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
Analysis of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onsumerism Trend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DOI: 10.12677/ASS.2023.1210817, PDF, HTML, XML, 下载: 178  浏览: 492 
作者: 单静茹: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
关键词: 消费主义思潮大学生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教育Consumerist Thinking 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 Think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摘要: 消费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产生的,并为了资本增值服务。在消费主义传入我国以来,消费主义在我国社会蔓延开来,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主要从消费的内涵,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原因分析,提出遏制消费主义的影响的对策,实现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确立,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Abstract: Consumerism aro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and serves the purpose of capital appreciation.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consumerism into our country, consumerism has spread in our society, greatly affecting the lifestyles and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concepts and other aspects, mainly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consumption, the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analysis, to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curb the impact of consumerism, to achiev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rrect consumption 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advocate a scientific, civilized and healthy way of life.
文章引用:单静茹. 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0): 5956-596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0817

1. 引言

消费主义思潮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并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传入我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对我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不断冲击着大学生消费观念。就目前而言,研究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探析遏制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渗透的方法和途径,是当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2. 消费主义内涵和发展现状

2.1. 消费主义的内涵

消费主义思潮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工业产品变得丰富,且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资本主义不断鼓吹消费,追求物质。而消费主义符合资本主义营造的自由、平等的社会氛围,也符合资本增值的需要,促进人们的消费,从而推动资本的增值。

关于消费主义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部分作者认为消费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所服务的,例如,在董焱和张思颖的文章中提出“消费主义是在物质富足的条件下所形成的物欲至上、消费至上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统称。消费主义作为一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1] 。曲玥如也认为“消费主义是一种消费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观念,也反映着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形态话语 [2]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消费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杨军和黄兆琼在文章中写到“消费主义思潮是一种崇尚占有和消费,将无止境的消费视为人生根本目标和终极追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3] 。还有作者是这样认为的“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4] 。”冷向宇在文中认为:“消费主义主张,在人的各种需要中,个人的心理满足和自我快乐放是首位的,追求感官享受和物质满足才是人生的真正需要 [5] 。”

还有一部分学者通过来研究消费主义的特征来看消费主义的内涵,在他们看来消费主义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具有“物欲性特征”;二是具有“符号化特征”;三是具有“隐形控制特征”;四是具有“传播特性”,总之,消费主义是一种追求物质,将消费作为满足自身快乐的方式,将消费看作人生的追求的人生态度,崇尚享乐至上,消费之上的价值观念。

2.2. 消费主义的发展现状

消费主义的发展现状研究,自传入中国以来,便在整个社会群体中广泛传播开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众传媒和自媒体等传播媒介的兴起,更是对消费主义的渗透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所谓的各种“购物节”、超前消费手段、偶像效应带动消费等的出现也反映出消费主义对当今社会群体的一个影响,改变了消费方式、消费观。

3. 消费主义对于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消费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传入,正在一种及其隐蔽的方式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对消费的观念,甚至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甚至对于目前正在各个高校中学习生活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3.1. 淡化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消费主义最先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就是冲击了我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消费观念就是主张勤俭节约,但对于大学生刚刚开始自己掌控自己“财政大权”,极易被消费主义崇尚的消费主义所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直播带货”的兴起,让大学生深陷“买它!买它!”的漩涡,不加节制的挥霍金钱,根本不从自身需要考虑出发。

目前大众传媒所报道的各种“一炮而红”,影视片中塑造的“都市社会”生活的场景,使得高校大学生抱有一夜美梦成真的幻想,对当今大学生的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信念有所动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醉于物欲享受之中,精神倦怠,消磨了艰苦奋斗的拼搏干劲。消费主义为给大学生营造的消费带来的快乐,正是与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所崇尚的劳动光荣,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想冲突的,使得大学生对这些观念的坚持和信仰造成了冲击。

3.2. 阻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消费主义的盛行后消费观念发生了极大地转变,传统的消费是在人自身的需要的需求下进行的,为了满足人的简单的日常生活的需要,但这些消费是有限度的,人们在满足了自然需求之后,消费欲求就会下降,但消费主义就是要刺激消费,消费主义所激发的是欲求,即超越自然需求的欲求对消费起支配作用。

消费本身是为了人类需要的,但消费主义却转变为人是为了消费存在的,使得人本身被商品所控制,成为商品的奴隶,完全违背了消费产生的目的。而且消费主义所提倡的物欲的满足,严重掏空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消费至上的价值观的引领下,大学生必然会重视消费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忽视内心的精神价值和劳动创造的价值,关注当下消费带来的快感,忽视对自己人生意义的思索,关注当下的物欲追求,“把消费当作精神的支柱,生活于一种畸形、病态而又迷乱的消费享乐狂潮中,最终形成畸形的消费性病态人格” [4] ,阻碍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3. 扭曲学生正确消费观念

消费主义具有“符号化”的特征,就是超出商品本身原本属性而具有了一定的符号意义,例如商品的品牌就使得商品符号化,使得商品品牌与个人地位、身份向挂钩,让品牌成为代表个人形象的外物。一味地追求品牌所带来的虚假的意义,大学生陷入炫耀性消费的漩涡,追求炫耀性消费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人来说,及其容易使得其误入歧途。尤其是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们来说,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没有理性的控制能力,但又陷入了消费主义思潮带来的影响之中,这也就使得他们入不敷出,需要承受自身不能承受的账单。这也就到导致了校园贷和各种超前消费“广受欢迎”,今年来“校园贷”恶性事件的发生频率直线上升,无数的大学生为了追求名牌或者为了满足消费带来的短暂的快乐。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在各种快时尚的诱惑下,他们的享乐欲望和攀比心理无法通过正当的渠道满足,但内心强大的占有冲动欲望会驱使着他们本人不能自我控制,必然会冲破道德和法律的约束,采取违法犯罪的方式来满足这种物质欲望的快感。因此近年来,大学生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案件也逐渐增多。

3.4. 弱化大学生理想信念

大学生“过度消费”、消费主义所带来的实用功利想法,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倡导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产生动摇。沉溺与消费主义为他们营造的自我欲望的满足带来的快感,向往自由主义和个人利益的实现,不理解马克思关于全人类的自由解放,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甚至远离马克思主义。集体观念淡薄,“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使得一些大学生忽视精神信仰的塑造,缺乏精神之‘钙’,得上‘软骨病’,崇尚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难以树立起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6] 。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书本中的存在的,对于大学生活和学习没有坚持的意义,进而不信仰,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使得某些大学生严重缺乏理想信念,缺乏精神家园的建设。

4. 消费主义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原因辨析

4.1. 大众媒体的传播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自媒体技术的兴起,使得人们在快速获取知识的同时,让人们更能收到某些错误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是使用大众传媒和自媒体的主要用户,特别是今年来兴起的直播购物,网上购物等新型购物方式的出现,不断刺激着大学生的购物消费的欲望。甚至西方的影视作品的传入,西方的意识形态正在慢慢渗透。大众媒体在自身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想方设法吸引受众的关注。例如为了刺激大学生的消费,网红经济的产生,甚至为大学生所追捧的影视明星等名人的“带货”效应,不断促进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

4.2. 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极大地转变,家庭的消费观念完全不同于而家庭作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环境之一。对大学生来说学校消费就是家庭消费在学校消费上的延伸,消费取向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家庭消费取向的引导,家庭是大学生三观建成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培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父母过度的保护孩子,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在外“吃苦”的角度出发,在子女外出求学的过程中,不在金钱上对自己的子女限制,从而让子女只是从自己消费,追求物欲的心理出发,认为拥有更多的物质,拥有更多的财富去消费才是所谓的自由和快乐,崇尚“消费之上”、“享乐主义”。

4.3. 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虽然年龄上已经成年,但心理上正处于趋于成熟的程度,自身抵御诱惑的能力较弱,缺乏理性能力,对于刚刚从家庭的保护下分离出来,想要“大展身手”追求自我,与其他的群体不同,大学生这一群体冲动性消费的可能性更高,会产生盲目消费的行为,且更容易受到“网红经济”、广告效应而盲目的从众消费。大学生刚刚踏入校园,由于家庭的保护和其他原因造成的没有受过较大的挫折,使得抗压能力较弱,缺乏定力,消费有时会成为宣泄情绪的一种手段,通过消费带来的“虚假”的快乐使得陷入消费主义的漩涡,不能自拔。

5. 大学生克服消费主义思潮影响的对策探析

由于消费主义思潮在我国的传播和蔓延下,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造成较为消极的影响,已经严重影响了这一群体整体的向上的一个发展。因此如何使得大学生回归理性消费,克服消费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们思想教育研究的重要工作。

5.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消费观

中华民族所崇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的价值观,在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之后,成为了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祖祖辈辈一直坚持的。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并不是完全的遏制消费,而是倡导正常的从需求出发的消费。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还是要坚持“先苦后甜”也就是在大好的青春年华里坚持艰苦奋斗,享乐在后,物尽其用的挂念,从我们自身真实的需要出发,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能忘记老一辈给我们留下来的“精神食粮”。

可以通过劳动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每一分钱都要花到刀刃上,领悟到父母的艰辛,深化理解艰苦奋斗,才能让他们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克服消费主义带来的消费至上,享乐至上,从而回归到理性消费。

5.2. 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的,而不应该把人变为消费的奴仆,这就导致了消费的异化。引导大学生将消费的主要方面从吃喝玩乐转变到发展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消费,例如:参观“红色纪念馆”了解红色文化,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大学生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构建起了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以极强的内心世界来克服消费主义对我们大学生正确人格形成的消极影响。

5.3. 发挥大众媒体正向引导作用

大众媒体对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学生来说,他们作为大众媒体的忠实使用者,加强大众媒体的正向引导作用意义更大。政府要加强对影视片和广告的监管,杜绝想大学生传递误导消费的信息和扭曲的消费观念。对于网络购物平台和支付平台加强监管,大众媒体的舆论引导趋向于正面化,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坚持“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对大众传媒的舆论和传播内容做好把关,打击大众媒体中的错误观念。加强大众媒体、自媒体等对科学健康的消费观的宣传和引导,提倡大学生适度消费,健康的消费方式。

5.4.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高校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也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应该将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入高校的课堂,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能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领域中的指导地位,让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讲的共产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才能切实让大学生拒绝堕落和过分西化消费观,才能遏制西方的社会思潮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的本质,从而认清消费主义思潮,以正确的消费观来消费,并在实践中充分认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我们的指导作用,从而能够坚定地相信马克思主义,用正确的三观作指引。

6. 结语

正是因为世界经济大发展,近年来大众媒体的发展导致消费主义正在隐形的蔓延,消费主义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我们必须从家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众媒体的监管等方面出发,积极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避免大学生误入消费主义思潮的陷阱,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利于正确的人格的形成,才能让科学消费真正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 董焱, 张思颖. 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 21(4): 88-90.
[2] 曲玥如. 浅析消费主义的发展现状、原因与应对[J]. 现代商业, 2019(20): 21-22.
[3] 杨军, 黄兆琼. 我国消费主义思潮的表现、实质与克服[J]. 思想教育研究, 2022(2): 67-72.
[4] 纪秋发. 消费主义的危害与遏制[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2): 5-11.
[5] 冷向宇. 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谫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3): 57-58.
[6] 王永友, 阳作林. 消费主义思潮的本质特征、消极影响与引导策略[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36(4): 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