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论治荨麻疹
Treating Urticaria from Wind
DOI: 10.12677/ACM.2023.13102209, PDF, HTML, XML, 下载: 172  浏览: 309 
作者: 梁春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风邪荨麻疹Wind Pathogenic Urticaria
摘要: 荨麻疹是皮肤科临床难治性疾病,笔者认为本病的病机与风邪侵袭相关,风邪夹热或寒搏结于体表,而见风团,邪气稽留日久致使气血亏虚。风邪侵袭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分别用不同的治风之法,治疗不同类型荨麻疹。
Abstract: Urticaria is a clinically difficult to treat disease in dermatology.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is related to the invasion of wind evil, where wind evil sandwiches heat or cold beats on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and wind masses are seen. The prolonged retention of evil en-ergy leads to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The invasion of wind pathogens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this disease, and different methods of treating wind are used to treat different types of urticaria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auses and pathogenesis.
文章引用:梁春晖. 从风论治荨麻疹[J].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10): 15809-15813.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3.13102209

1. 引言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有时可伴有腹痛、腹泻和气促等症状 [1]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2] 中赵炳南先生将荨麻疹,分为风热型、风寒型和阴血不足型3个证型进行治疗。

风邪是本病发病的关键,风夹寒为风寒之邪,风夹热为风热之邪,风寒、风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邪气久侵人体可见气血亏虚 [3] 。

2. 风邪侵袭是荨麻疹发病的重要病因

《诸病源候论·风瘙隐胗候》言:“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结聚起,相连成隐胗。风气止在腠理,浮浅,其势微,故不肿不痛,但成隐胗瘙痒耳。”《针灸逢源》中论瘾疹疥癣篇中说:瘾疹皮肤枯燥风气相搏则生瘾疹。身体瘙痒。凡人汗出不可当风露卧。及浴后出早。使人身振寒热。以生风疹也。清代何梦瑶《医碥·卷之三·杂症·肿胀》曰:“风气相搏,风强(风多于热也)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风疾瘾疹论:“小儿风疾瘾疹者。小儿肌肤嫩。血气微弱。或因暖衣而腠理疏开。或天暄而汗津润出。忽为风邪所干。搏于血气。藏流于皮肤之间。不能消散。”这都是在强调风邪对荨麻疹的发病发生有重要致病作用。

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疡科》中说:“赤疹者,由冷湿搏于肌中,风热结成赤疹也。遇热则极,若冷则瘥也。白疹者,由于风气搏于肌中,风冷结为白疹也。遇冷则极或风中亦极。”杨晓丽 [4] 认为荨麻疹发病根本原因归结于“风”,风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且风邪致病最易兼夹其他病邪,例如热、寒。当风邪突出时,则见荨麻疹发病急骤,当本虚突出时,则见荨麻疹反复发作,病势缠绵。蒋燕 [3] 认为本病系外受风邪(风寒或风热)郁于肌表,使毛窍阻闭,不得宣泄,久则郁结化火,伤及阴血。可见风邪致病不仅引起肌表症状,更可进一步侵犯人体脏腑气血,损伤气血津液,加重病情。其表明了风邪较易夹热或夹寒侵袭人体导致风热型荨麻疹或风寒型荨麻疹发生。傅燕华 [5] 认为急性荨麻疹的病因多为风寒、风热,慢性荨麻疹在临床症状上无明显风寒、风热证的症状表现,而有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症状表现。

眭道顺 [6] 认为荨麻疹的病因中的外因主要为风邪内侵。崔巍 [7] 认为风邪为主的六淫邪气侵袭卫表,是荨麻疹发病的重要病因。

张坤 [8] 认为病因总归风邪。风寒、风热之邪,皆由风统领而致使荨麻疹的发生,故该病的发生与风邪关系最为密切。风邪夹热或寒侵袭人体,搏结于机表,而见荨麻疹,日久消耗气血,可见气血亏虚。

2.1. 风热型

《简明医彀》经曰:风痹瘾疹,乃风气挟热,郁于腠理,无从发散。起于皮肤,不红不肿,惟有颗粒高起而作痒者,风痹也;略有形迹见于皮肤者,瘾疹也。皆风热所成。或因新浴凑风及汗出脱解而得;或挟暑湿,久而不退,亦变疮疡。如风热甚者,防风通圣散。脉多浮数。冯常青 [9] 认为荨麻疹发病多与外感风热之邪有关。瞿幸 [10] 认为风热蕴阻少阳,郁久化热而见荨麻疹。高秀兰 [11] 认为患者荨麻疹发病,初期多为风热客于营分,日久风热相搏,郁而不散,体内可见风热毒瘀内蕴。风热侵袭是致使荨麻疹发病的常见病因。

2.2. 风寒型

《太平圣惠方》治风瘾疹诸方:夫风瘾疹者。由邪气客于皮肤。复遇风寒相搏。则为瘾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曲术汤中说:治因浴出凑风冷,遍身瘾疹,搔之随手肿突,及眩晕呕哕。

袁伟认为 [12] 风寒侵袭皮肤是致使荨麻疹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张娅捷 [13] 认为冬日汗后当风是致使风寒留恋,不得外透从而导致荨麻疹的重要病因。

2.3. 阴血不足型

王艳君 [14] 认为风入玄府郁于玄府,与脉中气血相搏,使营血卫气被束缚,致瘀血内生;邪气久留不去,日久可使气血亏虚。

陈华 [15] 认为荨麻疹反复发作的原因在于风邪侵袭人体,长期与气血搏结,而致气血亏虚。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重要基础是气血不足 [16] 。

3. 疏风是荨麻疹的重要治法

荨麻疹的治疗重在疏风。王进 [17] 认为风邪郁于肌肤腠理之间,治疗时重视疏风止痒。段佳钰 [18] 认为荨麻疹治疗应以疏风解表为总法。柴世牵 [19] 认为荨麻疹的主要致病因素为“风邪”,应重视对风药的应用。邹国明 [20] 认为风邪与气血相搏是发生风团的重要因素,用虫类药可达到搜风止痒之效。

荨麻疹治疗时根据夹杂邪气的不同,在疏风的基础上加减用药。吴斯金 [21] 认为风热型,治则清热祛风,方用消风散加减;风寒型,宜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桂枝汤加减;气血双虚型,治则补气养血,方用八珍汤加减。毕艳武 [22] 认为风邪是致使荨麻疹产生的主要外因,治疗时以祛风为主,并根据夹寒、夹热所夹杂的不同邪气,在祛风的基础上酌情加用清热或散寒药物,并持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风血同治”的观点。在各型荨麻疹治疗中均用防风、荆芥、蝉蜕等药祛风解表止痒,用白芍、川芎、当归等药养血活血,再随证加减。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主要为“风邪”。

3.1. 辛凉解表

高秀兰 [11] 认为荨麻疹初期多为风热侵袭营分,宜祛风泻热、凉血活血,并强调僵蚕这一散风泻热药对于风热型荨麻疹治疗的重要性。胡惠清 [23] 认为用加味荆防方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可使风热之邪外散。李菲 [24] 认为陈达灿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用疏风清热解郁药以达散热于表之效。

3.2. 辛温解表

吴敏 [25] 运用加味桂枝汤在临床治疗寒冷型荨麻疹风寒束表证时发现具有良好疗效。侯树德 [26] 认为以麻桂各半汤作为治疗风寒束表为主的荨麻疹的基本方是其治疗的最佳选择。

3.3. 补益气血

张剑 [16] 认为荨麻疹关键治法为大补气血和调和营卫,兼以疏风通络止痒。拟定了治疗荨麻疹治疗基本方“养血祛风汤”,药物如下:黄芪、当归、生地黄、白芍、白术、川芎、防风、茯苓、牡蛎、蒺藜、蝉蜕、僵蚕、郁金。

傅燕华 [5] 认为慢性荨麻疹病程长,久病耗伤气血,耗伤气而见气虚,耗伤气而见血虚,在治疗上用健脾益气养血之法。基本方由黄芪、红枣、山药、茯苓、当归、制首乌组成。

开雁 [27] 认为荨麻疹治宜益气养血、祛风止痒。毕艳武 [22] 认为荨麻疹各型治疗均用祛风解表止痒药,如防风、荆芥、蝉蜕;用养血活血药,如:白芍、川芎、当归;在此基础上再随证加减。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52岁,2022年7月10日初诊。主诉周身皮肤散发红色风团反复发作伴有瘙痒1个半月,加重1周。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皮肤起风团,风团色红灼热伴有剧痒,发作后风团消退缓慢。患者曾至当地皮肤病诊所就诊,诊断为“荨麻疹”。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2次/d,近1月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服药后仍反复发作伴有瘙痒,遂寻求中医治疗。症见患者周身皮肤表现为散发红色风团,瘙痒明显,遇热皮疹加重,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发作与饮食及情绪无关,无特殊发作规律。既往史:否认心肺系统疾病,否认甲状腺疾病。西医诊断: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风热证)。

治当祛风清热。处方如下:荆芥穗10 g,防风6 g,僵蚕6 g,浮萍6 g,生甘草6 g,金银花12 g,牛蒡子10 g,丹皮10 g,生地10 g,黄芩10 g,薄荷5 g,蝉蜕6 g,7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嘱患者继续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2次/d,

2022年7月17日二诊:服用中药后症状较前好转,风团出现时间减少,瘙痒较前减轻,但仍然消退较慢,患者情绪不佳,加郁金10 g,白芍10 g,继服7剂同前,盐酸西替利嗪片减为10mg,1次/d。

2022年7月24日三诊:诉瘙痒已明显好转,风团一周仅发作两次,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效不更方续口服14剂,嘱患者隔日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

按:本案患者为中年妇女,发病急骤,周身皮肤散发红色风团伴有瘙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辨为风热证。治以辛凉清热,处方以荆防方加减。二诊时患者因皮肤瘙痒,风团难退而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所以加郁金与白芍。

5. 结语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其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时采取个体化治疗,可有效缓解荨麻疹症状,充分体现中医药辩证对荨麻疹这一难治性皮肤病的治疗优势。以调和阴阳,治病求本为原则,采用祛风之法贯穿荨麻疹治疗之始终,可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可取得满意疗效,以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 40(10): 591-593.
[2] 赵炳南, 张志礼.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
[3] 蒋燕, 杨文思, 李鸫, 尤海燕. 荨麻疹的病名及病因病机探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3(9): 646-648.
[4] 杨晓丽, 付, 李琳. 祛风止痒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荨麻疹60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 18(6): 80.
[5] 傅燕华, 蔡希. 健脾养血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1, 38(5): 910-913.
https://doi.org/10.13192/j.ljtcm.2011.05.113.fuyh.100
[6] 眭道顺, 何敏, 李勇. 复方消风散结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8例临床观察[J]. 新中医, 2008, 40(4): 33-34.
https://doi.org/10.13457/j.cnki.jncm.2008.04.003
[7] 崔巍, 姜立娟, 李玉国, 李洪禹, 张文风. 防风类方辨证治疗荨麻疹经验[J]. 环球中医药, 2021, 14(7): 1249-1252.
[8] 张坤, 孙爱国. 当归饮子加减治疗荨麻疹62例[J]. 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8): 1989.
[9] 冯常青. 疏风止痒方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E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河北中医, 2021, 43(10): 1636-1639.
[10] 瞿幸. 抓主症辨证论治荨麻疹[J]. 中医杂志, 2011, 52(24): 2146-2147.
https://doi.org/10.13288/j.11-2166/r.2011.24.024
[11] 高秀兰, 倪诚. 荨麻疹从卫血论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 17(8): 882-883.
[12] 袁伟. 玉屏风颗粒联合赛庚啶治疗寒冷性荨麻疹80例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 2010, 50(29): 89.
[13] 张娅捷, 甘振威, 张博, 王丹, 张大旭. 针灸和饮食指导治疗荨麻疹87例[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4(4): 632.
https://doi.org/10.13481/j.1671-587x.2008.04.008
[14] 王艳君, 石钰, 李宏坤, 孙彬, 薛维华, 刘焕强. 基于玄府理论的刺络拔罐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 2022, 42(2): 157-161.
https://doi.org/10.13703/j.0255-2930.20210719-0005
[15] 陈华, 肖小星, 陶敏. 俞景茂教授和解少阳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验案拾萃[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10): 3131-3133.
[16] 张剑, 邓永琼, 杨茜, 叶田, 杨春艳, 胡祥宇. 杨文信教授辨质论治慢性荨麻疹经验介绍[J]. 新中医, 2011, 43(12): 146-147.
https://doi.org/10.13457/j.cnki.jncm.2011.12.056
[17] 王进, 陈健.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 33(3): 766-768.
[18] 段佳钰, 李献平. 李献平辨治荨麻疹验案举隅[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 35(3): 1280-1282.
[19] 柴世牵, 段丽阳, 周秋君, 罗宏宾, 曹毅, 陶茂灿. 试述风药在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J]. 浙江中医杂志, 2022, 57(4): 298-300.
[20] 邹国明, 贺丹. 李金娥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介绍[J]. 新中医, 2010, 42(5): 114-115.
https://doi.org/10.13457/j.cnki.jncm.2010.05.004
[21] 吴斯金.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10): 1961.
[22] 毕艳武, 鲍旭. 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J]. 辽宁中医杂志, 2008, 35(3): 398-399.
https://doi.org/10.13192/j.ljtcm.2008.03.82.biyw.005
[23] 胡惠清, 李静, 方坤, 卢彩红, 吕保先, 龙剑文. 加味荆防方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 33(9): 1101-1106.
[24] 李菲, 莫秀梅, 刘俊峰, 晏烽根, 叶思琪, 张瑜, 陈达灿. 陈达灿治疗荨麻疹学术思想总结[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5): 2769-2772.
[25] 吴敏, 郭静, 张虹亚, 刘涛峰, 刘小平, 孙洪波, 王建锋, 曹宇, 章纬. 加味桂枝汤治疗寒冷型荨麻疹风寒束表证30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 2020, 61(19): 1717-1720.
[26] 侯树德, 侯宁静, 侯玉萍. 麻桂各半汤化裁治疗荨麻疹120例[J]. 中医杂志, 2010, 51(S2): 5-6.
https://doi.org/10.13288/j.11-2166/r.2010.s2.125
[27] 开雁. 中药配合神阙穴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 15(7):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