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模式下本科生专业分流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Diversion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nder the “Major Enrollment” Model
DOI: 10.12677/AE.2023.139993, PDF, HTML, XML, 下载: 210  浏览: 378  国家科技经费支持
作者: 熊怡萱, 万响亮*: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湖北 武汉
关键词: 本科生大类招生专业分流Undergraduate Major Enrollment Professional Diversion
摘要: 专业大类招生政策和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实行大类招生是不少高校应对新高考的改革措施。本文总结了本科生在面对“大类招生”及“专业分流”时应有的思考,以及本科生视角下“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的优势与弊端。同时,针对专业分流机制在运行中所显露出来的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为本科生在专业分流时提出建议,助力成为全方面发展人才。
Abstract: The enrollment policy for major categori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pecialized talent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of education reform in recent years. Implementing major category enrollment is a reform measure for many universities to respond to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hinking tha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hould have when facing “major enrollment” and “professional diversion”,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ajor enrollment” and “professional diversion”. At the same time,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revealed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diversion mechanism,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become all-round development talents during professional diversion.
文章引用:熊怡萱, 万响亮. “大类招生”模式下本科生专业分流问题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9): 6384-639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9993

1. 引言

“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是自2001年北京大学探索“元培计划”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深入发展、培养重要人才的新模式 [1]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类分流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众多高等院校大学生专业确定的主要模式 [2] 。所谓大类招生,是指在高校录取阶段,招生录取工作按照“大类招生、通识教育、专业分流”的思路进行,不再细分专业,而是按照学科大类进行统一招生。“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在大一期间学习内容更为丰富、知识面更加宽广,进入高年级后可以结合自己的成绩、兴趣和特长在同一学科下自主选择细分专业,可有效保证专业兴趣的挖掘和培养。按大类招生的高校一般要求学生入学后在不同的大类或专业中学习和生活。实行大类招生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按大类招生有利于学生了解和选择专业;二是学生入学后可以尽快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专业分流,是指高校在按照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两条思路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某一学科或专业进行分层,以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按照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向进行人才培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实行专业分流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一是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专业方向的机会;二是按照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向进行人才培养,可以使学生迅速自发地了解某一领域的发展动向;三是通过学生对自己专业方向的选择,可以使学校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实行专业分流有助于高校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的专业选择

2.1. 大类招生的专业选择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本科专业按学科门类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学生要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爱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思维方式、学习风格、行为习惯及与人交往的特点,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有了这些了解之后,才能确定未来发展方向。选择专业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a) 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考虑自身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方向,如果选择不感兴趣的专业,将来学习的时候容易缺乏动力。

(b) 性格。学生性格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在选择专业时,需要结合专业特征和自身性格进行选择,这同样适用于学生今后对于工作的选择。

(c) 能力。大学所学专业知识不是大学生活唯一的内容,大学生活很丰富,学习能力非常重要,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d) 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才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e) 思维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到自身思维方式对未来发展的影响,从特定角度而言选择专业其实是在选择思维方式。

大类招生并不等于“大而全”的专业选择,专业选择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兴趣、能力、志向、就业前景等因素进行取舍,再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和高校在本省的录取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2.2. 专业分流的专业选择

在选择专业时应立足于社会需求,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合理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专业没有太大兴趣且没有特别擅长某一专业领域的学生而言,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就业情况选择一些其他比较热门或者冷门的专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发展规划,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也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在选择专业时,除了要考虑个人兴趣,还要考虑未来的职业规划,这关系到每个人未来的长远发展。个人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是两码事,要将个人兴趣与未来职业规划结合起来考虑,因此学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要对自己的兴趣和发展规划有一个清晰地认知。如果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不清晰,那么在选择专业时就会盲目,从而容易选择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充分了解所选专业的背景、内涵和未来前景。否则在大学里四年后很容易感到迷茫、无所适从。所以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多方面了解专业情况,多征求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尤其是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慎重。

2.3. 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对高考填报志愿影响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专业。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专业目标,那么在选择专业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自己喜欢的基础上再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例如考生可以将自己是否有某方面的兴趣爱好或者未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等问题结合起来考虑。

学生在选择学校时,还要了解学校的招生政策。因为不同的高校的招生政策会有一些差异,有些学校招生政策中对考生填报志愿没有明确要求,只要求学生按志愿和成绩进行录取;而有些学校则有明确的要求,例如在专业分流志愿填报时,对考生专业志愿有限制条件,只能选报一个专业志愿。因此,考生在填报院校时要充分了解该校的招生政策,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院校。

学生在面对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时,要了解专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一所学校的专业都会有多个甚至是十几个、几十个专业。在选择高校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而如果考生对某个专业没有兴趣或不喜欢这个专业,那么就可以不选这个专业,然后再根据分数高低来选择院校和专业。

2.4. 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对本科阶段影响

现阶段高考录取工作中,各高校为了适应招生制度改革,很多都采取了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的模式。大类招生在高校录取阶段不再细分专业,按照学科大类进行统一招生,让学生入学后在不同的大类或专业中学习和生活,拓宽专业视野,有利于人才培养。大类招生的实施,对本科生的学术发展和职业规划有着积极影响。首先,它能够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使学生在了解各个专业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兴趣所在。其次,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人才,使得学生在接受基础课程教育时,能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为未来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专业分流阶段,高校将某一学科或专业进行分层,以便学生在高年级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按照学生在大一阶段对专业背景了解的情况下自主选择的方向进行人才培养,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提升学术竞争力。专业分流带来的直接优势有: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自由度更高;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人才培养提高学生自发学习积极性和学术表现;学生通过专业的分流选择适当纠正以前的错误,选择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使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学术竞争力得到提升。

3. 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的优势

大类招生作为近些年高校实行的一种新的招生模式,初衷是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合并成一个专业大类,学生在进入某一个大类后,可以在这一大类下选择自己喜欢或适合的专业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这些具有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整合而成的大类招生专业,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入校后第一学年在通识教育平台上进行基础课程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认识和熟悉,再结合学生兴趣、志向等情况进行专业分流。

从学生层面来说,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可以帮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进行理性的选择。因为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时志愿填报专业的选择是综合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从自身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理想出发,进行综合考虑,确定自己的专业选择。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学校、专业招生的情况,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潜力、身体素质等因素进行专业选择。如果学生在高考后便确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性格特点来选择专业。从目前高校专业设置的情况看,各大类专业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有机的衔接,各个专业都有其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其专业内涵和培养目标也不相同。比如:经济学类、法学类、管理学类等专业与文科类专业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着重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后者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从目前高校学科建设的情况看,各高校学科布局不尽合理,有些高校缺乏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的优势,这就给学生选择专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立足于社会需求,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合理的选择。

大类招生可以减少学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避免学生盲目填报志愿而造成落榜并且提供在大学里二次选择的机会,也就是“专业分流”。同时,大类招生能为考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避免因专业调剂而造成的不适应。大类招生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专业与学科之间的知识结构衔接。大类招生则让学生在大一或大二统一学习基础课程,更好地了解学科和专业,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增加了选择专业的机会,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专业分流可以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专业方向,更好地培养人才。在专业分流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对学生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优势。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在前期大类招生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能力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专业分流可以让学生在进入职场前更好地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学术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在职场中,专业出身和专业技能是最为看重的,因此,专业分流对于学生走入职业生涯提供了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是一种有利于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的措施。大类招生可以降低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增加学生选择专业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分流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优势,提高就业竞争力。由此可见,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

4. 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的弊端

经过多年的运作和实践,大类招生政策与专业分流人才培养在新的形势下也带来一定的弊端和挑战。大类招生在实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宽口径”、“厚基础”的概念不明确,专业分流时学生选择面过窄等。因此各高校要本着对国家、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等因素,统筹规划和科学决策。

4.1. 大类下各小专业发展不平衡

大类招生容易造成该大类下各小专业发展不平衡 [3] [4] [5] ,学生进校后也不分具体专业,而是在进行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这样一来,这些高校在大类招生过程中就容易造成各小专业发展不平衡。其中有些小专业是冷门专业,如果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它们,毕业后就可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可能导致师资力量的不均衡。由于大类招生将同一学科门类或跨学科门类的院系合并在一起,因此在师资力量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一些院系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师资力量相对充足,而一些院系则可能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由于各个专业的热度不同,学校在资源分配上往往会偏向于热门专业。例如,热门专业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等资源往往更加丰富,而冷门专业则往往处于资源匮乏的状态,进一步导致大类下各小专业发展不平衡。

4.2. 学生管理的难度增加

大类招生将使学生管理的难度增加 [6] [7] ,在大类招生的情况下,学生入学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需要进行专业分流。这使得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和了解存在时间差,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对于专业特色和优势缺乏了解,从而不利于学科特色的发挥;在大类招生的情况下,学生是在不同专业大类中随机录取的,有些学生可能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所录取的专业大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和动力,导致专业素养水平参差不齐。而在专业分流时,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专业方向,但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认识不足,导致选择专业方向不合理,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和管理效果。由于大类招生也会使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增多、学习时间变长,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管理难度。对于当前的大类招生改革首先应明确大类招生的目的与意义,其次应对大类招生进行科学的定位,最后要对大类招生进行有效引导。

4.3. 被动分流后学生的厌学情绪增加

大类招生,被动分流后,学生的厌学情绪也有可能会增加 [8] [9] ,在大类招生后,高校采取的是被动分流方式,学生被强制进入某一个专业学习,但是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不同学生对课程的喜好程度也不一样,学生在大类招生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被动分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大一部分厌学情绪,甚至会产生很多的误解,比如不认真学习、对专业不感兴趣等等。由于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资待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可能存在不公平的情况。例如,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而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则可能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对于就业前景和薪资待遇过于看重,而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分流的结果,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也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动力。

4.4. 大类招生造成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

大类招生还会造成学生成绩好、坏的两极分化 [10] [11] [12] ,成绩较好的学生多集中在该大类下的某个小专业,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又多集中该大类下的另外某个小专业,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造成大类下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普遍。一方面,大类招生降低了专业选择的门槛,使得许多学生凭借运气或临时抱佛脚进入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专业。另一方面,专业分流时,一些学生为了就业或家长意愿而选择了并不擅长或不喜欢的专业。这些做法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学习压力。在大类招生的情况下,学生需要在大一或大二阶段接受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专业选择。但是,由于学生的兴趣和擅长领域不同,一些学生在大类招生阶段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失落,甚至丧失学习的动力。而在专业分流时,学生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重要决策,这需要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各种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压力过大,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总而言之,我们要警惕“大类招生”及“专业分流”可能导致的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增加学生压力、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差异过大等问题。

5. 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实践的优化建议

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却面临着诸多弊端和挑战,如大类下各小专业发展不平衡、学生管理的难度增加、被动分流后学生的厌学情绪增加、大类招生造成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等。这些问题和挑战影响了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模式的实施效果,因此,对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的优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5.1. 引入职业规划理念

在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的实践中,高校应引入职业规划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在实施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过程中,学生由于对自己缺乏了解,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容易陷入迷茫的状态。所以在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实践过程中引入职业规划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避免盲目跟风或者选择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潜能和适合的职业领域,从而在专业选择上更加科学合理。

5.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的实践中,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针对部分教师不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情况,使得教师在人才培养的理念上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并将其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激励机制、优化了绩效考核机制,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当然,由于学校改革的时间还比较短,今后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加强协调,确保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高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专业教育。

5.3. 加强专业认知教育

在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的实践中,高校应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统筹规划,如要求各院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的需求,在教学计划中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地安排,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培养方案中,学校鼓励各院系加强对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为目的,学校提供多种形式的专业认知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专业的学科内容、发展前景和就业状况。通过专业认知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提高专业选择的科学性。

5.4. 完善分流政策

在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的实践中,高校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完善分流政策,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实施方案;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积极引入学生评价机制;高校内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管理机制,强化过程监督。高校可以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专业兴趣测试、面试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专业选择建议。此外,高校还应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基金项目

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E-CL20201928)。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莉, 王建军. 大类分流模式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和班级归属感的影响研究[J]. 前沿视界(高教学刊), 2023, 9(1): 5-10.
[2] 王永桂, 王禹熹, 谢渝. 大类招生模式下地理学专业分流的挑战与策略——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J]. 中国地质教育, 2021, 30(1): 42-46.
[3] 李琰琰, 沈雁飞, 王炳忠, 吴俊威. 新高考背景下专业分流实施和学生后续培养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 47(11): 193-194.
[4] 李莉. 大类招生制度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分流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例[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 34(1): 112-115.
[5] 王路, 赵海田, 张磊. 高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实践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 38(8): 4-6.
[6] 赵韩强, 陈龙. 计算机类专业“大类招生, 专业分流”培养模式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2, 10(2): 67-71.
[7] 刘雅婧, 席景会, 王英, 李景文, 闫帆, 赵磊, 王庆钰. 研究型大学农学专业“大类招生, 分流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高教学刊, 2020, 6(19): 150-152.
[8] 孙红卫, 董艳萍, 郑宇梅. 高职“大类招生, 分流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26(4): 78-80.
[9] 万俊毅, 尹然平. 大类培养学生专业分流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 高等农业教育, 2014, 10(10): 47-50.
[10] 潘中祥. 高校大类培养模式下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浙江科技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实证研究[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5, 27(2): 99-104.
[11] 张世敏, 蔡扬, 王捧军, 戎来. 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分流问题研究——以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为例[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 13(1): 112-115.
[12] 吕思雅, 吴方. 独立学院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析[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8, 32(9):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