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模型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以旅游接待业开发课程为例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BOPPPS Model—Taking the Course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3.13111301, PDF, HTML, XML, 下载: 297  浏览: 403 
作者: 王 聪:武汉传媒学院文化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BOPPPS教学设计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接待业BOPPPS Teaching Design Exhibition Economy and Management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摘要: 本文以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旅游接待业》课程为案例,探讨如何通过BOPPPS模型的教学设计,实现更有效的课程实施。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依次引入预热、目标、呈现、练习、总结和应用等环节,该模型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促使他们在互动中积极参与,提升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课程不仅关注知识的传递,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等练习,从而使所学知识更具实践价值。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urs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in the field of exhibition economy and management as a case study to explore how to achieve more effective course implementation through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BOPPPS model. By introducing preheating, goal, presentation, practice, summary and applica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urn, the model aims to fully stimul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nterest, promote their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interaction, and enhance the absor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On this basis, the course not only focuses on the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but also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ies, guiding them to practice practical operations, case analysis, and other exercises, thereby making the knowledge learned more practical.
文章引用:王聪. 基于BOPPPS模型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以旅游接待业开发课程为例[J]. 教育进展, 2023, 13(11): 8419-842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11301

1. 引言

BOPPPS教学模式于1978年由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的Douglas Kerr提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参与式教学,根据学生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被誉为“有效教学模式”。BOPPPS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为主体的全方位参与和及时反馈交流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6个部分,即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并结合课后反思,建立一种学生参与式互动和教学反思的闭环教学模式。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旅游接待业》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接待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目前,全国各类涉会展经济与管理高校及任课教师对课程设计得以强化,但关于基于BOPPPS模型的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重点以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旅游接待业》课程中的“品牌战略管理与旅游接待业”这一章节为例,进行具体的基于BOPPPS模型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1] 。

2. 基于BOPPPS模式的旅游接待业课程教学设计

2.1. 学情分析

基于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学情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关键观察:学生群体主要为大二学生,已在过去一年的会展经济与管理相关专业学习中,完成了先修课程《旅游概论》和《管理学原理》,从而掌握了基础的理论知识。然而,虽然他们已初步了解了与旅游管理相关的基础概念,但在即将学习的《旅游接待业》课程中,特别是该课程的第五章——“旅游接待业品牌战略管理”,他们对于品牌战略管理在旅游接待业中的重要性尚缺乏清晰的认知。

尽管学生已经在课程先修阶段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然而在旅游接待业领域,他们对于《旅游接待业》课程中品牌战略管理在旅游接待业的实践应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缺失。此外,尽管已掌握了理论框架,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欠缺之处,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指导 [2] 。

2.2. 教学设计思路

(一) 整体思路

本课程将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旨在培养学生在旅游接待业领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同时,课程通过引入国内外旅游接待业的理论和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多样性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使其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学思路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主体,采用多案例展开、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情境演练、互动参与等形式,以实际操作为导向,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建立实际的项目开发与管理技能,关注旅游接待业领域的持续发展。

2.3. 创新点

1) 关注学科动态,强调行业发展趋势

本门课程内容将吸纳并更新领域内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以确保课程内容既包含旅游接待业的基本构架与范畴,又融合当代实际情境中的具体实践应用。在理论部分,我们将加强介绍旅游管理的历史演变和当代发展,以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将关注国内外旅游接待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强调培养学生对于旅游接待业的实际操作能力 [4] 。

2) 联合企业导师,关注行业发展

本门课通过引入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按照项目实施的过程,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育人(见图1) [5] 。

Figure 1. Comprehensive student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cluding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图1. 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育人

教学中通过构建企业导师、专任教师的课程协同建设,梳理课程中蕴含的教学元素,遵循课程的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将教学元素与知识体系有机融合,用数据、体验、情感,联合企业导师,让学生树立专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人本主义,关注旅游接待业发展 [6] 。

3) 依照OBE理念,构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本门课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产教融合理念为引导,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校企全过程参与课程教学工作,建立校企协同、多元评价机制,即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定含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内容的课程考核方案,依照OBE理念,将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细化,尝试结合“一任务一融合”的方式,结合多形式评价媒介,以生生互评、教师讲评、企业导师精评的方式进行分权重、分小组形式的点评机制,对学生个人修养、职业素质、理想信念的养成进行全过程评价 [7] 。

3. 基于BOPPPS模式的旅游接待业课程教学实施

3.1.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将深入了解旅游接待业理论的核心概念。他们将掌握品牌战略管理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构建的理论体系。此外,学生还将熟悉旅游接待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课程还将使学生了解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认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掌握有效的语言交流技巧以及培养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二) 能力目标

学生将在课程中培养有效的沟通能力,他们能够与各类人群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他们还将具备制定旅游接待业的策略性思维能力,包括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实施时机。此外,课程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旅游接待业的实施中发现问题、提出独到的解决方案,并将创新落实为实际行动。团队合作能力也是课程的关键目标,学生将学会与团队成员高效合作,包括任务分工、沟通协调以及共同制定决策等。最终,学生将全面了解旅游接待业如何通过积极的国家形象塑造赢得国内外的信任和认同。

(三) 价值目标

课程将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家旅游接待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他们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逐步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同时,课程还将强调“人本主义”的策划理念,鼓励学生在从事旅游接待业时充分体现社会责任感 [8] 。

3.2. 教学资源

(一) 教学素材

通过引用国家形象片及其在美国播放的案例,学生将深入了解国家形象在国际传播中的实际运作。素材将帮助学生认识旅游接待业在国家宣传中的作用,从而引发他们对如何塑造积极国家形象的深入思考。

(二) 教学元素

课程将强调我国旅游接待业领域的迅速发展,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责任感在旅游接待业中的重要性。学生将通过学习我国品牌战略管理与旅游接待业的实践应用,增强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从而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到旅游接待业的制定和实施中。

3.3.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 教学方法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课程将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将积极参与实际情境模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战略思维。

(二) 教学手段

利用学习通平台和多媒体教学,课程将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在线讨论、小组合作项目和实践演练,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将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互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和能力发展。

3.4. 教学实施过程

(一) 课前线上自主学

课前一周,教师在线上发布本题预习任务,告知教学目标,学生利用线上学习通资源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则通过学习通,可以线上实时查看学生完成情况。

此阶段为课前线上学习,学生可自由选择时间地点完成个人学习将学生线上个性化学习与教师面授教学有机融合,便于教师导入教学主题,进而拉进学生与旅游接待业的心理感知,开篇点题。

(二) 课中线下课堂授课

1) 课程导入(Bridge)

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将进行课堂现场模拟,创造一个具体的情境描述:学生们正在考虑选择一个目的地进行旅游,除了价格和旅游资源,他们也会考虑许多其他因素。同时,教师会要求学生们想象一下,他们正在计划前往一个新的国家旅行,是否会思考以下问题:这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如何?人们的友善程度和待客之道如何?该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是否具有吸引力?政治和社会的稳定程度如何?他们是否听说过这个国家的品牌战略管理与音乐成就?这个国家对可持续发展、旅游接待业和环境保护的态度如何?

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们可以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了解和接触不同国家的文化形象。无论是通过新闻报道、社交媒体、电影还是文化交流,人们对不同国家的印象和认知都形成了独特的看法。国家形象在塑造一个国家的声誉和吸引力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仅关乎旅游和经济吸引力,还涉及到政治、文化、环境、品牌战略管理等多个领域。

同时,这部分教学内容将充分融合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方法。通过反转课堂、问题式教学法等手段,教师将线上与线下的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国际时事和政治热点。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他们对于本国文化和国际形象的认同感,并激发他们更深入地探索旅游管理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9] 。

2) 学习目标(Objective)

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一、理解品牌战略管理与旅游接待业的概念。二、能够分析并运用品牌战略管理与旅游接待业的理念来促进旅游管理的发展。通过课程的学习,他们将具备初步的品牌战略管理与旅游接待业的实践应用能力。

3) 预评估(Pre-assessment)

在前测环节,可借助学习通或雨课堂等智慧工具发主题讨论、投票、抢答等互动性问题,了解学生对授课知识点的了解程度,以针对性地设置教学重点及难点。比如让学生思考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现状如何。

4) 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参与式学习环节是BOPPPS 模型中的核心环节,在此环节中需要深入挖掘并合理设置课程知识点与教学元素的切入点,再通过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等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比如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旅游接待业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内容。同时,设计选择“国家形象片”这一主题,力图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开展旅游接待业活动的重要意义。同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10] 。

5) 后测(Post-assessment)

学习效果可通过后测环节进行检验,并借助智能化教学工具发送随堂测试、投票、抢答等多种形式的互动,通过学习通案例分析和提问,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6) 总结(Summary)

总结环节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同时强化课堂内涵,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本节课中,我们总结了品牌战略管理与旅游接待业在弘扬国家文化和拓展国际影响力方面的关键作用。通过树立积极的旅游接待业形象,国家能够更好地传达其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特色。品牌战略管理与旅游接待业的实践不仅在本国内部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力的纽带。这一部分内容将激发学生思考品牌战略管理在不同层面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在旅游接待业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 课后旅游接待业实践

组织专家专题讲座:邀请政府外宣部领导(或企业导师)讲解政府或企业旅游接待业的策划与导入,如何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旅游接待业活动。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由课程团队教师带队,考察各地举办的文旅博览会,让学生对各城市的形象宣传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切身感受旅游接待业对城市形象推广发挥的重要作用。

4. 结语

本文是基于BOPPPS模式进行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深入挖掘了旅游接待业课程中“旅游接待业品牌战略管理”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科学设置教学切入点,同时结合校外实践基地等优势,丰富课程内容,深化课程内涵建设。

在本课程中,学生将深入探讨“旅游接待业品牌战略管理”在旅游接待业中的核心作用,如何通过它来塑造积极的文化形象并扩大影响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探讨,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相关策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进而促进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一系列学习,学生将获得在旅游接待业领域运用战略性思维和传播技巧的能力,以推动品牌战略管理在旅游接待业的实践。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王芳. “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 40(6): 35-37.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19(9): 2-7.
[3]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 新教育, 2020(19): 32.
[4] 陈会方, 秦桂秀.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9): 53-55.
[5] 方平. 强化“四个聚焦”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7(8): 15-17.
[6] 刘莉. BOPPPS新模型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融合[J]. 科技视界, 2022(11): 139-141.
[7] Acharya, C. (2003) 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 A New Paradigm for Learning. Centre for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7, 7-9.
[8] 卢科青, 王文, 吕明, 等. 面向OBE的课程目标构建方法——以《工程图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44): 207-208.
[9] 李湘梅, 龚沛曾, 杨志强, 高枚.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21(5): 28-31+35.
[10] 刘鑫, 周润苗. 应用型高校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课程思政“导”引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20(8): 59-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