large number of barrage languages. Combining with Halliday’s register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barrage language from three dimensions: field, tenor and mode.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barrage is a carnival for young people to find their sense of existence and belonging in the Internet era. In terms of tenor, barrage is a tool for participants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hip and dependency, cooperation and discussion. In terms of mode, barrage is a kind of colloquial informal written style.
文章引用:王章华. 弹幕的语域分析——以Bilibili视频网站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1): 5522-553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1741

1. 引言

“弹幕”本是一个军事术语,指密集地炮轰。后引申成网络语言,指密集出现在视频画面上的视频评论。随着进一步的演变,如今的“弹幕”一词除了作为军事用语,仅指像子弹一样飞快滑过屏幕上的网友评论 [1] 。弹幕最早于2006年由日本视频网站Niconico为用户提供。在中国由Acfun视频网站第一个为用户提供弹幕功能。而随后弹幕功能越来越广泛的被各大视频网站所采用而逐渐流行起来,成为了如今年轻群体必不可少的功能。在中国各大视频网站中,弹幕发展最为活跃、弹幕文化最为繁荣的就是Bilibili,简称B站。本文所研究的弹幕样本均来自B站。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起源于Malinowski和Firth的情景理论,后来由Halliday、Hassan等人进一步进行研究和发展 [2] 。他们认为语言环境对于语言的运用有着重要的影响,语言的使用和表达受到环境的制约和限制。Halliday (1985)把语境因素归纳为三个组成部分: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 [3] 。语场是指交际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事,以及参与者所从事的活动,其中语言活动是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谈话主题。语旨是指谈话的参与者,以及参与者的身份、社会地位、角色关系。语式是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以及修辞方式。本文将运用语域理论对弹幕从语式、语旨、语场三个方面进行语域分析。

2. 弹幕的语场分析

Halliday (1985)认为语场主要指发生社会行为的性质,即“究竟发生了什么”。本文将从弹幕的场景(setting)和话题(subject matter)两个方面来研究弹幕的语场。

弹幕是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中发生的网络用语,他有网络用语的一般性特征,同时也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基于“即时地讨论当下看到的画面”这一活动而被赋予的,这使得弹幕与诸如评论、论坛用语等其它网络用语区别开来。

2.1. 弹幕的场景与话题

根据Halliday对语场的概括,我们可以总结出语场表示“正在发生什么”,本文认为语场主要由话题(subject matter)和活动的场景(setting)组成。话题是指活动的主题或主旨,而场景则指特殊环境(specific environment),比如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下面章节将从细节讨论讨论弹幕语言的场景与话题。

2.1.1. 弹幕语言的场景

场景是弹幕语言非常重要的语域特征之一。根据Malinowski认为语篇的语境包括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与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因此,在弹幕语言中场景由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与即时环境(immediate environment)组成,社会环境是普遍的,而即时环境是特殊的。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大环境所产生的网络的语言已经广泛的流行与人们生活。网络语言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为了满足网民在网上交流时对效率或诙谐、幽默等特定需求而逐渐发展并形成的特定语言。弹幕作为网络背景下的网络语言应用场景之一,弹幕的用户同样有着同样的语言需求。除此之外,作家、游戏设计师Marc Prensky (2001)曾提出“网络原住民”这一概念,指与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这些年轻人从出生起,他们的生活就与互联网时刻捆绑了起来,电影、音乐、游戏等绝大部分社交娱乐活动都是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进行。而中国的90后、00后正是这样的“网络原住民”。互联网社交的急速发展使得现实中的社交变得困难,这一代人变得普遍感到孤独。同时,新时代下,年轻一代是标新立异与追求个性的一代,而互联网的发展为年轻人的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窗口。一边时常孤独需要归属感,同时又需要个性化的表达,这一群年轻群体与B站的核心用户高度一致(数据公司Quest Mobile在《移动互联网2017年Q2夏季报告》中公布了24岁及以下中国互联网用户喜好的十大APP名单,其中B站位列榜首,B站活跃用户数量超过1.5亿,其中75%的用户年龄小于24岁)。以上描述就是弹幕语言使用的普遍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我们可以把每一个拥有弹幕功能的视频看作弹幕语言发生的地点,然后把整个视频大致分为片头、正片、片尾。这样按照时间把视频分成三段也符合大部分视频制作者的习惯。弹幕会随着视频片头、正片、片尾三个不同时段的改变而有所不同的。下面将举例进行细节分。

Figure 1. Screenshot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MV video

图1. MV视频开头截图

图1是B站上周杰伦单曲《说好不哭》MV开头的截图,在这类视频的片头常常会出现“再来亿次”“再来亿遍”的弹幕。“亿次”是“一次”的谐音替换,同时用“亿”替换“一”表示已经重复观看此视频很多很多次了,以此来表示对这个视频的喜欢。

Figure 2. Screenshot from the end of the race inventory video

图2. 赛事盘点视频结尾截图

图2是来自B站一个电子竞技赛事盘点视频的片尾截图,在视频的片尾经常会出现“下次一定”的弹幕。“下次一定”是指“下次一定投币、点赞、关注”。“投币、点赞、关注”是B站设置的观众与视频创作者进行友好互动的功能,观众可以通过以上功能来表达对视频创作者的喜爱,而创作者能够通过“投币、点赞、关注”的数量来获得平台的奖励。因此在很多视频的片尾,视频创作者会用各种方式暗示或明示观众进行“投币、点赞、关注”,而观众则常常用“下次一定”或“下次也不一定”来进行调侃式的回应。

Figure 3. Screenshot of the MV main part

图3. MV视频正片环节截图

图3所示,在正片环节的弹幕则是呈现出更多的多样化。由于视频的正片环节是视频的内容集中部分与精华,因此弹幕也多是各自对正片内容的讨论,图3中部分弹幕如表1

Table 1. Statistics on the type of real-time bullets in the main part of MV

表1. MV视频正片环节弹幕类型统计

总上所述,可以把弹幕按出现的时间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寻求围观共享的存在感,一类是为了实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欲。出现在片头和片尾的大多是第一类,大家合伙用弹幕烘托气氛或寻求共鸣。而出现在正片的大多是第二类,各抒胸臆,表达自己的个性。由于弹幕是“即时地讨论当下看到的画面”,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弹幕感知视频的进行时段。还是以上述两个视频为例。在截图一的视频中,歌曲的第一句歌词是在00:36唱起的,从此开始进入了歌曲MV的正片环节,00:00到00:36之间的不同类别弹幕由高到低统计如表2

Table 2. Statistics on the number of real-time bullets in the opening segment of MV

表2. MV视频片头环节弹幕数量统计

歌曲在视频MV的03:30结束最后一句歌词,即MV正片到此结束,之后进入了片尾时段。以下是视频MV 00:36到03:30之间的弹幕统计如表3

Table 3. Statistics on the number of real-time bullets in the end-credits segment of MV

表3. MV视频片尾环节弹幕数量统计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到,在片头时段,营造氛围的弹幕是最多的,即在视频的开头大家习惯用弹幕来抱团为视频营造气氛,为正片的到来提前做好铺垫。而在正片时段,弹幕主要以各自发表言论来讨论当下所看到的视频内容为主,弹幕的内容开始越加的丰富,甚至倾向于捕捉视频中常人难以发觉的细节来加以评论,以获得更多其他人的关注。比如上述视频MV中的男主角也曾在日本超人电视剧《假面超人》中扮演假面超人,因此在MV中,当男主角登场时会有“男主角是假面超人”的弹幕,甚至当MV进行到男主角收女主角礼物的片段时,会有“送给你一个超人变身器”的弹幕。以上就是弹幕语言的即时环境(immediate environment)。

2.1.2. 弹幕语言的话题

弹幕语言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同于现实中的交际,它是通过文本进行及时交流,因此弹幕用户之间无法通过语境信息里面的一般性交际前提来互动,而只能采用不同的话题作为语言背景来交流。以B站为例,视频网站为了能让大家找到自己的社群,为不同的视频做了比较详细的分类。如下图4

Figure 4. Video categories on Bilibili

图4. B站视频分类

这是视频网站为视频所做的第一级话题分类,在这一级的分类下,弹幕语言也会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体现在词汇上。比如下图5(a)和图5(b)。

图5(a)是来自一场电子竞技比赛的弹幕,其中除了营造气氛的弹幕“来了”“正片开始”等常用弹幕外,还有很多电子竞技相关的词汇,其中的“上中野”“龙坑”等都是电子竞技话题下的专有词汇。而图5(b)是来自科技区的弹幕截图,其中除了“6666”等常用弹幕外,还有“苹果”“华为”“高通”等科技话题下的专有词汇。在视频分区之下,还有一层特殊的主题分类,就是以不同的视频创作者即“UP主”的不同而区分的主题。在特定的视频分区下,不同的UP主所创作的视频里,弹幕也会有差别,其特点也是体现在专有词汇的运用上,这也属于主题 的不同对弹幕的影响。如下图6

(a) (b)

Figure 5. (a) eSports competition pop-up table; (b) Tech Video Pop-Up table

图5. (a) 电子竞技比赛弹幕表图;(b) 科技视频弹幕表

Figure 6. Screenshot of “Luo Xiang Speaks Criminal Law” video bullet screen

图6. “罗翔说刑法”视频弹幕截图

图6是来人文科普类UP主@罗翔说刑法的弹幕截图,弹幕“法律之光”就是这位UP主视频中经常出现的特有弹幕,这是由于罗翔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一名刑法学教授,他在视频中不仅科普刑法知识,同时也悉心讲授法律精神,因此被网友称为“法律之光”。

图7同样来自人文科普类视频分区,UP主是@回形针事务所,在它的视频中常常出现“丈母娘”的弹幕,这是由于视频主讲人的名字叫做“张每羊”,因此网友喜欢用谐音“丈母娘”来称呼他。以上两种弹幕都是只有在特定UP主的视频才会出现的特有弹幕。

Figure 7. Screenshot of the “Paperclip Agency” video real-time bullets

图7. “回形针事务所”视频弹幕截图

3. 弹幕的语旨分析

Halliday (1985)认为语旨是指语言的正式程度、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与地位。弹幕语言具有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语旨特征也不例外。在网上交流的人所追求的快捷、方便、平等以及隐秘性,弹幕语言也是在彼此平等的场景下互相交流,具有平等性。

3.1. 弹幕语言的交际关系

在弹幕交流的过程中,现实中人的性别、年龄、阶级、受教育程度等构成的自我都被隐藏了起来,因此所有的弹幕发送者都是自由且平等的。或者说,弹幕技术为每一个主体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每个人都有平等发言的权利,大家都不需要多么优秀的思想和文采,不会再受到现实中的种种束缚而限制了交流时的话语权发弹幕就是在试图与其它参与者构建关系,所想构建的关系决定了所发送的弹幕。本文认为弹幕中常见的关系分为三种:领导与附庸关系、合作关系、讨论关系。

3.1.1. 领导与附庸关系

在领导与附庸关系中,存在着发起临时话题的“领导”弹幕,与对其进行附和的“附庸”弹幕。如在一部动漫剧集中,在女主角登场时出现的弹幕如下:

弹幕1:“就我一个人觉得女主不好看吗……”。

弹幕2:“+1”。

弹幕3:“+1”。

弹幕4:“+1”。

……

在以上弹幕中,弹幕1发起了对女主角相貌的临时讨论,试图与其他人构建关系,此时会有两种结果,第一,关系构建失败,弹幕从此飘过无人问津,第二,关系构建成功。而以上就是关系构建成功的一种案例,弹幕1成为领导弹幕,引发了弹幕2到弹幕N的共鸣,用“+1”来表示有同感,成为了附庸弹幕,从而形成了领导与附庸关系。科普类弹幕如背景介绍、字幕等也是一种特殊的领导弹幕。进行信息分享的弹幕成为了领导弹幕,其后往往会跟随一些诸如“佩服”“膜拜”“红字弹幕好评”等表达赞美的附庸弹幕。领导与附庸关系的建立会让处于领导地位的弹幕发出者得到极大的认同感,而正是这种认同感的获得使得弹幕参与者愿意花费精力发送科普、翻译等长弹幕。如下图8

Figure 8. The real-time bullets are popularizing Go

图8. 弹幕在科普围棋知识

3.1.2. 合作关系

在很多时候,弹幕之间构建关系并不是为了就当下的画面开展新话题,而是弹幕之间相互合作来为当下的视频画面烘托气氛,此时各弹幕之间就构建起了合作关系。如下图9

Figure 9. The real-time bullets are setting a warm mood

图9. 弹幕在烘托温暖的气氛

在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主角松子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家中,弹幕集体刷出了“欢迎回家”的字样,给悲剧的电影结尾烘托了一点温暖的气氛,让观影者不会太过难过。而当一部剧集最后完结的时候,在最后一集的开头或结尾弹幕会刷上“完结撒花”的字样,烘托一种欢快、喜庆的氛围,庆祝剧集顺利完结,和感谢剧中人物的陪伴。如下图10

Figure 10. The real-time bullets are setting a cheerful mood

图10. 弹幕在烘托欢快的气氛

合作关系的构建满足了大众的参与感,从而消除了孤独感,增强了归属感,这使得看视频成为了一场一群人的狂欢,彼此暂时性的成为了配合默契的朋友。

3.1.3. 讨论关系

当一条弹幕试图与其它弹幕构建关系时,获得赞同就会成为其附庸或成为其合作伙伴,但有时也会遇到反对的声音,此时就构成了讨论关系。如之前的女主角出场的例子:

弹幕1:“就我一个人觉得女主角不好看吗……”。

弹幕2:“对就你一个人”。

弹幕3:“不觉得”。

弹幕4:“我觉得还行啊”。

弹幕5:“至少比女二好看”。

……

在弹幕1发起临时话题时,出现了后面弹幕的反对,从而进一步展开了对女主角长相的讨论,此时这些弹幕就构建起了讨论关系。这是由弹幕引起的讨论,而有时,讨论是由视频本身引起的。如下图11

Figure 11. The real-time bullets are discussing the problem

图11. 弹幕在讨论问题

当主持问道:“该不该因为家人的反对而放弃与异性合租”时,弹幕立马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彼此构建起了讨论关系。良性的讨论关系能够引起大家广泛的参与,增强思辨,引发共鸣,而恶性的讨论关系甚至会导致骂战,严重影响观看体验。如下图12

Figure 12. The real-time bullets are attacking each other

图12. 弹幕在互相攻击

如果说领导与合作关是系激发共性,那么讨论关系就是彰显个性。弹幕和所有其它网络语言一样,发言权掌握在每一个人的手中,每一个人都能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存在感。

3.2. 弹幕语言的交际目的

上文讨论了弹幕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总结出弹幕参与者主要寻求的是情感上的满足,而不是知识或认知的提升。由于弹幕创作是一种无偿的行为,因此即使是分享知识甚至是字幕型弹幕等长弹幕也是为了寻求情感上的回报。如下图13

Figure 13. The real-time bullets are translating the subtitles for the video

图13. 弹幕在为视频字幕翻译

在B站,已经翻译好的外语视频被称为“熟肉”,而未经翻译的视频被称为“生肉”。而在一些“生肉”视频中往往会出现观众用弹幕来对视频进行实时翻译的场景,这种弹幕会被固定在视频的下方,就像字幕一样。字幕型弹幕需要花费非常大的精力,但通常都是由一个人完成。

在情感需求方面,弹幕语言满足的是一种归属感与存在感的平衡。网络背景下使得弹幕语言天生带有求新、求异的性质。而当一条足够个性吸引人弹幕被用户成功创造出来后,所吸引来的附庸会带来极大的认同感,从而同时收获归属感与存在感。

4. 弹幕的语式分析

发弹幕的目的是为“即时地讨论当下看到的画面”,创作时所使用的语言也要适应快节奏的网络大背景,弹幕的形式和表意对于网络语言研究有重要意义。对弹幕语言的语式分析能够帮助理解弹幕的生成机制和网络语言的表意特征,对于弹幕语言的词语选择、特殊词汇的理解,乃至对弹幕语言的规范都有十分有益的作用。

Halliday (1985)认为语式是主要指参与者期望语言为他们在情景中做什么,即交际互动时符号系统起到的作用以及呈现的表达形式。决定语式的因素应该包括媒介(medium)、渠道(channel)和修辞方式(rhetorical mode)。在媒介方面,有口头形式的和书面形式之分。弹幕语言的语式媒介应当属于偏向书面形式的口语,是一种非正式的口语。在媒介方面,包括有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和味觉的。弹幕语言的语式渠道属于视觉的。修辞方式包括符号系统间的修辞关系和符号分工情况及组合情况。

4.1. 弹幕语言的文体

“传统意义的文体概念是指各种文学文体,现代意义的文体是指语言变体。语言因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为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产生了不同的语言文体,比如正式语体、非正式语体等”。弹幕语言作为网络社会中的语言变体,被视频弹幕用户这一特定群体用作交际工具,运用于当下所观看的视频中,由视频弹幕用户群体内部约定俗称,运用网络语言传达信息,完成交际。

4.2. 弹幕语言的信息结构

信息结构由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两部分组成。已知信息指上文已出现的,或讲话者认为听话者已知的或可预测出来的信息。新信息指新出现的,或讲话者认为听话者不能预测的、出乎其预料的信息。我们可以把每一条弹幕当作是弹幕发出者基于“当下所看到的画面”的一次创作。前面分析过,弹幕的主要功能是情感交流,信息传递功能的体现较少,因此大部分的弹幕都基于视频主题与视频内容为背景的已知信息来进行创作的。在弹幕中,已知信息指的是那些大家在互联网生活中早已熟悉的词和短语,在弹幕中的功能主要是用来引起大家的共鸣,构建合作关系。新信息指的是在视频中发现的一些其他人没能发现的小细节,以及科普性弹幕等,其主要功能是用来满足对幽默感、求新以及表达欲的需求。

5. 总结

本文以Bilibili视频网站的弹幕为例,借用语域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

语场方面,本文先通过分析弹幕用户的心理特征总结了弹幕语言的社会场景,即青少年的普遍孤独以及对归属感与存在感的心理需求,而这种需求在视频不同时段的弹幕中都有体现。在视频片头与片尾的弹幕大多寻求的是归属感,而在视频正片环节大多是寻求存在感,总而言之,弹幕就是一场在网络大背景下,孤独的年轻人找寻归属感与存在感的狂欢。

语旨方面,本文总结弹幕语言的三种关系。一个需要存在感的人,可以依靠弹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吸引附庸形成领导和附庸关系,但同时由于其它不同的观点形成讨论关系。一个需要归属感的人,也可以通过附和他人的弹幕观点形成领导与附庸关系,或与其他同样需要归属感的人构建合作关系,形成一个暂时的共同体。总之,不管是领导、伙伴,亦或是附庸,都通过这张关系网把孤独感给消解了,大家都暂时性的联结到了一起,就像从天涯海角来到了同一个电影院。

语式方面,弹幕语言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口语,平易近人的形式使得弹幕语言的创作门槛极低。在参与创作弹幕的行为中,参与者并不是为了获得知识或认知水平的提升,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情感需求,运用已知信息来获取归属感,运用新信息来获得存在感。在词汇方面,为了适应弹幕的及时性、快捷性的特点,词汇等同型语码转换是弹幕弹幕词汇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付阳春. B站弹幕语言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湘潭: 湘潭大学, 2015.
[2] 张德禄. 语域理论简介[J]. 现代外语, 1987(4): 23-29.
[3] 汪少华. 语域理论新探[J]. 山东外语教学, 2000(2): 6-10.
https://doi.org/10.16482/j.sdwy37-1026.2000.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