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互嵌视角下民族服饰租赁兴起研究
Research on the Rise of National Costume Rent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Economy Interlocking
DOI: 10.12677/ASS.2023.129755, PDF, HTML, XML, 下载: 373  浏览: 582 
作者: 潘佩仪, 高 静*: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广西 柳州
关键词: 经济文化互嵌民族服饰租赁Economy Culture Mutual Embeddedness National Costume Rental
摘要: 在市场经济逐渐复苏的背景下,民族服饰租赁行业应运而生。根据柳州市窑埠古镇民族服饰租赁业的实地调研,运用文化和经济互嵌的视角,重点探讨市场需求多元化与民族服饰租赁兴起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民族服饰租赁行业的兴起既是经济活力的体现,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彼此交融,合作共赢的市场局面正在成型。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gradual recovery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national clothing rental industry came into being.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ethnic clothing leasing industry in Yaobu Ancient Town of Liuzhou C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arket demand and the rise of ethnic clothing leas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and econom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ise of the national clothing rental industry is not only the embodiment of economic vitality,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brought by it blen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market situation of win-win cooperation is taking shape.
文章引用:潘佩仪, 高静. 文化–经济互嵌视角下民族服饰租赁兴起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9): 5508-551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9755

1. 引言

一个地方的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符号,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传达一种文化的力量 [1] 。而这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不仅反应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精神内涵,也是当地经济和社会的表现。民族服饰代表着民族独特的审美倾向和文化传承,以民族服饰为切入点展开研究,是对民族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 。随着疫情的开放,人们被压抑三年的情绪得到释放,在文化消费上不断求变,那些愉悦精神的文化产品更受欢迎,因此,古镇的民族服饰租赁市场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柳州凭借“一辆车、一江水、一朵花、一碗粉”频频“出圈”,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3] 。特别是今年五一小长假,根据文旅厅官方数据显示,柳州接待国内外游客39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03.6% [4] ,一跃成为最受欢迎的城市之一。而窑埠古镇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背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集商贸、文化于一体的地方,成为首批国家级夜间经济聚集地后,民族服饰租赁市场的火热现象也在这里有所体现。民族服饰租赁业的兴起和发展,既是当地经济活力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因此,本文将以窑埠古镇为例,从经济–文化互嵌视角出发,探讨民族服饰租赁市场的现状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经济特点,旨在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古镇的发展变化提供新的视角。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们对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外,学术界较早关注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到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 。

首先,从文化资本对经济的影响方面上,研究内容分先是集中在文化资本的定义 [6] 、表现形式 [7] 、估计指标上 [8] ,再者是对省级、区域文化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上。金相郁、武鹏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文化资本作为独立的变量加入到柯布–道格拉斯模型中,从回归结果中得出文化资本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的结论 [8] 。李娟伟、任宝平等人分析了1997~2012年间我国省级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对文化资本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文化资本的异质性协同效应能够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效率提高 [9] 。

其次,从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上。主要从理论分析和定量研究方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郭洁、吴殿廷基于河南省宁陵县的案例并运用SWOT分析该县文化产业的现状并验证该地区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0] 。Power [11] 和Allen [12] 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可以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和改变企业的投资模式的方式促进经济的增长。王林、顾江根据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的数据,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产生显著促进作用 [13] 。曹清峰、王家庭等人选取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方法强调文化产业集聚成为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 [14] 。

最后,在文化–旅游–经济方面,学者们侧重于将三者体现在发展过程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上。宋露、毛连宸根据2005~2019年间云南省旅游–文化–区域经济三个维度中的相关数据,研究了三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关系,结果表明,三个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均有较为显著的递增趋势,且系统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 [15] 。彭要龙针对江苏省13个市的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区域经济的耦合态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显示,江苏省旅游–文化–经济系统之间的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16] 。王栋同样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旅游、经济以及文化三个子系统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经济–文化整体协调度水平较低 [17] 。

综上所述,文化、经济、旅游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愈发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从现有文献来看,学者们倾向于从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等视角分析两两这之间的关系,且研究尺度多从省域、市域、县域以及经济带较为宏观角度切入,而运用社会学视角对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借鉴和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鉴于此,本文运用经济–文化互嵌视角,以窑埠古镇为例,分析民族服饰租赁现象在互嵌视角下的体现。进一步丰富民族服饰租赁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

3. 民族服饰租赁兴起的文化与经济的互嵌机制

3.1. 社会消费升级与文化消费倾向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消费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国人对于文化消费的追求和倾向,让追求文化和品味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服饰租赁市场便迎来了新的机遇。首先,社会消费升级促使消费观念改变。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物质消费已经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更倾向于追求精神文化层面上的体验,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于文化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派生更多的消费群体 [18] 。其次,文化消费的提升促进了民族服饰租赁市场的发展。现代社会强调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注重个体的形象塑造和展示。民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服饰市场上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感性化的需求和体验。最后,疫情开放之后,旅游业迎来强劲复苏,民族服饰租赁市场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各地文旅局局长纷纷扮相出境,穿戴民族服饰化身民族文化大使为家乡经济助力,吸引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提高当地旅游产业的收入水平,为地方经济注入动力。反之,地方经济得到发展之后,也为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投入更多精力,进而构成良性的发展互动。因此,两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

3.2. 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族服饰租赁市场一方面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和旅游体验的需求,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固守、发扬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民族服饰租赁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盘活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重要源泉。首先,民族服饰租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人们对民族服饰文化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消费所获得的体验,可以激起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这种文化认同感又助推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是社会资本积累的重要方式,利于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 。其次,民族服饰租赁具有资源投入少、循坏利用率高的优点,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模式,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服饰租赁行业,可促进业态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和产品质量提升,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在消费心理和社会交往、休闲和娱乐等需求。最后,服饰租赁的兴起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吸引力,为旅游、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新的机遇,帮助各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从而形成经济产业链,帮助当地实现经济创收。

4. 民族服饰租赁兴起的文化与经济的互嵌效应

4.1. 民族服饰租赁的文化效应

4.1.1. 民族服饰租赁重新定义文化认知

服饰不仅仅是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外在表现 [19] 。服饰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风俗性的文化发展史。民族服饰租赁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模式,人们可以通过租用民族传统服饰的方式进一步认识民族文化。民族服饰不仅仅只是一种着装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符号,能够让人们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传达文化所代表的形象,是一种与文化亲近的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代的融合。

我们本身对古装也很感兴趣,像我今天穿的这条马面裙是清朝元素的,这个颜色和图案构成的是清新淡雅型的风格,还有我朋友这个是宋代元素的包包。现在这种改良版的服饰可能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标准,让国人重新将民族服饰穿在身上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直观的看到。(茂名游客,覃女士)

民族服饰租赁行业也成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能够让使用者能直观地了解自己所穿在身上服饰背后的民族背景和文化内涵。服饰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也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品味,人们也借此不同风格的服饰展示自身的情操和追求,展现出一种自信、开放的精神面貌。

4.1.2. 民族服饰租赁重新定义文化传承方式

民族服饰租赁作为非常规的文化传承方式,对游客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更能让游客们对在地重要文化的关注,通过租赁这种直接参与式的体验中,动态的展示不同样式、不同银饰的侗族、苗族服饰,向人们展示当地民族服饰的传承方式 [20] 。同时,通过融入丰富的场景,营造古镇复古的氛围,满足游客沉浸式体验,提高游客对文化的认知。

古镇在建筑上的布置还是很用心的,像这种木制小屋、挂满灯笼的小巷,种满花草的小庭院,挺有意境的。穿上这种民族服饰走在小镇中拍照也觉得很应景,路上的游客也会被我们这个叮叮当当的银装头饰所吸引,赞赏这种服饰的美。虽然我是非少数民族的广西人,但是穿上这个苗族服饰之后让我产生一种归属感。(广西民大游客,张同学)

穿着民族服饰的游客不仅仅是旅行者,更是文化传播者,每一个穿着民族服饰的游客都是一个大写的民族文化传播者,能够让民族服饰有了直接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他们通过穿着民族服饰向人民展示着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精髓,并借助被精心设计的场景以此吸引更多的关注。

4.2. 民族服饰租赁的经济效应

4.2.1. 民族服饰租赁的市场推动作用

民族服饰租赁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不断辐射到周边的城市和省域,促进了民族服饰租赁行业的扩大和繁荣。民族服饰租赁还可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通过共享和再利用服饰资源,减少浪费,降低环境污染,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我来古镇上班还不到一年,看着这里的服饰店从去年10月开的一家到现在两三百。游客多数是外地来的,广东省、湖南省、山西省等,广西本地的有南宁、贵港、梧州等。之前三月三时很多游客想约五一假期拍照,都爆满了约不到。游客虽然觉得服饰是租的,但是他们主要是想要拍照留念、发朋友圈。对我们商家来说,可以减少成本,提高服饰利用率。(凤X民族服饰体验馆店员,苏女士)

重在体验而非拥有的消费方式变化,让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对于商家来说,省内外需求者的增多,为其市场开拓更为便捷。对消费者而言,民族服饰租赁以低价租赁的方式为顾客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民族服饰,享受“短暂而优质”体验。让追求文化与品味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也成为了一种旅游消费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创造了市场价值,也促进了民族服饰产业的发展。

4.2.2. 民族服饰租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民族服饰租赁在市场中的表现不单单是对市场需求的满足,还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加快物流业流通、给电商带来商机、摄影技术和信息服务业的需求等等。民族服饰租赁的兴起所催生的相关产业,这些产业相互支持并形成业态聚集,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的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福利。

在宣传方面,主要在小红书、抖音上面发布,因为我们是今年3月初才开这个店,所以要在网络平台上面投入资金来扩大宣传。摄影师现在也越来越多了,像柳州摄影协会的爱好者晚上也古镇这边兼职。古镇现在比以前热闹,大家都爱来这边拍照打卡、散步,像小吃、购物、手工艺品这些也涌入进来,比如像C区那边,现在增加小朋友游玩的网红桥项目。(瑾X民族服饰店主,吴女士)

民族服饰租赁行业的发展对周边及其其他产业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尤其是女性和青年人,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随着服饰产业的带动,外来商户的入驻以及第三产业服务资源的不断丰富,提高当地的经济活跃程度,扩大柳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3. 民族服饰租赁的文化–经济互嵌效应

4.3.1. 对民族服饰的消费即是对文化的投资

文化产业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现象或者文化产业实践,而是与现代社会性质紧密相连的,与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共生共存的事件 [21] 。民族服饰文化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内生动力和重要资源,反之,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也为服饰文化的生成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促进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文化服务的投资。

疫情放开之后,民族服饰行业让古镇火起来,很多商户看到这行赚钱,就往里面投资。其中离不开政府等相关的部门支持和引导,比如,刚开始政府有一个免两年商铺租金优惠,吸引商户来投资。后来,又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我们商会组织晚会、设百家宴。(商会秘书长,黄先生)

网红柳州频频出圈,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往,民族服饰的兴起又重新点燃带古镇的烟火气息。民族服饰行业带动古镇的兴旺完美地诠释了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从这个种意义上讲,民族服饰这种文化消费对当地的文化资本以及社会资本有着相互促进的影响。

4.3.2. 对民族服饰的商业化转化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产业具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22] ,那些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文化要素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通过不断对文化塑造进行守正创新,才能为文化发展空间带来更多的吸引力。事实上,一个地方的民族服饰文化程度越大,能够有效激发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而民族服饰作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挖掘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发展环境中经久不衰。

现在服饰店有300多家,在行业发展中已经处于饱和的状态。但是民族服饰的文化底蕴还没有得到深度的挖掘,没有浓厚的文化做支撑,旅游和经济就发展不起来。目前商会也积极地做业态引导,建议一些商户把租改成卖,并联合几家商会把一些门店的服饰收购回来,计划经过创新之后用来做文化展示,也正在努力跟中国书法协会、国画协会、市政府等积极洽谈去打造文化这一块。(商会秘书长,黄先生)

立足文化追求的经济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态势,唯有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能促进经济和文化整体发展的文化元素,形成一个不仅能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的物质空间,又能赓续传统文化遗产的文化氛围。对民族服饰的商业化转化也就是对民族服饰进行创新性转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民族服饰在经济发展中的质量,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新的文化风貌。

5. 结束语

民族服饰租赁是商业市场、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推动了市场需求的满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扩大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民族服饰租赁不仅作为一种商业租赁行为,也是一种非正式的文化传承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传播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带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向着文化与经济互嵌的方向发展。这种新型市场形态在不断升级,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多的方向和可能性。基于实地调查中发现的缺乏文化传承人、从业经营者深挖以及缺少相关政策支持等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以更好深度挖掘民族服饰的文化底蕴,不断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第一,对文化传承人的挖掘。文化传承人在讲述文化历史,传播民族文化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挖掘地方民族服饰的主要代表传承人,将手工技艺传承人的历史、传统织布工具、优秀的手工作品等绘制成文化长廊,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从而增强人民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设置相应的展厅向游客展示传统手工制作的流程工序,通过动态的方式使大众对传统服饰文化有更加立体、全面的了解,让游客在游玩古镇的时候又能感受文化的熏陶。

第二,对既懂经济又懂文化的从业人员的挖掘。对懂经济又懂文化的从业人员的挖掘不仅是传播和发展民族服饰文化的需要也是促进古镇经济繁荣发展的需要。要挖掘这样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不仅要靠培养,还有靠招揽。在培养上,开展校企合作,设立研究实践基地,加强企业与文化行业人才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要注重内部从业人员的培养。在招揽上,商会在联合商管在招商引资的过程,提高从商人员的准入门槛,对于文化素质不高的从业人员,要经过相应的经商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培训,合格者方能上岗。

第三,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的扶持能够给民族服饰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设立民族服饰文化传承机构,吸引各大高校民俗文化的教师和研究民族服饰的专家,为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提供专业指导 [23] 。同时,设立文化教育中心,壮大研究学者的队伍,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民族服饰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政府联合商会根据传统节日开展民族服饰文化展览活动,使之成为推动该地区发展的文化资本。进一步加强商会对商户进行民族服饰文化推广的监督,规范市场中的服饰产品,打击恶意哄抬价格行为。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冯子标, 王建功. 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5(2): 91-93.
[2] 韦宜均, 赵恒煜.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1955-2022年) [J]. 丝绸, 2023, 60(4): 88.
[3] 乔磊晶. “网红”柳州的“出圈”密码——探寻柳州市宜居宜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N]. 赤峰日报, 2023-04-07(001).
[4] 广西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 丰富供给消费火热 广西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强劲复苏,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Z/OL]. http://wlt,gxzf,gov,cn/zwdt/gzdt/t16419415,shtml, 2023-05-05.
[5] 马克思∙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于晓, 等,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7.
[6] [澳]戴维∙思罗斯比. 什么是文化资本? [J]. 潘飞, 编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1): 50-53.
[7] 袁晓婷, 陈春花. 文化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研究[J]. 科学研究, 2006, 24(z1): 99-100.
[8] 金相郁. 文化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 统计研究, 2009, 26(2): 29.
[9] 李娟伟, 任保平, 刚翠翠. 文化资本异质性能够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吗?——来自30个省区面板数据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3): 24-31.
[10] 郭洁, 吴殿廷. 文化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转型中的现状研究——以河南省宁陵县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12): 178-273.
[11] Power, D. (2002) “Cultural Industries” in Sweden: An Assessment of Their Place in the Swedish Economy. Economic Geography, 78, 103-127.
https://doi.org/10.2307/4140784
[12] Allen, J. (2004) Cultural-Products Industries and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spects for Growth and Market Contestation in Global Context. Urban Affairs Review, 39, 461-490.
https://doi.org/10.1177/1078087403261256
[13] 王林, 顾江. 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来自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2): 84-88.
[14] 曹清峰, 王家庭, 杨庭. 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4(5): 51.
[15] 宋露, 毛连宸. 云南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 2022(7): 32-33.
[16] 彭要龙. 区域旅游-文化-经济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南昌大学, 2019,
[17] 王栋. 河南省区域旅游-经济-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河南大学, 2020.
[18] 马逸初, 孙晓红. 京津冀城市群公共文化服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 经济与管理, 2023.
[19] 左卫尹. 中国传统服饰中蕴含的审美思想及文化价值[J]. 印染, 2023, 49(6): 102-103.
[20] 邹涛. 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J]. 装饰, 2015(9): 142-143.
[21] 宗祖盼, 李凤亮. 文化产业研究的发生学视野[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4): 54-61.
[22] 李文钢.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文化二重性矛盾与调和[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43(9): 44-46.
[23] 胡洁. 以服饰为载体的民俗文化传承[J]. 棉纺织技术, 2022, 50(8):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