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bD模式的中学地理逆向教学设计——以“喀斯特地貌”为例
Reverse Teaching Design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Based on UbD Model—Taking the “Karst Landform” for Example
DOI: 10.12677/CES.2023.118335, PDF, HTML, XML, 下载: 233  浏览: 53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刘智强: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汉中
关键词: UbD模式逆向教学设计喀斯特地貌UbD Model Reverse Teaching Design Karst Landform
摘要: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中学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要求建立基于学生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UbD模式正是以结果为导向,将评价前置,追求教、学、评一致化的教学设计,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思路的改变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本文以“喀斯特地貌”为例,探索逆向教学新模式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re Literacy of Chinese Students” and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nd requi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iteracy. UbD model is a result-oriented teaching design, with evaluation and the pursuit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evalu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change of teachers’ teaching idea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qualities. This paper takes the “karst landform”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reverse teaching model in the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lassroom.
文章引用:刘智强. 基于UbD模式的中学地理逆向教学设计——以“喀斯特地貌”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8): 2272-227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8335

1. 引言

教学设计是教师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将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基本理念之一,明确提出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 。因此新课标对于教学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教育模式成为当今一线地理教师需要改进和关注的重点。

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师教学的重心在于教材解读与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对教学全过程的评价,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收效甚微。课程评价是为了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 ‎[2] 。UbD模式下的逆向教学设计正好契合这一要求,评价贯穿教学始终,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 UbD模式与地理教学设计

2.1. UbD模式及理论基础

UbD (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意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最早由美国教育研究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格于1998年提出 ‎[3] 。这种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更加注重评价的一致性以及学习结果的导向性,遵循“目标→评价→教学”的三步骤教学设计逻辑,与先教学再评价的传统教学设计逻辑正好相反 ‎[4] 。UbD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与目标分类理论发展而来的,其中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如果想要获得知识,那就不能仅仅是从教师那里获取,而是应该要能够自主探索,并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建构 ‎[5] 。基于UbD模式的地理教学设计中,探究性学习占据主要地位,这表明建构主义理论对UbD模式下的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目标分类理论强调人的行为需要有一个目标作为导向,从而才能激发行为动机,进而促进目标的达成。UbD模式下的教学以结果目标为导向,与目标分类理论相互辉映。

基于UbD模式的教学设计以学生将要达成的目标为预期结果,设计评价依据和教学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表现与理解判断教学效果,值得一线地理教师的借鉴与应用。当前UbD模式下的地理逆向教学设计应用研究较少,尝试构建和实践基于UbD模式的地理逆向教学对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大意义,对于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重大。

2.2. UbD模式下的地理逆向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要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 ‎[5] 。UbD模式评价手段多样,评价体系完善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的评价和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同样强调学生对知识要有深层次的理解与应运、对核心概念与技能要有充足的把握,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这与地理学科综合性与生活性较强的特征相贴合。因此,UbD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设计课堂效率更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更好。

3. UbD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本文以中图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一课时“喀斯特地貌”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本节的原因是,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汉中天坑被称为21世纪地理大发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并且作为本地教学资源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本文以“游走山水间,探秘喀斯特”为主题,通过理解喀斯特地貌,达到让学生知晓“天坑秘密”的目的,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3.1. 确定预期学习结果

在明确预期结果阶段,首先结合UbD模式下的逆向教学设计模板,逐步设计学生将要理解的内容(U)、学生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Q)、学生将会知道的知识(K)以及学生能够做到的技能(S),最后需要紧密围绕课标要求和学情确定整体的学习目标(G),基于此,本节课的预期目标设计如下(表1)。

Table 1. Determines the expected learning outcomes

表1. 确定预期学习结果

3.2. 确定合适的评估依据

如何清楚学生是否切实掌握了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预期的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比如设计表现性任务、课堂互动、学生自我评价和反馈等作为评估依据。本节课评估依据见表2

Table 2. Determines the basis for evaluation

表2. 确定评估依据

3.3. 设计学习体验

逆向教学下的教学活动设计必须做到目标、评价、学习体验的一致性,必须对学生有吸引力,活动设计需富有创造力。UbD模式给出了学习体验设计的体系:W = where/why (教学目标、预期结果);H = Hook/Hold (把握情况、保持兴趣);E = Equip/Experience/Explore (学生准备、观点经历、探索问题);R = Rethink/Revise (反思、复习);E = Evaluate (自评、互评);T = Tailor (量身定制);O = Organized (组织教学)。依据此体系,本节学习活动设计如下表(表3)。

Table 3. Design of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表3. 设计学习体验

4. 逆向教学设计总结反思

4.1. 落实课标要求,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较于填鸭式和平铺直叙式的传统教学设计,UbD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从学生层面,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始终清楚学习目标,并能展开自评,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从教师层面,教学评趋于一致,教学评价紧跟教学活动,使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够真正落实、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本教学设计能够以:“地理大发现——汉中天坑”为起点,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能以探秘天坑为主线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设计中采用实验的形式,也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性更深刻的理解喀斯特地貌的概念以及喀斯特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此外,通过实地调查也锻炼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将所学知识内化,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

4.2. 促进理解新知,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在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下,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全过程的评价,并能够灵活运用表现性评价、学生思维结构评价等。学生始终清楚学习目标,能够利用多元的评价体系,及时自评和互评,及时反思,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帮助学生自主建立起知识的逻辑体系。

基金项目

陕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SLGYCX2337)。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 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EB/OL]. https://kdocs.cn/l/cmSSomV1kZd8, 2001-06-08.
[3] 格兰特•威金斯, 杰伊•迈克泰格.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 闫寒冰, 宋雪莲, 赖平, 译. 第二版. 上海: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4] 李春艳. 中学地理逆向教学设计: 释义与策略[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22, 23(4): 75-80.
[5] 谭灵芝.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