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深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Path of High Skilled Tal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Deepening”
DOI: 10.12677/VE.2023.125134, PDF, HTML, XML, 下载: 231  浏览: 54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胡扬清: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友嘉智能制造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创新深化高职高技能人才“Innovation Deepening”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 Skilled Talents
摘要: “创新深化”是“两个先行”的战略核心,针对高技能人才的现实困局,在“创新深化”视角下,明确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培养路径。本研究拟通过优化顶层设计、迭代教育理念、构建评价体系,优化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视野、思维和能力,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专门技术技能的人才,并进一步提炼“政校企所,协同育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Abstract: “Innovation deepening” is the strategic core of “two priorities”. In response to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faced by high skilled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deepening”,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cultivating high skilled talents and explore training paths. By optimizing top-level design, iterating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constructing an evaluation system, we aim to optimize the path for cultivating high skilled talents in the new era,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vision, thinking, and abiliti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e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specialized technical skill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for cultivating high skilled talents through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school, enterprise, and institution”.
文章引用:胡扬清. “创新深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职业教育, 2023, 12(5): 869-873. https://doi.org/10.12677/VE.2023.125134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等国家战略纵深推进,不断暴露出传统职业教育面向高端制造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短板与不足。开展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对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强化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及社会责任感,促进高质量就业,推动社会经济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1] ,提出要全面实施“技能中国行动”,重点从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发挥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和服务供给等五个方面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2023年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上,易炼红书记发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总动员令,强调“创新深化”是“两个先行”的战略核心 ‎[2] 。创新深化对技术工人队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更应着眼于建设技能型社会目标,依托新技术赋能,持续优化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路径,实现技能人才职业培育全周期、动态化和全面化,逐步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聚焦技能人才的全生命周期发展,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培育机制,为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2. 高技能人才现实困局

从我国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来看,当前矛盾突出表现为“四多四少” ‎[3] :初级工多、高级工少,传统技工多、现代型技工少,单一型技工多、复合型技工少,短训速成的技工多、系统培养的技工少。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关键“短板”。持续壮大技能人才规模,大幅提高技能人才素质,推动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相适应,是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从就业领域看,当前矛盾突出表现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其中,“就业难”主要体现为部分劳动者知识技能不能适应现代产业新发展新要求,“招人难”主要体现为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1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高级技师求人倍率达到3.11,即3个多岗位才有1个符合条件的求职者。提高劳动者技能,是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

面对以上矛盾,很多学者就高职院校如何培养技能人才进行了相关研究。王赟等 ‎[4] 提出了高职院校“五位一体”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五级推进”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刘永博等 ‎[5] 提出从“明确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建设、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编制、实践教学产学合一、强化培养质量考核评价要求”等五个方面构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宋田田 ‎[6] 提出高职院校要构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这些研究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创新深化”要求下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路径需求更为复杂、维度更为全面、培养目标更高,易炼红书记强调要以创新深化持续擦亮创新浙江的鲜明标识,生动呈现新时代创业创新创造创富的美好图景,重点要“以超常力度一体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省,推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有机一体,构成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职院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有机结合的重要一环,更需要深刻理解“创新深化”内涵,优化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视野、思维和能力,为深入践行二十大精神、冲锋“两个先行”贡献高职力量。

3. “创新深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2022年8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达成《天津倡议》,认为“职业教育是创造价值的教育,可帮助人们获得技术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应对环境变化,是以能力为本位、需求为导向、贯穿人一生的教育,是提升产业效能、促进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充分和生产性就业、增进人民福祉、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易炼红书记在新春第一会上强调“育才选才要更有方向,注重培养杰出青年科学家、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队伍,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企业家”。

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专门技术技能的人才是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深化”视角下高技能人才培养,坚持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为手段,充分运用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将个人所具备的创新理念、创业想法、技术能力等运用到一线各行业、各领域的生产、服务、管理当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做对社会发展有用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

为实现该目标,需要从“创新深化”的角度,全面分析总结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方法和成果,总结提炼机制和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组织结构,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责任,优化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和政策、资金保障,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活动相关配套管理制度,确保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运行;建立长期利益驱动机制,吸引企业集群积极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总结和分析具体的实践成果,提炼出一套“政校企所,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

4. “创新深化”视角下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路径考量

4.1. 优化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在“创新深化”背景下开展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应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相关政策,紧紧跟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趋势,紧紧贴合国家、省市、区域战略规划目标,将培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技能教育、训练、实践、比赛,“政校企所”四方协同发力,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分阶段开展“创新深化”教育(图1),第一阶段:知识学习阶段(大一、大二)。将“创新深化”思想融入各类课程中,通过公共课讲述“创新深化”思想和理念、专业基础课介绍双创精神、专业核心课讲授实现技术创新的方式方法,深化高职学生对“创新深化”内涵的掌握;第二阶段:能力提升阶段(大二、大三)。高职学生通过实验实训、学科竞赛、社团等平台,充分发挥自身所学“创新深化”思维、运用专业知识,实现专业能力的强化和提升;第三阶段:素质锤炼阶段(大二、大三)。在前一阶段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通过参加“互联网+”“振兴杯”“挑战杯”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实现综合素质的进一步锤炼;第四阶段:实践应用阶段(大三)。通过前期基础、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组织学生在优秀对口企业进行实习,进一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打好坚实基础。

Figure 1. Framework diagram of phased “innovation deepening” education

图1. 分阶段“创新深化”教育框架图

4.2. 迭代教育理念

系统分析“创新深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功能定位、协同育人机制、培养体系的构建等具体问题,坚持“政校企所、协同育人,覆盖全体、强化实践、分层教育”的教育理念。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就是满足社会对人才和技能的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应该特别重视社会的实际需求,这也就要求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融入社会元素。

在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将社会元素融入培养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相关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为高职院校教学、实训以及科研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资源禀赋,融入特色教学元素,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按照行业、企业的需求培育新时代高技能人才,为产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又要符合教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完善系统的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毕业即能上岗,也能适应企业生产节奏。在“教学有成效,企业得人才”的双赢指导理念下,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深度合作,开办“共享工厂”,企业提供场地、设备、技术及实战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技术员,学校提供师资及丰厚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联合培养高职人才,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高职学生在专业技术学习上能够了解并掌握最新的规范标准和技能资格要求,在课堂中就能掌握岗位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更好的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升自身素质。

围绕“创新深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教材也需要同步的改革迭代,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及优化等,相应的在教材编制中根据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勇于打破传统的专业知识逻辑结构,重新组织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一是融入思政元素、创新元素、劳动元素,在教学内容中体现爱国主义思想、创新深化思想、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体现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二是以对口专业岗位群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将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提前获得相应的知识以及技能训练;三是升级课堂教学手段,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岗位所需、学生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如实训、实操、进企业、看现场等,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不断趋近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4.3. 构建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机制,从“创新深化”的视角深入分析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坚持深化改革、多元评价、科学公正、以用为本,健全完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1) 评价原则。在培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按照所制定的校企合作、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素质拓展等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均应根据体系来进行,由“政校企所”共同来产生评价原则。

2) 评价指标。建立过程和结果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将课堂教学过程作为关键的评价指标。二是将对口岗位的专业素质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发挥信息技术在人才评价中的作用,运用大数据为评价工作拓展新思路、提供新方法、注入新活力。

3) 评价方法。一是在课程评价中,应避免模糊不清,要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来描绘学生,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二是充分考虑技能人才的差异性,根据不同的人才类型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不拘泥于传统的评价方式,丰富人才评价手段,结合不同专业领域人才特点,灵活采用不同评价形式,通过展示产品或成果直观体现人才的水平和能力,使考核内容更加真实准确。三是要突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有效作用,根据行业特色和多样性场景制定高技能人才“专属”差异化评价体系,为行业需求提供各种各样的高技能人才,真正做到企业需要的人才就是学校培养的人才。

5. 结语

在“创新深化”视角下,本研究进一步提炼明确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优化顶层设计、迭代教育理念、构建评价体系,走出一条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视野、思维和能力,真正做到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专门技术技能的人才。

基金项目

2023年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2305)。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Z]. http://www.gov.cn/zhengce/2022-10/07/content_5716030.htm, 2022-10-07
[2] 翁浩浩, 余勤. 易炼红在全省“新春第一会”上强调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N]. 浙江日报(1), 2023-01-29.
[3] 邱玥. 高技能人才, 为经济发展注入“原动力” [N]. 光明日报(15), 2022-11-04.
[4] 王赟. 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与实践——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22): 62-65.
[5] 刘永博. 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 16(35): 214, 216.
[6] 宋田田. 新时代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J]. 珠江水运, 2022(17): 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