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媒介实践视角下乡村短视频的空间生产和叙事策略研究
How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 Study of the Spatial Production and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Rural Short Video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Practice
DOI: 10.12677/Design.2023.83141, PDF, HTML, XML, 下载: 237  浏览: 497 
作者: 胡婧羽: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乡村叙事短视频媒介实践空间生产Countryside Narratives Short Videos Media Practices Spatial Production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乡村短视频成为展示乡村风貌、体现乡村文化的重要窗口,从媒介实践视角深入把握乡村短视频的空间生产和叙事策略,有利于扎实提升乡村短视频质量。本研究揭示了乡村短视频制作和传播中的重要因素,从空间生产角度,创造丰富的乡村空间形象,传递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征等信息;从叙述策略角度,挖掘充分运用不同叙事方式为视频节奏带来的可能性,传递乡村故事的核心内容和价值观,以期为利用乡村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Abstract: As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sation continues to deepen, rural short video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displaying rural landscape and reflecting rural culture, and an in-depth grasp of the spatial production and narrative strategy of rural short video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practice is conducive to solid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ural short videos. This study reveals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rural short video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production, it creates rich spatial images of the countryside and conveys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untryside’s natural landscape and humanistic fea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ive strategy, it explores the possibilities of fully applying different narrative modes to the rhythm of the video, conveying the core content and values of the rural story,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use of rural short videos to help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sation.
文章引用:胡婧羽. 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媒介实践视角下乡村短视频的空间生产和叙事策略研究[J]. 设计, 2023, 8(3): 1146-1150.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3141

1. 前言

伴随着国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数字化浪潮不断深入涌进乡村,乡村短视频成为展示乡村风貌、体现乡村文化的重要窗口。乡村短视频利用短短几分钟甚至十几秒,便可以将乡村的人文景观、自然资源、风土人情充分展现,深入研究乡村短视频的传播之道,有助于提高乡村短视频质量。 [1] 因此,本文从媒介实践视角下乡村短视频的空间生产和叙事策略着手,对乡村短视频的场景呈现、信息传递、角色塑造、文本征用和情节进展展开深入分析,以期为从乡村短视频纬度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2. 空间生产:乡村文化可视化的媒介实践

2.1. 场景呈现

空间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本体论存在元素,在网络语境下,借助即时沟通、缺场交往、传递经验等方式,体现为一种比以往社会更为高效的社会形式,在乡村社会的生产将带来丰富的发展价值。 [2] 以短视频为载体的空间更是如此。媒介实践视角下,通过影像语言和技术创新,乡村短视频呈现了乡村特有的场景、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等元素,营造出浓郁的乡村氛围,让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重新构建和表达了乡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征,同时通过呈现主播或用户在乡村生活中的真实状态、情感表达和生活态度等内容,塑造一种温馨、朴实、自然的乡村形象,激发观众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共鸣。

影像语言是乡村短视频空间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乡村短视频通过摄影、摄像和后期制作等技术手段,捕捉和展现了乡村地貌、建筑风格、自然景观等元素。运用不同的镜头语言和摄影技巧,乡村短视频营造了一种与城市截然不同的视觉体验。例如,运用航拍镜头拍摄的乡村风光可以展示广袤的农田、迷人的山水和宁静的村落。通过影像语言的创造性运用,乡村短视频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沉浸式的乡村空间,激发了观众对乡村美景的欣赏和探索。

数字乡村建设是互联网时代党和国家推进农村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化,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制度、手段也持续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化。 [3] 由此,技术创新也推动了乡村短视频的空间生产。如无人机拍摄技术的应用使得可以俯瞰整个乡村,以鸟瞰视角展示其广阔的地理环境。无人机的高空俯瞰和自由飞行能够捕捉到传统的地面摄影难以展现的乡村风光和景观。这种视角不仅使观众能够全景式地欣赏乡村的美景,同时也激发了对乡村的探索和发现。另外,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也为乡村短视频带来了全新的空间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的风土人情,进一步增强了对乡村空间的理解和情感共鸣。技术创新的运用使得乡村短视频能够以更加生动、多样和艺术化的方式表达乡村空间。

2.2. 信息传递

媒介实践视角下,乡村短视频的空间生产不仅涉及到场景的呈现,还涉及到信息的传递。通过主观视角和多媒体元素,在视频中植入产品、服务等相关信息,实现商业化运营,为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与乡村相关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联合推广,实现营销效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可以为乡村产业的发展带来商机和经济增长。

目前绝大多是乡村短视频以主观视角传递信息。主观视角能够将观众带入到乡村生活的细节中,以个人的经历和情感表达来呈现乡村空间。通过个人的记录和叙述,乡村短视频传递了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情感投入,使观众更加贴近和理解乡村的内涵。主观视角的应用也使乡村短视频具有了独特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连接,使观众能够通过视频与乡村产生情感联系和认同感。如,部分视频会通过展现农业生产的四季风光、村民住宅的地方特色、一日三餐的亲朋情谊等,表达了“一年四季、三餐家人”的乡土文化内涵。 [4] 乡村短视频在信息传递方面还借助多媒体元素,音效、配乐和剪辑等技术手段在乡村短视频中起到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音效可以通过环境声音、自然声音等来增强观众对乡村空间的感知和体验。配乐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情绪来加强对情节和场景的表达。剪辑手法则通过场景切换和图像处理来传递信息和情感。这些多媒体元素的运用丰富了乡村短视频的信息传递方式,使观众更加全面地感受和理解乡村的特质和内涵。此外,在创作策略上,平台运营商也是乡村短视频传播的重要环节。在选择发布平台时,运营商会考虑平台规模、用户画像、内容审核等因素,并且会对不同类型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推广策略。由于乡村短视频的受众往往与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存在差异,因此平台运营商也需要根据受众特征制定不同的运营策略。观众是乡村短视频传播的重要参与者。观众对乡村短视频的评价会影响其传播成效,也会促进乡村短视频创作和运营商的调整和优化。

3. 叙事策略:乡村文化多向性的内容建构

3.1. 角色塑造:乡村烟火氛围构建真实感

乡村短视频通过角色的塑造来传达乡村故事的情感和价值观。角色在乡村短视频中起着引导和承载情节的作用,他们可以是乡村居民、农民、工匠、老师等。通过角色的展示,乡村短视频能够传递乡村生活的细节、情感体验和人物关系。乡村短视频中角色塑造的逻辑通常是通过塑造具有乡土气息、质朴朴实、富有感召力的人物形象来吸引观众。这些角色往往代表了乡村生活中的某种特征或传统文化,比如勤劳、坚韧、亲情、友情等等,以此引发观众对于乡村文化的共鸣和情感认同,改变传统的文学或其他领域对农民描绘的刻板印象。 [5]

在人物塑造方面,乡村短视频通过刻画角色的形象、性格和经历来使其栩栩如生。制作者可以通过个人访谈、观察和叙述等手段展现角色的特点和情感。人物塑造的方式可以是真实呈现,也可以是一种想象和艺术化的表达。同时,为了增强角色的感染力,乡村短视频还会采用一些手法,比如通过音乐、镜头语言、情感渲染等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关注这些角色。此外,由于移动终端的普及激发了农民主动创作短视频的意愿,越来越多的乡村用户通过短视频媒介,以第一人称视角“我”分享生活日常。为了突出亮点,其中的角色塑造也会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以此增加角色的立体感和鲜明度。例如,主角具有坚强、乐观的个性,也可能因为生活遭遇挫折而陷入困境,需要经历一番艰辛。这些角色在乡村短视频中的形象塑造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还可以传递出一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对于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角色关系方面,乡村短视频通过展示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关系,传达乡村居民间的凝聚力和亲密感。角色之间的友情、亲情和社群关系成为乡村短视频叙事的重要元素。这种叙事策略可以增强观众对乡村社区和人际关系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此外,乡村短视频可以通过某个具有代表性的角色来代表乡村生活和价值观。这个角色可以是乡村的传统工艺师傅、农民典型、乡村教师等。通过代表性角色的叙事,乡村短视频能够传递乡村的特点和文化,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乡村的价值。

3.2. 文本征用:主观实际语义修饰共情感

目前多数制作者倾向于把乡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和传统生产方式等内容作为切入点,并通过后期制作等技术手段,增强影片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塑造更立体的乡村文化形象。同时,在观看乡村短视频的过程中,观众也会产生情感共鸣、价值认同等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他们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乡村短视频中叙事文本的逻辑要求通常为生动有趣、情感共鸣、易于理解等,呈现出乡村生活的真实风貌,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感知乡土文化。这种叙事逻辑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村短视频会注重挖掘和呈现乡土文化资源,例如乡村故事、传统技艺、节日习俗等。此外,乡村短视频中的叙事文本逻辑还会注重多样性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部分乡村短视频可能更加注重“接地气”的叙事方式,强调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和鲜明度,以吸引大众观众的关注;有些则更倾向于突出展示历史背景、地域传统等元素,以满足部分小众特定观众群体的观看需求。这种个性化叙事方式可以实现观众差异化理解和接受不同维度的乡村文化,同时为创作者打造含有浓厚个人风格的文化符号,赋予其积极的意义构建,从而与现实世界产生逻辑关系,在地理空间和历史时间的范畴中获得关于自身的文化身份认同。 [6] 乡村短视频中的叙事文本逻辑也会注重形式创新和技艺表现,以提高作品的质量和观赏性。如在文本叙事结构上进行创新,通过跳跃式、环状式等方式来呈现故事情节,这些形式创新和技艺表现不仅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和更为深刻的共情体验,也能够推动乡村短视频更加积极地探索创新之路。

3.3. 情节进展:淳朴生活情景创设节奏感

华莱士·马丁曾指出,叙事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有故事的地方,就会有叙事。 [7] 视频情节在乡村短视频的叙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故事展开和发展的脉络,通过引发观众的情感参与和情节的发展,传递视频内容的主题和价值,通过情节的紧扣和转折,让短视频内容更具有张力和吸引力,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并通过语言的运用和表述,掌握恰当的语气、语速、词汇和表达方式,让短视频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增强了短视频的话语权和权威性。

在复杂的互联网语境中,城市群体对乡村叙事的想象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乡村只是原生态的田园胜地;二是唱衰乡村,突出其落后贫穷,与城市文化对立。故对乡村短视频的内容进行设计就尤为重要。情节包含起承转合的结构。起承部分通过引人入胜的场景或话语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起其好奇心。承接部分介绍乡村的背景、人物以及主要问题或冲突,这一部分通常通过展示具体事件而展开,引起观众对故事发展的期待。此时通常会设计一个冲突,将剧情推向高潮,增加情节的紧张度。可以是由于突发事件、人物之间的争吵等。转折部分引发观众的关注和共鸣,激发他们的进一步的思考。乡村短视频情节的发展通常通过展示主角的成长或变化、解决问题的过程等。这种发展和转变使观众更容易产生情感投入,同时也加深了故事的张力和意义。情节的结局可以是积极的、消极的或开放的,根据情节设计的意图不同而有所区分。在乡村短视频的叙事样式下,新时代的农民形象、乡村建设成果和难以发掘的乡村景观都得以在短视频中显现。 [8]

在设计情节推动乡村短视频的情节发展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设计情节的转折和发展时应具备一定的连贯性,要确保观众可以时刻跟随故事的发展逻辑,尽可能避免不自然的转折。其次,情节的叙事节奏应尽可能保持紧凑,不要过于冗长或拖沓,在充分体现乡村生活的淳朴生活情景的基础上,保持观众的兴趣和关注度。最后,情节的设计不仅要体现故事的复杂性和多层次,也要能展示乡村的不同风貌,让观众能够获得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体验。

4. 结语

本文通过媒介实践视角对乡村短视频的空间生产和叙事策略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乡村短视频制作和传播中的重要因素。通过创造独特的乡村空间形象和运用丰富的叙事策略,乡村短视频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共鸣,并成功地传递乡村故事的核心内容和价值观。这一研究为乡村短视频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也为理解乡村媒介实践的影响和意义提供了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宋来玉. 乡村旅游短视频叙事策略优化研究[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3(6): 60-62.
[2] 张军, 杨倩云. 发展滞后区域乡村数字化空间的生产机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8): 173-185.
[3] 侯志阳. 数字乡村有助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0-05-14(第7版). https://m.gmw.cn/baijia/2020-05/15/33833571.html
[4] 张荣. 从三农短视频看数字乡村的空间生产与文化激活——以“含山汤猫子”短视频为例[J]. 河北学刊, 2022, 42(4): 169-176.
[5] 程前, 杜淑莹. 乡村振兴视域下“三农”短视频的叙事创新——基于抖音“新农人计划”短视频的样本分析[J]. 现代视听, 2023(3): 49-53.
[6] 冯月季、石刚. 文化符号学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J]. 思想战线, 2021(5): 1-9.
[7] 戴卫•赫尔曼. 新叙事学[M]. 马海良,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149.
[8] 毛乙寒, 王新惠. 乡村振兴视域下“三农”短视频的叙事特征[J]. 视听, 2022(11): 146-148.
https://doi.org/10.19395/j.cnki.1674-246x.2022.1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