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影像艺术类课程思政涵化分析
Digital Empowerment: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ltivation of Video Art Courses Based on BOPPPS Teaching Model
DOI: 10.12677/AE.2023.13101145, PDF, HTML, XML, 下载: 191  浏览: 277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韩鹏伟: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重庆
关键词: BOPPPS模式影视艺术类课程思政BOPPPS Model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摘要: 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影视艺术类教育作为文艺事业人才储备的基石,肩负着振导社会价值、繁荣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责任,高校影视艺术类在本科教学体系中是课程思政体系中有较强的文化导向作用。本文通过对BOPPPS教学模式的剖析,并与当前数字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思维相结合,将其置于高校影视艺术类课程教学之中,阐述课程思政体系与影视类课程合融合的可行性。
Abstract: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s the cornerstone of talent reserve, film and art educ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guiding social value, prospering national culture and enhancing cultural confidence. University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plays a strong cultural orient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of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mode of BOPPPS and combines it with the cur-rent digital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thinking, and puts it into the teaching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to explain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course with film and television courses.
文章引用:韩鹏伟. 数字赋能: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影像艺术类课程思政涵化分析[J]. 教育进展, 2023, 13(10): 7365-736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1145

1. 引言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根本。党的二十大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1] ,进一步突出了科教兴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针对于此,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如何打破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与影像艺术类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此,当下我国的数字化进程,运用“BOPPPS沉浸与反馈双向互能”教学模式来重新探讨与构建高校影像艺术类课程思政的数字化创新路径。

2. 数字赋能的BOPPPS模式效能

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的显著特征。当今社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中得到广泛深入应用,推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深度变革与转型发展。2022年3月,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人均每周上网时长26.7个小时;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3.08亿,城镇网民规模为7.59亿” ‎[2] ,即时通讯、网络视频等应用广泛普及。我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群体,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育方式,在线医疗、在线办公用户保持较快增长,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高校教育数字化早已不再是新鲜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升级换代,数字技术的手段不断丰富,正深刻改变着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形态。教育数字化是指以数字化为媒介,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打开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通过数字化思维重构教育生态。数字化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契机。在此之前我们要明确中国教育发展的升级换代,教育数字化的前提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学生进行在线学习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数字化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已从教育信息化开始向教育数字化向转,实现了从1.0向2.0的升级改造。将不同时期教育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化、体系化,最终呈现出教育数字化的宏观布局。

教育数字化关键是数字赋能之下如何促使学生能够从自发到自觉的心理变化去实现学习的自主化与终身化,“BOPPPS沉浸与反馈双向互能”教学模式正是我们需要嵌入教育教学的良性手段。

“BOPPPS教学模式是在加拿大诸多高校中率先使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一个注重学生参与和反馈的闭环教学过程模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3] 。BOPPP的名称来源于英语单词在教学模式的六个教学环节中的初始组合,包括六个教学环节:课程导入、学习目标、预评估、参与式学习、后评估和课程总结。

课程引入(Bridge)是案例作为导入的先行机制,授课教师以视频、动画、故事、问题以及热门话题等方法引出授课内容。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内心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一门难得技巧与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引入话题要尽量简洁,重点是对本次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或者未来可能碰到的问题有效关联与衔接。

学习目标(Objective)是学生明确个人在课程中的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每一个目标的设定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情状况出发,立足于对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技能三个角度。

课前摸底(Pre-assessment)的对学生前期学习情况的了解。一是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点与课后拓展知识的涵化效果,二是基于此可以调整后续教学内容的深度、进度、难点、重点、方向,让课程内容在不偏离课程体系的情况下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

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是BOPPPS教学模型最核心的理念,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讲清概念、重点、难点等主要知识点后,通过采用个人报告、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动手推算、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丰富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合作能力等素养的培养。

课后测验(Post-assessment)是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重要环节。该阶段的目的是验收学习成果。要求在课后或者教学过程中及时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反思修改,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课程总结(Summary)的目的在于通过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理清知识脉络,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BOPPPS”模型更加强调由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通常可以让多个学生进行总结补充,然后教师再强调重点、难点;由此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沉浸与反馈的协作效能

基于“BOPPPS沉浸与反馈双向互能”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工具,探索高校影像类课程专业实践教学,致力于构建适应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教育新生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新课改提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意味着当代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在“课程引入”与“参与性学习”的环节要时刻关注学生独特性,从当代学生生活的社会背景着手,制定能够合理准确的教学模式,加深学习过程的“沉浸感”。在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当中,“沉浸”一词来源于心流理论,最初是在1975年由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米哈里指出,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 ‎[4] ,他认为心流体验之所以能达到完全的投入,是因为目标明确,而且能得到即时的回馈;在“BOPPPS沉浸与反馈双向互能”教学模式中,学生群体的目标明确且反馈信息的途径多样,有充足的条件能够及时被教师所捕捉并整合分类,再次回馈给学生,形成双主体、多方位参与的反馈路径,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沉浸式氛围。

在随后的数十年里,研究人员对心流的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与调整,并逐步将这些特征划分到“心流前因、心流体验和心流结果这三个阶段中去” ‎[5] 。如今,人们生活在多屏时代,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休闲娱乐,都再难脱离屏幕而持续,这是科技高速发展而带来的社会生活模式的转变,屏幕作为媒介使沉浸感体验再次以一种具象化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学生作为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的群体,在面对屏幕的时候,更容易沉沦在屏幕所营造的世界当中。将课程思政与影像类课程专业教育相融合,辅以“BOPPPS沉浸与反馈双向互能”教学模式,打造具有沉浸体验的课堂氛围,学生作为沉浸主体接收到的是摆脱了照本宣科、更加生动的思政内容;借助影像呈现事物的直观性直白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群体关于历史的认知与记忆,这些认知与记忆将协助学生明确对自身的定位,如哈布瓦赫相信的,“现在的一代人是通过把自己的现在与自己建构的过去对置起来而意识到自身的” ‎[6] ,通过影视类课程的力量,思政课程将以一种打破时空壁垒、潜移默化的形式将伟大的思想与精神传递,带来学生个体情绪、行为上的转变,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良知系统”以达到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与和谐。

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改革创新,结合现有影像类专业现状开展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以人才培养模式为契机,引导高校教将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堂教学中。与此同时,在数字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利用多方媒介,在现有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网络平台、搭建新型媒介,推进课程思政化进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融入到影像类专业课程教育中,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真正的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应该拥有丰富和高尚的精神世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具备过硬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能力” ‎[7] 。

4. 嵌入与融合的内涵路径

将“BOPPPS”教学模式嵌入高校影像类课程教学中,将会行之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成果有效的进行教学互动与闭环反馈。影像类课程通过现今影像艺术的专业教育以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并良好地掌握艺术专业的理论、知识、技能,能够进行此类艺术创作研究及从事艺术教育和其它艺术工作的具有多维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专业艺术人才。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根据当代社会生活市场的影像人才需求而设计,培养以影像艺术为主要创作方式和教育方式的人才为主要目标。“BOPPPS”嵌入影像类课程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及课堂组织时最为行之有效的设计模式之一。在应用BOPPPS教学模型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方法上准确把握该模型的内涵,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身及学生的有效的二者嵌入式创新路径。

通过利用数字化的多元教学手段及手法,联合影像类实践作品创作,进而探索如何借助数字技术推动、促进和展现教学成果。深度挖掘思政教育中的艺术创作理念和方式,与影响类专业存在知识交叉的有艺术创作与审美经验这一重要板块,可以此为契机,打通学科竞赛的专业制约性,将影评大赛、爱国主义主题平面设计、爱国主义视频制作相结合的竞赛体系引入课程教学中,激励学生自主投入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专业竞赛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坚持以借助数字技术推动、促进和展现教学成果为索引,推进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以期教育模式适应当代的教育土壤,以此为基础,才有一定把握在未来向市场输送优质可塑造的专业人才。

高校作为衔接学生与社会的就业的最后一环,在为社会输出人才的职能上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探索可实行的教育模式是至关重要的。“BOPPPS沉浸与反馈双向互能”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是有据可循的,一是吸收了历代教育学家所强调的教育反馈环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曾提出四条教与学的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其中包括时至今日依然重要的反馈原则,他在其中强调,“教”只是一种暂时状态,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自力更生,这与当下国内想要促成的教育模式不谋而合;二是适应了当代受教育群体的特征,高度发展的社会状态,使得人们逐渐陷入内卷与内耗,而多工作作业会影响人们沉浸,涣散的注意力体现为不断地在多个任务、信息来源和工作程序之间转换焦点,但课堂上短暂的沉浸体验要求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使得参与主体的心中再难容下其他不相干的事物,促使学生暂时忘却来自外界的压力,沉浸在享受知识的愉悦之中;促进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向自觉转变,推动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从阶段性到终身性的改变。

以实践输出型人才培养为基准,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创新创业,开拓就业新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灵魂,高校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艺术类人才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的进行深化,在管理制度上采取了许多新举措。目前,高校的管理机制都是学分和学位的管理机制,学分制就是开发学生智力资源作为特点,当对学习进行独立自主安排的时候,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争取更高的学习目标来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其中之一就是要对专业特点进行淡化,对素质和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课学习的基础之上,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还有就是社会需求。对各种课程进行选修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

5. 结论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是与生俱来的,文化功能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职能。而影像类专业课程正是动态影像实践、制作、传播的有力阵地。影像类专业课程在人类学领域中,并不是被看成一个简单的中立专业内容或内容传播阵地,而是一种“赋予经验以意义”的认知模式。影像类专业课程学生以专业的手法拍摄,有着广袤的创作空间与澎湃的创作热情。“动态记录、拟态传播”暗含着教育数字化与数字化教育下高校影像类课程专业未来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加强数字化服务,融合思政元素教学,实现“BOPPPS沉浸与反馈双向互能”教学模式与线上线下混合创新相结合,推动跨界融合,拓展传播空间,构建学生影像类作品线上线下结合的全媒体多场域传播。一步一步革新高校影像艺术类课程思政的数字化创新路径,引领其他艺术类专业找到适应的数字化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3年重庆市教研教改项目《数字化沉浸与反馈:BOPPPS教学模式下重庆高校影像艺术类课程思政体系双向互能探索》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3558)。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 北京: 人民出版, 2022.
[2] 国家图书馆研究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23, 32(2): 91.
[3] 孙月芳, 郭照庄, 毕晓华, 江志超.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3(4): 30-32.
[4] [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M]. 张定绮, 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7: 67.
[5] Chen, H. (2000) Exploring Web Users’ On-Line Optimal Flow Experiences. Syracuse University, Syracuse, NY.
https://doi.org/10.1108/09593840010359473
[6]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 论集体记忆[M]. 毕然, 郭金华,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43.
[7]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 第2卷[M]. 蔡汀, 王义高, 祖晶,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