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新体验释义及发展现状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New Camping Experience of “City Park + Micro Vacation”
DOI: 10.12677/ASS.2023.1211885, PDF, HTML, XML, 下载: 158  浏览: 39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智弘, 杨宇昆, 张柳坪, 刘礼俊, 罗加捷, 黄 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城市公园微度假露营公园城市City Park Micro Vacation Camping Park City
摘要: 随着公园城市概念的兴起,以成都为首的各城市大力开展公园建设,谋求城市与自然的完美契合,为群众创造更舒适的城市环境。与此同时,城市公园也成为城市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也开始萌芽并得到了一定发展。本文紧跟旅游业发展趋势,对“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的旅游新业态进行释义,深入研究“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发展背后的深层原因、问题与不足,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以便于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研究方向的成果。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the concept of park city, cities led by Chengdu vigorously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parks, seeking a perfect fit between city and nature, and creating a more comfortable city environment for the masses. At the same time, the city park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city, “city park + micro vacation” camping also began to sprout and get a certain development.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ourism, this paper defines the new tourism form of “city park + micro vacation” camping, conduct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ity park + micro vacation” camping,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deep causes,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guid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enriched the results of the camping research direction of “city park + micro vacation”.
文章引用:王智弘, 杨宇昆, 张柳坪, 刘礼俊, 罗加捷, 黄萍. “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新体验释义及发展现状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1): 6471-647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1885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长足进步。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旅游业形成了“文旅融合”、“大众旅游”、“全域旅游”等新态势。旅游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也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随着国家在成都试点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全国各地也出台政策形成建设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公园城市”的浪潮,公园的质量也逐渐提升,其旅游价值亦愈发凸显,旅游业也出现了以城市公园为载体的“微度假”旅游业态,而“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新体验也开始萌芽并得到一定发展。

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体系,加大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冰雪旅游、海洋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新产品开发”、“推动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假日消费,满足大众旅游需求”。也为“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新体验的发展提供了指引与支持 [1] 。国家体育总局、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八部门共同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鼓励开放郊野公园提供露营服务,在城市郊野、农村地区等建设更多露营基地,满足群众就近就便露营需求,推动露营基地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开展多种户外运动项目,鼓励在营地周边配套登山、徒步、骑行、垂钓、冰雪、赛车、马术、航空、水上等户外运动设施及服务 [2] ,这也为“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新体验的发展提供了支持。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到747.5亿元,同比增长62.5%;带动市场规模为3812.3亿元,同比增长率为58.5%。预计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到14402.8亿元 [3] 。由此可见,露营自身也具备强大的市场需求与市场潜力。发展“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新体验是顺势而为。

目前缺乏微度假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少有对“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的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将通过归纳总结相关文献对“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的旅游新业态进行释义,并深入研究“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提出对策建议以便于引导行业有序发展。

2. 理论综述

2.1.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以生态或建筑景观为载体,以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要为目的,建设的集游览、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场所,是城市建设、城市景观、城市生态的一部分。我国的城市公园大多为生态公园(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和人文主题公园(如特色建筑、滑板、运动、特定文化等)。城市公园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受到周边市民的青睐,甚至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市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和繁忙拥挤的都市环境的休憩场所。在城市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压力和紧张,而公园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机会。人们可以在公园里漫步、跑步、骑自行车,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促进身心健康。城市公园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社交交流的场所。大多市民会选择闲暇时约上三五好友到公园游览聊天、饭后到公园散步或运动,这促进了社区凝聚力和邻里友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据此城市公园本身便有着稳定的人流量。部分城市公园凭借自身独特的景观设计在网络平台上“火出圈”,成为了年轻人热捧的“网红打卡点”。据此,大多城市公园也具备着良好的流量和发展潜力。城市公园还起到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李红婷认为较多研究表明,城市公园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微气候,在未来协助应对城市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城市公园绿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大量氧气,使城市内部的碳氧量达到平衡。城市公园改善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并逐步发展为城市绿地之肺 [4] 。它们还起到了水文循环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公园还能吸收噪音,改善城市的声环境,使城市更加宜居。城市公园还有加强文化传承的作用,杨晨(2021)认为城市公园还能够加强城市文化的传承,除了满足居民的物质需求,还可以满足其精神需求。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之中,其通常伴随着著名遗址、风景名胜共同出现,充分利用了文化资源,既对文化资源进行了保护,又将公园变成了文化熏陶的场所。同时城市公园还是当地城市精神文化的缩影,其规划设计中往往体现着城市的特征,对于整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都有着较好的传承作用 [5] 。一些具有历史、文化或自然价值的公园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这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2. 微度假

“微度假”概念最早出现在旅游营销中 [6] 。“微度假”是以本地为中心,基于自身的某种兴趣爱好,在城区、近郊或城市周边开展的短途短期度假,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微度假”迎合了市民短途旅游的需求,也使本地的旅游资源得以开发、促进了当地及周边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微度假”的旅游形式减少了旅行的路程,节省了游客的时间成本,让游客能充分利用时间去沉浸式体验旅游的乐趣,其丰富和宣传了一种节俭且充实的旅游概念。人们对运动、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深层认知,正在推动参与性、体验性的探索旅游朝着深度参与、健康性、生态性的方向加速迭代,亦在重塑旅游行业新生态,由此,面对“微度假”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微旅游应以精众品牌塑造、数字减能提升产业内涵 [7] 。

2.3. “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

“城市公园 + 微度假”是指以城市公园为载体(旅游目的地)而开发的短途短期度假的旅游形式,是对城市公园旅游资源的良好利用,是微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新形式。而“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便是以城市公园为载体进行微度假的一种具体旅游体验。“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新体验避免了长途旅行的舟车劳顿,使得游客能够花最短的时间体验到长足的快乐。“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涵盖丰富,包括公园已有项目(如赏景、散步、骑行、娱乐、运动等)、草坪野餐、露天电影、露天音乐会、烧烤、帐篷住宿等内容。这种露营方式具有便利性和经济性的优势。相比传统的野外露营,城市公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设施,如厕所、水源和篝火场地等。而且,露营在城市公园中更加安全可靠,减少了食物储存和野外环境考虑的麻烦。此外,城市公园的入园费用通常较低,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享受到露营的乐趣。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社交交流的机会。在露营期间,人们可以结识新的朋友,与其他露营者一起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如烧烤、野餐、徒步等。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社区之间的互动和凝聚力,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分享和交流心得的平台。选择在城市公园中露营,可以避免进一步开发自然资源和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这也是一种倡导珍惜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塑造人们对可持续生活的意识。“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能够实现城市公园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满足市民们的旅游需求。

3. “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发展现状分析

3.1. 城市公园露营起步晚但市场潜力极大

近年来,我国露营旅游休闲市场迅速扩大,2020年更是被称为“露营元年”,虽然该行业起步较晚,但热度极高且愈演愈烈。自“露营元年”起,露营行业从萌芽阶段走向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露营意愿飙升至300%。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我国在业、存续的“露营地”相关企业共有2万多家,2021年1月至5月,相关企业已新增6930家,行业的快速增长,反映出大家对新型露营的追捧。加之社交媒体的包装以及旅游博主的推广让露营以亲近自然、健康生活等文化标签快速走向大众化。数据显示,2021年1~5月内容社区(小红书)平台上露营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达到428%,到2021年国庆期间,与露营相关的笔记数量增长超过11倍。同时露营经济崛起,为许多纺织企业拓宽了用武平台,使他们可以在新的赛道上展现风采。进入2022年,无论是露营用帐篷、防潮垫,还是睡袋等产品,销量持续走高。数据显示,4月以来,京东露营产品的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长145%,帐篷、垫子类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达229%。京东618店庆期间,户外运动品牌实现全线增长 [8] 。2021年9月,天猫平台露营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超50%,飞猪平台上,帐篷、露营预订量环比涨超1400% [9] 。与此同时,“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也成为了露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2022年9月,在四川省成都市便形成了一股“露营风”。数日的疫情过去后,成都市民便选择了去到城市公园来一场户外露营。这样一种短途、轻便的旅行立马在成都市形成了一股热潮,更出现了“哪里有草坪,哪里就有帐篷”的盛况。“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新体验的旅游形式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能力,可见市民旅游需求的旺盛和城市公园打造“微度假”旅游资源的优势。

3.2. 行业缺乏政策支持,没有统一规范和标准

在2016年,我国发布了《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从露营地选址、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但由于2016年露营仅是小众爱好,该政策并未发挥极大的作用。而城市公园露营涉及“城市公园”和“露营”两方面,更是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与规范。而具体到地方,相关行政规范或行业规范更是匮乏。当前仅存对露营行业的规范和标准中,也普遍缺失针对游客或消费者的部分,没有明确对其露营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未明确告知消费者哪些地区禁止露营。而针对露营经营者,也没有细化其露营地具体建设相应标准和细则。相关部门也缺少对游客露营行为和经营者露营地经营的监管,导致大量问题和隐患滋生。

3.3. 城市公园露营相关配套设施仍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城市已陆续开允许公园露营,但经开放露营的公园仍较少并且其配套设施也并不健全,以成都市为例,网易数读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已建成城市公园142个,但成都市官方公布的公园露营区域与房车宿营区仅18处,部分区域的市民需要到离家较远的公园才能进行露营,划定的露营区域规模和质量也参差不齐,相应的营地搭建、厕所建设、明火烧烤等条件有待完善。同时,公园中的防火设施和垃圾桶安置也并不完善。

3.4. 服务内容较为单一,旅游资源利用率低下

马蜂窝旅游发布的《2022露营品质研究报告》指出,山海相伴、森林溪流遍地、交通便利的华东地区露营热度最高,到处都是诗情画意的露营地;兼具森林、湖泊与雪山的西南地区让露营更舒适;华南地区以丰富的阳光沙滩资源,圆了旅行者浪漫的海边露营梦 [10] 。但是,在城市公园露营区域中,大部分风景都规划单一,并没有利用特色公园的独特旅游资源进行营地环境打造,而可供选择的体验项目并未大量开发,仅限于野餐、烧烤、住宿等,体验内容较为单一,无法形成差异化感受,逐渐消磨顾客的获得感,难以平衡露营者渴望回归自然的身心体验与单一的户外生活,无法让露营者沉浸式享受不同风景下的露营。由此可见,当前“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旅游业态对于城市公园自身的特色等旅游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并未能实现露营服务的多元化。

3.5. 游客认知亟待提高,存在人与环境双重风险

露营者要做到安全露营、文明露营、无痕露营,大多是露营者未接受过专业的露营知识和技能培训,这也导致了城市公园露营存在较大的多重隐患。首先,露营使用明火导致的消防安全隐患较大,很多露营爱好者认为在露营中使用明火能增强体验感,增加氛围感,但给靠近草地、树林的营地增加了安全隐患和火灾风险。其次,露营中产生的垃圾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露营中无法避免吃喝拉撒等方面产生的生活垃圾,如果露营者不关注其生活垃圾的处理情况,会对公园绿地、树林、水质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此外,露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人身损害的风险,如遇暴雨等气象灾害比如携带宠物进入营地造成宠物伤害他人的意外损害等。由此可见,游客的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因此也存在这人与环境二者各自的风险隐患。

3.6. 缺失第三方专业支持,游客体验难以满足

由于城市公园露营多为市民自发性行为,大多公园并未将此类“微度假”式旅游行为加以规范与利用,并未联系第三方专业露营服务机构进行合作提供专业化的露营支持和多元化的露营服务。上述游客认知存在一定不足,加之未能实现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介入,也导致城市公园露营出现了混乱无序的情况,无法满足游客露营的需求和实现其体验价值。游客自身露营技能较差便需要专业机构为其准备好相应露营器材搭建以及相关露营服务,也可以增强其体验感。同时,据调研,露营器械线下专业店较为缺乏,大量城市公园露营需求者购买相关露营器械便大多是通过网络渠道。从而可见,线下露营专营店其具备良好的市场潜力,若与城市公园此类露营目的地合作便能焕发更大的效益,也能更加方便市民轻松实现露营需求。

3.7. 商业化程度较低,无法创造经济价值

据调研,各地的城市公园大多只承担了公园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游玩休闲等职能,只有少数城市公园申报获批成为了3A级以上的风景区,但也仅有其中一部分公园开发了旅游项目,实现了公共服务职能和商业化运作的统一,从而在服务社会大众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价值。由此可见,大量的城市公园并没有进行商业方向的开拓,其独特的城市旅游资源无法得到更大发挥。城市公园露营此类行为大多也是市民自发并自备工具开展的,并没有公园为其专门划定露营区域或提供露营相关活动。据此,可见城市公园良好资源未能有效开发与利用,其商业化低也注定无法为当地旅游业创造价值。

4. “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发展对策分析

4.1. 政府创新监管方式,出台有效政策保障

政府部门应不定期抽查相关露营区域服务现状,同时建立方便快捷的群众举报通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服务质量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了解露营行业弊病,助力城市公园露营服务向好发展,听取群众心声加以整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出台露营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发展规划和行业统一标准,对公园营地经营以及露营者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形成完整的营地分级管理体系,为露营行业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此外,各地也应在维护城市公园基础社会职能上大力鼓励与支持城市公园露营行业的发展,让城市公园旅游资源焕发新生机。

同时,由于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市民出行不再受限。对于后疫情时代的露营业发展还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调整政策,更要考虑旅游业以及露营经济恢复发展的现状对露营经营者与游客进行一定的扶持与补贴。地方相关部门对于管理范围内的露营地的管理要尽快出台、完善相关规范,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规划管理。具体细分到市民或游客个人、城市公园、露营经营者。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监管水平与服务水平,加强执法管理。

4.2. 健全相关配套设施,满足游客露营需求

城市公园应响应《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示,优化规划布局,科学布局营地建设,保障各类营地供给,合理安排营地空格键和配套设施,同时还要结合国家旅游风景道、国家步道体系、体育公园等建设,构建全国营地服务网络体系 [11] 。加强空间管理和维护工作,建设供电、供水、厕所等相关基础设施,搭建消防等应急处置的必要设施等,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推动露营基地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开展多种户外运动项目,配合公园资源,设置垂钓、骑行等户外运动设施及服务,因地制宜地通过引导城镇水、电、气、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管网向营地建设区延伸。支持在公园露营地集聚区域配套建设露营服务中心、旅游厕所、观景平台等 [12] 。同时公园要对露营区域精细化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防等应急处置设施建设。

4.3. 全面利用公园旅游资源,开拓多元服务内容

在露营基本的设施提供等服务的基础上,创新别样的服务内容,为露营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可玩性,提升露营体验感。例如,定期制定露营主题、增加娱乐活动模式。如第五届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期间出现的荒野露营风格,以荒野为主基调,还安排有音乐、舞蹈、剧本杀、餐饮等,全方位保障游客游玩所需,让其所有感官在现场元素加持下,获得“沉浸式”的愉悦感 [2] 。同时,要充分利用公园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结合公园性质、主题,提供特色化服务,使游客在城市公园里的露营“微度假”实现更好的游玩体验。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露营 + 相关产业”融合创新优势,采取露营地与公园特色、旅游项目组合开发,提供高品质、定制化露营产品及服务。

4.4. 全方位强化安全保障,维护露营安全有序

公园内部划定专属露营区域,并委派安保人员。对露营区实施排班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公园内部设置安全提示标志,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针对安全生产应急演练、触电专项演练、灭火器的使用进行细致讲解,提高露营行业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针对市民自发开展的城市公园露营行外,要加强宣传与规范,指导其搭建帐篷以及规范用火用水以防范安全隐患的出现。露营服务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严格遵守消防、食品、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安全管理要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对露营服务企业提供的器材、食品等的质量监管力度,提高公园露营的安全性。

4.5. 联合第三方企业实现商业化,提升公园露营品质

目前,城市公园露营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化的专业服务。露营热兴起,引得较多从未有过露营体验的市民游客纷纷加入,而这部分群体缺乏露营相关知识。为此,公园应引进相关露营服务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服务,由企业负责改造建设公园露营地,规范露营器材、开发多种露营服务等。为市民游客来到公园进行露营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不断增强其露营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同时,第三方企业也能更好、更专业地实现对城市公园露营的商业化经营与管理,通过不断创新丰富露营服务、不断提升露营服务专业性,从而提升城市公园露营的品质,实现城市公园原始资源转变为经济价值。

4.6. 强化露营区环境保护理念,引导可持续发展

针对露营乱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部分市民素质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露营相关服务有待提升。为此,应加强露营区保护环境的理念宣传力度,引导文明旅游。例如,设置标语或者制作公益广告于露营区播放,潜移默化地提高游客环境保护的意识,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尚。要对前来露营的市民或游客加强环保教育,防范乱扔垃圾、环境破坏以及公园公共财产破坏等不良行为。积极倡导“无痕露营”出游方式,让游客自觉维护公园生态文明,践行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11] 。此外,应增加足够的卫生设施,垃圾桶合理分布,垃圾及时能得到清运,排污系统建设等服务也应及时跟进。

4.7. 城市公园应建立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提升露营便利度

建立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提供高效快捷的露营区查询、预定等服务。据调研了解,公园露营存在游客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寻找可露营区域的困扰,如部分公园禁止露营,或者提供露营服务的公园,其露营区已被占满等情况。为避免此类信息差给露营者带来的不便,打造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可提高“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服务专业化水平,改善服务体验。例如,可以设置露营地预订系统,市民或游客可以在线预订营地并支付费用,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可以设置营地设施信息查询服务,包括卫生设施、烧烤区域等,方便市民或游客了解营地的公园具体情况并做出更好的选择。还可以设置活动与活动预告,发布露营相关的活动信息和预告,例如户外电影、音乐会、烧烤晚会等,吸引游客参与,提升公园的娱乐性和互动性。如此便优化了露营服务,提升了便利程度。

5. 结语

“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是露营行业乃至旅游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城市公园露营不仅具备“微度假”便捷而精致的旅游特质,还能充分利用城市公园的大量旅游资源,同时也满足了市民短途旅游的需求,为市民提供了从普通休闲到短途旅游的良好方式。如今露营经济已经成功“破圈”,“城市公园 +微度假”露营旅游也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其在初步发展中所凸显的缺陷与问题更是需要各方面支持与解决,也期待“城市公园 + 微度假”露营新体验在不断的规范与推进中能够更好达到在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创新融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在后疫情时代恢复期让旅游经济可持续回暖的良好效果。

基金项目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310621086,项目名称:“城市公园+ 微度假”露营新体验需求调查与创意开发)。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EB/OL]. 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ghjh/202106/t20210602_924956.html, 2021-04-29.
[2] 国家体育总局. 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 [EB/OL]. https://www.sport.gov.cn/gdnps/content.jsp?id=24919504, 2022-11-07.
[3] 艾媒咨询. 2021-2022年中国露营经济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EB/OL]. https://www.iimedia.cn/c400/81905.html, 2021-11-10.
[4] 李红婷. 城市公园的作用与设计原则[J]. 低碳世界, 2023, 13(6): 82-84.
[5] 杨晨. 城市公园的作用及其方案设计的分析[J]. 江西建材, 2021(11): 281-282.
[6] 梁慧. “微度假”概念下典型民居空间的传承——以常庄村改造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23.
[7] 栾常铭, 孙宇薇, 高俊. “微度假”视域下体育旅游产业疫情常态化发展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2(6): 69-71.
[8] 雷钟哲. 时尚的露营消费 火爆的露营经济[J]. 标准生活, 2022(4): 36-41.
[9] 明琰, 钟晟. “露营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EB/OL]. 中国旅游新闻网. http://www.ctnews.com.cn/gdsy/content/2022-04/22/content_122700.html, 2022-04-22.
[10] 马蜂窝. 2022露营品质研究报告, 很不错! [EB/OL]. https://travel.sohu.com/a/535768593_121124428, 2022-04-06.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zykf/202211/t20221121_937623.html, 2022-11-21.
[12] “露营+”创意模式“火热”, 洛阳露营旅游探索未来之路[EB/OL]. 大象新闻网. https://www.hntv.tv/yc/article/1/1598569913309417473,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