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介入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的实务研究——以绘本阅读心理成长小组为例
Practical Research on Group Work Involved in the Psychological Grow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Taking Picture Book Reading Psychological Growth Group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P.2023.138435, PDF, HTML, XML, 下载: 210  浏览: 403 
作者: 李康香: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小组工作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绘本阅读Group Work Left-Behind Children Psychological Growth Picture Book Reading
摘要: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和希望,他们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希望,关心每一位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愿望。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其整个人生的发展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而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所以针对他们的心理成长需求进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针对C市N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采用绘本阅读小组工作的方法对N村留守儿童进行干预,旨在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和适应能力的发展。结果明确表明,小组已经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并且与活动前相比,小组成员的心理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
Abstract: Children are the flowers, future and hope of the motherland. They represen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hope of a country. Caring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every child is the common responsibility and aspir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ir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throughout life, but left-behind children face variou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due to long-term separation from their parents,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ntervene for their psychological growth needs. This study aimed at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loneliness, low self-esteem, anxiety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N village of C city, and used the method of picture book reading group work to intervene with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N village, aiming to promote the psychological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dapta-bility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The results clearly show that the group has basically achieved the set goals, and compared with before the activity, the mental state of the group members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文章引用:李康香 (2023). 小组工作介入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的实务研究——以绘本阅读心理成长小组为例. 心理学进展, 13(8), 3479-3490.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8435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留下子女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中国留守儿童的数量相当庞大,《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全国留守儿童占比超过60%,所占比例较高(李浩龙,2022),留守儿童问题也成为一个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父母关爱和陪伴的环境中,容易面临心理成长问题。相关数据显示,现有高达70.8%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严重的心理问题会影响留守儿童的正常生活和交往(张进,2023)。C市N村的留守儿童也存在类似心理问题,为了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克服心理困境,B社工机构基于儿童之家项目推出了绘本阅读心理成长小组活动,旨在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和适应能力的发展。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读物,非常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绘本阅读应用于儿童群体的作用与效果(张文慧,2022),社会工作者通过引导和指导,帮助服务对象参与文本阅读、分析、讨论和反思的过程,服务对象通过与作者和文本的对话和心灵沟通,促进其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程代超,2021),苏君丽指出,绘本阅读有助于幼儿学会适当表达情感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他人的情绪和情感(苏君丽,2023),郑云霄也指出心理绘本教学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指导他们管理情绪(郑云霄,2023),而刘璐的研究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角度出发,探究了绘本中的图画和内容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方面,绘本阅读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刘璐,2014)。本文的绘本阅读心理成长小组是指在支持性环境中,开展绘本阅读和相关活动,主要以“零压力”方式传递有趣、积极、乐观的绘本内容,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世界观、培养情感表达能力,扩大社交,以提升整体心理健康和成长的小组。

本文通过参与观察、问卷调查、深入访谈收集资料,研究对象为B机构儿童之家的留守儿童,共有10名参与者。研究持续进行了两个月,小组活动每周一次,每次活动约为60分钟。研究意义在于探究绘本小组工作在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中的具体作用和效果,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绘本小组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为开展类似小组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评估绘本小组对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的实际效果,有助于证明绘本阅读在帮助留守儿童提升心理成长的有效性,并为其他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2.1. 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身体、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在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时期,他们需要父母的关爱和照顾来促进全面发展(刘艳萍,2023)。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或双方都不在身边,在情感和学习生活中缺乏较好的支持,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通过文献资料以及对N村留守儿童的半结构式访谈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有孤独、自卑和焦虑。

2.1.1. 孤独感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渴望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这种亲密的亲情关系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然而,留守儿童却因为各种原因被迫长时间与父母分离,导致无法建立起与父母的亲密联系。他们无法享受到日常的家庭关怀,也无法及时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无法分享内心的喜怒哀乐。这种情况使得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情感支持,进而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同时,在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有些同龄孩子因为不理解留守儿童的特殊处境而对他们产生歧视或排斥,导致留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缺少同伴的理解和支持,这也会进一步加深他们的孤独。

2.1.2. 自卑感

首先,父母的长期离开让留守儿童无法获得父母的关注和疼爱,这可能让他们感到自己不被重视或不被爱护,从而产生自卑感。其次,留守儿童可能在成长过程中与其他同龄人有所不同,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陪伴的温暖和家庭的完整性,这可能使他们觉得自己的经历和生活方式与其他孩子不同,产生自卑感。最后,缺乏父母的支持和鼓励,留守儿童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缺乏自信心,从而产生自卑感。

2.1.3. 焦虑感

留守儿童担心与父母的联系减少或失去联系,担心父母在外工作的安全,缺乏得到情感上的关心和支持的机会,这会使他们感到焦虑;留守儿童的家庭往往面临经济困难和压力,留守儿童会担心家庭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如食物、衣物和住所等,在教育方面也面临一些限制,由于父母的缺席,留守儿童可能缺乏学习上的支持和指导,增加他们对学业方面的压力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焦虑;留守儿童害怕被认为与众不同或被他人排斥,留守儿童大部分在社交技巧方面缺乏训练和发展,他们不太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这增加了他们在社交中感到不适应的可能性。

2.2. 影响因素

2.2.1. 家庭原因

家庭是塑造孩子的情感、行为和认知基础,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父母的支持、关心和陪伴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父母的存在和关注可以减轻孩子的孤独感、自卑感和焦虑感,父母的陪伴可以提供情感安全感,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和照顾,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不是缺少父亲的陪伴就是缺少母亲的陪伴,甚至同时缺少父母亲的陪伴,这种缺乏可以导致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感到孤独、无助和不安全。当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或者差错时,难以及时得到来自父母的安慰、引导和纠正,容易导致挫折感增强、缺乏自信,逐步形成自卑的负面情绪(覃军,唐小媚,2023)。其次,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留守儿童的焦虑问题有重要影响,如果父母能够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解答他们的疑虑,能够减轻焦虑感,但留守儿童家庭成员变少,沟通会存在不畅通的情况。另外,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质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很大,温暖、支持性和积极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和适应能力,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照顾,农村老一辈读书比较少,文化水平较低,在教养方面会力不从心,思想观念也不一样,不能及时理解到孩子的想法,这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最后,留守儿童家庭经济一般比较困难,这可能增加留守儿童的焦虑感和自卑感,因为他们可能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或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缺乏经济支持会限制留守儿童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满足,他们可能面临着食物不足、生活环境不良或不安全的情况,这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焦虑感。同时,由于经济拮据,留守儿童可能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他们可能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缺乏学习上的支持和指导,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未来发展的机会。这种经济困难可能使留守儿童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有差距,缺乏与他人平等竞争的能力和机会,进而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形成。

2.2.2. 学校原因

留守儿童大多缺乏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难以融入同龄人群体,导致孤独感增加。学校提供的良好教育资源和支持对留守儿童至关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个性化的教学和心理咨询服务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但是农村地区的学校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条件欠佳,缺乏个别化的关注和支持,这限制了留守儿童在学业和发展方面的机会,增加了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感。此外,学校中存在的歧视、排斥和欺凌行为也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负担,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

2.2.3. 社会原因

首先,虽然社会上有和留守儿童相关的救助,但是从存在的现状来看,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还有待提高,现在还缺乏有效的支持和保障机制,导致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其次,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着对其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负面评价和歧视,这使得他们在社交和交往中感到不适应和排斥,增加了他们的自卑感和孤独感。此外,社会的竞争压力和现代化进程也对留守儿童造成影响,他们可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期望和压力,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感到焦虑,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3. 理论

3.1. 阅读治疗理论

阅读疗法理论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现代学者将阅读治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基于临床观点,即治疗性阅读疗法。另一种为发展性和可预防性的观点,即预防发展性阅读疗法(金雯,2021)。王万清认为阅读疗法是一种以文学材料为媒介,以阅读为手段,通过对文学内容的学习、讨论与领悟来改善身心健康的方法(王万清,2003)。社会工作者也结合实务研究对阅读疗法作出自己的理解,例如美国社会工作者发现阅读疗法是一种利用文学和诗歌来治疗人们情感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方法(陈吉,2022)。

3.2.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以及与他人的交互作用,来获得知识和学习新技能。在绘本阅读小组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小组成员的阅读方式和反应,学习到不同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绘本阅读小组提供了一个互动和合作的环境,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共同探讨绘本的内容、角色和情节,通过彼此之间的讨论和分享,他们可以增进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享观点的能力。有些孩子可能展示出更高的阅读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其他孩子可能受到鼓舞而试图模仿他们的行为。社工也可以采取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措施,鼓励积极参与和学习进步,同时对消极行为进行适度的批评和引导。

3.3. 社会支持理论

它强调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和适应的影响。该理论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挑战和困难时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实质性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评价支持,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适应具有积极的影响。适当的社会支持可以减轻个体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负面情绪,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个体应对困难的能力。社会支持理论可以在小组中为孩子的心理成长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分享信息和资源,小组成员可以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心理成长,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应对困难和挑战,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

4. 介入

4.1. 小组介绍

B机构儿童之家服务项目以社区(村)为依托,以保护儿童权利和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为儿童及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一系列服务的“儿童之家”服务场所。“儿童之家”可为社区(村)的留守儿童提供安全温馨的空间,为留守儿童及社区成员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社工招募到了十名留守儿童,6个男生、4个女生,年龄在5~9岁之间,根据他们的心理成长需要,B机构决定开展绘本阅读心理成长小组。

4.2. 小组目标

总目标:帮助留守儿童通过绘本阅读心理成长小组,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情感支持和人际关系建立。

具体目标:

1) 帮助留守儿童认识自己的价值和优点,增强自信心;

2) 帮助留守儿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缓解不良情绪;

3) 创造一个安全、支持性的小组环境,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理解、关心和支持,建立归属感和亲密关系;

4) 培养留守儿童积极的行为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5) 让留守儿童了解父母外出的无奈,鼓励留守儿童多和父母沟通交流。

4.3. 小组工作计划

Table 1. Picture book reading psychological growth group plan

表1. 绘本阅读心理成长小组计划流程

绘本阅读心理成长小组的活动计划流程如表1所示,一共计划了六次小组活动,主题分别是:朋友,你好、自我认知之旅、我的情绪我做主、手拉手,心连心、陪伴不分远近、我们的绘本故事。

4.4. 小组实施过程

小组实施是按照小组计划进行开展的,实施的大概情况如下:

4.4.1. 第一次活动:朋友,你好

第一次活动社工将手中的心理状态问卷进行讲解,并让志愿者把心理状态问卷发给组员填写,社工对不明白问卷填写的组员进行了一对一问卷填写讲解,社工耐心地与他们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并确保每个组员都理解问卷的内容。然后进行机构介绍、社工自我介绍、小组的大致情况介绍、小组活动安排。随后开始了“找到这个人”破冰游戏,社工根据头发长短、衣服特征、外貌特征等进行描述,组员根据社工的描述确定自己的答案,并将小球放在那个人的面前。最终,由小球数量最多的组员先进行了自我介绍。活动中遇到了球数量一样多的两个人,两人都进行了自我介绍,介绍顺序是进行了“石头剪刀布”,赢的在前输的在后依次进行介绍。随后,社工组织组员用马克笔在大卡纸上画了一颗大树,然后给每人发一张便利贴写下小组规章,社工将收集到的小组规章念出来,组员举手表决,统计票数最高的前五名并一一写在大树的树叶上,最终小组契约内容为:① 准时参加;② 尊重他人;③ 保持积极;④ 遵守规则;⑤ 相互支持。最后,社工进行了活动总结,回顾了整个活动过程,强调了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对大家的付出表示感谢。最后组员、社工、志愿者进行合照,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小组活动。

4.4.2. 第二次活动:自我认知之旅

活动中,社工首先回顾了上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并提醒组员与上次活动相关的重要信息。然后,社工让每个组员从盒子中抽取一个名字,抽名字的组员对抽到的名字的对应组员进行初印象评价,进一步帮助了组员们更好地认识彼此,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接下来进行《小绿狼》绘本阅读,因为是第一次进行绘本阅读,所以社工首先带领组员一段一段地进行阅读,在整个绘本阅读中社工一共提出了四个问题:小绿狼为了改变自己采取了哪些方法?最后他成功了吗?小绿狼为什么要改变自己呢?你们了解真正的自己吗?在回答环节,很多小朋友都很不好意思低着头,社工说对着坐在最后的小B同学说:“很想表扬一下你,刚刚读绘本的时候,你声音很大声,我想让你分享一下你的答案可以吗?”在社工的鼓励下,小B虽然很不自信,但是顺利分享了他的答案,随后其他的组员也说了自己的答案。总结了组员的回答:小绿狼经历了从自卑到试图改变自己,但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终他学会了接纳和认同自己,这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很相似,我们也像小绿狼一样需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正确地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差异,努力成为快乐的自己,因此,我们需要探索自己的独特之处,并重新认识自己。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对他人持有偏见,而是要友好地与他人相处,不要成为嘲笑小绿狼的小灰狼。之后,社工提供绘画材料,组员们画出自己的自画像,并在画布周围写下自己认为的优点和特长,并依次分享自己的自画像和优点,陈述自己认为的个人优势和在小组中可以为他人贡献的方面。社工对活动进行总结,回顾了组员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强调了自我认同、友好相处和发掘个人优点的重要性,鼓励组员们将这些学到的技能和心得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实现更好的个人成长和团队合作。

4.4.3. 第三次活动:我的情绪我做主

社工简要回顾上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帮助组员们回忆起他们在上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在《我的情绪小怪兽》绘本阅读环节,绘本主要讲述了小怪兽把所有的情绪——伤心的,快乐的,生气的都混成一团啦,最后把情绪梳理并装进瓶子里,小怪兽变成了粉色,绘本通过简单易懂的图画和故事情节让组员了解到不同种类情绪,引导组员发现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组员也表示学到了情绪并不可怕,情绪是可以控制的。社工与组员们进行互动,让他们分享自己对绘本中情绪的理解和感受,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积极的情绪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帮助更好地处理内心的压力和情感波动,促进心理健康和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随后,社工提供绘画材料,让组员参考《我的情绪小怪兽》这本绘本,通过绘画表达当前的情绪状态,选择不同的颜色来代表不同的情绪,比如黄色代表快乐,蓝色代表忧郁,红色代表愤怒,绿色代表平静,黑色代表害怕等等,帮助组员理解情绪是可以通过表达来传达的,并鼓励他们形成积极的情绪,组员完成绘画之后进行交流分享,这次的交流分享明显比前面的活动活跃。分享结束之后,社工提供一些情景,让组员们思考不同情绪下的行为和反应,并借此机会互相了解彼此的情绪表达方式,社工引导组员们分享他们对不同情绪的理解和如何管理情绪的想法。最后社工邀请组员进行活动总结并拍照合影。

4.4.4. 第四次活动:手拉手,心连心

社工让组员帮忙回顾上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然后以《团结就是力量》歌曲正式开场,组员们对这首歌很熟悉,声音很嘹亮,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在欢乐声中进行了《小黑鱼》绘本进行阅读,绘本中的小黑鱼游得比其他小红鱼快,但它并没有选择独自逃跑,而是选择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合力摆脱被大鱼吃掉的命运。在阅读过程中社工引导组员们思考团队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克服困难和挑战。组员们表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接着,社工组织了一个团队游戏,称为“无敌风火轮”,组员们分成两组,站在两个履带道具上,从指定的起点到终点,这个项目开展了三轮,这三轮里面组员们互相支持、沟通和协调,锻炼了组员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加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团队的发展和成长。社工又引导进行绘本欣赏,绘本名称为《小白找朋友》,社工鼓励组员们表达他们对主角小白的看法,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友谊,包括分享和倾听、尊重和关心他人等方面的行为。小白用行动告诉组员:积极主动寻找好朋友,因为友情赋予我们无尽的勇气和力量。社工提供一些交友建议和技巧,帮助组员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

4.4.5. 第五次活动:陪伴不分远近

社工简要回顾上次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组织组员进行了《团圆》绘本阅读,这个绘本记述了在外工作一年的爸爸,回到家过年却又要外出工作的故事,读出了爸爸的无奈,因生活需要,不得不去外面工作。社工看到有的组员眼眶已经湿了,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主人公的爸爸一样,所以组员对绘本里面的主人公产生了共情,他们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几乎是一年或几年才能见一次面。根据绘本中的故事情节,社工引导组员们了解外出打工父母的现状,并分享了打工人的现状,希望孩子能理解父母,告诉他们父母一直挂念着他们。随后,社工又继续组织阅读另一本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通过绘本中爷爷的爱和陪伴,社工告诉组员在我们身边还有像约瑟的爷爷一样的人物,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向组员们传达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还有其他亲人陪伴,鼓励他们珍惜身边的亲情。接着,社工鼓励组员们写下他们想对爸妈说的话,让组员们有机会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增强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连接。同时社工协助组员们通过电话、视频通话与远方的父母建立亲情连线,让孩子们与父母沟通和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心情,在这一过程中,社工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确保了亲情连线的顺利进行。

4.4.6. 第六次活动:我们的绘本故事

社工首先通过展示照片、视频片段以及组员们的作品,分享了小组从刚开始到现在的成长和进步,回顾小组共同经历的重要时刻和取得的成就,社工鼓励组员分享他们认为小组取得的进展和改变,还分享自己在小组中的收获和成长,组员们利用文字、图片、绘画的方式展示了自己在小组中的收获,组员们轮流分享自己的足迹,并互相鼓励和支持。其次,社工组织组员们一起制作一本绘本故事,组员商量着共同完成了整本故事,并写下自己在小组中的成果和成长,社工把这本绘本故事放在了“儿童之家”的书柜上,这个绘本故事成为了小组成员们共同创作的纪念品,记录着他们在小组中的成长历程。最后,大家一起进行了大合照,并邀请组员填写心理状态问卷,以评估小组活动对他们心理状态的影响和变化。

4.5. 小组成效评估

小组一共进行了两个月,小组活动每周一次,每次活动大约为60到80分钟。根据社工的活动观察和活动记录表,可以明显看到组员在小组的进程中展现出不同的表现和变化,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绘本阅读小组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环境,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并与他人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情绪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通过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共鸣,留守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减轻内心的负担。其次,绘本阅读小组活动促进了留守儿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共同阅读、讨论和参与相关活动,他们学会了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了沟通、合作和分享的技巧,这对他们日后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交能力发展非常重要,根据访谈与观察,表2为小组中转变较为突出的组员情况。最后,绘本提供了各种情景故事和角色模型,留守儿童可以从中学习和理解不同的情境,这些故事可以帮助他们处理自己的心理困境,从中获取启示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积极的角色模型可以激发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心态,根据心理状态问卷的前后测量,表3图1为组员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孤独感、自卑感、焦虑感的平均值最高为5,最低为1,分值越高,孤独感、自卑感、焦虑感越明显,而表3中和图1显示,孤独感前测均值为3.83,孤独感后测为2.60,孤独感减少,心理情况有好转;自卑感前测均值为3.9,自卑感后测均值2.62,自卑感减少,心理情况好转;焦虑感前测为4.03,焦虑感后测为2.73,焦虑感减少,心理情况有好转;心理状态均值是根据孤独感、自卑感和焦虑感的均值得到的,总的心理状态情况向好的方向改变。最后,小组成员在活动中得到了关爱和支持,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互动,他们得以缓解孤独感,提升自尊心,减轻焦虑情绪。总的来说,这些积极的变化反映了绘本阅读小组工作在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困扰方面的有效性,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

Table 2. Group members with prominent transformations

表2. 小组中转变较为突出的组员

Table 3. Changes in the loneliness, inferiority complex, anxiety,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of group members

表3. 组员的孤独感、自卑感、焦虑感、心理状态的变化

Figure 1. Line chart of group members’ loneliness, inferiority complex, anxiety,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before and after comparison

图1. 组员的孤独感、自卑感、焦虑感、心理状态前后对比折线图

5. 讨论与总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绘本阅读小组工作介入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实务方法,绘本阅读不仅满足了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需求,还促进了他们的认知和社交发展,绘本作为一种富有情感和故事性的媒介,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通过与其他小组成员的互动,促进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建立。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首先,研究样本的局限性可能影响结果的泛化能力,本研究仅以C市N村的留守儿童为样本,因此结果可能受到地域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限制了研究的外推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扩大样本规模和涵盖多个地区,以增加研究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其次,研究时间的有限性也是一个限制因素,本研究只进行了六节小组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了评估。虽然结果显示了积极的改善,但长期的跟踪观察可能更好地揭示小组工作对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的持续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延长干预时间,并对持续效果进行评估,以更全面地了解小组工作在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中的作用。最后,未来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可以探索其他适合留守儿童心理支持和干预的实务方法,如艺术治疗、心理咨询等,以拓宽干预手段的选择。二是可以结合家庭和社区资源,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支持网络,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全面的帮助。三是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以提供更精准和个体化的支持措施。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绘本阅读小组工作介入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的实务为例,通过绘本阅读小组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然而,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限制,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改进方法和拓展研究范围,以更好地支持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附录

留守儿童心理状态量表

亲爱的小朋友:

你好!现在想邀请你参加一项关于心理量表的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的支持,这份问卷主要想了解你的心理现状。请你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直接填写,在句子后面相应的数字上打“✓”,具体如下:1 = 完全不符合,2 = 不太符合,3 = 不确定,4 = 基本符合,5 = 表示完全符合。回答没有对错之分,且对你的回答严格保密,请放心回答,谢谢!

1. 姓名______________ 2. 性别______________3. 年龄______________

4. 孤独感

5. 自卑感

6. 焦虑感

参考文献

[1] 陈吉(2022). 阅读疗法在流动儿童情绪调节中的应用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财经大学.
[2] 程代超(2021). 绘本阅读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师范大学.
[3] 金雯(2021). 社会工作介入儿童情绪管理实务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4] 李浩龙(2022).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创伤问题的研究——以新乡市H村小学为例. 才智, (15), 152-155.
[5] 刘璐(2014). 绘本为主的读书治疗对小学中年级儿童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 苏州大学.
[6] 刘艳萍(202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现代农村科技, (3), 91-92.
[7] 苏君丽(2023-05-27). 绘本阅读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深远. 中国文化报, p. 3.
[8] 覃军, 唐小媚(2023). 新媒体时代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探析. 心理月刊, 18(3), 191-193.
[9] 王万清(2003). 读书治疗. 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0] 张进(2023).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干预策略. 新型城镇化, (Z1), 153-156.
[11] 张文慧(2022). 绘本阅读小组介入低年级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青岛: 青岛大学.
[12] 郑云霄(2023). 心理绘本教学对培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 见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四) (pp. 1164-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