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视角下个人养老金制度长期均衡发展路径研究——基于ISM模型
Study on the Long-Term Balanced Development Path of Individual Pens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tion Aging—Based on the ISM Model
DOI: 10.12677/AR.2023.103060, PDF, HTML, XML, 下载: 241  浏览: 454 
作者: 王安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个人养老金解释结构模型Population Aging Personal Pension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的趋势。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与人口结构的变化和长寿化有关。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许多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挑战,对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均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国家层面、金融机构层面、个人层面等3个维度出发,得出18个相关因素,运用ISM模型分析因素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影响路径,绘制出多层递阶结构图,分析因素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配套政策、税收优势、市场秩序、金融机构服务质量、机构安全性、机构竞争力、基本养老保险参与情况、个人养老规划、国民养老投资储备意识、自身金融素养以及个人投资意愿等因素是影响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的表层因素;政策宣传力度、婚姻状况和个人收入、身体健康状况和工作性质是中间层影响因素;文化程度、年龄是深层影响因素。
Abstract: Population aging refers to the tre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opulation gradually increases. This is a global phenomenon associated with demographic changes and longevity. The ageing population poses many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llenges 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long-term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pensions. Starting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financial institution level and individual level, this paper obtains 18 related factors. The ISM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nter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path of factors, draw a multi-layer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ap,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pporting policies, tax advantage, market order, service qualit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safety, institutional competitiveness, basic endowment insurance participation, personal pension planning, national pension investment reserve consciousness, personal financial literacy and personal investment willingness are the surface factors affecting the long-term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pension; policy publicity, marital status, personal income, physical health status and work nature are the intermediate influencing factors; education level and age are the deep influencing factors.
文章引用:王安宁. 人口老龄化视角下个人养老金制度长期均衡发展路径研究——基于ISM模型[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3): 462-471.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3060

1. 引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经济挑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比重达到13.50% [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导致老年人口的比例快速增加。这一趋势对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之一是养老金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支付压力也越来越大。传统的养老金体系主要依靠当前劳动力的缴费来支持当前的退休人口,但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劳动力人数的相对减少将导致养老金体系的不可持续性。因此,如何实现人口老龄化与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均衡发展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基于ISM模型旨在探讨人口老龄化与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解决人口老龄化与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的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文献综述

从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来看,国内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老龄化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 [2]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医疗卫生费用的影响 [3] 、人口老龄化与企业劳动收入占比 [4] 、家庭人口老龄化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 [5]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 [6]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主要城市出口贸易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7] 等方面。国外也有许多学者将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研究,例如,人口老龄化对于储蓄产生了影响,Horioka (2010)利用日本家庭微观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日本家庭负储蓄趋势也逐渐上升 [8] ,Belyakov等人(2020)分析了基于一般均衡的内生增长模型中预期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在寿命增加实际发生之前很久就增加了储蓄并减少了消费,这意味着个人在预期衰老的情况下储蓄更多,这就无形中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 [9] 。

从个人养老金的相关研究来看,个人养老金首次提出于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当时的名称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拟建立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第三层次。2022年4月8日,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中首次将其命名为“个人养老金”,明确提出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依规领取个人养老金 [10] 。目前已有的研究有关于养老金替代率如何适应人口结构变化 [11] ,对于高收入人群,应适当降低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对于低收入人群,应提高养老保险替代率,这有助于缩小两个群体养老金领取水平的差异(张苏等,2023),现有研究还有关于我国个人养老金消费积累渠道 [12] ,基于消费养老与个人养老金的共性特点,提出消费养老要回归到以个人为核心的发展路径,加强消费养老与个人养老金有机结合(董克用等,2023),也有学者从供给侧角度研究养老金金融发展困境与优化路径 [13] ,作者以福建省为例,提出福建省金融供给较弱,需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合力作用,加快推进养老金金融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王平等,2023)。除此之外,有学者探讨了商业保险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前景,分析了第三支柱养老体系的现状 [14] ,以及通过对比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来探讨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形势前瞻 [15] 。

总体来说,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比较丰富,多集中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角度,关于个人养老金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基于ISM模型从人口老龄化视角探讨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的研究也相对单薄,本文将从此视角下探析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3. 个人养老金制度长期均衡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所研究的个人养老金是指补充个人养老金制度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金(第一支柱)和雇主提供的企业养老金(第二支柱)之外,个人自愿参与的一种养老金计划。

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计划通常是由个人自行选择并投资的私人养老金计划。这些计划可以是基于个人的自愿缴费或购买保险产品,或者是通过个人选择的投资方式积累资金。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相关专家的建议发现,目前个人养老金的发展问题主要存在于相较于我国第一二支柱,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失衡,养老金融监管有效供给不足 [16] ,养老目标基金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产品线仍不够丰富,难以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以及我国投资者对养老目标基金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17] 等问题。

由目前个人养老金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想要更加稳定可持续的推进养老金政策落地,就必须牢牢把握国家、金融机构及个人这三大主体。基于此,本文从国家层面、金融机构层面个人层面等三个维度提取了影响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的18个影响因素(见表1)。

Table 1.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ong-term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pension system

表1. 个人养老金制度长期均衡发展影响因素

4. 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影响因素ISM模型构建与计算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简称ISM模型,由美国J.华菲尔德教授于1973年提出,是一种管理和决策支持工具,用于分析和理解复杂系统中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层次结构。ISM旨在帮助决策者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识别系统中的关键变量。它能够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要素,利用矩阵等工具并借助计算机技术,对要素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处理,最终形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模型中可直观得到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18] 。ISM模型的具体建模步骤如图1所示。

Figure 1. Specific modeling steps of ISM model

图1. ISM模型的具体建模步骤

4.1. 建立邻接矩阵

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是用于表示图的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在图论中,图由节点(顶点)和节点之间的连接(边)组成,邻接矩阵用于表示这些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通过德尔菲法,在确保研究科学的基础上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确定,进而建立邻接矩阵A。行因素为Qi列因素为Qj,若Qi对Qj有影响,则用“1”表示;若Qi对Qj无影响,则用“0”表示。结合布尔运算法则,邻接矩阵若满足 ( A + N ) K 1 ( A + N ) K = ( A + N ) k + 1 = R ,则矩阵R就是邻接矩阵A的可达矩阵,运用Excel对可达矩阵进行求解。邻接矩阵A为18阶矩阵,其构成元素定义如表2所示。

Table 2. The adjacency matrix A

表2. 邻接矩阵A

4.2. 建立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Reachability Matrix)是一种用于表示有向图的性质的矩阵。它描述了图中节点之间的可达性关系,即从一个节点是否可以到达另一个节点。

可达矩阵是一个布尔矩阵,通常用于表示有向图。矩阵的行和列对应图中的节点。如果存在一条从节点i到节点j的路径,则可达矩阵中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为1;如果不存在这样的路径,则对应的元素值为0。基于此,将邻接矩阵A进行幂的运算,直至满足 A k 1 A k = A k + 1 ,则 R = A k ,从而得到如下的可达矩阵R,如表3所示。

Table 3. The reachable matrix R

表3. 可达矩阵R

4.3. 分解可达矩阵并进行层级划分

Table 4. Reachable set and antecedent set and their intersection table

表4. 可达集合与先行集合及其交集表

Table 5.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表5. 层次分解

基于:结果优先-UP型。

4.4. 构建层次递阶结构图

通过表4表5可以构建出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5. ISM模型分析

人口老龄化视角下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影响因素体系可划分为6个层次(图2)。这6个层次反映了人口老龄化视角下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的现实情况,可将其划分为表层影响因素、中间层影响因素和深层影响因素3个层次。其中表层影响因素直接影响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中间层影响因素间接影响,而深层影响因素则是根源性影响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5.1. 表层影响因素

基于ISM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表层影响因素对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具有直接性关系,主要包括第一层 因素。第一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配套政策、税收优势、市场秩序、金融机构服务质量、机构安全性、机构竞争力、基本养老保险参与情况、个人养老规划、国民养老投资储备意识、自身金融素养以及个人投资意愿。

Figure 2. The explanatory structure model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long-term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pension

图2. 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影响因素间的解释结构模型

配套政策和税收优势对于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税收政策可以通过税前扣除或税收优惠激励个人增加养老金储蓄,法律法规确保养老金资金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政府补贴和奖励可以提高参与率和覆盖率,而教育和宣传活动则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个人养老金的益处。这些政策共同促进个人养老金的发展,提供经济和法律上的激励,增加参与动力,并提供更多选择和保障,但需综合考虑国家经济状况和养老金制度特点,并定期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金融机构层面的三个因素对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均衡发展的影响均处于第一层。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安全性和竞争力对于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均衡发展具有关键影响。优质的服务包括高效处理业务、提供及时支持和方便的在线工具,能够增强参与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推动更多人积极参与和管理养老金储蓄。金融机构的安全性是个人养老金的重要保障,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欺诈和数据泄露,增加参与者对养老金计划的信心和持有资金的意愿。而竞争力推动金融机构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如高回报率、低费用和灵活选择,提升养老金计划的吸引力,推动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发展。综上所述,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安全性和竞争力共同促进个人养老金的均衡发展,确保其可持续性和参与者的利益保障。

个人维度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与情况、个人养老规划、国民养老投资储备意识、自身金融素养以及个人投资意愿对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均衡发展的影响也均处于第一层。高参与率可以确保更多人在退休时获得基本的养老金收入,而个人养老规划的存在可以促使人们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提前储蓄养老金,为退休时的生活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同时,国民养老投资储备意识的提高可以推动更多人关注养老金投资,提高养老金的积累水平。自身金融素养的提升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养老金资产,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此外,个人的投资意愿也会对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均衡发展产生影响,积极的投资意愿可以促使个人主动增加养老金储蓄,为退休时的经济需求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综上所述,基本养老保险参与情况、个人养老规划、国民养老投资储备意识、自身金融素养以及个人投资意愿共同影响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均衡发展,对于个人在退休时获得可持续的经济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5.2. 中间层影响因素

中间层影响因素对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的影响具有间接性的影响,主要包括第二、三、四层因素。第二层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宣传力度、婚姻状况和个人收入。政策宣传力度的增加可以提高个人对养老金制度和政策的了解,激发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的意愿,婚姻状况对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均衡发展也有影响。夫妻之间可以共同规划养老金,通过共同储蓄和投资策略来增加家庭的养老金积累。另外,婚姻状况还涉及到离婚和丧偶等情况,这可能对个人养老金产生影响。而从个人收入这一影响因素来说,较高的个人收入意味着个人具备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储蓄养老金。相反,低收入个体可能面临储蓄能力有限的挑战,个人收入水平则直接关系到个体储蓄能力和退休时的经济保障水平。

第三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身体健康状况,这一因素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收入水平。良好的身体健康能够促使个人能够延长职业生涯,并有更多机会获取稳定的收入。这将有助于个人积极储蓄和投资养老金,为退休时的生活提供更大的经济保障。然而,健康问题可能对养老金的积累和支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进行医疗保健以及购买适当的保险等举措都是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作性质,工作性质决定了个人的收入水平、雇佣类型和福利待遇等因素,进而影响个人在工作期间积累养老金的能力。一些工作可能提供稳定的收入、养老金计划和雇主匹配的缴纳,这有助于个人更轻松地储蓄养老金并享受雇主提供的养老福利。相反,一些工作可能缺乏养老金计划或提供有限的福利,这可能给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均衡发展带来挑战。

5.3. 深层影响因素

深层影响因素对于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主要包括第五层、第六层影响因素。第五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程度,较高的文化程度使个人更具有理解养老金相关知识的能力,更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和养老金规划。此外,较高的文化程度还能够提升个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为养老金的积累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个人应当重视教育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程度,以增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的能力和机会。

第六层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年龄,按照ISM模型分析结果,年龄是个人养老金规划和储蓄的最关键因素。年龄越小,个人有更长的时间来积累养老金资产。早期开始养老金储蓄意味着个人可以通过长期投资获得更大的复利效应,从而为退休时的生活提供更充足的资金。因此,年轻人应该尽早开始储蓄养老金,以利用时间优势来实现长期的财务目标。另一方面,年龄也会影响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年轻人通常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承受市场波动和风险。因此,他们可以选择更多的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选项,以追求更大的养老金积累。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通常会逐渐转向更保守的投资策略,以保护已经积累的养老金资产。退休年龄也是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前退休可能意味着个人需要更长时间依赖养老金收入,因此需要确保储蓄和投资充足。相反,晚年退休可以延长个人在工作期间积累养老金的时间,并减少养老金支出的期间。因此,个人的退休年龄决定了他们可以积累多少养老金和如何管理养老金以维持长期均衡发展。

6. 结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已成必然。在实现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多个维度的多因素起到重要作用。本论文基于ISM解释结构模型,综合考虑了国家层面、金融机构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18个因素进行分析等因素,并对其对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本文选取的18个因素均对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和层面上的影响,分为表层、中间层和深层三个方面。表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配套政策、税收优势、市场秩序、金融机构服务质量、机构安全性、机构竞争力、基本养老保险参与情况、个人养老规划、国民养老投资储备意识、自身金融素养以及个人投资意愿等因素。中间层主要包括政策宣传力度、婚姻状况和个人收入、身体健康状况和工作性质等几个因素。深层次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程度和年龄两个因素。因此想要实现个人养老金长期均衡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利于养老金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增强个人的养老金意识和金融素养,加强养老金规划和投资教育,并积极参与养老金储蓄和投资活动。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均衡发展才能得以实现,为个人提供充实、稳定的退休生活。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从人口老龄化的视角出发,基于ISM模型对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均衡发展进行了分析,从国家、金融机构和个人三大主体出发分析了影响个人养老金发展的影响因素,为个人养老金研究丰富了内容。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 [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21-05/11/content_5605787.htm, 2021-05-11.
[2] 任旭辉. 人口老龄化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吗? [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 2022.
[3] 冯园园.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医疗卫生费用的影响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22.
[4] 吴雄, 龚志民. 人口老龄化与企业劳动收入占比: 基于微观视角的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6(4): 72-79.
[5] 王萌. 家庭人口老龄化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财经大学, 2022.
[6] 彭文斌, 吕婕.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5(3): 29-38.
[7] 曾峥.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主要城市出口贸易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析[J]. 商展经济, 2023(10): 89-92.
[8] Horioka, C.Y. (2010) Aging and Saving in Asia.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15, 46-55.
https://doi.org/10.1111/j.1468-0106.2009.00489.x
[9] Belyakov, A.O., Kurbatskiy, A.N. and Prettner, K. (2020) The Growth Effects of Anticipated versus Unanticipated Population Aging.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94, Article ID: 102457.
https://doi.org/10.1016/j.jmateco.2020.102457
[10] 魏福临. 我国个人养老金的研究综述[J]. 现代商贸工业, 2023, 44(6): 151-152.
[11] 张苏, 朱媛. 养老金替代率如何适应人口结构变化[J]. 甘肃社会科学, 2023(3): 171-180.
[12] 董克用, 周宁. 我国个人养老金消费积累渠道的现实探索与未来展望[J]. 东岳论丛, 2023, 44(5): 113-122+192.
[13] 王平, 黄阳平. 供给侧视角下养老金金融发展困境与优化路径——以福建省为例[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26(2): 59-69.
[14] 茹梦怡. 商业保险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前景思考[J]. 上海保险, 2023(5): 6-8.
[15] 王浩. 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发展形势前瞻[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3(5): 48-49.
[16] 叶梦迪. 个人养老金金融服务发展与监管方向探究[J]. 现代金融导刊, 2023(5): 69-72.
[17] 李浩. 养老目标基金助力“第三支柱”构建的剖析[J]. 银行家, 2023(6): 87-90+8.
[18] 汪应洛.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 第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