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基于质的规定性的探讨
Research on Dilemma and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Qualitative Prescription
DOI: 10.12677/AE.2023.138946, PDF, HTML, XML, 下载: 192  浏览: 43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周源婷: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质的规定性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Qualitative Prescription
摘要: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质的规定性体现为坚持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目标、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以及实行多主体协同办学三个方面。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人才培养方案的复杂多样、学生源质量良莠不济、社会认可度低、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认识不足以及多方主体协同办学难度大等现实困境。中等职业院校应该坚持系统性、科学性、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出发,探索能保障和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Abstract: The regulation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 Adhering to the high-quality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ng, optimizing the type orien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mplementing multi-subject cooperative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faced with such realistic dilemmas as the complexity of personnel cultivating programs, the diversity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needs,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type orien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of multi-agent cooperative education.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systematical, scientific and student-centered,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explore the path to guarantee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prescription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offer suggestion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文章引用:周源婷. 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基于质的规定性的探讨[J]. 教育进展, 2023, 13(8): 6070-607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8946

1. 引言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业教育法》总则第一条明确表明制定该法的目的是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要求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承担起推动国家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线,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研究还在理论摸索阶段,主要表现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评价指标与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这三个方面 [2] 。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质的规定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坚持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目标、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实行多主体协同办学,三者共同影响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3] 。中等职业教育若要达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首先要充分了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并从三个层面出发寻找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 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地位的两种类型教育,但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第一站,其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通道中面对的问题更加凸显。

(一) 人才培养方案复杂多样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是非常多样且复杂的。中等职业教育包括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弹性学制、中高职衔接、5年制、3年制、现代学徒制等多种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同一所中职院校多学制培养方案并存的情况较为普遍。每种人才培养方案的学生发展需求不一样,职业院校的培养方案就需要更加强调培养对象的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升学与就业双重并举的。升学与就业是中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两条重要途径,双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大不相同。在升学导向模式下,中职院校要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在就业导向的模式下,中职院校要积极进行社会调研,适应社会的需求变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技术技能水平高、就业适应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可见,人才培养方案的多样化对保障中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二) 生源质量良莠不济,社会认可度低

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当成普通教育的备选,是公众心中的“兜底教育” [4] ,大多数人选择职业教育不是出于兴趣与认可,而是迫于无奈。“普职分流”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职业院校的生源数量,但却没有改变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相较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总体偏低,良莠不济的生源质量加大了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也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更艰巨。

职业教育长期得不到公众的认可是职业院校很难吸引优质生源的原因之一。中国式现代化的职教体系是更革新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但公众对当代职业教育的认知还停留在“培养苦力工”的偏见层面,可见眼下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抛开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有待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待遇标准普遍低于社会预期之外,对职业教育“认知度”不高是重要原因。提升公众对职业教育认知度与认可度,优化职业教育生源质量是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点 [5] 。

(三) 对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认识不足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我国从教育体系的视角审视职业教育,认识到应该把职业教育定位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的类型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长期以来的职业教育一直都没有跳出普通教育的框架,在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方面往往参照普通教育的标准和办学体制。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但大多数的中等职业院校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对类型化定位和自身发展特色认识不足,这也成了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

(四) 多方主体协同办学难度大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类型,跨越了产与教、企与校、工与学的边界,是一种跨界的教育 [6] 。同时职业教育具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特性,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要想增强自身适应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多方主体共同办学是至关重要的举措。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还不高,同时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之间的责权利界限还不明确,行业企业参与的深度、广度还不够,政、行、企、校合作育人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等也是限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3. 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助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在保障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需要遵循以下几点主要原则。

(一) 系统性原则

系统观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构建的基本思想与工作方法,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强调各个要素之间功能的适配性和互动性 [7]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职业院校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的构建需要在遵循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质的基础上,将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每个主体包括进来。保障中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从上至下层层把关的质量管理体系,也需要贯彻到全方面的质量保障措施。打造院校质量文化,提升院校全体成员的高质量意识,构建良好的质量生态系统。

(二) 科学性原则

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捷径。高水平的质量保障体系即要顺应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趋的大势,也要适应中等职业院校的校情,纵向结构逻辑清晰,横向指标导向明确,实践操作性强。换言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类型教育,一头牵着学校教育,一头社会经济,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除了要遵循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规律,还要能关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稳步增强。除此之外,遵循规律不是照搬规律,中等职业教育还需要善于结合中职院校发展的特点,走具有类型化特色的科学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界基本的教学原则,我国的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时常强调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学生群体。保障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以学生为中心,主要是倡导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实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反作用,教育质量的高低学生是直接感受者和反映者。因此职业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关注学生的评价与反馈,以此来找到保障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让学生是保障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4. 基于质的规定性保障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质的规定性是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根本特性,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所必须具有的特性 [3]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质的规定性表现为三个方面:坚持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目标、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以及实行多主体协同办学。从质的规定性出发探索构建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的策略,保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以期高效能保障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 人才培养目标上: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育人上表现为确立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目标,中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保障体系要确保人才培养高素质目标的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目标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着重培养“德技并修”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要用学校的文化理念为引导,提高学生对高标准职业道德的质量意识。

一是保障“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概念,落实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培根铸魂的历史使命担当,也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向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8] 。因此,中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总目标,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第一质量,坚持高标准、坚守立德树人,以立德树人为本。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仍然存在“重技轻德”忽视职业道德的现象。将“立德树人”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需要摒弃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与评价的唯分数论、唯数据论,同时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倡导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各类课程,并将职业道德纳入德育综合评价体系,保障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能高质量发展,高素质就业。确立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职业道德课程体系,采取过程性考核评价等是保证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目标、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是坚持培养“德技并修”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不同于普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职业教育以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适用性技术技能人才为已任。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德技并修”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可从课程着手,职业教育除了合理制定专业课程的德育目标,也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载体,准确把握专业技能教学与职业道德教学的最佳融合点,加强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实现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的融合,构建体现“德技并修”双重逻辑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是新时代赋予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的历史使命,中等职业院校应该紧紧锚定“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发展方向。

三是以办学理念为引领,打造学校特色道德质量文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体现在学生素质与能力的高低,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学校教师的领导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与自觉。中等职业院校质量保障的发展可以从培养高质量文化机制开始,使学生由被动提升转向自愿提升,普及和提升学生的质量意识,培育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内化为自身的发展目标,使追求高质量发展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

(二) 优化类型定位上:构建有类型特色的职业教育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类型定位是谋划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 [9] ,它表明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性质差别,同时也预示着职业教育要建设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形态。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表明职业院校要彻底摆脱以往照搬普通教育的做法,对自己教育教学体系重新定位。“教育运行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是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两条主线,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围绕这两条主线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10] 。

在教育运行管理方面,构建具有类型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制度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标准保障体系及工作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是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校顶层设计,中等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等方面有详细的指导性保障,为保障各方面高质量运行提供制度基础;组织保障体系重点是在高质量的教育管理方面明确各组织部门的权责分配,各部门相互联系但没有复杂的层级关系;标准保障体系是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保障体系的关键,高标准决定高质量,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教学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为主体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 [11] 。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中等职业院校可以在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校情建设职业教育标准保障体系;工作保障体系是对中职院校全员工作质量的监控与调节,一致为职业教育整体的高质量发展服务。

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相较于普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方面类型特色主要体现在对实践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技能型社会的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发展赋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两者具有相互影响,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着中间桥梁的关键作用。因此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需要着重关注职业发展、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理实体系一体化课程构建。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中等职业院校可以推动专业教师在校企间双向流动,创新中职院校师资共培共育机制是“深度合作与高频互动”的保障,更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导向。在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与监控方面,中职院校的重点可以从课程和师资两方面着手,打造良好师资队伍和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突出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类型定位。

(三) 多方协同评价上:保障多方主体协同参与,改革校内教学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性的教育类型,政校企行协同共治、产教深度融合进行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路径。当前,国家政府层面在职业教育领域,通过对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修订中职与高职专业目录,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等系列举措,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框架 [12] 。中等职业院校应该在国家不断完善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下构建校企行共同参与的中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一方面是建设多元主体评价体系,提升校外评价主体对教育质量评价的参与度。当前,企业、行业、家长等利益相关者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逐渐受到关注,但由于职业院校缺乏校外主体参与评价的保障机制,使得深度参与评价的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无法发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功能。完善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是校企之间能协同办学,共助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行业企业之所以愿意与职业学校开展合作,主要的原因在于职业院校输送的人才并没有满足企业的需求,难以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带来助力。基于此,中等职业院校应强化自身的内涵与基础建设,与行业企业协同开展职业教育评价,职业院校为企业输送实习学员或就业人才之后,定时对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进行阶段性考察,同时调查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输送人才的满意度,积极听取行业企业人员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意见。打通校企沟通的渠道,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育质量评价的积极性,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自主性与有效性。对于家校之间,中职院校要意识到家长也是助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完善家校联系制度,丰富家长参与教育质量评价的渠道,间接提升他们对职业教育了解以及监控督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观意愿。

另一方面改革校内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个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校内评价主体单一,主要是校长、教师等管理层,很少将学生的评价反馈放在重要位置。除去中职院校管理层的主观原因,还存在师生上下沟通渠道受阻的客观原因。对于此,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应该完善个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反馈系统,提升校内全员的评价意识与质量意识。教育信息化给中等职业院校构建多渠道的学生反馈机制提供了便利,职业院校可以将网络实时反馈信息作为主要反馈机制。如学生采取通过学校构建的网络反馈渠道以匿名的方式向学校进行教学质量发反馈与建议,学校也可以采取问卷、座谈、调查等方式定时与学生进行反馈沟通,获取教学信息,使学校的质量管理部门及时做出反应,确保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诊断工作的有效开展。

5. 总结

中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从质的规定性出发是提升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中职院校应坚持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目标、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以及实行多主体协同办学,在这之后的职业教育将是更加全面的高质量发展,未来的建设之路任重道远。

基金项目

2021年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第五届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困境与路径分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EB/OL].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204/04266548708f44afb467500e809aa9cf.shtml, 2022-04-20.
[2] 冯国丝. 双循环背景下东莞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贵阳: 贵州民族大学, 2022.
https://doi.org/10.27807/d.cnki.cgzmz.2022.000330
[3] 肖凤翔, 王棒.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质的规定性[J]. 高校教育管理, 2023, 17(1): 83-91.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30103.005
[4] 徐晔.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大学, 2019.
[5] 破题职业教育“认可度”需先提升公众“认知度” [EB/OL]. 人民政协网.
https://www.rmzxb.com.cn/c/2023-04-26/3336361.shtml, 2023-04-26.
[6] 姜大源. 职业教育立法的跨界思考——基于德国经验的反思[J]. 教育发展研究, 2009(19): 32-35.
https://doi.org/10.14121/j.cnki.1008-3855.2009.19.001
[7] 以系统观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EB/OL]. 人民网.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2/1110/c40531-32563399.html, 2022-11-10.
[8] 鄢烈洲, 石俊华.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真内涵、价值体认与四重导向[J]. 职业技术教育, 2022, 43(25): 6-11.
[9] 汪斌.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略[J]. 教育与职业, 2022(13): 36-41.
https://doi.org/10.13615/j.cnki.1004-3985.2022.13.011
[10] 孙社文. 高质量发展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工作的再思考[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21(1): 46-51.
[11] 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J]. 职业技术教育, 2023, 44(3): 13-14.
[12] 王建洲, 赵小红. 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视角下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探析[J]. 职业技术教育, 2023, 44(4):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