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视域下生态思想与人地协调观融合分析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Thought and Man-Land Coordination View from STEAM Perspective
DOI: 10.12677/CES.2023.1111520, PDF, HTML, XML, 下载: 120  浏览: 200 
作者: 李雅婷, 胡文英*: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 昆明
关键词: STEAM生态思想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STEAM Ecological Thought Human-Earth Coordination Teaching Design
摘要: 为探究新的课程改革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本文在STEAM视角下以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的基本理念为依托探讨地理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辨析STEAM的基本概念后对高中选修3的教材进行检索提出融合的案例应用;设计关于STEAM视域下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活力,展现地理教学特色;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培养,STEAM视域下生态思想与人地协调观的融合更能培育出思辨型和探究型的学生。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of geography core literacy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human-place coordination view of geography core litera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EAM and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 of ecological thought of natural dialectics. After analyzing the basic concepts of STEAM, it carries out a search for the textbook of Elective 3 in high school and proposes a cas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on. Design teaching cases about STEAM to stimulate students’ vitality and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y teaching;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training, the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thought and human-environment coordination concept under the STEAM perspective can better cultivate students who are critical and inquiring.
文章引用:李雅婷, 胡文英. STEAM视域下生态思想与人地协调观融合分析[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11): 3548-3555.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11520

1. 引言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该政策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人,摒弃“唯分数论”的教育弊端。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探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2020年新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新阐述了地理核心素养的4大内容,要求地理课堂应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并指出基础教育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 。STEAM教育是一种整合式的教学方式,指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自然辩证法当中的生态思想对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本文以STEAM教育理念为依托,融合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进行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的课堂案例探究。

2. STEAM教育理念

STEAM理念是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五大学科融合,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和工程设计过程,来连接抽象知识与生活时间问题的解决过程 [2] 。在该理论提出几年后得到一系列发达国家的认同,并由政府大力支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费罗里诺认为STEAM教育是一种新形式的跨领域的教学策略,是运用基于项目、问题解决、发现式和探索性的学习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整合式的教学方式 [3] 。ATEAM教育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个理念下的跨学科性、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和协作性就成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融合多学科教学的重要支撑理念 [4] 。

3. 生态思想与人地协调观的融合

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世界各地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由于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展使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以及自然科学的进步下,学者们在古希腊自然哲学、近代形而上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发展了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相互联系且有规律地运动发展着的;二提出了自然环境的客观先在性,人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也阐明了要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就应该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树立生态意识、进行科技创新等。

对人地关系有着深刻批判的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恰恰与地理学科素养下的人地协调观不谋而合、一脉相承。人地协调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随着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困境等问题的出现,人们必须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全球科技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模不断扩大,许多自然资源因需求量激增而出现短缺,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因过度消耗而面临枯竭。自然资源快速消耗的同时,生态安全也成为了人类发展的阻碍,全球大部分地区都面临着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以及生态功能退化等。这些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系列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仅仅集中于某个学科的视角,对全球性问题进行解释和探索是远远不够的,抽象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还需要STEAM这种项目式、多学科、多领域的教学整合,对此开发全球视角下的人地关系观点,融合多学科的智慧开发人类的集体智慧,以更全面更客观的态度对待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找出最能够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策略 [3] 。

4. STEAM视域下的生态思想与人地协调观

STEAM视域下的地理课堂追求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集一身的融合,具有跨学科的色彩,STEAM教育理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作用在于凸显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课堂上自然辩证法生态观的思辨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视域下培养了学生科学求实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打开全新的融合学习、项目式、体验式学习的视角。与此同时,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与人地协调观相融合的地理课堂具有浓厚的哲学思想,拔高了课堂的思辨程度也更加富有科学与逻辑思维,科学地规范了教师的辩证语言,在面对全球性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授课内容时更加得心应手,帮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形成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正确价值观。面对越来越突出的环境、资源、发展、人口问题,教会学生正确对待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发挥人类的智慧理智、多面、思辨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STEAM教育理念倡导多学科有机融合,联通各学段,用综合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人才培养链条,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理现象的热情 [3] 。

4.1. 教材下的生态思想与人地协调观的融合

为在地理课堂中展示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可与人地协调观相融合,本文选取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内容进行STEAM视域分析以期提供一些课堂实证思路。

Table 1. Integration of textbook cases between ecological thought and human-land coordination view from STEAM perspective

表1. STEAM视域下生态思想与人地协调观的教材案例融合

4.2. STEAM视域下生态思想与人地协调观的融合实例探究

STEAM教育是一种重实践的跨学科整合的教育理念,具有跨学科性、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与协作性。在这样富有实践特性的理论下对生态思想与人地协调观进行融合还得把握学科知识整合取向、生活经验整合取向及学习者中心整合取向。【引自STEM教育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典型案例:减少碳排放调查

本节对应的知识是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单元第一节碳排放与环境安全的活动。碳排放属于世界地理环境问题的热点内容,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减少碳排放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如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和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人类消耗大量矿物燃料对碳循环发生重大影响。该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涉及科学、技术、工程等众多学科知识,如碳排放的政策指引、技术支持、国际合作、理念更新等都涉及到了生态思想与人地协调观。在真实情境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STEAM素养,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地理事物的观点 [6] 。

4.2.1. 教学目标

1) 人地协调观:通过实地调查某工厂碳排放总量或案例学习,理解区域中的人类活动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评价分析人类活动全球碳排放造成的问题。

2) 综合思维:调查碳排放的案例,能够对碳排放对自然环境等影响有深刻的认识,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分析思路,对其进行系统性地域性解释。

3) 区域认知:调查自己家乡的碳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能够较全面地评析所在区域对碳排放决策地得失,提出可行地改进建议。

4) 地理实践力:对碳排放实践系统观察与调查,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和反思,并能提出创造性的想法。

4.2.2. STEAM素养

STEAM教育在培养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方面的素养,减少碳排放调查教学过程中培养的STEAM素养见表2

Table 2. STEAM literacy i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investigations

表2. 减少碳排放调查的STEAM素养

4.2.3. 教学过程

1) 呈现问题情境——明确问题

课堂导入: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理知识不仅能够掌握大自然的众多规律还可以学习自己家乡的政策知识和养成看待世界问题的地理眼光,找到正确的价值观。前段时间昆明发展改委发布了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长留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的公告。其中一项提到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那政府的具体做法是如何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能够学习到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学生活动: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家乡及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心理。

2) 科学认知——掌握学科核心知识

教学活动:通过政府文件的展示及对“碳减排”、“温室效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等基本概念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利用具体的专题地图的展示促进学生对世界、中国、其他国家、云南、昆明碳排放的认识。

学生活动:学习相关知识,认知学习碳排放的内容

【设计意图】对世界及地区不同空间尺度的碳排放讲解,学生学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问题并探索人地矛盾的源头。

3) 技术、工程、数学视域认识——找到身边减少碳排放的案例

教学活动:教师分别组织学生采用实地或数据调查云南省碳排放指数、共享单车碳排放、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长水机场建设为绿色机场调查节能减碳和绿色发展等,并分别为所调查的对象提出一到两个建议。如下表所示。

Table 3. Result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panel’s carbon reduction survey

表3. 小组碳减排调查效果及建议

4、交流总结

1) 学生交流

小组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小组成员分别汇报调查的成果并分享活动的心得,完善成果,制图展览汇报小组成果;总结出人地协调的观点。教师点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2) 教师点评与总结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分享与调查加以总结,并系统地回顾碳排放对地理环境地影响等知识,梳理活动地流程,总结该课程中所涉及到的STEAM教育相关知识,学生感悟出的关于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问题给予评价与更正。

在《减少碳排放》调查的过程中,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进行融合,使得单科地理教学变成了STEAM教学的多科融合。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认识了地球的环境问题,关注到了身边的地理事件,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调查对象都为昆明市区身边的熟悉场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活动探究阶段中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提出意见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生态思想和人地协调观上也进行了深度的融合,调查对象如云南省政府或某些集团企业都在承担着相应的减排责任,那么回归到身边的小事情同学们是否能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保护绿色的城市和绿色的地球。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活动,可以完善活动方案,规范调查流程,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使得调查更加科学。回归课堂,强化碳排放的主题活动,教师的总结帮助学生抓住主干。

5. 总结

STEAM视域下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融合与人地协调观中的应用是帮助学生打开学科融合领域的钥匙,调查、分析身边具体案例并加以展示分析,促进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地理教学与哲学思想的交融。在地理课堂中的哲学思维的掌握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要素,在体现自然辩证法的同时需要分门别类对所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性地进行STEAM教学方式地融合。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执行者教师,因此教师应该要秉承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融合哲学思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培养。

致谢

从文章开始撰写到被录用,首先要感谢胡文英导师的帮助与支持,给予我关怀与修改意见,其次是感谢所引用文章的专家作者们,给予了我课例设计优秀素材,同时也感谢培养我的学校及地理学部的支持,这些是我前进的支撑来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 魏宁. 追问STEAM教育[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23): 25.
[3] 罗兵传. STEM教育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贵州: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4] Hurd, J. (1975)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New Goals for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Teaching. Science Teacher, 42, 2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EB/OL]. https://www.gov.cn/zwgk/2011-06/08/content_1879180.htm, 2011-06-08.
[6] 韦志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104-105.
[7] 陶俊逸, 赵筱青, 陈彦君, 等. 云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OL].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3: 1-14.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45.X.20230907.1939.011.html.
[8] 戢晓峰, 王娟, 陈方, 等. 考虑调度碳排放的共享单车环境效益测算[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3, 37(5): 1-7.
[9] 邱凯, 耿宇, 唐翀, 等. 昆明市交通领域减污降碳措施协同性研究[J]. 城市交通, 2022, 20(3): 83-89,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