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信息传递机制对中国大学生差序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基于北京1249个随机样本的实证研究
The Influence of We-Media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n the World Belief of Differential Order and Justice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1249 Random Samples in Beijing
摘要: 公正世界信念的核心在于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具体行为所遵循的公正原则。在中国,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大学生,通过自媒体信息传播途径所表达出的公正世界信念呈现出显著的有序性结构差异。本研究重点探寻公正敏感性与社会责任感在自媒体使用行为变量的中介作用下,如何影响并形成怎样的大学生差序公正世界信念。同时也研究大学生对于自媒体匿名性的感知如何调节其对于不公正案例的第三方惩罚行为。研究表明,在自媒体使用频率变量的中介作用及感知自媒体匿名性变量的调节作用下,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基于政治身份和教育水平,呈现明显的差序格局。其中,共青团员相比于共产党员和群众,大专(高职)人群相比于大本和研究生,前者的内隐公正人格特征和公正世界信念水平均高于后者。这映射出前者的公正世界信念较多蕴含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倾向;后者的公正世界信念可能蕴含机会主义倾向或者在公正价值判断上显示其具有更高的自律意识。研究提出社会组织以及教育机构应在“遵循法治规范,持有复合观念,认可应得原则,关注纵向比较”等方面,着力开发中国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培育的提升和内化路径,为中国乃至世界培育持有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公正世界信念的人才。
Abstract: The core of the belief in a fair world lies in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that people follow in their specific actions in specific situations. In China,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different identities show significant struc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belief of the fair world expressed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of we-media. This study focuses on how justice sensitiv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luence and form under the mediation of the behavioral variables of we-media us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tudies how college students’ perception of the anonymity of we-media regulates their third-party punishment behavior for unfair cases. The study shows that under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the frequency variable of we-media use and the anonymity variable of perceived we-media use, college students’ fair world belief is obvious based on their political status and educational level. Among them,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members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and the masses, college (higher vocation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big and graduate students, the former implicit just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air world belief level are higher than the latter. This reflects the former fair world belief with liberal and individualism; the latter fair world belief may contain opportunistic tendencies or higher self-discipline in fair value judgment. Study and put forward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hould be in “follow the rule of law norms, hold composite concept, recognition deserved principle, pay attention to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etc.,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fair world faith cultiv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path, for China and the world to hold higher standards, higher level of fair world faith.
文章引用:苏梅芳, 左春玲, 郝梦媛, 李艾芾, 王佳宁, 王晴 (2023). 自媒体信息传递机制对中国大学生差序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基于北京1249个随机样本的实证研究. 心理学进展, 13(8), 3190-3200.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8399

1. 引言

公正是人类追寻有序进化的社会发展道路的最基本要求。联合国自2009年开始将每年的2月20日设立为“世界社会公正日”。这标示着:公正不仅仅是一项道德责任,更是国家稳定和全球繁荣的基础(夏晶,2019)。大到国家、社会层面的规模群体间责任与利益的划分;小到个人享有某种合法权益时,应否或能否确权,公正世界信念指引着的人们形成对规则的意识,对是非的判断以及对责任的界定。可以说,公正世界信念是孵化国际关系、社会关系、群体关系乃至人际关系格局的关键性的人类意识内核,是人们在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交织下的内隐心理倾向。

进入信息时代,中国大学生更广泛,更深刻地嵌入到对于公正信息的发现、加工以及传播当中。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的养得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必然形成更加多元的公正世界信念格局。以自媒体信息传递机制为中介和调节,当代大学生在公正信息的接收、加工以及信息输出的意向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公正信息的发现、认知、传播以及践行会产生哪些影响,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在北京各类高校对大学生人群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随机抽样调查,形成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研究结论。

2.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一) 理论基础

公正既关系着个体的利益得失,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性。作为道德判断范畴下的公正,主要指一个人能够无私无偏袒地按照一些公认的原则理解和对待他人,既不过也无不及。道德判断总是鉴于人们已经做过的事情而不是将要做的事情来框廓公正的意涵。在心理学研究范式之下,公正世界信念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方面:一是人们的感觉和态度在多大程度上受公正和不公正判断的影响;二是判定某些事件是否公正时,人们采用何种标准;三是不公正事情将会激发怎样的惩罚或宽恕行为;四是为什么人们会关心公正;五是什么时候人们会关注公正。相应地研究者们提出了公平理论、程序公平理论、相对剥夺理论等学说,用以解释人们对公正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王子琦,2021)。

公正世界信念之下,人们相信世界是公正有序的,会得其所应得,并且所得即应得。公正世界信念会给人们一种对社会乃至世界的可控制感。这就意味着人们相信在世界中付出善的举动,就会收获善的褒奖,相反如果大行恶道,就会自食恶果。由此人们会将社会道德内化,并且相信做好人,行好事,终有好报。这种可控制感同样也体现在社会规范上,人们相信如果遵守社会规则,就不会有处罚,相反如果违反了社会规则就必然会受到制裁。公正世界信念属于主观感受,因此受到个体的亲身经历以及所见所闻的社会现象的影响。公正世界信念可以自我调节,当个体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的社会现象符合公正世界信念时,会加强个体的公正世界信念;当个体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的社会现象与公正世界信念相违背时,会削弱个体的公正世界信念。公正世界信念还可以自我维持。当个体看到他人遭遇不符合自身的公正世界信念时,个体会通过忽视或者强行解释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的公正世界信念(吴婷,2019)。对于公正世界信念,本研究将采用公正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等概念来加以解构。

(二) 研究假设

公正敏感性是影响公正世界信念的一个前因变量。公正敏感性主要指个体对公正有多敏感;能够多容易地知觉到不公正;以及对知觉到的不公正所作出的反应有多强烈。公正敏感性可解构四个部分:一是受害者敏感性(即由于不公正事件而受到损失的人的敏感性)、观察者敏感性(即仅仅是目睹了不公正事件但并没有参与其中的人的敏感性)、得益者敏感性(从不公正事件中被动地获得利益的人的敏感性)以及犯过者敏感性(动促成不公正事件并从中谋取利益的人的敏感性)。公正敏感性是个体独立稳定的特质,有成熟的心理量表对其进行测量(刘拽花,2018)。此处,提出假设:

H1:公正敏感性与公正世界信念正相关。

社会责任感是影响公正世界信念的另一个前因变量。它表现为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对社会团体具有责任心、正义感,并且更愿意遵守社会规范。社会责任感范畴之下的利他行为、助人意愿、品格自律、守法从众等与公正世界信念存在显著的映射关系。社会责任感越高的个体,其社会规范激活水平就越高,在面对不公正事件时,对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产生的愤怒情绪也越高,进而做出更高水平的第三方惩罚行为。社会责任感也是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也有成熟的心理量表来支撑实证研究(王婉,2019)。此处,提出假设:

H2:社会责任感与公正世界信念正相关。

在信息时代,研究中国当代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综貌,必须要考虑自媒体信息传递机制对公正世界信念格局的影响。自媒体信息获取、群体号召、公正感知激活、公正价值呈现及变现、惩罚成本约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自媒体对公正世界信念格局的影响有以下特征:1) 更多的无关利益第三方成为对不公正现象的惩罚主体;2)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违反社会规范和公序良俗的人都会成为第三方惩罚的对象;3) 第三方惩罚的形式更为直接、多样,例如发表批评性和谴责性的言论、进行跟帖或顶贴、发布网络通缉令、对不公正行为者进行现实生活的干扰和排斥等。基于自媒体,对不公正现象更易形成舆论压力;4) 基于自媒体对不公正对象的惩罚更易产生道德风险,第三方惩罚者自身公正世界信念有可能不公正。简言之,大学生自媒体平台选择和使用频率、使用自媒体的互动习惯等,蕴含着他们对于公正世界信念的表达,也可能改造或重塑他们自身的公正信念(杨静怡,2022)。此外,自媒体提供了匿名性的观念表达空间。而自媒体匿名性影响第三方惩罚的机制更为复杂(焦德武,2017)。在此,提出假设:

H3:公正世界信念与第三方惩罚意愿正相关;

H4:自媒体使用频率在公正敏感性、社会责任感与公正世界信念之间起中介作用;

H5:匿名性正向调节第三方惩罚意愿与行为。

基于上述理论,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模型,见图1

Figure 1. Research model

图1. 研究模型

3. 实证研究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在北京地区部分高校抽取大学生1249名进行问卷测量。研究对象年龄范围19~23岁。本研究的人口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实践或工作经验,以及户籍情况、家庭收入,父母职业等先赋情况(详见表1表2)。

Table 1. The demographic description

表1. 人口统计学描述

Table 2. The description of endowment situation

表2. 先赋情况描述

(二) 量表选择

本研究选用的量表均是国内外学者开发并被广泛引用的成熟量表,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其中,1)《公正敏感性量表》采用李杰以大学生为被试修订的量表。根据公正敏感性的结构分为四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包含10个条目,采用五点计分;2) 《社会责任感量表》使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II)中的社会责任分量表。共20个项目。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越对自己的行为和对团体负责,具有正义感,更按照社会规范行事;3) 《公正世界信念问卷》采用吴胜涛等人翻译的公正世界信念问卷,包含“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和“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两个维度,前者7个项目,后者6个项目,采用6点计分;4)《感知匿名性问卷》采用Jung,Song,& Vorderer编制的量表Perceived anonymity scale (Jung, Song, & Vorderer, 2012)。该量表用来测量人们对自己在网络空间中匿名程度的感知。该问卷包括4个项目。得分越高表明个体感知到的网络空间匿名程度越高;5) 《网络不公正事件转发评论习惯和意愿问卷》采用自编问卷。共包括7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

(三)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公正敏感性和公正世界信念聚类分析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公正敏感性和公正世界信念进行K均值聚类,见表3,发现公正信念、公正敏感性以及社会责任感“强”:“弱”的数量之比为5:1。可见,中国当代大学生公正信念总体处于较高的正向水平,且其背后有较为稳定的公正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人格特质作为支撑,其公正世界信念的正向水平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未来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培育的重点工作应投射于表现为较“弱”水平的大学生群体。

Table 3. Cluster analysi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justice sensitivity and fair world belief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表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公正敏感性和公正世界信念聚类分析

(a)

(b)

(四)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的假设检验

通过独立样本检验,发现中国当代大学生在政治面貌和教育水平两个维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序格局。

1) 基于政治面貌的差序公正世界信念

基于政治面貌的T检验发现:尽管共青团员的样本占比超过了样本总量的2/3,但其所有分值的均值都大于群众和共产党员(详见表4)。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共产党员却呈现出最低的均值水平。

究其内因,大致有二。一是,中国大学生在其受教育期间经历了多次蕴含价值倾向一致性的筛选,每一次升学考试,每一次政治面貌的改变,都有思政标准促使他们在公正价值观方面形成分野;二是,共青团员在公正世界信念、公正敏感性以及社会责任感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共产党员。其原因可能是,测量上述变量时,均使用的是西方学者设计的量表。而西方国家的公正世界信念,要么基于功利主义,侧重结果公平;要么基于自由主义,强调机会公平以及程序公平,在编制出来的心理测量量表,更多地带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倾向,这与中国当代大学生置身其中的思想意识背景不同,也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不相吻合。基于这样的分析,可以推测,群众和共青团员相关分值高表明,他们表现出更多的自由主义倾向,他们对于公正的判断和表达更加自由、少约束,其公正信念更容易激发。这也反映出他们对公正现象的赋分更多地流于公正判断这个浅表层次,其深层次公正信念尚欠缺对于社会主义公正标准、社会治理制度现状的深层次体会。而共产党员和在社会责任感、公正敏感性等方面表现出的“较低”分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在政治身份上成功晋级的学生党员,可能存在一定的机会主义倾向,在蕴含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量表面前,他们更倾向于某些不公正的正当性。

Table 4. Independent sample test based on the political status

表4. 基于政治面貌的独立样本检验

*在0.10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2) 基于教育程度的差序公正世界信念

基于教育程度的T检验发现:大专、高职人群所有分值的均值都大于大本和硕研的均值,且硕研的均值都是最小的(详见表5)。

说明大专、高职人群在匿名性、信息传播习惯和意愿、社会责任感、受害者敏感性、观察者敏感性、得意者敏感性、犯罪者敏感性以及公平观层面的感知程度均高于大本和硕研人群,且越趋近于世界所倡导的公正,但均值结果可能会受到样本数量的影响,大专、高职和硕研的样本数量较少,而大专、高职与硕研的样本数量相近,具有一定的比较性。见表4,可以看出,在匿名性方面,大本、硕研人群感知程度较低,对于自己信息的隐藏程度不是很在意,而大专、高职这一人群的匿名性得分均值为16.05,相比于其它人群是较高的,说明他们对自己信息的隐藏程度比较在意。在标准差这一列数值中,社会责任感分值、观察者敏感性分值和公正世界信念分值的标准差较大,说明得分较为分散,大家的看法都不太一致,意见分歧较大。另外,从大专、高职与大本的独立样本检验这张图标中的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的sig值来看,所有值均小于0.1,说明大专、高职与大本之间的公正世界信念差异很大,具有极为明显的差序格局。然而,从大本与硕研的独立样本检验图表来看,除了观察者敏感性分值的sig值是小于0.1的,其它的数值都是大于0.1的,说明大本与硕研在观察者敏感性这一方面的差异较大,具有普遍意义,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序格局。

这表明,大专、高职生的公正世界信念更多的自由主义倾向,他们同样欠缺对于社会主义公正标准、社会治理制度现状的深层次体会。而大本和硕研在社会责任感、公正敏感性等方面表现出的“较低”分值,同样也映射出所谓更“聪明”群体的较浓的机会主义色彩。

Table 5. An independent sample test based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表5. 基于教育程度的独立样本检验

***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聚类分析以及假设检验所表现出的同类型内部的一致性,也清晰地呈现在下表之中。见表6,这张图表各方面的相关性更高,相关均度趋近于1。以匿名性感知与其它公正世界信念感知的相关性数据为例,对自己匿名性感知越强的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受害者敏感性、观察者敏感性、得益者敏感性、犯错者敏感性的感知度也强,他们的公正世界信念也越符合世界公正信念,也就是公正世界信念正确、公正感强的人,才会关心自己是否匿名,才能对不公正事件付出行动。

Table 6. The perceived relevance of fair world beliefs

表6. 公正世界信念感知相关性

**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五) 模型检验

表7,取公正敏感性、社会责任感为自变量(x),取公正世界信念为因变量(y),进行线性回归。其各自的系数分别为0.242和0.236,系数显著,公正敏感性与社会责任感知与公正世界信念正相关。

Table 7. Linear regression of justice sensitiv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air world belief

表7. 公正敏感性、社会责任感与公正世界信念线性回归

a. 因变量:公平世界信念分值。

取自媒体使用频率为中介变量(M)。见表8,自变量和中介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的检验,系数0.108和0.115显著,说明自变量确实可以预测中介变量。见表9,再检验中介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三个系数均显著。可以证明自媒体使用频率确实具有中介效应。

Table 8. Linear regression of the frequency of we-media use

表8. 自媒体使用频率线性回归

a. 因变量:自媒体使用频率分值。

Table 9. Linear regression of beliefs in the fair world

表9. 公正世界信念线性回归

a. 因变量:公平世界信念分值。

表10,取公正世界信念为自变量(x),取网络第三方意愿为因变量(y),进行线性回归。其各自的系数为0.449,系数显著,公正世界信念与网络第三方惩罚正相关。

Table 10. Linear regression test table of fair world belief and network third party punishment willingness

表10. 公正世界信念与网络第三方惩罚意愿线性回归检验表

a. 因变量:网络第三方惩罚习惯和意愿分值。

取匿名性为调节变量(D)。见表11,自变量、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交互项以及因变量之间进行回归方程检验,各项系数均显著,且交互项系数sig值小于0.05,说明匿名性具有调节效应。

Table 11. The anonymous linear regression test table

表11. 匿名性线性回归检验表

a. 因变量:网络第三方惩罚习惯和意愿分值。

4. 研究结论

(一) 关于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的差序格局

中国当代大学生在政治面貌和教育水平两个维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序格局。

一是,政治面貌范畴之下的差序公正格局表现为:共青团员具有高于共产党员和群众的内隐公正人格特质和公正世界信念。

二是,教育程度范畴之下的差序公正格局表现为:大专、高职人群具有高于大本和研究生的内隐公正人格特质和公正世界信念。

分值高群体的公正世界信念较多蕴含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倾向;分值低群体的公正世界信念较多蕴含机会主义倾向或者在公正价值判断上显示其具有更高的自律意识。

对于主体身份表现为本专科和共青团员的中低层次的大学生,尤其需要关注并有规制地引导他们参与公正讨论,提升他们对于公正的解释力,引导他们透过现象看实质,找问题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案。

对于主体身份表现为硕研和共产党员的较高层次的大学生,尤其需要创新公正世界信念的培育方式,注重增强这类大学生的公正体验,激发并提升其公正敏感性感知;更多地开展高级别社会公益活动等,形成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迁移和内化。

(二) 关于自媒体信息传递机制对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

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模型检验为真。公正敏感性、社会责任感以自媒体使用频率为中介,正向影响公正世界信念;公正世界信念正向影响网络第三方惩罚习惯和意愿,感知网络匿名正向调节第三方惩罚习惯和意愿。

研究表明,对于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的培育一定要重视自媒体信息传递机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只有在各变量之间探索平衡机制,才能充分发挥自媒体宣传公正世界信念的功能,才能为大学生参与公正世界信念的自我塑造和相互塑造提供良性的践行媒介。

基金项目

北京物资学院校内专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会计学院(编号:054230051307)。

参考文献

[1] 焦德武(2017). 微博舆论中公众情绪表达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武汉大学.
[2] 刘拽花(2018). 受害者公正敏感性对人际信任信息加工的影响. 硕士学位论文, 宁波: 宁波大学.
[3] 王婉(2019). 网络不公正情境下匿名性、社会责任感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郑州大学.
[4] 王子琦(2021). 西部青少年价值观、公正世界信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民族大学.
[5] 吴婷(2019). 公正/不公正情境与听障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公正世界信念的调节作用.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6] 夏晶(20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内涵探析.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7] 杨静怡(2022). 公正世界信念与网络道德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郑州大学.
[8] Jung, Y., Song, H., & Vorderer, P. (2012). Why Do People Post and Read Personal Messages in Public? The Motivation of Using Personal Blogs and Its Effects on Users’ Loneliness, Belonging, and Well-Being.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8, 1626-1633.
https://doi.org/10.1016/j.chb.2012.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