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P教学模式的英语语音教学设计研究
A Study on the Design of English Phonics Teaching Based on the 5P Teaching Model
DOI: 10.12677/AE.2023.13101137, PDF, HTML, XML, 下载: 238  浏览: 434 
作者: 王朝英: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 宝鸡
关键词: 5P教学模式语音教学反思5p Teaching Model Phonetics Teaching Reflection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及英语教学的纵深发展,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变也势在必行,在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扬弃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是必要的。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常常偏重于读和写两大方面,而轻视了对语音的有效训练和技能培养。本文以5P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通过实施其中五个关键课堂环节,旨在推动该教学模式更有效地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中。同时,该研究还对这些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反思,以达到优化和改进该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的目标实现。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the change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s inevitable, and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produce a new teaching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However,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often favours the two major aspect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neglects the effective training and skill development of phonetics. With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the 5P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aims to promote the mor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his teaching model in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ve of its key classroom stage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also reflec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se teaching stages in order to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model to better facilitat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goal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文章引用:王朝英. 基于5P教学模式的英语语音教学设计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10): 7308-731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1137

1. 引言

英语在当今世界具有独特的地位,作为全世界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其在人际交往和信息沟通中越来越重要。我国的外语教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读和写,而忽视了语音的培养,造成大面积的中国式“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等问题。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及英语教学的纵深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改变忽视语音能力培养的现状也迫在眉睫。5P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因其每个步骤首字母均为P而得名,即Preparation,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Progress,它是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原有的3P教学法和五步教学法演变而来。5P教学模式具有简洁明了和操作性、可行性高等优点,在实际教学中运用5P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的质量,也能提升学生学的水平,符合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对英语语音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基于5P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在具体的语音课教学设计中落实五个课堂环节,并对5P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以达到促进该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的目的。

2. 5P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及概念介绍

2.1. 5P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旧的英语课程的侧重点在于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授,并且过于强调语法和词汇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在这种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之下,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次的英语课程改革侧重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生活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呼吁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提升教与学的质量 [2] 。5P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由“五步教学法”演变发展而来的,也正是在“五步教学法”对新课程要求的不适应性及新课程改革对教学和教材的新要求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3] 。具体来说,一方面,“五步教学法”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首先,五步教学法侧重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强调学生通过学习以后能够掌握基础性的语言知识。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为英语课程对于基础教育的总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其次,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要素整体发展为基础的 [5] 。简而言之,“五步教学法”侧重“双基”目标,而新课程则偏向“三维目标”。另一方面,在新教育改革的实施中,教学也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具体有高质高效的传授知识、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取得教学最佳效果以及突出学生主体等。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变也势在必行 [6] ;5P教学模式也正好能够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两个方面也正是5P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2.2. 5P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5P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理念提出的背景下,以准备热身,呈现感知,实践操练,生成运用,评价反思五个环节为课堂的基本流程的一种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7]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提出,我国外语教学教育领域的研究学者刘道义和张献臣二人率先提出了新的5P教学模式,即:Preparation (导入),Presentation (呈现),Practice (练习),Production (产出),Progress (评价)。该教学模式是由原来的3P教学模式和五步教学法演变发展而来的。5P教学模式的具体内涵如下:

第一,preparation,即导入,是5P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众所周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第一步对整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环节需要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达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同时也要为新课的导入做好准备。本环节的主要功能就是承上启下,为本节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引发学生兴趣,打开学生思路,为接下来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

第二,presentation,即呈现,在这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输入,使学生完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达到对知识的初步理解。知识的呈现方法也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图片,解释,视频,音频等多模态教学手段的应用,已完成知识输入的目的。该环节的功能是呈现本堂课需要的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感知和熟悉新的内容,进而达到对新知识的初步理解。

第三,practice,即练习,在练习环节,学生在上一步知识已经呈现及理解的基础上,对输入的知识进行练习,达到内化和吸收的目的。该环节的功能是促进学生对在呈现环节输入的新内容进行一定方式的练习。这种练习通常是在教师的控制之下进行的,但是随着教学进程的开展,它也会从控制的练习过渡到有意义的各种练习。

第四,production,即产出,产出是在练习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应用语言,在产出环节中,可以适当调整语境。比如,教师可以给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之上,设计一个新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目的的驱动下,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去运用新学的知识,在获得知识以后,逐步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该环节的功能就是要求学生可以真实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在对知识实际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有效产出,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五,progress,即评价,这个环节是整个课堂环节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该环节是对知识的归纳,反馈与提升。通过展示产出环节的成果,在生生互评及师生评价中,使学生反思本节课的所学,让学生能够在评价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获得新的进步。该环节的功能是能力检测与知识技能巩固和提升,也需要进一步扩展延伸,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探索。

3. 5P教学模式在语音课的应用

笔者以中国语言大学出版社改编的《英语语音在用》(初级)中复合词的重音一节,根据5P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步,准备热身。该阶段作为第一个环节,应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及为新课导入做好准备。这个阶段的设计如下:教师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达到激活已学知识的目的。同时,学生课前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视频资源提前自学,弄清楚复合词的概念、复合词的分类等与本节课内容息息相关的基础性知识,对所学内容进行大概了解。通过视频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达到了为本节课内容做铺垫的目的;教师在这个环节也会再次跟学生一起回顾上述基本概念,夯实学生基础,为本节课的展开做好准备。

第二步,呈现感知。该环节的主要内容是对新知识的呈现,给学生提供输入,能够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感知,进而达到初步理解。本节课的新知识即复合词的重音规则,在准备环节,学生对与复合词有关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呈现环节的重点在于重音规则的呈现与感知。该环节共有三个活动。笔者设计如下:首先,学生跟随录音,在听录音的同时在书上标出复合词的重读部分;接下来,学生跟随视频材料并跟读,再次体会本节复合词的重读规律。这两个活动的目的都是为学生提供输入——大多数复合词的重读规则,即大多数复合词都是重读复合词的前面部分。两个活动虽都是提供输入,跟视频跟读则会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前面活动中,学生完成对复合词的重读的一般规则。然而,复合词由于其构成不同,重音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接下来笔者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的活动:本节的第二部分呈现了复合词的不同构成方法,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知识,与小组同学讨论这一部分复合词的构成及其重读规律,随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发现该部分的复合词虽构成方法有不同,但具有相同的重读规则。即复合词的构成方式:形容词 + 名词,构成材料 + 名词,where + 名词及复合形容词这四类,但这四类复合词都是遵从该四类复合词的两个部分都重读的规则。通过以上活动即完成对新知识的呈现感知,达到输入、感知和理解的目的。

第三步,实践操练。在课堂上对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交际练习是成功课堂教学必备的要求。首先,教师就要明确本堂课需要重点练习的内容是哪些。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复合词的普遍重音规律,因此本节课的练习也就是围绕复合词重音进行。在英语课堂的练习,可以分为机械性练习和意义性练习两类。机械性练习是在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呈现之后,由教师合理组织学生进行模仿为主的训练。这种训练是对所学内容有控制的,反复练习的方式。例如跟读,就属于机械性练习。在这种练习之下,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反复,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虽然有时机械性练习显得单一枯燥,它却能为意义性练习做好准备。练习环节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但不管选择哪种训练方式都需确保其有效性。笔者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为机械性练习,即在练习环节由学生再次听录音,并且重复,在这个过程中,回顾之前所学的复合词重读规律,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吸收、内化的目的。

第四步,生成运用。不管是准备热身、呈现感知还是实践操练都是为生成运用服务的。教师通常通过运用等实践活动来检验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充分练习之后,转入生成运用,即产出,主要是针对新课中所学语言材料进行活学活用的表达性练习,也就是意义性练习 [8]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机会。让学生独立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开展交际活动。新课标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因此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主要通过任务活动,使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去运用语言,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笔者的设计如下:首先是同伴合作,即同桌两人利用教师提供的单词卡,用左侧单词与后侧单词合成一个复合词,并准确的读出该复合词。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复合词的构成方式;通过读出复合词,学生能够深化对复合词重音规则的内化。随后,学生需要运用这些复合词,通过问答再次加强对复合词的产出活动。教师也会示范该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型活动。其次是小组活动,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主题词,比如与学校、食物、动物等,学生和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写出与主题词相关的复合词。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复合词与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帮助学生将课内所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深对语言用法的了解,帮助学生自我成长与发挥。

第五步,评价反思。通过热身、呈现、练习及产出等各个环节的活动后,思考自己到底掌握了什么知识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本环节中教师需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了哪些任务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这个环节可以通过生生互评或师生点评方式提升教学实现感。笔者的设计是:让学生将她们在产出环节的同伴合作和小组活动的成果在班里进行展示,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同学的表现给予评价与建议。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可以明确这节课的得失到底在哪,并通过生生评价等促进自我和同伴的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达成归纳、反馈、提升的目的。

4. 对5P教学模式的反思

虽然笔者并没有将该教学设计落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但在设计过程中笔者也对5P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下面,将从5P教学模式使用应注意的问题及运用5P教学模式的建议两方面展开论述。

4.1. 注意的问题

第一,不要僵化使用该模式。5P教学模式的五大环节内容具体明晰,部分教师未弄清楚其内涵的情况下,使用可能出现过于模式化的问题。每堂课完完全全采用相同的步骤与活动,这样不根据学生学情和学生发展水平僵化使用该模式,教学效果得不到较好的体现。教师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明确其教学模式的使用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灵活变通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教学的需要,适当的打破5P教学模式的顺次或适当删减的方法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中。

第二,不要割裂与其他教学法的联系。5P教学模式的提出是课程改革对与英语教学模式变革的一次积极探索。5P教学模式的发展展现出英语教师及相关领域学者对课程改革和英语教学的关注。虽然近年来5P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但也应注意,只有不断尝试发展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因此,教师需要辩证的看待5P教学模式,不要割裂与其他教学法的联系,要根据具体的情景采取适用的教学方法。

第三,5P教学模式并不是完美的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首先,对于教学时间的把控问题。5P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为准备热身,该环节为后面教学的开展的基础。但在实际运用时,可能存在课前预习不充分,而无法进入下一教学环节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教师预设教学时间安排出现障碍。其次,教学目标实现存在问题。5P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展开的,很多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参与完成,以此来完成教学目的。但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个别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而其他同学却非常活跃、非常积极的,长期如此,班级内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从而也会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教学目标实现的促进者与见证者。此外,教学任务的完成中,而忽视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接受情况,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

4.2. 运用建议

第一,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常变常新。单一的教学方法会给学生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这也就说明就算是一个新颖的好方法,一直不变的使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此外,教师还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第二,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合理规划教学进程。虽然5P教学模式只有简单的五步,但教师在实际运用中也需要深刻了解这五个步骤具体的教学理念是什么,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而不是只是机械的完成这这个教学步骤。针对具体且真实的情境灵活选择和使用5P教学模式,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切实理解再灵活运用。此外,5P教学模式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需要教师对每个环节静心设计,充分准备,合理规划教学时间,使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时间合理安排同步进行。

第三,调整5P教学模式在课中的运用。5P教学模式虽然看起来是相对固定的五个步骤,但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学生的接受水平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这五个基本的教学环节是学习的一般过程,但也并不是完全不可变的过程,这也正好体现出了该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可以循环某个环节,及时规划各环节的安排。

5. 结语

5P教学模式是在课程改革中对英语教学模式变革的一次积极探索,它突破了五步教学法的局限,对英语语音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教的水平,也能提高学的效果。但只有不断探索研究,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传统和当代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力求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升级调整、改进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谭长法.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J]. 学生之友(初中版) (下), 2011(3): 17.
[2] 宋武俊云. 浅析大学语文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 54-55.
[3] 叶远, 吴敏. 国内英语交际教学法研究综述[J]. 科技视界, 2022(4): 100-101.
[4] 张艾萍. 小学英语口语自主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15.
[5] 田慧云.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 53.
[6] 华君. 运用5P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英语5P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 2010(Z4): 36-37.
[7] 李晨阳. “5P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8] 兰青林. “轻松学英语”实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 考试周刊, 2013(14):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