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农业职业院校“大思政”课程教育体系研究
Research on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System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OI: 10.12677/AE.2023.13111310, PDF, HTML, XML, 下载: 312  浏览: 43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易龙, 刘 谦: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 协同创新农业职业院校大思政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griculture Vocational Colleges Great Ideology and Politics
摘要: 职业院校所开展的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特点,而这一特点恰好能够为协同创新理论提供一个更为宽阔的实践场景。在协同创新视域下所开展的“大思政”教育,不仅需要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同时还需要重视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与合作。本文主要以农业院校为例,试着分析了协同创新视域下农业职业院校“大思政”课程教育体系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rried out by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certain d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precisely provide a broader practical scenario fo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eory.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rried out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ot only needs to follow the objective laws of education, but also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various elements of educ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takes agricultur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system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or reference only.
文章引用:张易龙, 刘谦. 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农业职业院校“大思政”课程教育体系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11): 8483-848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11310

1. 引言

农业职业院校是强农兴农的国之重器,院校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在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协同创新视域之下,对于农业院校而言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大思政”课程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农业人才。

2. 协同理论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

首先,从思政教育的特征角度分析。思政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要培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思政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三观为主要任务。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与反应也会存在差异,从而就导致了学生思维上的不同,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已经出现了思想偏差的情况 [1] 。除此之外,由于大学生本身的思维就处于较为活跃的阶段,加之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多元文化的出现也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念。上述因素都使得思政教育的开展环境更为复杂。在此背景下,加大思政教育力度,通过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这一过程中融入协同理论,将更有利于实现多主体与多渠道的协同。其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环境以及所面临的主体本身都具有复杂性这一特点。为此,学校需要根植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并通过加强思政教育阵地建设,来全方位推动教学改革,以进一步增加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尽可能地降低多元文化对学生所产生的不良思想冲击。在协同理论背景之下,各类影响学生的观念可以理解为是环境因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可以看作是序参数,这一参数能够对其他的因素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在多元文化思潮之下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思想道德观念,最终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 农业院校“大思政”课程体系教育目标

农业职业院校承担着为我国培养以及输送新时期知农、爱农的专业型农业科技人才的重任,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之中,会把农业专业与传统农业完全联系到一起,这使得当前农业院校的学生无论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还是在进行就业的时候都容易被忽视,导致此类情况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育环境所存在的不足。以农业职业院校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校往往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农业专业知识传授上,但是却忽视了把该专业与学生的人生理想规划等结合到一起,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缺乏目标与动力。在此背景下,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从事专业相关领域的热衷度也会有所下降,使得农业技术类人才流失。从宏观角度来看,这对于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十分不利。基于此,通过“大思政”课程的融入,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走向更为正确的道路 [2] 。“大思政”课程从本质上而言是做人的工作,因此该课程体系在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围绕学生开展相关工作,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与生活中重点关照学生,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并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农业的热情与信心,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农业科技类人才。

4. 协同创新视域下农业职业院校“大思政”课程现状

协同创新视域下农业职业院校“大思政”课程现状,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方面,从“三农”情怀的角度分析。“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就是人才。对于农业职业院校而言,在教学中则需要重点解决学生“爱农”情怀不深、以及“学农”兴趣不高等问题 [3] 。农业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想要实现最终的培养目标,单纯依靠思政课程是无法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的。因此,需要基于协同创新视域建立“大思政”课程,从多角度来对学生开展思政培育工作,使学生在提升思想水平的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素养等。但从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农业职业院校中的课程与思政理论之间并没有形成协同育人的效应,其“大思政”课程体系的建设也存在诸多不足。第二方面,从教学资源的角度分析。如今我国农业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的智慧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各类现代化技术被充分运用到农业领域之中。因此在这一时期中人才的作用就更为突出。对于农业职业院校而言,还需要依据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形势,积极开设多元化的农业教学,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经常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等进行参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农业职业院校思政教学资源还相对比较匮乏,难以满足新时期对于现代化农业类人才的实际需求。第三方面,从思政教师队伍的角度分析。现阶段在农业职业院校中,思政教师、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之间并没有形成合力。事实上,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会对“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效果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也关乎学生能否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3] 。辅导员属于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一线,也属于学生思政教师的范畴。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都需要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当前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能够拥有远大理想自觉承担起属于自身的责任。而对于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而言,更是承担着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和义务,除了需要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外,也需要承担起学生的德育教育义务,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育人功能。

5. 协同创新视域下农业职业院校“大思政”课程体系构建

5.1. 以专业为平台,以社会资源为依托

“大思政”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把课程放在核心位置上,而课程管理则是进行课程建设的基础。在协同创新视域下农业职业院校在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时,不能够单纯把该课程当作是普通的思政教育,也不能把思政教师当作唯一的教学主体。以农业职业院校为例,在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跳出“各自为战”的局限性,由专业负责人、专业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等组成一支专业化的协同育人教师队伍 [4] 。在此背景下,农业职业院校在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全员皆教、人人皆师”的育人局面。除了需要以专业为平台之外,也需要把社会资源作为依托,利用实践进行育人。如果单纯理解育人资源,我们可以把它等同于教育资源。在协同视域下农业职业院校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善于使用社会这一庞大的“资源”,尝试把“实践课堂”搬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之间,使整个教育场景得到拓展,通过真实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蜕变。时代在不断发展,如今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到的资源有许多,作为教师而言就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的筛选与整合,从中选出适合农业职业院校学生的资源,并使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总之,从“大思政”课程的角度而言,其主要目标在于育人。传统课程常常会把教学局限在课堂内,所关注的重点则是理论知识。而在协同创新视域之下,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都需要及时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做到理论与实践两手抓。比如,农业职业院校可以为学生专门设置实践学期,把人才培养与社会资源整合到一起,建立实践育人课堂。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社会资源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并以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作为依托,为学生呈现出真实的职业环境,以进一步提升育人的整体效果。

5.2. 打造立体式教学

在“大思政”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融入实践环节,将更有利于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这一大课堂的统一。首先,作为农业职业院校而言,还需要把绿色元素融入到“大思政”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在新时期中,我国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为农业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平台,使思政教育所具有的“红元素”能够与农业的“绿元素”有机结合到一起,更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三农”情怀。其次,在打造立体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沉浸式的实践课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育有所不同,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感受到思政教育并非是死板且枯燥的,相反思政教育也可以是充满趣味性的,而这一特点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思政教育之中 [5] 。其实,相较于一般学校而言,农业职业学校在实践教育中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比如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到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去开展调查,把乡村作为学生的实践课堂,在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思政教育效果,使学生在未来毕业后能够坚定自己的想法,愿意走进农村、走进农民、走向农业,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5.3. 聚焦大目标

目标对于过程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协同视域下农业职业院校所开展的“大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基于党的教育方针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设置具体的目标以及总的目标。“大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目标实际上也是一个体系,而该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则是“立德树人”,换言之就是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关于该体系构建的具体目标,则是基于总目标而言所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划分,划分还需要依据农业职业院校的特点来进行。总之,“大思政”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和农业职业院校中各个专业的课程以及各专业阶段性的目标而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次,从协同的角度分析,所谓的协同创新,主要是指在“大思政”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所开展的教育活动需要在方向上保持一致性,其中包含了公共课教师以及专业教师还有管理人员之间的配合,同时还包含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之间的一致性。比如,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作为学校而言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家长个人的成长经历等,把爱国精神这一看似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为较为具体的事件,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

5.4. 依托新媒体,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优势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该技术在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作用也十分突出。基于此,在协同创新视域下构建“大思政”课程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融入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对于农业职业院校而言,可以尝试把农业文化相关的专题放到学校网站之中,并可以在学校网站内设置问卷调查以及在线测试等内容,让学生在平时能够通过网络来接受德育教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农业职业院校也可以结合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情况,把各类农业专题放入到学校网站内,同时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等,把一些较为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和农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等内容结合到一起,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6. 结束语

总之,“大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并非单纯是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也不等同于一般的思政课程。尤其是在协同创新视域下所开展的“大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更是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与参与,使学生能够在了解思政理论化内容的同时,也能够从真正的实践中去感受思政教育,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与三观。最后,作为农业职业院校而言,在协同创新视域下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时,还需要把新农科建设融入其中,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复合型农业科技类人才。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农业职业院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农业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以学生为本”的协同创新路径研究,课题编号:NZSZK2023QN016。

参考文献

[1] 陈巍. 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大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 34(20): 135-136.
[2] 邹安妮, 李宇飞, 胡军. 农业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研究[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7): 120-121.
[3] 孙启香, 张雨波. 农业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 39(6): 174-176.
[4] 赵婷婷, 陈景鑫, 曹勇安. 大思政课程观视域下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路径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23, 17(1): 169-181.
[5] 杜小峥.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创新[J].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3, 36(4): 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