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民俗景观研究——以曲阜市为例
Folk Landscap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 Culture—Taking Qufu C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GSER.2023.125063, PDF, HTML, XML, 下载: 243  浏览: 394 
作者: 谢晓铭, 吴 军: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 日照
关键词: 儒家文化民俗景观景观基因民俗文化曲阜市Confucian Culture Folk Landscape Landscape Gene Folk Culture Qufu City
摘要: 儒家文化传承千年,对于塑造和影响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中国的民俗景观中常可以发现儒家文化的痕迹。儒家文化与民俗相互影响,儒家思想为中国的民俗传统提供了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民俗的实践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些价值观和准则的传承和发展。以曲阜市为例研究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民俗景观,对于儒家文化和民俗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文章首先简述了民俗景观与景观基因的概念。其次,对儒家文化与民俗的关系,儒家文化对民俗影响的原因及表现进行了阐述。然后,以曲阜市为例,对民俗进行儒家文化景观基因的提取与谱系图的构建。最后,对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曲阜市民俗景观基因进行分析。
Abstract: Confucian culture has been passed dow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shaping and influencing the values and norms of behavior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so traces of Confucian culture can often be found in Chinese folklore landscapes. Confucian culture and folklore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with Confucianism providing the basic values and behavioral norms for China’s folklore traditions, and the practice of folklore further reinforc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values and norms. Studying the folklore landscap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 culture in Qufu City as an example is of great value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 culture and folklore. Firstly, the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ncepts of folk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genes. Second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ucian culture and folklore, and the causes and manifestations of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 culture on folklore are elaborated. Then, taking Quf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extraction of Confucian culture landscape gen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genealogical maps are carried out on folklore. Finally, the folklore landscape genes of Qufu C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 culture are analyzed.
文章引用:谢晓铭, 吴军.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民俗景观研究——以曲阜市为例[J]. 地理科学研究, 2023, 12(5): 676-682. https://doi.org/10.12677/GSER.2023.125063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会议上表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里,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儒家文化是我国民俗存在的灵魂,其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对民俗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民俗作为儒家文化的载体,使其能够以百姓所能接受且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民俗景观是民俗文化的表现,对于民俗景观的景观基因研究有利于为更好的发掘民俗的文化价值和保护和传承优秀民俗增添一份力量,同时也有利于对优秀民俗更好的利用和开发。另外,对于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学术界对于儒家文化影响下民俗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建筑、家庭伦理、服饰、少数民族等民俗的传播、传承、变迁。对于民俗景观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景观设计、乡村景观、传统村落、旅游景观等方面的研究。然而对于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民俗景观,目前研究较少,还有待学术界的进一步关注与研究。曲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民俗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以曲阜市为例研究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民俗景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研究价值。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梳理和实地调研,分析儒家文化与民俗的关系及产生影响的原因和表现,再运用景观基因识别的方法对曲阜儒家文化景观基因进行识别、分析以及谱系图构建。

2. 民俗景观与景观基因

2.1. 景观基因

景观基因理论源自生物学中基因的相关概念,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提出了“文化基因”的假说,认为文化基因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单元,与生物基因类似,存在自我复制、“突变”以及变异现象 [2] 。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道金斯正式将“文化基因”这一概念引入了社科研究领域 [3] 。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刘沛林将“文化基因”的概念与人文地理等学科的实践研究结合,第一次提出了“景观基因”的概念。他提出“景观基因”是导致一个文化景观区别于另外一个文化景观的本质,具有独特性、复制性和变异性。景观基因是指某一文化景观类型所特有的特征因子,这些因子是此类文化景观形成、传承、演化并区别于其他文化景观类型的基本单元,也是文化景观识别的关键性因素 [4] 。

2.2. 民俗景观

民俗景观被认为是一种基于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乡土景观,是指在某一区域内蕴含的人文景观、自然环境景观和人类生活需求所共同影响作用而产生的特征性景观 [5] 。民俗景观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民俗文化为内涵,通过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的景观要素对民俗文化进行体现与传承。学者赵骏基于景观基因识别对湖北省民俗景观特征分类与保护进行研究,得到3类识别特征基因,划分出9类识别指标因子,然后对民俗文化景观的特征进行解构与分析,并构建民俗景观基因数据库 [6] 。学者胡月萍对赣南民俗进行景观基因特征识别和提取,分析赣南传统民俗的文化特征基因,并进行特征编码,建立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地理空间表达 [7] 。

3. 儒家文化与民俗

儒家文化与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对于中国社会中的很多民俗都起到了深刻的影响。儒家文化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对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民俗作为儒家文化的载体,对于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民俗将儒家文化通过百姓通俗易懂的方式表现出来,一代一代地传承着,与此同时,儒家文化也从中得到了弘扬与传承。

3.1. 儒家文化与民俗的关系

“儒者重视正风俗,自认为有移风易俗、拨乱反正的责任,也自诩有其方法。” [8] 儒家思想强调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礼仪规范等贯穿在民俗的许多方面,《礼记》《仪礼》《论语》《周礼》等儒家经典中提到的内容也被广泛地应用在中国民俗中。中国的人生仪礼、岁时节令、服饰、饮食、居住等民俗也体现着丰富的儒家文化内涵,受儒家文化礼制规范影响较深。儒家文化中的礼乐在最初形成时,很多是来自于民间的礼俗和歌谣,然后依照等级制度、尊卑来做出规定。并且,后世儒者对于礼的变革发展也较多的表现出因俗从俗。因此,民俗在一定程度上对儒家文化也起到了影响。另一方面,民俗作为儒家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儒家文化的诠释者和实践者,对于儒家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地的民俗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儒家文化与各地的历史、地理、生活习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各地特色的民俗,这些民俗对于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2. 儒家文化对民俗产生影响的原因

一种文化在一个地区传播并产生影响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结果。儒家文化对各地民俗产生影响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儒家文化长期作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和途径向各地灌输儒家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儒家文化对百姓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影响,也包括民俗。具体来说,可以把儒家文化对民俗产生影响的原因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政策制度、人口迁徙、商业往来以及地域自身原因。历史上,儒家文化在中原地区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统治者为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向各地传播儒家文化。另外,从中原地区迁往其他地区的汉族移民,将中原的儒家思想文化、民风民俗、生活方式、生产技术也带到了迁入地。同时,商业往来中对于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主要是通过一些儒家经典书籍的贸易来实现。此外,各地民俗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也与地域自身的条件有关,如当地的地理位置、农业文明、族源、本族文化等条件。

3.3. 儒家文化影响下民俗的表现

人生仪礼民俗是指从人生各阶段中所经历的仪礼民俗,主要包括出生礼、成人礼、婚礼、葬礼。儒家文化对人生仪礼民俗影响颇深,儒家将人生大礼合称四礼,包括冠、婚、丧、祭。儒家文化的影响也深深地印在我国传统的衣食起居的民俗中。在古代,儒家文化通过对社会各阶层的渗透,严格的束缚着服饰习俗,引导着饮食习俗的礼仪规范,影响着人们的居住习俗。家庭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国同构”的思想也深入人心。中国人秉承忠孝、仁义、家和万事兴的儒家文化,形成了系统的家文化体系,延续着家庭宗族的习俗。在家庭宗族民俗中家庭构成、家务、家规、谱牒、祭祖等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经典《礼记·月令》的内容依月为序,历载每月的时令特点和人事宜忌。它对于民俗的影响主要在于天人合一,举措依天时转移,人事应天文的思想。汉代儒生所著的《四民月令》的内容不少取自民间生活,同时又将当时的一些民俗固定下来,推行开来,对民俗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

4. 曲阜市儒家文化民俗景观基因识别及谱系图构建

4.1. 研究区概况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隶属济宁市(如图1),面积约为815 km²,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东方圣城”,也被称作“东方耶路撒冷”。曲阜交通便利、产业丰富、生态优美、人杰地灵,曾先后被评为世界遗产城市、全国儒家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曲阜是鲁国故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里,几千年来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当地的民俗景观显著的体现出儒家文化的色彩。曲阜拥有丰富的儒家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最著名的是我国5A级旅游景区孔庙、孔府、孔林,合称“三孔”,是我国历代人们纪念孔子、儒客朝拜的圣地。“三孔”是推崇儒学的表征,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以及文物珍藏,具有极高的科学艺术价值。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丰富的儒家文化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曲阜独特的儒家文化民俗景观。

Figure 1. Qufu city location map

图1. 曲阜市区位图

4.2. 基因提取及谱系图构建

儒家文化是源自春秋时期,由孔子所创立,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传承数千年,不断发展更新的一个文化系统。儒家文化以“忠、孝、仁、义、礼、智、信、恕、悌、勇”为中心思想,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韩愈、荀卿等人,儒家经典著作有《论语》《仪礼》《周礼》《诗经》《礼记》《孝经》等。具有儒家文化基因的民俗景观可能受到儒家思想、儒家经典、儒家代表人物的影响表现出儒家文化的特色。本研究提取儒家文化基因主要是借助于景观基因的提取方法,如:含义提取、结构提取、元素提取等 [9] ,对于曲阜市民俗景观中的儒家文化基因进行分析提取。

对曲阜市民俗景观基因进行识别,可将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民俗景观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类。其中,物质文化包括建筑、文物。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建筑包括遗址古迹,如:明故城、鲁国故城、孔府、孔庙、孔林等;还包括当地的民居建筑,如四合院。这些建筑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礼制”、“中庸”、“尚中”等思想的影响,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一条中轴线贯穿院落,两侧对称分布。另外,在建筑的景观设计上还注重儒家“比德”、“比兴”思想的影响,常采用梅、兰、竹、菊、松来体现高尚的道德。文物包括碑、碑刻以及大量的馆藏文物,它们在设计及内容上也受到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蕴含着儒家文化的内涵。

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民俗景观中非物质文化包含种类众多,它包括饮食、服装、乐舞、手工艺、名称、人生仪礼、岁时习俗等。在饮食上,曲阜的“孔府菜”作为鲁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不管是在菜品、还是宴席规格、种类上都受到儒家文化礼制的影响。在用餐礼仪上,“酒不及乱”、“食无求饱”、“食不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儒家经典《论语》中所记载的关于饮食的礼仪影响着曲阜的饮食习俗。对于家庭饮食礼仪,受到“孝悌”思想的影响,在吃饭时,要先敬老,小辈要等长辈先动筷才可以吃。对于宴会的礼仪,座位的安排、菜肴的摆放、进食的程式都有着相应的礼仪规范,儒家的“中庸”、“谦和”等思想也在其中体现出来。在服装上,曲阜传统的服装受到儒家文化影响较深,服装的颜色、式样、种类、配饰都体现着儒家的礼教、等级的内涵,表现较明显的有丧服、婚服等。在乐舞上,受儒家文化影响最深的是祭孔乐舞,在旋律节奏和乐章歌诗上都融合了儒家思想的文化内蕴,立足与儒家思想道德观念和礼乐治道的思想,充分体现儒家的“中和”、“仁德”等美学思想。手工艺品上,楷木雕、尼山砚、碑帖被称为“曲阜三宝”,在式样、内容上也蕴含着浓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在名称上,地名、道路名很多也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很多村庄的命名也都受到孔子及孔氏家族的影响,如苗孔、孔家屯、孔家道沟、孔村。尼山,相传孔子诞生于此,故名“尼山”。道路名在有些是出自儒家经典,如忠恕胡同,“忠恕”取自《论语》中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0] , p. 39);陋巷街,其中“陋巷”取自《论语》中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 , p. 59)。有朋路,“有朋”取自《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 , p. 1)。仁义街,其中“仁义”取自《孟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11] 。在人生仪礼上,也都不同程度的渗透着儒家的文化内涵。如婚嫁要遵循儒家的“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儒家经典《仪礼·士昏礼》《礼记》中都有记载。丧礼,也是遵循儒家的礼仪规范。亲人去世,小辈要披麻戴孝,而孝服也要遵守五服的规定。还要寝苫枕块,在服丧期间孝子睡在父母的遗体旁,睡处铺草,头枕土块。岁时节令民俗上,也或多或少的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敬天祭祖的文化精神为春节的习俗奠定了基调。如,过年磕头的习俗蕴含了儒家文化中“礼”的思想,在大年初一给长辈磕头,表示尊敬和祝福,磕头拜年的顺序依照辈分与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而定。“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儒家经典《周礼》中,《礼记》中也曾记载过祭月的礼制。中国的历法将季节的转换与农事结合起来,对应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秋节全家人吃月饼、赏月寓意团圆美好,也体现出了儒家文化中的“和”以及血缘相亲的思想。

依据上述曲阜市儒家文化民俗景观分类及基因提取,构建曲阜儒家文化民俗景观基因谱系图(图2)。

Figure 2. Genetic genealogy of the folkscape of Confucian culture in Qufu

图2. 曲阜儒家文化民俗景观基因谱系图

5. 曲阜市儒家文化民俗景观基因分析

根据景观基因的重要性与成分,可以将其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等。儒家文化作为曲阜民俗在传承发展占有显著地位的主导核心基因,是地方民俗文化的反映,代表了曲阜各项民俗文化景观的精神内核。附着基因是主体基因的外在表现,依托建筑物、服装等物品能够从某个角度反映儒家文化。如:明故城、鲁国故城、孔府、孔庙、孔林等遗址古迹,还有各种馆藏文物及曲阜本地的民居建筑。除此之外还包括传统服装如婚服、丧服,手工艺品如楷木雕、尼山砚、碑帖等。混合基因是儒家文化基因与另一种或多种文化基因相互吸收融合后形成的,不仅保留了自身的文化特征也交叉融合了其他的文化。如人生仪礼中的婚礼、丧礼、祭礼、出生礼等,还有岁时节日如春节、中秋、端午等,不仅有儒家文化的基因,也有道教、佛教等多种文化的融合。

曲阜市在民俗的保护利用与开发过程中要全面系统的了解曲阜民俗文化的景观特征、分类,做好优秀民俗的挖掘与整理,从而对民俗景观进行科学的规划。同时要善于发掘民俗中的儒家文化等文化内涵,借助于儒家文化的优势进行利用开发。积极地寻找和培育民俗文化的传承人,让文化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另外,曲阜可以将民俗景观中的儒家文化基因与旅游相融合,让游客体验曲阜儒家文化民俗,扩大民俗文化的影响,借助民俗中物的载体来培育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儒家文化。此外,民俗文化的振兴还需要积极引导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加强民众对于优秀民俗文化的体验,积极参与各种民俗活动,在优秀民俗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和生活,让民俗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6. 结语

数千年来,儒家文化以其强大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影响着中国各民族乃至国外一些国家的民风民俗,为民俗注入了精神力量与文化内涵。一方面,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礼仪规范都贯穿在民俗中的许多方面;另一方面,民俗作为儒家文化的载体,是儒家文化的诠释者和实践者。由于政策制度、人口迁徙、商业往来和地域自身原因,儒家文化对民俗产生着影响。而在具体的表现上,人生仪礼、岁时节令、服饰、饮食、居住等民俗无处不体现着儒家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地曲阜市,分析得到曲阜儒家文化民俗景观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包括建筑、文物,非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服饰、乐舞、手工艺、名称、人生仪礼、岁时习俗。在民俗的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要关注和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儒家文化作为影响力较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更需要加强对其保护、关注和利用。此外,民俗源于民间,源于民众,对于民俗的传承与发展更要取之于民,惠之于民,为大众构筑贴近生活的文化空间。同时,传承发扬优秀的儒家文化,要注重对民俗景观的儒家文化基因分类及特征分析,形成相关的地理信息库,进行地理空间表达,进一步构建儒家文化空间,从整体上复兴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儒家文化与民俗的相关研究上,也要继续增进与深入,为更好的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孙杨. 习近平: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12018.htm, 2014-09-24.
[2] Kroeber, A.L. and Kluckhohn, C. (1952) 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 & Ethnology, Cambridge.
[3] Dawkins, R. (1989) The Selfish Gene (2nd edition). Economic Journal, 110, 781-804.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9f30b5255974a2ca3fa9e6e27f253f33&site=xueshu_se
[4] 刘沛林. 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 24(4): 1-8.
[5] 罗雯. 武汉与恩施地域性民俗景观符号之比较[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13.
[6] 赵骏. 基于景观基因识别的湖北省民俗景观特征分类与保护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22.
[7] 胡月萍. 赣南传统民俗文化景观基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赣州: 赣南师范大学, 2022.
[8] 刘仲宇. 儒释道与中国民俗[M].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44.
[9] 申秀英, 刘沛林, 邓运员. 景观“基因图谱”视角的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J]. 人文地理, 2006, 21(4): 109-112.
[10]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
[11] 杨伯峻. 《孟子译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