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视角下中职教育的发展分析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DOI: 10.12677/AE.2023.139978, PDF, HTML, XML, 下载: 223  浏览: 416 
作者: 叶林茂, 罗 丽: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蒲文彬:贵州师范大学瑞士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关键词: 双减中职高质量发展Double Reduc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普职分流”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中职教育在此形势下迎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如何改变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高质量的发展中职教育,针对当前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he importance of “general vocational separ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is situ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golden stage of development. How to change the social statu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develop it with high qualit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文章引用:叶林茂, 蒲文彬, 罗丽. “双减”政策视角下中职教育的发展分析[J]. 教育进展, 2023, 13(9): 6286-629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9978

1. 引言

2021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正式出台 [1] 。“双减”政策的落地意味着国家对于基础教育阶段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视,着手从本质上缓解乃至解决学生家长的校外培训需求,促进教育公平问题的有效解决。在“普职分流”的形势下,“双减”政策的出台,也意味着中职教育应当及时把握发展的契机,缓解家长和学生的升学焦虑,正确发挥中职教育优势得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双减”政策的落实。

2. “双减”政策下中职教育发展的机遇

2.1. 政策导向

在我国,中职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之后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中职教育主要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掌握专业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此推动就业与经济的发展。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的指出: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国家对中职教育未来走向至关重要的决策方针,标志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和支持。2022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类型的定位体现出了我国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充分保障了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和稳定性 [2] 。在党的二十大以后颁布的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首个指导性文件《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青年就业的重要途径,但决不能片面的认为是就业教育 [3] 。因此,在政策支持下的中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从2018年至2021年,全国中职教育在校生规模逐渐回升至1738.5万人,4年时间增加183.5万人,增长率为11.8%。而在“双减”政策的共同影响下,无疑会再次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过于沉重的升学压力给青少年带来心理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再加上家长们在校外辅导量减少的情况下对子女自身的教育态度的转变,可能会主动为子女选择中职教育的路径;此外,“双减”政策可能会让部分社会资本退出基础教育的培训转而关注和投入职业教育市场,“双减”政策实施后,如果资本愿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中职教育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会变得更加多元化,普职分流下学生的选择也会变得更加多样化,中职教育的发展会更加繁荣,有助于中职教育生源和办学质量的提升。

2.2. 就业导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难看出当下社会给予高学历的人更多的资源,学历越高工作机会越多,发展的可能也就越大,因此,导致社会上的普遍民众的观点都认为学历是就业的敲门砖。长久以来,社会上对于中职教育的普遍认知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和未来发展令不少面对“普职分流”的学生和家长担忧。而事实上,与这一情况相反的是日益严重的就业形势下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与本科毕业生在就业率上的差距,2022年教育部发布报告指出自党的十八大报告以来,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含)升学持续稳定在96%以上,其中一线工作岗位的新增人员中70%以上都毕业于职业院校,而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45.7%,两者有着巨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职教育在社会上饱受偏见的情况 [4] 。另一方面,由于本科生毕业人数的持续增加等原因,在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下,社会劳动力市场对于掌握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反而越来越大,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泛的工作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用人单位对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更加看好,由此可见,中职教育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社会对于中职教育的看法可能会迎来全新的转变,普高可能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特别是在当下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或许更能符合部分家长的选择。除此以外,2022年最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体系的贯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转变,改变了过去中职生向上提升的渠道过窄而且缓慢的问题,缓解了学历焦虑的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会极大的提高中职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2.3. 发展导向

面对“双减”政策的出台实施,不少正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和家长逐渐开始关注中职学校,这在以往是没有出现过的情况。面对选择中职学校的教育,学生较为关心的是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否在中职学校得到实现,家长则更为关注就业和升学问题 [5] 。因此,在当前贯彻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下,中职学校应当抓住这一发展的机会,积极发展学校自身的专业优势,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实现中职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中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双减”政策的互相配合下,能够有效缓解我国教育给家长带来的经济负担过重和学生的学业压力过大问题,把教育推回育人为本的路上,能够更加符合我国教育的育人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6] 。

3. “双减”下中职教育发展的挑战

3.1. 中职教育信任度不高、认可度仍旧待提升

“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在我国现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的“普职分流”形势下,很多家长不仅没有感到子女升学压力的减小,相反还会增加一些对于教育的经济负担。在大部分家长的眼里,“双减”政策取消了课外培训班,就只能为子女请家教,中考、高考依旧是他们心中唯一改变子女人生道路的方式,必须将教育内卷进行到底,而在家长们的思想里,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考虑让子女去接受中职教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这与中职教育以往给人们带来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有重要的关系,在家长的固有观念里,中职学校不仅办学质量与普通高中差距太大,而且还是那些不爱学习,经常惹事生非的学生暂缓步入社会的聚集地,如果自己的子女进入中职学校不但学不了技能,而且还可能受到坏学生的欺负。因此,在“双减”政策下,普通学校教育的质量本就成为了众多学生家长最为关心的事,而作为承担基础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的中职学校更应该思考如何提高自身办学的质量,提高社会大众对于中职教育的信任度。

3.2. 中职教育的教育定位模糊

中职学校的教育类型定位是面向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满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性人才需求。但随着近几年职业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毕业生也有了升学的机会,通过对口升学和高职单招考试等方式,也能够进入大学本科学习 [7] 。这一方面符合国家政策的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相互融通,增加了中职学校毕业生继续求学的机会,满足了中职学校毕业生提高自身的积极性;但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因为中职教育的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而伴随着越来越多中职学校毕业生对于升学继续深造的强烈意愿,中职教育也不可避免的迎来了升学热潮,在某种程度上,这与普通高中的升学现象相差无几。因此,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下,如果中职学校升学热的趋势持续发展,那么以前以中考和高考为目的的课外培训补课可能会向以中职升专科、专科升本科为目的的方向转变,那么这不仅会对“双减”政策的落实起到消极影响,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减负,政策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是否会对中职教育的教育类型定位产生偏移,成为中职教育发展的阻碍也是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3.3.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面临更高的要求

3.3.1. 中职学校师资力量面临更高的要求

随着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问题日益凸显,已经逐渐成为了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难点。“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家长给子女报培训班补课的目的是通过名师的补课弥补子女自身学业上的不足,获得一定的提高,满足今后的学业发展,即便在“双减”政策后,优质教师的培训课程依然受到许多家长和学生的趋之若鹜,因此,优秀的师资力量一直是教育中持续受到关注的重点。而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质量良莠不齐,“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这就导致中职教育的教学效果不明显,中职毕业生专业能力受到质疑,中职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工作动力也会降低,长此以往,中职教育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差。因此,在“双减”政策实施后,中职教育的人才引进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如何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教学质量,获得社会上的认可,是在“双减”后中职教育应当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 [8] 。

3.3.2. 中职学校教育目标面临更高的要求

我国传统的教育制度方式导致在现今的社会人才招聘上出现了“唯学历”的思想。在中职教育的以往教育目标中,一直都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劳动专业型人才,对于这一教育目标的定位,在广大普通家长的心中就同等于社会上最普通的打工人阶层,很难有改变自身的机遇。在“双减”政策实施以及“普职分流”和“唯学历”思想的大形势下,中职教育如果依旧只是简单的以培养社会最普通的打工人为自身的教育教学目标,很难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在社会普遍追求学历的潮流下,中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已经不太能够满足家长和学生的要求 [9] 。因此,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中职教育也应当开始思考如何提高中职的教育目标、确立中职教育定位的问题。

4. “双减”政策下中职教育发展建议

4.1.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矫正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知

中职教育是我国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中坚力量,而针对现今社会上对于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信任度较低这一氛围,需要政府进行积极的调控,对这一氛围进行合理的纠正和向积极的方面引导。

4.1.1. 切实完善职业教育政策法规,促进校企合作

“双减”政策实施后,面对社会大众对于中职教育未来发展的关注,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扶持中职教育的发展以及加大对中职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中职学生升学就业体系和保障中职学校的基本教学设施配备,落实好中职教育就读免费制度,做好中职贫困生的学生资助工作,打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之路等。此外,政府在保证中职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还可以为中职学校和中职毕业生拓宽实习和就业通道,政府为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沟通桥梁,为校企合作提供双赢的政策来加强校企合作的动力,通过建设校企实习基地,为中职毕业生提供实习基地和就业岗位,推动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0] 。

4.1.2. 做好中职教育的宣传工作,矫正社会风气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新的契机,政府应当做好中职教育的宣传工作,改变家长和子女对于中职学校以往的印象,提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让更多的优质生源通过“普职分流”进入中职学校学习,这对于“双减”政策的落实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是政府要大力宣传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引导社会大众了解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加大对优秀中职学校和中职学子的宣传力度,逐渐改变社会对于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的偏见,促使社会转变“中职没前途”、“唯学历”论的观念,通过政府宣传可以深入了解中职教育的培养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形成“不唯学历凭能力”的风气;三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待遇,将技能型人才的地位和待遇提高,可以体现出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重视,更能改变社会对于中职教育的看法。

4.2. 牢固中职教育地位,改善中职办学格局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中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同时在不断完善的职业教育升学通道下继续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能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实现就业与升学的双重发展 [11] 。

4.2.1. 厘清中职教育的办学地位,坚持高质量发展

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2011年,全国共有中职学校13,093所2205.33万人,高职(专科)院校1280所,在校生人数5813人,显然,当时的职业教育以中职教育为主。2021年,全国共有中职学校7294所,在校生1311.81万人,高职学校1486所,在校生人数1590.10万人,本科层次的职业学校32所,在校生12.93万人。显然,随着职业教育在政策支持下的发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重心已经逐渐转向以高职和本科层次为主导的高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成为了职业教育的起点。“双减”政策出台后,面临着诸多学生和家长的中考升学选择,中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显得愈发重要 [12]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职教育不仅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更是推动就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中职教育也不能定义为简单的就业教育,党的二十大后出台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谋人”,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政策指导下,中职教育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授也要注重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培养,才能增强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持续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4.2.2. 优化中职教育办学,就业与升学共存

在过去几十年中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办学定位指导下,中职教育的教育主要片面化的面向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忽视了中职还具有升学这一教育功能,这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的人才紧缺有着一定的关系。但由于近些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职业教育政策的陆续出台,加快构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其中关于中职、高职和职业本科等在内的教育体系贯通,意味着中职教育的升学功能得到了重视 [12] 。中职教育办学要把握“就业与升学共存”这一办学定位,在“双减”政策下,要推进改革中职教学课程设置工作,注重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教授的同时加强学生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专业技能是未来中职学生就业和谋生的手段,是中职教育办学定位的原则,不容动摇;而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是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养、满足素质教育下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能力、适应未来生涯发展规划的要求,是中职学生升学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促进中职教育就业与升学并存的办学格局形成,不但符合社会对于学历重视和中职学生升学需要的日益增加,还能更好的服务于“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减少家长与学生的升学焦虑,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13] 。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明确中职培养目标

面对“双减”政策后的中职教育发展需求,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于中职教育的期待,以及实现中职教育的科学发展,打造高素质的中职师资队伍成为解决好中职教育发展和明确教育目标的关键 [14] 。

4.3.1 .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师资培训

中职学校必须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才能办好高质量的中职教育;二是落实中职教师培训制度,高素质的中职教师队伍要不仅具备优秀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还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实操技术,因此,中职教师的培优工作尤为重要,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和中职学校育人目标,分层次、分类的做好中职教师的培训考核提升,全面提高中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5] 。

4.3.2 . 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大国工匠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中职教育逐渐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此情形下,中职教育一是应当借此良机实事求是的贯彻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注重全方面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拓展相关专业技能的最新科学研究进展,注重与时俱进的同时强调与实践相结合,如开展课后企业实践等 [16] 。二是中职教育可以依靠“双减”政策,改变大众对中职教育技术层次不高的印象,向培养大国工匠的方向发展,通过制定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推进中职学校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校企一体化育人,如“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培养、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等方式 [17] 。三是培养中职生热爱劳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着力培养中职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社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供给可持续输出,努力成为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技能型人才保障 [18] 。

5. 总结与展望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对于中考普职分流产生了影响,在当前“唯学历论”的大环境下,普高成为了家长和学生的第一选择。本文通过政策、社会、发展三个导向对“双减”政策实施之后中职教育的发展进行讨论,而后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实际困难进行分析,在最新的国家政策法规的出台背景下,对中职学校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对中职学生的受教育保障、培养模式以及素质教育培养,落实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而中职学校在就业与升学并存的发展格局下,能够更好地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改善长久以来社会社会上对于中职教育的偏见,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何爱华.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职教育定位与发展[J]. 继续教育研究, 2023(6): 79-84.
[2] 2022年职业教育政策盘点[J]. 教育科学论坛, 2023(3): 3-15.
[3] 李玉静, 岳金凤. 推进职普融通: 内涵逻辑、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 2022, 43(33): 19-25.
[4] 徐晔, 宗诚. 中等职业教育分类发展的现实背景、设计思路与实践路径[J]. 教育与职业, 2023, 1029(5): 37-43.
https://doi.org/10.13615/j.cnki.1004-3985.2023.05.003
[5] 徐军伟, 左栩睿. 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5(2): 14-18.
[6] 周耀鹏, 陈晓男. 基于“三教”改革背景的高职教育“新吴模式”探索[J].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12): 152-156.
[7] 肖凤翔, 王棒.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质的规定性[J]. 高校教育管理, 2023, 17(1): 83-91.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30103.005
[8] 沈小毓, 王菲菲. 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索[J].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22(S2): 63-67.
[9] 丁得果, 张婷, 张玉峰. 职教视域下红色基因特质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3, 21(1): 76-80.
https://doi.org/10.16825/j.cnki.cn13-1400/tb.2023.01.002
[10] 高瑜, 严光玉, 蒋祺炜. 区域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职业教育研究, 2023(2): 29-33.
[11] 覃立春.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建设研究[J]. 河池学院学报, 2022, 42(4): 54-59.
[12] 张正烨, 潘毅. 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构建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23, 9(1): 175-178.
https://doi.org/10.16681/j.cnki.wcqe.202301044
[13] 张楠. 文化自信视域下基于同心圆模型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与传播[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 7(2): 149-153.
[14] 王环.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特征、基本原则与任务[J]. 辽宁高职学报, 2023, 25(2): 5-9.
[15] 王仁祥. 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的理论思考、现状剖析与实践方略——以湖南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34): 10-16, 72.
[16] 郑义, 朱其志, 王明珠. 农业高职院校德技并修育人路径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36): 92-96.
[17] 胡陆生, 彭与格. 职业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机遇与战略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 2023, 44(1): 27-33.
[18] 靳玉乐, 王潇晨.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3, 6(2): 3-14.
https://doi.org/10.13527/j.cnki.educ.sci.china.2023.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