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反思与路径探析
Reflection and Path Analysis on the Ideal and Belief Cultivation of Public Funded Normal School Students i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 10.12677/ASS.2023.1210824, PDF, HTML, XML, 下载: 214  浏览: 34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春婷, 王于丹: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关键词: 乡村振兴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实践路径Rural Revitalization Public Funded Normal Students Ideal Beliefs Practical Path
摘要: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提到新时代中国青年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立身之本,在基层实践中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新助力。公费师范生作为乡村教师的主要优质来源、乡村教育发展的可靠人才,其理想信念坚定与否,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起到关键作用。通过考察调研当前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现状以及各高校对于公费师范生开展理想信念培育情况,将实际状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可行性路径,从而坚定公费师范生奉献乡村教育事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理想信念。
Abstract: The white paper Chinese Youth in the New Era mentions that Chinese youth in the new era reg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rrect ideals and firm beliefs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ir standing, providing new assistan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grassroots practice. Public funded normal school students, as the main source of high-quality rural teachers and reliable talents for ru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lay a crucial role in achieving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y examining and research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ideal and belief cultivation among public funded normal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situation of various universities in cultivating ideal and belief cultivation for public funded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in the actual situation are analyzed and feasible path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ideal and belief of public funded normal school students in contributing to rural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文章引用:王春婷, 王于丹.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反思与路径探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0): 6010-601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0824

1. 引言

自2016年启动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以来,山东省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公费师范生的招生录取条件、就业保障、奖励机制等各个方面都日趋完善、成熟。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作为个人价值观的核心形态,是支配主体行为的内在力量,也是促使主体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通过坚定的理想信念,公费师范生将个人投身乡村的从教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结合,有利于自身认识到助力乡村振兴是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的重要途径。这对于当前公费师范生培育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的内涵厘定

理想信念是最高理想与最高信念的统一,是追求理想的强大动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公费师范生而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的厘定可通过范围界定、主要内容、理想信念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三方面把握。

2.1.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界定

公费师范生的理想信念,是在努力成为“四有”教师、为乡村基础教育事业服务以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甘于奉献的精神源泉。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的理想信念要个人从教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相联系,自觉担当起乡村教育振兴的使命。

2.2.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的主要内容

公费师范生的信念是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甘于奉献的精神源泉。就培育内容而言涵盖:信念教育,坚定奉献乡村教育事业的信心;契约精神教育,加强诚信、权责意识,减少违约、投机行为产生;人民情怀教育,坚定奉献与服务意识。同时在实践中培育乡村情怀,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的信念。

2.3. 探究公费师范生坚定理想信念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

于乡村而言,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也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的培育,将直接影响到振兴乡村教育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到我国乡村振兴事业。乡村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是重要阵地,城镇化越是加快,乡村教育越要加强,因而更要重视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研究的合理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提到新时代中国青年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立身之本,在基层实践中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新助力 [1] 。

3.1. 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的重要性

公费师范生作为乡村教师的主要优质来源、乡村教育发展的可靠人才,其理想信念坚定与否,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起到关键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公费师范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公费师范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未完成性,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社会信息等的不良影响,对公费师范生加强理想信念培育,有利于公费师范生群体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成长为“四有好教师”。另一方面有利于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到“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其理想信念教育” [2] ,对公费师范生群体加强理想信念培育,从而培养热爱教师岗位,忠诚教育事业,恪守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2. 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的必要性

公费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的活水源头、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生力军和未来教育家的储备人才,其理想信念培育具有必要性。一方面,目前我国小学教师缺口较大,这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学历层次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缺少合格的专任优质教师等现实问题。乡村教师缺口大、下不去、留不住等一系列现实挑战对公费师范生队伍理想信念的培育提出了必然要求 [3] 。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存在问题

近年来,公费师范生群体受到广泛关注,毕业后入编入岗等优惠政策以及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吸引着更为优质与稳定的生源。基于前文对于公费师范生群体的相关分析,对所调研的公费师范生群体的理想信念有了一定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公费师范生在职业认知、职业动机、职业信念上存在不足,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的培育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4.1. 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4.1.1. 公费师范生职业认知不清

职业认知,简单来说就是对职业的认识、职员和团体的认识。于公费师范生群体,其职业认知包括对公费师范生相关政策的了解、对其未来职业规划等。调查结果显示,约二成群体对公费师范生相关政策持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态度(如表1所示);成为公费师范生后,近八成群体对自己理想的实现感到迷茫(如表2所示)。师范生接受公费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积累专业知识,更需要了解公费师范生相关政策、职业定位与清晰职业规划。

Table 1. The results of “the relevant policies of public funded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表1. “对公费师范生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

Table 2. The results of “Since I became a public-funded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whether I feel confused about the realization of my ideal”

表2. “成为公费师范生以来,是否对自己理想的实现感到迷茫”调查结果

4.1.2. 公费师范生职业动机功利化

职业动机是直接引起、推动并维持人的职业活动以实现一定职业目标的心理过程。公费师范生的职业动机包括选择成为公费师范生的动机及毕业后的从教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仅9.4%的公费师范生在毕业后更接受在乡镇从教(如表3所示),77.76%的公费师范生表示“愿意到贫困地区中小学支教,播撒希望的种子”(如表4所示)。对于多数公费师范生来说,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及基本的福利薪资待遇是起初较为吸引其选择的因素;其毕业后从教意愿相对功利化,物质条件相比于精神追求更受到重视。

Table 3. The results of “I am more receptive to where to teach after graduation”

表3. “毕业后更接受在哪里任教”调查结果

Table 4. The results of “I am willing to volunteer to teach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poor areas to sow the seeds of hope”

表4. “我愿意到贫困地区中小学支教,播撒希望的种子”调查结果

4.1.3. 公费师范生职业信念有待坚定

职业信念是教师根据自身对于职业的认知和判断形成的集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即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认识的基础上对于从事教师职业所具有的坚信不疑的看法、态度和行动指南。调研数据中,78.76%的学生认为“作为教师储备人才,公费师范生更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如表5所示)。总体而言,公费师范生群体理想信念现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其在理想信念方面仍有待坚定。

Table 5. The results of “As a teacher reserve talents, public funded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own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ad as an example”

表5. “作为教师储备人才,公费师范生更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调查结果

4.2. 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存在的问题

在以各高校为主体的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中,针对其理想信念现状展开的培育存在着诸多问题。

4.2.1. 顶层设计层面: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不够

在顶层设计方面,主要集中在公费师范生培养政策的制定与修改。

一方面,由于缺乏可借鉴的成熟经验,针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体系专业性、科学性不足,还未能形成公认的培养–考核–评价流程与机制,因此多体现为宏观层面要求,具体实施政策还不够完善。如缺乏信念教育,使公费师范生坚定其奉献乡村教育事业的信心;缺乏契约精神教育,加强其诚信、权责意识并减少其违约、投机行为产生;缺乏除理论考试、实践考试等对公费师范生群体理想信念展开的全方位考察;缺乏合理的选拔机制与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政策对于理想信念层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在制定过程中过多关注公费师范生群体的教学技能、专业素养等,从而忽视其理想信念的坚定,导致部分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呈淡化趋势。

4.2.2. 高校培养层面:理论与实践课程培养力度不强

在培养方式上,以课堂学习为主,实践实习为辅,实践模式开发相对薄弱。理想信念教育在高校培养体系中被边缘化。其一体现在理论层面,理想信念教育虽常常融入思政课、教育理论课、教育实践课以及其他的各类课程中。但因缺乏针对性的价值引导,使对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的培养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其二体现在实践层面,教育实践课因专业性强、教学难度与考核压力大,培养过程中更为重视专业技能,缺乏对于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的引导,如职业认同、乡土情怀、奉献精神与服务意识等。

4.2.3. 社会环境层面:社会思潮复杂多样

社会环境是理想信念形成的基础,也是个人验证和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场所。纷繁复杂的不良社会思潮碎片化信息时刻冲击着青年学生,与其如影随形,且众多不良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及道德观等的影响和渗透呈现出更加隐蔽的趋向。于公费师范生群体而言,高校学术氛围宽松包容,师范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尚未成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社会思潮认识不够、分辨不清。不良社会思潮所倡导的世俗性、物质性价值似乎更接近于其所看到的社会现实,诱导其放弃本来的价值追求,进而影响其理想信念的确立:理想信念淡薄、价值认知模糊、道德信仰淡化、服务意识缺失 [4] ……

4.2.4. 家庭教育层面:对于理想信念关注度不高

理想信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家庭教育起关键性作用。首先,在报考动机上,公费师范生群体由于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欠佳,长期生活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在报考时动机复杂多样,相当部分学生不是出于自身主动地追求,而是被动地接受父母和老师的决定,不是出于对教师行业的热爱,而是谋求补助优惠等物质利益;其次,在就读过程中,家长对学生的日常引导与关心大多停留在学习、生活等表面层次,缺乏其对于教师职业信念、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乡村教育情怀的深层次双向沟通,加之公费师范生中存在政策认识不足,角色意识模糊,缺乏身份自信,无法从内心层面真正认可乡村教师的身份,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也随之弱化。

5.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的实践路径

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层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开展研究。通过问卷、访问、案例等实践调查方式,对驻济高校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的现状进行调研,最终经过后期数据归纳总结与跨学科理论分析,探索培育驻济高校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的实践路径。

5.1. 加强政策引导,提供便利条件

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的理想信念对于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政策引导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合理的选拔机制以及关怀和支持,政府可以有效地培养出具备强烈理想信念的公费师范生,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振兴。

一方面,政策引导应注重对公费师范生的选拔和培养。在选拔方面,政策应着眼于优秀的人才潜质和适应农村教育工作的意愿。通过设立专门的选拔机制,政府可以确保选出具备较强理想信念的学生。同时,在培养方面,政策应注重提供全面的校外教育资源和专业培训,使公费师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从而更好地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目标 [5] 。

另一方面,政策引导还应加强对公费师范生的关怀和支持。政府可以建立健全常态化师范生培养体系,为公费师范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相关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如住房补贴、医疗保险等,来减轻公费师范生的经济负担,使其更加专注于教育事业。

5.2. 完善培养方案,增强专业认知

高校作为培养公费师范生的主要阵地,需要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加强重视,从而达到增强公费师范生专业认知的目标。

在理论学习方面,高校需增强对公费师范生开设课程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密切关注公费师范生群体的心理特点与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针对理想信念培养,可以设立专门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通过专家授课、案例研讨等方式,引导公费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公费师范生学习优秀教育案例,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和理想信念。

在实践教学方面,高校应充分运用社会大课堂,提高理想信念教育与课堂融合度,充分利用师范生实习机制,在实践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鼓励公费师范生参与乡村教育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公费师范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乡村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增强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责任感。

5.3. 培养乡土情怀,激发乡土热爱

乡土情怀是指对家乡土地、文化、人民的深厚情感,公费师范生应该在培育自己的理想信念中注入乡土情怀,以此为动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6] 。

首先,公费师范生应该深入了解乡土文化。通过学习乡村的历史、地理、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公费师范生对当地的文化传承有更深入的认识;可以与乡村的老师、农民、学生等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需求,从而更好地融入乡村社区。

其次,公费师范生应该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田乡村学校建设,使公费师范生全方位了解乡村教育的发展状况;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活动,如乡村戏剧、民俗展览等,激发学生对乡村文化的热爱。

最后,公费师范生还可以通过开展扶贫教育,帮助乡村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学生通过组织义务辅导班,为乡村学生提供课外辅导和学习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积极参与乡村学校的改造工作,提供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的支持,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

5.4. 树立主体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公费师范生的自身主动性是培育其理想信念的关键之一。可通过建立自我激励机制、主动学习和研究乡村振兴相关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等形式,帮助公费师范生在提高自身主动性的同时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和信念。

其一,建立自我激励机制。公费师范生可以制定明确的目标,并设立奖励机制,以激励自己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例如,设定每个学期参与一项乡村振兴项目或活动的目标,并在达到目标后给予自己一定的奖励。

其二,主动学习和研究乡村振兴相关知识。公费师范生可以主动学习和研究乡村振兴的相关知识,包括政策法规、案例分析、前沿动态等。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可以提高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和认知,将外在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化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培养理想信念。

其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公费师范生可以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如乡村调研、社区服务等。通过与乡村居民、教育工作者和农民的深入交流,可以亲身感受到乡村振兴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激发理想信念。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培育研究——以驻济高校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020119。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EB/OL]. http://www.scio.gov.cn/gxzt/dtzt/2022/xsddzgqnbps/zw_20365/202208/t20220802_292431.html, 2022-04-2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018-01-20.
[3] 李海萍, 朱海珊, 张秋婵. 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内在逻辑、实施困境与优化路径[J]. 教育文化论坛, 2023, 15(3): 47-56.
[4] 唐桥, 植子伦. 他们缘何跨越城乡差异而来?——职后公费定向师范生乡村从教的推拉因素分析[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3(2): 131-150.
[5] 王有斌, 鄢然, 邓明智. 乡村振兴战略下公费师范生的思想引领探析[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 43(1): 130-135.
[6] 金香花.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反思与重构[J]. 高教学刊, 2023, 9(3): 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