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区参与因素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基于2018CLASS数据实证分析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Factor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e Aging—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2018CLASS Data
DOI: 10.12677/AR.2023.103115, PDF, HTML, XML, 下载: 139  浏览: 842 
作者: 孙雨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OLS模型养老服务生活质量积极老龄化OLS Model Elderly Care Services Quality Of Life Active Aging
摘要: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社区各类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为构建老年人友好型社区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调查数据库,并运用Stata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因变量,进行OLS回归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对模型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建议应注重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的可及性。此外,还应加强对老年人的需求调研,针对不同老年人群体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养老服务,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building a friendly community for the elderly by conducting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through various community elderly care services. Research and use the community elderly care service survey database, and use Stata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organize and analyze the data. OLS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and conduc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odel results.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improving service quality, expanding service scope, and improving service accessibility. In add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research on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and provide personalized and differentiated elderly care services for different groups of elderly peop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appiness of the elderly.
文章引用:孙雨萌.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区参与因素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基于2018CLASS数据实证分析[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3): 884-894.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3115

1.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进步和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养老服务成为关乎老年人福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并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当前的政策和中国的国情背景下,开展社区提供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例如,实施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计划,加大了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此外,还出台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推动社区组织、志愿者和社会企业等多方参与养老服务的提供。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研究社区提供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实证支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养老服务体系。其次,中国的国情特点也对养老服务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和家庭观念使得家庭在老年人照料和支持方面承担重要责任。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传统家庭支持的压力增加,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因此,研究社区提供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可以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和促进社区与家庭相互衔接提供实践指导 [1] 。

综上所述,结合当今的政策和中国的国情背景,开展社区提供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指导养老政策和服务模式的调整,也能够为实现老年人幸福安康和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性研究相对不充分。学者们通常采用直接评价法和间接评价法两种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这一方面 [2] 。直接评价法是指直接对社区养老服务进行评估 [3] 。而间接评价法则通过使用社会指标来评估社区养老服务的实施效果,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的变化。总结已有的研究发现,社区养老服务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并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4] 。然而,研究也揭示了一些共同存在的问题,例如服务过剩和供给不足 [5] 。这些问题表明,在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时需要平衡考虑,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适应性,增强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以及加强与老年人的互动和反馈机制,以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性 [6] 。

2.2. 理论框架

在研究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区参与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为研究提供框架和理论支持,帮助深入理解社区参与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并为积极老龄化政策和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 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关注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在研究中,可以探讨社区参与对于老年人社会资本的积累,包括邻里互助、社交支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这些社会资本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作用机制。

2) 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强调社会关系对个体的支持和帮助对其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研究可以探讨社区参与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的提供,包括亲属、邻里、朋友等各类社会支持网络的形成和影响,以及这些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机制。

3)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关注个体对自身能力和控制力的信念,以及这种信念对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可以探讨社区参与对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包括社区参与活动对于老年人自我认同、自主性和自我效能信念的影响,以及这种自我效能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4)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关注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可以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探讨社区参与对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包括社区资源、服务设施、社交网络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机制。

5) 积极老龄化理论:积极老龄化理论强调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研究可以从积极老龄化的角度探讨社区参与对老年人积极参与、自我发展和满足感的影响,以及这些积极因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3. 研究假设

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是多样的。回顾相关文献,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人们莫衷一是,大多是根据养老保障内容(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心理保健和法律维权等)进行区分 [7] 。

本文根据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内容提出一下假设作为开展研究的基础,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进一步验证这些假设,并探讨社区提供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机制。

假设一: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种类和质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研究假设社区提供多样化且质量较高的养老服务将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二: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研究假设社区养老服务的覆盖范围广、服务便捷性高将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三:老年人个体特征对社区养老服务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存在调节效应。研究假设老年人的教育水平、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网络等个体特征可能会调节社区养老服务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即这些特征可能会影响社区养老服务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

4. 研究设计

4.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都来源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社区提供养老服务水平十分低下,上门探访21.5%、提供法律援助14.9%、老年人服务热线10.7%、日托站或托老所10.1%、老年饭桌或饭托10%、心理咨询、上门做家务9.6%、帮助日常看病6.9%、陪同看病6.8%,全都不足50%,说明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响应情况较差。

4.2. 变量选取与描述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中的相关问题,确定相关变量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进行相关研究,见下表1

Table 1. Model variable interpretation and assignment table

表1. 模型变量解释及赋值表

4.2.1. 生活质量的评估

自评生活状况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的感受和主观评价来评估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况 [7] 。自评生活状况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充分考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需求,反映个体对自己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满意度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个体的生活状态。然而,自评生活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其主观性,不同个体对同一方面的评估存在主观偏差和个人差异。此外,个体的评估可能会受到情绪、记忆和情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估结果的相对主观性和可变性。

尽管如此,自评生活状况仍然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特别是在研究中,它可以提供对个体生活质量的主观认知和评估,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结合客观指标和其他评估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和理解个体的生活质量。在调查问卷中,相应题目为“您对您目前的生活感到满意吗”,其答案选项分别为“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4.2.2. 社区养老服务

社区提供养老服务情况指的是社区为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提供的各种支持和服务。这些服务旨在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以满足他们的身体、心理、社交和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 [8] 。社区提供养老服务情况的好坏与全面性、适宜性、可及性、质量和满意度等因素相关。

在CLASS问卷中,通过题本“您所在社区是否提供以下服务”来判定社区是否提供某项养老服务。 该题本包括上门探访、老年人服务热线、陪同看病、帮助日常看病、提供法律援助、上门做家务、老年饭桌或送饭、日托站或托老所、心理咨询九项养老服务,通过被调查者逐项回答“是”或“否”,来判定社区是否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

4.2.3. 其他控制变量

在研究中设置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其他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感兴趣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干扰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可靠地得出结论。

老年人生活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居住地类型、身体健康状况,本文选取这八个变量为控制变量,在教育水平变量中,包括不识字、私塾/扫盲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在婚姻状况变量中,包括已婚有配偶、离婚、丧偶、从未结过婚等情况。

4.3. 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含有多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因变量为老年人生活质量,自变量分别为:受教育水平、婚姻关系状况。选择OL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的线性关系 [9] ,模型如下:

Y = β 0 + β 1 X 1 + β 2 X 2 + + β n X n + ε

式中,Y为因变量健康状况, X 1 X 2 、……、 X n 是自变量, ε 为随机误差项, β 0 为回归截距, β 1 β 2 、……、 β n 为回归系数。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实证分析

表2为社区参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间相关性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

1) 社区上门探访和老年人生活质量间存在相关性,因为上门探访是指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拜访老年人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通过提供社交支持、心理健康支持、健康管理和资源支持等方面的帮助,能够促进老年人的福祉和生活满意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 老年人服务热线和老年人生活质量间存在相关性,因为它可以提供老年人在需要时的即时支持。老年人可能面临各种问题和困扰,包括健康问题、心理压力、社交孤立等。通过拨打服务热线,老年人可以获得专业的咨询、援助和指导,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3) 陪同看病、帮助日常看病、提供法律援助和老年人生活质量间存在相关性,陪同看病、帮助日常看病以及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能够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权益。老年人在面对医疗问题或法律事务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这些服务可以提供必要的陪伴、协助和法律知识,使老年人获得合适的医疗治疗和法律支持,维护其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4) 上门做家务、老年饭桌或送饭社、日托站或托老所和老年人生活质量间存在相关性,因为这些服务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便利。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面临日常家务繁琐、独居饮食问题以及日间照料需求等困扰。这些服务可以减轻老年人的家务负担,提供健康饮食支持和日间照料,帮助老年人获得更便捷、安心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5) 心理咨询和老年人生活质量间存在相关性,因为心理咨询服务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老年人常常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如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咨询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老年人面对情绪困扰、调适生活态度,增强心理韧性,从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ith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表2. 社区参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间相关性分析

***p < 0.01, **p < 0.05, *p < 0.1。

表3为社区参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OLS模型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

模型1:只加入控制变量。分析结果表明,上门探访、帮助日常看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提供法律援助、上门做家务、老年饭桌或送饭、日托站或托老所等因素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模型2:在上一个模型、基础之上,加入性别、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婚姻状况越差对老年人生活质量越呈显著负向影响。

模型3:在上一个模型基础之上,加入政治面貌、居住地类型、身体健康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地类型和身体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政治面貌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呈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

Table 3. OLS model result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factors influencing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dults

表3. 社区参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OLS模型结果

注:*代表p < 0.05,**代表p <0.01,***代表p <0.001

5.2. 结果分析

5.2.1. 模型1结果说明

当社区提供上门服务和老年人服务热线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会有所提高。老年人常常面临社交孤立的风险,特别是那些居住独自或家庭支持有限的老年人。上门探访可以为他们带来社交互动和情感支持,减轻孤独感,增加社交联系,提升生活质量。老年人在日常看病过程中可能面临诸多困难,如就医交通、医疗预约、药物管理等。提供帮助和陪伴可以减轻老年人在医疗方面的负担和困扰,保证他们及时就医和获得合适的医疗照顾,当提供法律援助、上门做家务、老年饭桌或送饭、日托站或托老所等因素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负向影响时,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可能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的法律帮助可能不准确或不完善,导致老年人在法律问题上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和解决方案。同样地,如果上门做家务的服务质量差,导致家务事务无法得到妥善处理,或者老年饭桌或送饭服务提供的饮食质量不好,这些因素可能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缺乏个性化关注:如果提供的服务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可能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老年人的需求因人而异,如果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个体化需求,无法提供所需的关心和关注,可能会导致老年人感到不满或不舒适。如果这些服务无法提供社交互动和社区参与的机会,老年人可能会面临社交隔离和孤独感的增加。例如,日托站或托老所可能提供的照料服务较为单一,缺乏社交活动或交流的机会,导致老年人感到孤独和无聊,从而影响生活质量。社交隔离和孤独感:如果这些服务无法提供社交互动和社区参与的机会,老年人可能会面临社交隔离和孤独感的增加。例如,日托站或托老所可能提供的照料服务较为单一,缺乏社交活动或交流的机会,导致老年人感到孤独和无聊,从而影响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负面影响并不代表这些服务本身有问题,而是可能与服务提供方的管理、执行或其他因素有关。提高服务质量、个性化关注和社交支持的程度可以帮助消除或减轻负面影响,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5.2.2. 模型2结果说明

模型2中加入婚姻状况因素,婚姻状况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也会起到重要作用。有些老年人可能选择单身生活并且能够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满足感和社交支持,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婚姻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可能会有所不同。丧偶或离婚带来的情感损失:老年人如果丧偶或离婚,可能会面临失去配偶的情感支持和陪伴,从而导致心理上的痛苦和孤独感。这种情感损失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婚姻通常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夫妻之间互相照顾和支持。而对于未婚、丧偶或离异的老年人来说,缺乏这种社会支持系统可能会使他们在生活中感到更加孤立和无助,缺乏实际和情感上的支持。经济压力:婚姻关系通常意味着经济上的共同承担和支持。而对于单身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可能需要自行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和开支,可能会面临经济上的压力和困境,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社交互动的减少:婚姻提供了一个常规的社交互动平台,夫妻可以相互交流、参与共同的活动和社交圈子。然而,对于单身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可能面临社交互动的减少,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和社交活动,这可能导致孤独感和社交隔离,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5.2.3. 模型3结果说明

优越的居住地以和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会大大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分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社区环境和便利设施:居住地类型指的是老年人所居住的地理环境和社区条件。如果老年人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中,如安全、清洁、有绿化和休闲设施的社区,他们将更容易获得便利的服务和设施,如医疗机构、购物中心、休闲活动场所等,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健康保障和医疗资源:良好的居住地类型通常与更好的健康保障和医疗资源相关联。老年人居住在提供全面医疗保健服务的地区,可以更容易获得医疗检查、治疗和药物,从而维持身体健康和改善生活质量。社交支持和互助网络:居住地类型对于老年人的社交支持和互助网络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如果老年人居住在一个互助意识较强、社区关系紧密的地区,他们可以更容易获得邻里之间的支持和帮助,建立社交联系,减少孤独感,提高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环境舒适度:良好的居住地类型能够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适宜的居住空间、宜人的氛围和安全的社区。这种环境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可以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心理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5.3. 研究结论

社区养老服务的优点包括提供便利和个性化服务、促进社交互动以及提供专业护理和支持;而弊端主要涉及服务供给不足、资源和经济压力以及缺乏个体关注和定制化服务。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社区养老服务的优势,需要解决相关问题,提高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区养老服务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服务,如居家护理、定期健康检查和购物服务等,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社区养老服务可以提供社交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老年人建立和维系社交关系 [10] 。社区组织的活动和集体活动可以增加老年人的社交互动,减少孤独感和社交隔离,提高生活满意度。社区养老服务通常包括专业的护理和支持,如医疗护理、康复服务和心理咨询等。这些专业服务可以有效管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照顾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有些社区可能面临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导致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服务提供者数量不足、服务内容有限或服务范围有限等问题可能影响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性,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1] 。资源和经济压力: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养老服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社区可能面临经济压力,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源,从而限制了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缺乏个体关注和定制化服务:由于社区养老服务通常面向大量老年人,服务提供者可能难以提供个体化的关注和定制化的服务。老年人的需求和偏好因人而异,缺乏个性化的服务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每个老年人的需求。

6. 对策建议

6.1. 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增加社区养老机构的数量,尤其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建设更多的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提升养老机构的设施标准,确保安全、舒适和适应老年人需求的环境。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吸引更多投资者。

6.2. 优化养老服务模式

推动社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建立医养结合的模式,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加强社区护理服务,提供居家护理、健康咨询和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引入互联网技术,发展远程医疗和在线咨询服务,提供便利的健康管理和医疗咨询渠道。

6.3. 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养老服务机构的评估和认证制度,定期对养老机构进行质量评估,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设立专门的养老服务管理部门,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处理投诉和纠纷,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6.4. 提高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覆盖范围

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养老服务投入,建设农村养老设施,提供定制化的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支持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多元养老服务,同时搭建共享平台,实习养老服务信息和资源共享,方便老年人和家属获取养老服务信息。

6.5. 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技术应用

推动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建立养老服务管理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12] 。引入智能化技术,如智能居家监测设备、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等,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安全监测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开展智能化养老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老年人和服务人员对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和接受度。

6.6. 鼓励社会参与和互助支持

建立老年人互助组织和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组织社交活动、健康讲座等,增强老年人的社交网络和参与感。鼓励社区居民建立互助关系,组织邻里互助活动,促进邻里间的支持和帮助。支持老年人参与社区决策和规划,建立老年人代表机制,让他们发表意见和参与决策过程。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陈阳阳.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研究[J]. 大众科技, 2023, 25(2): 180-184.
[2] 王成, 丁社教.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多维内涵、指标构建与实例应用[J]. 人口与经济, 2018(4): 12-20.
[3] 陆杰华, 周婧仪. 基于需求侧视角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及其对策思考[J]. 河北学刊, 2019, 39(4): 166-171+184.
[4] 程翔宇. “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服务有效吗——基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检验[J]. 社会保障研究, 2019(3): 25-32.
[5] 孔泽宇. 社会参与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调研世界, 2021(4): 72-80.
[6] 温勇.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J]. 人口与健康, 2020(2): 34-36.
[7] 戴利伟. 石家庄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 河北经贸大学, 2022.
[8] 郑振钢. 社区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 2022.
[9] 胡静. 基于OLS模型的低生育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22(28): 28-31.
[10] 欧幼冰. 社会工作在“受隐蔽困扰的老年人”辅导服务中的运用——以G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实践为例[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22(3): 44-47.
[11] 朱达兵.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敬老院五保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贵阳: 贵州民族大学, 2022.
[12] 孙诗妮. 城市社区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