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视域下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生态课堂建构研究
A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lassroom for English Majors’ for Wri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inguistics
DOI: 10.12677/CES.2023.1111494, PDF, HTML, XML, 下载: 109  浏览: 189 
作者: 申雪婷: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喀什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大学英专生写作生态课堂Ecolinguistics Writing for English Students in College Ecological Classroom
摘要: 大学英语写作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技能的表现,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和理论思辨创新能力有关。本文在对生态语言学理论简单阐述的基础上,对当代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课堂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iWrite 2.0英语写作教学与评估系统,从课堂生态主体、课堂教学环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三维度就构建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生态课堂展开论述,以期提升大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推动英语写作的智慧化教学。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is the performance of learners’ language output skills, which is related to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simple exposition of ecological linguistic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lemma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majors’ writing classrooms. What’s more, Based on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Write 2.0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nglish writing ecological classroom f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glish is discussed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classroom ecolog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ubjective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then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English utilization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intelligent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文章引用:申雪婷.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生态课堂建构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11): 3362-336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11494

1.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如网络、多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引入,引发了教育观念与教育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单一静态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教育需求。因此,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尤其是目前传统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综合写作能力低下、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日益凸显。英语写作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但目前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写作课程教学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最薄弱的环节。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著作《大趋势——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向》中,曾断言:“在这个文字密集(Literacy-Intensive)社会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需要基本的读写技巧。” [1] 同时,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英语专业学生“能书写各类体裁的文章,做到内容翔实、语言通顺、脉络分明、语言表达简明扼要” [2] 。可是,能真正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学生屈指可数。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生态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根据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课堂现存的困境、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教学环境等多重因素,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构建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写作生态课堂,实现教师与学生发展的有机真正协调统一。

2. 理论基础

2.1. 生态语言学的概念界定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也称语言生态学(the Ecology of Language),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相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学”一词最早创于1865年,由汉斯·赖特(Hanns Reiter)兼并了两个希腊词形成,即“Logia”和“Oikos”。“Logia”意为研究、学科,“Oikos”意为房屋、住所,即意为有关房屋、住所的研究或学科,但对“生态学”一词没有详尽的定义 [3] 。在20世纪,生态学的概念和其他科学领域相结合开展了研究,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及语言学等各领域,生态语言学由此诞生。生态语言学的传统研究范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称为“豪根范式”,1972年,语言学家艾纳尔·豪根(Einar Haugen)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所发表过的重要讲话《论语言的生态》(On the Ecology of Languages)中,提出“语言生态学”这一概念。该研究范式下的语言生态研究是隐喻性的,豪根(1970, 1972)将语言和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间的相互关系比喻为生物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将语言生态学定义为“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这里的“环境”指的是“使用某一种语言作为语码的社会” [4] 。另一种称为“韩礼德范式”,韩礼德提醒语言学家要关注语言在生态问题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推动了语言与生态问题的相关研究。该范式下的生态语言学研究是非隐喻性的,被称为“系统生态语言学”,他主要关注探讨的是语言在生态问题中产生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其主要研究焦点为:“研究生态语法和语言系统的非生态因素、对语言的使用进行批评性分析以及探究语言对生态问题影响的因素、教育生态学等” [3] 。综上所述,这两种范式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补的、相互影响的。

因而,“生态语言学给现代英语教学的革新指明了方向。在生态语言学的背景下,环境给予学习者语言学习给养(affordance),而丰富的给养能使学习者更好地习得与使用语言。但这种给养不是静态的输入,而是学生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的” [5] 。

2.2. 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沃勒(Waller)在其颇具影响力的《教育社会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课堂生态学”这一概念 [6] 。这一创新性的概念为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专注于研究课堂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以及课堂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这些生态因子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课堂的生态系统。1990年,生态课堂于引入我国,在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中,生态课堂的理论与应用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为提高我国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生态语言学的基本内涵与生态课堂的构建要求相适应,为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分析,将英语写作课堂看作是一个由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两要素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其中的课堂生态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7] 。物理环境主要有教室光线,教学设施、教具的准备等;人文环境主要涉及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

3. 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课堂存在的困境

“外语课堂被看成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里面的任意一个生态因子的轻微变动都将会对整个课堂产生作用” [8] 。因此,课堂生态的各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制约,共同影响。

然而,当前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课堂中的生态因子之间仍存在一些失衡现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3.1. 课堂生态主体的失衡

课堂生态主体是由教师生态主体和学生生态主体共同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7]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地区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思路:写作技巧理论知识讲解、点评范文、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写作。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未积极参与其中,师生之间缺少讨论与互动,抑制了学生的潜在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化发展,从而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写作焦虑、“无从下手”的学习困境,造成了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的严重失衡。

3.2. 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

“根据教育生态理论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教育生态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和区间” [8] 。21世纪以来,为切实满足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加快实现现代化,我国部分高校持续大量扩招,而我国高校教师数量普遍增长十分缓慢,决定形成了现在我国高校课堂授课模式多是“大班授课”。过大的课堂规模,座位形式较为单一、写作教学资源分布出现了“拥挤效应”、教学方法过于落后、学生学习动机意识弱化、师生互动交流不充足等问题,与教育生态理论思想中的耐度定律准则和最佳适度原则相悖,致使教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增加,从而导致了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 [7] 。

3.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失衡

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写作是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技能的表现,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和理论思辨创新能力有关。但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习惯于采用“满堂灌”或“填鸭式”的写作教学指导方式。讲述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向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法、词法、句法、篇章结构、修辞运用等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全面灌输,而实践性教学活动在整个课堂设计上所占的总体比重一般较少,以此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

4. 基于iWrite 2.0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英专生写作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4.1. iWrite 2.0简介

iWrite 2.0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以下简称2.0),“由外研社和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小组的知名专家学者们携手共同巨制,为学生英语写作提供基于语言、内容、篇章结构特点及相关技术规范四个大维度下的智能批改分析和写作自动评分” [8] 。机评辅助人评,以机评促反馈,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该系统融合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其信效度已得到很多学者的实证研究,如李艳玲和田夏春“通过对645篇实考类作文的机评、人评总分的一致性和一致率的计算,认为iWrite 2.0作文评分方法的信度指标是非常理想的” [9] 。因此,本研究选用已被证实具有较高信度的iWrite 2.0应用于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课堂教学,构建一个动态平衡、自然与人工相结合、人本主义的英语写作生态课堂。

4.2. 教学设计

为促进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本文依托iWrite 2.0写作平台,贯穿于课堂三环节:课前、课中和课后,构建一个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英语写作生态课堂,具体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4.2.1. 课前阶段

教师首先通过分析总结本班学情,运用iWrite 2.0写作平台结合钉钉等交流沟通平台,设计并发布课前各项学习任务。接下来,教师利用班级钉钉群给学生布置一篇阅读材料,将其学生共分为五个小组,在钉钉群内展开讨论,作为写作任务前的阅读输入,最后由各小组组长总结、展示在钉钉群,供其他小组学习和参考。同时,教师依据学习任务在钉钉群上传一个微视频,作为写作素材供学生们观看学习和自主完成提纲构思。最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iWrite 2.0写作平台“题库选题”或自主命题,发布写作主题和具体要求,并开启匿名同伴互评反馈功能。

4.2.2. 课中阶段

在课中环节,首先,教师就课前学生讨论内容进行反馈、指导点拨,小组成员就其写作主题进行头脑风暴,学生通过听取其他组成员汇报和教师的反馈完善提纲。其次,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写作提纲在规定时间内在iWrite 2.0写作平台完成初稿撰写,完成写作后提交到该平台,该系统进行智能批改、自动评分以及同伴互评,学生方可获得及时的反馈。学生参考错误提示和修改优化意见,多次修改完善,不断提升写作质量。接下来,教师借助平台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了解本次写作的整体情况。参考四个维度的评语内容:语言、内容、篇章结构特点和相关技术规范,快速定位知

Figure 1. 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writing ecologic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for English majors’ students based on iWrite 2.0

图1. 基于iWrite 2.0 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英专生写作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图

识短板和教学重点。并在课堂上,展示优秀作文以及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实现机评与人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环境中的各生态要素和谐统一发展。

4.2.3. 课后阶段

要求学生课下借鉴和参考课上的反馈意见,修改初稿,并在规定时间内在iWrite 2.0写作平台提交定稿。然后,通过教师点评、小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上传到钉钉群,供学生们学习,激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自我效能感,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拓展训练。

由此可见,整个写作生态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不再仅是一个单向的知识传播关系,各生态因子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促进,除了传统式的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还有人机互动交互式教学模式,维持着课堂生态平衡。

5. 对策及策略

5.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英语写作课堂上,教师需要积极地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着力构建动态平衡的生态课堂,推动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共同发展。首先,从教师自身出发,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不断充实提高理论素养,对教学主体有正确的引导作用。此外,教师还应充分注重调动和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积极性,以努力实现教学目标育人多元化、教学内容改革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活动化和师生教学关系民主化。其次,在生态语言学理念指导下,写作生态课堂不再是教师单向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而是各生态要素之间和谐共生、共同进步的关系。因而,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英语写作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5.2. 创设良好课堂生态环境,促进师生之间的多元互动

英语写作生态课堂的构建,要重视加强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性、课堂生态主体与教学环境之间有机的互动性,发挥整个教学环境的“桥梁”作用,促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教学生态整体。为创设良好课堂生态环境,主要从影响教学活动的两个个方面来探讨: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就物理环境方面来说,如班级规模、座位编排等。我国大部分高校均采用的是“秧田式”纵横排式座位,以主讲台为教室中心,但这种座位模式不利于师生交流和学生讨论合作。为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缓解生态教学资源的拥挤现象,学校可适当调整班级规模,采用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形式;就人文环境方面来说,如课堂气氛等。生态课堂强调课堂气氛是一种自然、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则需努力创设积极的写作课堂气氛,结合现代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写作素材,减少写作焦虑,培养现代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创造能力等。同时,写作生态课堂强调不仅要全面关注每个学生的语言认知形成过程、基础知识方法的传授,还要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和谐自由的环境。

5.3. 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

在英语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便捷网络平台和丰富多元的网络资源,充分运用语言的生态互动特点,将枯燥单一的书面文字知识通过采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立体化多模态教学手段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教学的优势,可减轻教师批改作业负担,学生也能够获得及时的写作反馈,提高其写作积极性;同时,学生在课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拓展训练,以理论为基础更好地指导实践练习。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将英语写作课堂看作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探讨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挥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制约的作用,以确保实现写作课堂生态动态发展的平衡。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应充分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更新课程教学观念,提升专业教学水平,提倡主动学习、互助学习、体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在这种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 约翰∙奈斯比特. 亚洲大趋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1996.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教学大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0版)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 赵奎英. 生态语言学的产生、发源、发展与趋势[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5): 41-50.
[4] Dash, R.K. (2019) What Is Ecolinguistics. Language in India, 19, 379-384.
[5] 曹惠, 邓周魁. 大学英语读写结合生态化教学模式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 31(6): 144-145+154.
[6] 陈睿. 生态课堂的模式构建[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1): 7-9.
[7] 董雨晴. 英语写作生态课堂的构建[J]. 现代交际, 2021(19): 127-129.
[8] 吴鼎福, 诸文蔚, 著. 教育生态学新世纪版[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9] 李晶. 基于iWrite 2.0的本科英语写作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20(3): 35-39.
[10] 李艳玲, 田夏春. iWrite 2.0在线英语作文评分信度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8, 28(2): 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