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成长困境与破解路径探析
An Analysis on the Growth Dilemma and Solution Path of Young Femal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CES.2023.119375, PDF, HTML, XML, 下载: 212  浏览: 269 
作者: 王 洁: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成长困境破解路径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Young Female Teachers Growth Dilemma Solution Path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政课的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数不断增长,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日益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主体,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她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结合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的群体特点,突破困境,一是思政课青年女教师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职业自信,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升教学能力;二是高校需突出人文关怀,注重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优化制度设计,完善薪酬结构及考核评价机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the sta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umber of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inues to grow, and the age structure tends to be younger. Young femal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key subjects in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ing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is group, they face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group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femal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breaks through the dilemma. First, young femal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need to do a good job in career planning, enhance professional self-confidence, establish lifelong learning awareness, and improve teaching ability; Seco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highlight humanistic care, pay attention to teacher training, optimize system design, improve salary structure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文章引用:王洁. 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成长困境与破解路径探析[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9): 2542-254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9375

1. 引言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强调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关键作用,指明了思政课教师发展的方向。2017年出台的《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中明确指出:“思政课教师的师资配备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教师岗位,加快配齐建强专职教师队伍。”然而,在2012~2016年发布的政策文件中,思政课专职教师配备比例上,要求本科院校应严格按照师生比1:350~400的比例配备,专科院校按师生比1:550~600的比例配备 [2] 。因此,近年来各本专科高校为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师资配备标准,纷纷大批量引进思政课教师,其中不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近学科的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占比显著提高。2022年,39岁以下的高校思政课专职女教师约占36%,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已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她们的职业成长关系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效果,关系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育质量。当前,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在工作上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在家庭中担负着一定的经济压力及多重社会角色,导致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面临多重困境,关注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的现实需求,提出有效成长路径帮助其摆脱现实困境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的群体特点

2.1. 心思细腻,亲和力强

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和男性教师有着截然不同的身心特点,她们有着天然的性别优势。女性的角色,使得这个群体是温和的、细致的、和蔼的;也同样因为是女性,这个群体又是敏感的、琐碎的、最爱唠叨的 [3] 。细心温柔是女教师的代名词,她们心思细腻,洞察力强,能够轻松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微妙变化。作为青年教师,她们与学生年龄差距相对较小,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更加容易亲近学生、开导学生,普遍受到学生的青睐。

2.2. 学历水平较高,专业知识丰富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入职高校的学历门槛普遍较高,一般要求硕士或博士起步,高校思政课教师这一群体也不例外。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在硕士及博士期间,经历了专业化、系统化的学术培养,知识结构扎实有深度,理论基础牢固,熟悉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情况。在教学上能够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善于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科研上,能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等科研工作。作为思政课教师,她们的政治面貌基本都是中共党员,能够做到理想信念坚定,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在道德思想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3. 年龄偏年轻化,职场资历尚浅

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在年龄上多为80后和90后,她们与60后和70后的老教师因成长背景、学习经历的不同,在性格、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别,80、90后教师年轻活泼、富有激情、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敢做。80、90后教师是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成长起来的,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各种制度存在一种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让其更加崇尚自由,并希望拥有较为独立的时间和空间 [4] 。她们处于数字赋能的新媒体时代,受多元化的价值观冲击,善于独立思考,对待事物有着自己的认识与见解,敢于打破常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此外,她们刚刚踏入教师行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实践训练,对工作不熟悉,教育教学工作中容易遇到难题。因此,作为职场新人,入职年限较短、教学经验不足是青年教师的主要特点。

3. 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成长的现实困境

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可称为思政课“女青椒”。“青椒”是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原因是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着收入水平低、科研能力弱、职称晋升困难以及人际关系疏离等诸多问题,它指高校青年教师在职业道路的重压下焦虑的内心状态和忙碌的工作状态 [5] 。由于大部分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刚刚完成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所以,初入职场的思政课“女青椒”们在工作岗位上处于一种懵懂迷茫的成长状态,她们在教师岗位中既要做好传授知识的教书匠,又要参与繁忙枯燥的科研工作,还要兼顾自身的家庭生活,工作与社会赋予的多重角色致使她们面临沉重压力。

3.1. 象牙塔角色转换冲突,缺乏职业成就感

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作为一群学历较高的年轻人,均为硕士或博士毕业,多数刚刚研究生毕业走出象牙塔,走进高校,尚处于工作的适应阶段,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清晰的规划。虽然是从高校走进高校,但是她们的角色发生了极大的转换,从学生转为教师,从原先单纯的学习者变成传授知识的育人工匠,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与研究者。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她们需要学习的不再只是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补充教学技能,学习运用教学方法,学会处理与新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独当一面地承担科研任务,甚至需要分管行政方面的工作。在这种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她们面对带有极大未知性的陌生工作环境常常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接踵而来的繁忙工作带给她们极大压力,会产生迷茫、焦虑等情绪,以上心理冲突的出现会导致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出现一种职业选择上的挫败感,会思索是否选择错了职业,丧失职业成就感。

3.2. 个人精力不足,无法兼顾工作与家庭

在“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角色认知中,女性在家庭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保障作用,贤妻良母是赋予已婚女性的标签。按常理来说,39岁以下的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多为硕博层次的高材生,硕士毕业在25岁以上,博士毕业在30岁左右,进入职场的年纪较晚,她们在婚恋关系方面通常处于三种情况,分别是未婚、已婚未育、已婚已育。未婚女教师正面临着人生中极为重要的婚育问题;已婚未育女教师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在照顾家庭之余还要赡养双方父母;已婚已育的女教师情况最为艰难,既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和丈夫一起承担家庭的日常开销及房贷等花销,还要承担抚养子女的重任,她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从家庭层面来说,经济压力与养娃压力并存。综上来看,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承担着较大的家庭压力。青年教师正处于人生中快速成长的阶段,从职业特性来看,在外行人眼中高校教师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她们有寒暑假,每周有双休日,非上课时间不需要坐班,既轻松又幸福,有更多的时间经营家庭。但实际上,初入职场的她们在投身于思政课教学工作之际,还想要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发展自身事业,承担着家庭与工作双重压力,家庭与工作仿佛占在一杆天秤的两端,无法实现均衡发展,时常出现时间和精力分配不足的情况,导致职业成就感降低,生活幸福感不足,从而陷入迷茫境地。

3.3. 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科研无法协同发展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其首要任务是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与研究者,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党和国家培育理想信念坚定的时代新人。思政课青年女教师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中坚力量,虽然多数高校对思政课青年教师的坐班时间没有硬性规定,但她们承担着大量的思政课教学任务,许多思政课青年女教师每周教学课时量过多,一些教师面临连续几天上六节课的境遇,再者,一些高校思政课课堂学生人数安排不合理,个别课堂人数有几百人,导致青年女教师即使在课堂上耗费较多的精力,教学实效性却得不到保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各高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对思政课“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下,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6] 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在课堂上的侃侃而谈,离不开日日夜夜的辛勤备课,除去每周的上课时间,她们还要参加学院的各种教学比赛、集体备课、书写教案等教学相关工作。如此一来,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在承担沉重教学压力的同时,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忙碌科研,思政课青年女教师科研基础本就薄弱,受学历、职称资历等因素制约,在申报课题、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科研工作方面尚且处于劣势,而她们又急需科研历练来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科研水平反映了高校的综合实力,为了吸引学生,提高学校知名度,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很多高校将科研成果列为对高校教师考核的重点和职称评定的硬性指标 [7] 。由此,在高校普遍重视科研的大背景下就产生了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教学与科研无法协同发展的问题,这一矛盾点不仅不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升,更不利于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的健康成长。

3.4. 薪资收入与现实需要存在落差,继续教育问题突出

处于入职初期的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薪酬水平不高,而工作后生活压力是逐渐增加的,既要解决吃穿住行最基本的需求,如若是未婚阶段还面临租房问题,外加人际关系的维护等等,消费水平与薪资收入不成正比,经济压力比较大,这就促使思政课“女青椒”们立足工作岗位,勤恳工作来实现职称晋升。然而,体制内的工作既有优势又有缺陷,教师的工资水平不是个人努力程度可以决定的,不像企业里的销售经理一样多一份努力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提成,教师的工资受制于职称、学历、教龄、课时等种种因素,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教龄短、职称低,只能通过个人努力提高职称增加收入,而职称评聘与学历、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因素挂钩。2022年,39岁以下博士学历的高校思政课女专职教师约占11%,硕士学历的约占72%。由于近几年各高校为满足教育部规定的1:350师生比而急于吸收新鲜血液,部分硕士学历毕业生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份子,她们在职业发展中遭遇到学历提升的瓶颈。众所周知,攻读博士研究生要专注科研,然而,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因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而无暇科研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家庭中,女性又承担着贤妻良母的角色,既要照顾家庭,又要赡养父母,多数青年女教师因无法协调自身年龄与自我提升的矛盾、繁重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矛盾、教学过量与科研不足的矛盾,从而放弃了提升学历的想法。

4. 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突破困境的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女青椒”们由于家庭背景、学历水平、专业素质的不同,普遍面临着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家庭与工作多重角色冲突等多方面的现实困境,从影响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职业成长的多元因素来看,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想要保持稳定态势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的心态调整以及高校的关怀引领。思政课青年女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挖掘自身优势,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实现自身职业价值与女性价值。高校管理者应正确看待思政课青年女教师的发展特殊性,对其多加支持和关怀,引导这个群体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更好地担当起时代新人培育大任。

4.1. 个人进行准确自我定位,全方位提升专业素养

4.1.1.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职业自信

身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首要任务是要“研究自己”,明确自身角色以及该角色应该履行的义务是上好思政课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一名思政课青年教师,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学习者和研究者,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主体。那应该如何肩负起角色使命呢?

首先,思政课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兴趣专长、专业背景等各项因素,拷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职业角度来看,思政课教师的特质不外乎以下几种,高尚的师德师风、过硬的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素养、卓越的教学能力、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思政课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必须做到政治立场坚定,以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职场新人,思政课青年女教师的知识储备是较为丰富的,但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学科研同样是长期追求的目标与任务。

其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可以结合自身优劣势做好角色定位,在满足思政课教师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思考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路线,选择成为教育教学研究型教师或者科研型人才,也可以是行政管理人才。这与自身能力、兴趣、特长、性格是高度相关的,在确定好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后,就可以按照职业理想不断努力,分别制定短期、中期、长期职业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职业发展规划。如此一来,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就可以摆脱掉入职初期迷茫的心态,按部就班地成长,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信心,职业成就感会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而逐步提高。

最后,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应按照自己的选择,调整好心态,认识到女性发展的特殊规律,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用心经营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无论在家庭中忙碌,还是在工作上奋斗,都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在面临两者矛盾的情形时,可以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有序完成工作任务和家庭琐事,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寻求家人、同事、领导的帮助,走出家庭与工作相矛盾的困境。

4.1.2.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升教学能力

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是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者,需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与能力素质。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研究的终身课题,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教学能力有着极大进步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面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8]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知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能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首先,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有坚定的进修意识,部分思政课青年女教师是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她们在高校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这是自我提升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样也是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其次,思政课教师应该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武装头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化特征,讲好思政课不能单靠教材知识,教师需要全方位多途径获取时事资讯,了解主流价值观,为学生输送最新的知识。再者,思政课教师应加强理论素养,提升理论深度。一位学识渊博的教师能够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甚至比教师更广,这就要求教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合理利用互联网阵地,既要时时刻刻地关注热点时事,又要老老实实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广博知识的融会贯通中讲好思政课。

最后,思政课青年女教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应着重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不能一味地“宣讲式”授课,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学会转变教学思维,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4.2. 高校构建多维保障机制,强化支持引领作用

4.2.1. 突出人文关怀,注重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首先,高校应积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针对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入职初期迷茫的工作状态,高校需重视思政课青年女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调动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促使女教师在学校的精心培养中增长知识才干、磨炼教学技能、提高科研水平。培训可分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两方面,岗前培训尤为重要,是教师上岗前必须进行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岗前培训中应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的教学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为后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在职培训包括实践研修、学术交流、挂职锻炼、教学研讨等活动,高校应根据青年女教师的成长规律,制定切合实际的在职培训方案,积极搭建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专家报告会、教学专项培训会等形式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鼓励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到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等开展实践锻炼,加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及业务水平,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其次,高校应对青年女教师加强关怀,关注女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比如家庭与工作无法平衡的问题、教学与科研无法协同的问题、继续教育问题等等。一是高校可以邀请有资历的老教师分享职业心得,传授教学技巧,发挥“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女教师缓解多重角色压力;二是高校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立足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开展科研,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良好趋势;三是高校应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继续深造,优化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

最后,高校应该关注思政课青年女教师的个人发展问题,校领导要定期与青年女教师谈话交流,了解其发展需求,尤其要重视思政课教学问题。针对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课堂人数过多的问题,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课堂人数多少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费更多气力整顿教学秩序,要顾及到更多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概率会降低,教师因材施教的可能性也较低;二是学生群体会出现缺勤率高、小动作多的情况,因为授课规模越大,每个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度就越低。尤其是座位离讲台越远的学生,这种感觉越强烈。学生感觉受关注度下降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认为自己是局外人的倾向加大,参与到课堂进程中来的热情和积极性就会比在一个较小的环境和班级都要低 [9] 。事实上,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不得不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但高校应该尽可能地控制班级人数总量,以便改善教学效果,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4.2.2. 优化制度设计,完善薪酬结构及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普遍面临职级晋升难、薪资水平不高的发展阻碍,高校应立足教师发展实际,结合思政课青年女教师的群体特性,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薪酬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价机制。近年来,因物价上涨、房贷车贷等种种因素,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工资待遇成为影响青年女教师工作积极性及满意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经济基础得到保障,青年女教师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高校应将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等工作业绩纳入青年女教师薪酬体系,将教学成果获奖、社会服务成果等与个人工资绩效挂钩,提倡“多劳多得”,切实提高思政课青年女教师薪资待遇,充分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教师考核评价作为教师管理工作的“指挥棒”,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考核评价结果有助于教师认识到自身不足,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当前,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承担的课时量较大,精力大部分放在教学上而无暇科研,高校在修正考核评价和职级晋升制度时,应将青年女教师的实际情况纳入考量范围,有的教师擅长教学,有的教师沉浸于科研,有的教师教学与科研事业同步发展,因此,高校可以根据教师的专长来设计考核评价方案,打破资历、年龄、性别、职称、论文等种种限制,改善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将教学成果、科研成果与教师晋升路径挂钩,督促青年女教师积极备课、讲课,鼓励青年女教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学研究、课程建设,针对教学成效优异的青年女教师,在职称评定中应适当地提高教学成果占比,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氛围。

5. 小结

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军,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政课青年女教师在工作上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是其成长路上的“拦路虎”。思政课青年女教师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奋勇直上,不断寻找突破口,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养。高校须重视青年女教师的成长,加强关怀引导,为思政课青年女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做好保障工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4-16.
[2] 李芳, 戴汶奇. 新时代十年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文本的研究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2(12): 92-101.
[3] 张佳希. 女性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J]. 郑州师范教育, 2019, 8(3): 37-40.
[4] 蔡蕙. 论高职院校80、90后教师的素质特点与激励措施[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6): 257-258+261.
[5] 崔苗. 从“青椒”困境看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境遇与突围路径[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9(5): 49-54.
[6] 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0(13): 7-11.
[7] 杨柳. 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现状及职业发展[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9): 34-36.
[8]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 2022-10-26(001).
[9] 孙庆刚. 论高校课堂人数与课堂效果的关系——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一个实证检验[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30(11): 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