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思政“圈层式协同育人”新模式
The New Mode of “Circle-Level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or Graduate Students
DOI: 10.12677/AE.2023.138913, PDF, HTML, XML, 下载: 191  浏览: 24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唐利明, 王清龙:湖北民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北 恩施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思政圈层式协同育人Postgraduat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ircle Typ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摘要: 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宏观措施的探讨上,实践多处于分散无序、示范无力的状态,鲜有关于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模式研究。本文拟针对以上问题,探讨研究生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设。结合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提出构建有主有次、以点带面、以优促全、互联互通的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并在高校数学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为高校加快提升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水平和推广速度提供参考。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status of graduat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 circular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for graduat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proposed. This model emphasizes the hierarchy of course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urses being equally important. It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key points while considering the overall picture, promoting excellence in order to foste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dditionally, it encourages interconnectedness between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curriculum. This model is implemented in mathematics-related graduate courses at universitie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accelerating the overall level and promotion speed of graduat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文章引用:唐利明, 王清龙. 研究生课程思政“圈层式协同育人”新模式[J]. 教育进展, 2023, 13(8): 5859-586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8913

1.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直接关系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1] [2]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3] ,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4] ,提出“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随着国家对研究生课程思政愈加重视,又好又快地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成为高校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建设在研究生教育中是大势所趋 [5] [6] [7] 。

Figure 1. The technical route of circle typ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l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图1. 课程思政的圈层式协同育人研究思路

2014年,上海市率先进行了思想政治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尝试,其后课程思政改革在高校迅速发展起来。我们组利用CNKI数据库,对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涉及课程思政的7431篇教学研究论文进行了篇名、主题、关键词和摘要等内容的分析,发现目前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国内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二是某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三是课程思政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四是不同教育层次课程思政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 课程思政研究主要针对本专科教育层次,有关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研究较少,通过CNKI统计,成果占比不到1%;2. 很多课程思政建设都是针对某一门课程,没有对某个专业形成课程思政体系 [8] [9] ;3. 关于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宏观措施的探讨上,实践多处于分散无序、示范无力的状态,鲜有关于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模式研究 [10] [11] [12] 。

本文拟针对以上问题,探讨研究生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设。结合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尝试提出构建有主有次、以点带面、以优促全、互联互通的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并在学校数学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为学校加快提升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水平和推广速度提供参考。图1展示了本文课程思政的圈层式协同育人的研究思路。

2. 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目的和意义

通过研究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圈层式协同模式实施,实行任课老师和课程的全覆盖课程思政,通过将课程圈层化,进行协同课程思政教学,以期达到以下目标:

1) 建立一个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

课程思政的体系化才能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通过课程和任课老师的全覆盖,使得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思政教育,例如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学习热情、学术规范和道德、爱岗敬业等。

2) 切实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操守等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最高学历教学,研究生担负着国家科技创新的重任,所有其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比普通劳动者更重要。本文研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何处理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思政教育的关系,实现协调统一。通过理论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的嵌入,实现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

3) 为其它学科方向提供一个课程思政教育的参考

尝试模块化协同课程思政,并在数学类研究生中进行实践,可以为其它学科研究生的课程思政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为本专科生的课程思政提供借鉴意义。

3. 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内容

针对研究生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设问题,探索课程思政的圈层式协同育人模式,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构建以“核心课程–关键课程–其他课程”层层传导的育人课程圈层。探索各个圈层课程思政内涵,组织不同圈层教学团队,针对不同圈层实施协同课程思政。

3.1. 研究生课程思政圈层式体系建设

目前很多课程思政的实施都是某一位老师针对某一门课程进行,单打独斗,独立且封闭,缺乏协作机制,没有形成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效果不明显,没有实现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所以如何针对一个专业或者学科进行课程思政的圈层式体系建设,做到课程和任课老师的全覆盖,构建以“核心课程–关键课程–其他课程”层层传导的育人课程圈层,这是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3.2. 研究生课程思政实施方法的问题

课程思政是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结合,两个同等重要,不能厚此薄彼,所以如何将两个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是本文的关键问题。本文实行课程思政的圈层式协同育人,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宏观层面,即是一个学科课程体系中课程思政的总体实施方法,包括每一个圈层的总体实施;第二个是微观层面,即是具体到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的方法,就是如何在一门课程中,将思政教育嵌入到理论知识教学中。

3.3. 研究生课程思政实施内容的问题

传统的课程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研究生课程更是如此。研究生课程非常偏重理论,选择哪些思政内容嵌入到理论课程中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认为不同圈层的课程,其性质和内容的课程有很大差异,其思政内容也应该不一样。思政内容的嵌入,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而不是“无病呻吟”,否则会适得其反。课程思政实施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宏观方面的,每一个圈层中课程思政的内容;第二个是微观方面的,具体到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圈层和不同的课程,选择合适的思政内容进行嵌入。

4. 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方法

本文探索课程思政圈层式协同育人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课程思政的单一性、独立性和封闭性问题,形成体系化的课程思政。主要研究思路是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构建以“核心课程–关键课程–其他课程”这种有主有次、以点带面、以优促全、互联互通的层层传导式育人课程圈层,组织圈层教学团队,实施协同课程思政育人,并在数学类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如下:

4.1. 课程的圈层化以及各圈层的课程思政内涵

目前很多课程思政的研究不成体系,一个专业的课程思政只是针对某一门或者几门课程分开实施,这样使得课程思政教育只注重点,而没有注重面。我们认为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有主有次、以点带面、以优促全、互联互通,不同课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它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内涵也不一样,单单某一门或者几门课程实施思政教学,不能完全覆盖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情操、学习生活态度等。所以我们认为一个专业的课程思政需要实施专业课程全覆盖,并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也强调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形成体系化课程思政。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育人要求,分别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据此我们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将数学类研究课程分为以下几个圈层:核心课程圈层、关键课程圈层、其他课程圈层。根据不同圈层课程内容和特点,分别进行不同内涵的课程思政。具体如下表1

Table 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 of the circular cooperative education course

表1. 圈层式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内涵

4.2. 圈层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组建

课程思政,强调全员育人,同向同行,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团队。本文研究的圈层式协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是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因此,教学团队是课程思政推进的关键,在整个研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也强调要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据此我们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圈层式的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1. 实行课程和任课教师的全覆盖,将所有研究生任课老师纳入到圈层式教学团队,进行课程思政教学;2. 团队运行采用团队负责人制,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和共享制度,通过集体教研解决思政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或者难点问题;通过教学团队的共享制度,实行圈层团队间的交流和优质资源共享;3. 完善管理机制,鼓励老师参加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研讨会或者专题培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和创新性;4. 发挥年轻骨干教师的敢想敢干的精神,使其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完成创新性的研究和实践。

4.3. 各圈层间的协同课程思政实施

圈层间的课程思政保持一定独立性,但是不能过于封闭和程式化。圈层间的课程思政教育要保持协同工作的状态,实现思想、资源的共享。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协同的课程思政教育:1. 课前的各个圈层的集中备课和研讨,主要涉及各个圈层的课程思政内涵和圈层之间思政内涵的关系,以及课程教学中实现思政的内容和方式;2. 中间过程的监控和协调,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在课程思政实施的中期,积极与团队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接受教学反馈,定期召开研讨会,对其中的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进行讨论,加强协同和系统研究;3. 后期的总结提高,每个学期末对本学期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方式,掌握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并进行总结,对下学期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指导。

4.4. 数学类研究生的圈层式协同课程思政的实践

本文在2021级和2022级数学专业运筹学与控制论方向研究生中进行实践,实践周期大约为2年。实践过程为:第一阶段(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以目前的数学专业运筹学与控制论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版)为基础,将其中27门课程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性质,将其分为3个圈层,制定3个圈层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点是课程思政内容,包括思政理论、案例、时事评论素材等;第二阶段(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对2021级学生按照圈层式协同课程思政进行教学,完成课程思政实践的前期准备、中间过程的监控和最后阶段的总结,根据反馈情况对圈层式协同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调整改进,指导下阶段的实践研究;第三阶段(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对2022级学生课程思政实践,按照改进后圈层协同课程思政进行教学,最终完成本文的实践研究报告。

5. 结论

研究生课程思政“圈层式协同育人”新模式是为了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对该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思政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圈层式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将不同业背景、不同学术水平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小团队,在共同探讨、交流和合作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研究生。

其次,该模式能够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圈层式协同育人”模式下,研究生们通过参与团队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积极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并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注重实践和创新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研究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该模式能够增强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圈层式协同育人”模式下,研究生们需要主动参与到团队中,并且根据项目需求和个人兴趣进行学习和研究。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培养研究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具备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

最后,该模式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也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团队合作、交流互动等方式,研究生们不仅能够体验到团队合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还能够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并促使他们形成积极负责、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圈层式协同育人”新模式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和思路。通过该模式,研究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全面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于培养高素质、有担当的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索。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并深入探讨这个领域,为研究生思政教育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20547);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MYG2022005)。

参考文献

[1] 李锋亮, 王瑜琪. 研究生教育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 教育研究, 2021, 42(5): 23-29.
[2] 高宁, 王喜忠. 全面把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J]. 中国大学教学, 2020(9): 17-22.
[3] 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 7-11.
[4] 教育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 9号[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0(34): 72-76.
[5] 高德毅, 宗爱东. 课程思政: 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1): 67-72.
[6] 常亮, 王磊, 杨春薇. 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向[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 39(6): 101-106.
[7] 邢文利, 裴丽梅. 圈层式协同育人:研究生课程思政新模式[J]. 教育科学, 2021, 37(5): 17-21.
[8] 赵剑锟, 刘义保, 张怀强, 等. “双一流”背景下核工业精神引导“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核技术应用”为例[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1, 40(2): 174-177.
[9] 郝晓美. 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23): 73-75.
[10] 康红蕾, 罗国华.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探索[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2(4): 256-260.
[11] 张炜煜, 杨波. 研究生课程思政“三新一实”培养模式构建[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1, 40(12): 5-9.
[12] 张亮. 我国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形势,问题与对策——基于南京大学的思考与实践[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2021(4): 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