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Relying on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Middle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s to Promote Students’ Deep Learning
DOI: 10.12677/AE.2023.138818, PDF, HTML, XML, 下载: 241  浏览: 361 
作者: 赵华惠: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初中语文深度学习Learning Community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Deep Learning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慢慢走向多元化,同时也强调并要求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初中语文课堂尤其是乡镇初中的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方面并没有深入挖掘,没有充分发现学生合作学习对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作用。学习共同体以知识共享,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学习共同体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这篇文章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研究指出,在初中语文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能够促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协作,实现共同成长。随后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依托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方法,旨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is slowly becoming diversified, and at the same time, learning styles are emphasized and required to be reformed and innovated. The language classroom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especially those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s, do not dig deeply into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aspect of students and do not fully discover the role of students’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guid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Learning communities share knowledge and promote students’ cooperative inquiry with learning tasks to orientation to guide students’ deep learning. Learning communitie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nd also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enhanc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omoting their overal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middle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s, taking middle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as an example. The study points out that building a learning community in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can prompt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llaborat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to achieve common growth. The study then proposes a method that relies on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middle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s, aiming to promote students’ deep learning, improve classroom efficiency, as well as develop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文章引用:赵华惠. 依托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 教育进展, 2023, 13(8): 5237-524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8818

1.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新一轮改革,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新课标指出要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1] 。时代的发展要求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多元与互动,以积极的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以学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目前,初中语文课堂尤其是乡镇初中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灌输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不足。这样的教学形式容易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学习共同体,以学生的共同学习目标为导向,以一定的学习任务为核心,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完成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成长。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实现师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完成双向学习,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2. 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共同体这个概念是德国斐迪南·滕尼斯在其社会学研究中提出来的。后来美国教育家恩内斯特·博耶尔在自己的相关著作中提出在教育学中引入“学习共同体”这个概念,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以学习活动的形式、共同制定的规则和秩序聚合成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学习组织 [2] 。

从20世纪开始就已经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于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特征等理论进行探究,也不断地探索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可行性。赵健认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关于学习和学习者的社会性安排,它提供给学习者围绕共同的知识建构目标而进行社会交互机会” [3] 。陈静静在《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中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高速化的,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速度,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4] 。目前国内很多一线的教育研究者也在不同的领域研究以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来促进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促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借助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深入文本,进行深度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由于教学所使用的文本写作时间久远,学生无法深入感受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从教师提出的支架任务出发,以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有兴趣也有能力在合作中达到学习目标,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的合作意识比较薄弱

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学开始就处于比较自我的状态,并且在青春期,他们开始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自我评价提高,在面对问题或者任务时往往习惯于自己完成,或认为自己能够完全完成不需要他人的协助。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渴望得到尊重和重视,争强好胜,不希望被其他人发现自己的不足或者薄弱之处,希望能够在同伴或者老师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完成任务,有些学生因为自己掌握了知识要点而不愿意与其他人一起组队,有些学生由于成绩较差不希望和其他人比较而选择自己完成任务。在这样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无法培养较好的合作意识。

(二) 教学中合作探究任务比较少

虽然素质教育一直被推行,但是现阶段一线教师仍然偏向于应试教育,在教学中很少或者没有设置学生合作探究任务。在合作探究任务活动中,学生要进行自己思考并且与其他学生开展充分的讨论与合作,需要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会把有效的课堂时间用于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上,减少学生的合作探究任务活动量。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会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不同,如果过多的设置合作探究任务,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一直依赖其他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没有参与或者很少参与,这样会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因此,教师会在教学中减少学生合作探究任务的设置,大部分的教学环节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独立思考为主。

(三) 课堂上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地评价和反馈,会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教师的错误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自尊心。在当前,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往往忽视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教师大部分的教学评价集中在作业和检测考试的形式上。初中语文作业形式简单,一般都是抄写、背诵和完成教辅书上的练习题,教师在批改时比较简单,以检查或者批评为主,作业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系统性的作业评价体系。在课堂上的教学评价比较少,形式也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反馈式的评价,例如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后,教师反馈:“回答得很好!”因此教学评价没有针对性,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和指导,达不到教学评一体化的预期效果,影响教学质量,也无法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4. 依托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

(一)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初中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课堂学习共同体,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学生并不是生来就有合作意识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如何尊重对方,保持立场,服从集体;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要明白自己需要遵循个体独立原则,也要考虑团队合作,独立思考与共同合作齐头并进,以此展开深度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协同合作的课堂情境,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设置以小组形式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先提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时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个人特点,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组成学习小组。明确小组的规模和成员数量,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经过组内讨论、思想碰撞,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再请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教师适当对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点评,以小组组内和小组组间的良性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小组合作的作用和价值。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体会合作与互助的乐趣和好处。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学校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共同讨论与选择朗诵篇目、配乐、朗诵方式等,按照自己的特长和意愿确定分工,承担对应的任务,以此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 教学设计中增加合作探究任务

课堂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同一的学习任务,组内交流沟通与协同合作,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学习小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在思考教学设计时要统整教学资源,增加合作探究任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任务与活动。有效的合作探究任务需要有明确和清晰的学习任务目标,让学生通过达成目标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任务应该有挑战性,学生需要通过协作才能完成,以此提高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任务具有可行性,学生在实践中利用多方面的能力能够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要想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真实情境,明确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以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学生以学习任务为导向,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进入情境中,深刻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文化与人文精神。如在部编本八年级上册的《苏州园林》的教学中,考虑到本单元是说明文学习单元,人文要素是感受千人的非凡创造力,语文要素是了解说明文的方法和语言,教学目标指向说明方法和语言的品味,感受苏州园林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任务:

五一长假开始,大批游客慕名涌入苏州园林。学校也计划组织学生到拙政园游玩,并且举办《苏州园林摄影大赛》。需要同学们为《苏州园林摄影大赛》设计一张宣传海报。

任务一,快速默读全文,画出苏州园林的游玩路线。

任务二,仔细品味语言,辨清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拟写一段推荐语。

任务三,结合苏州园林的特点,设计一张宣传海报。

(三) 课堂上重视对学习共同体的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改正。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够让老师看到自己在团队中所发挥的作用,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由于小组合作的分享展示环节一般都是派选代表,加上学生众多、班级分组较多且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详细地点评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期待受到打击和破坏,长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降低,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也会变得不积极。因此,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在课堂巡回,参与到学生的讨论环节,适时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一些指导,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积极在组内发言;小组分享展示环节中,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汇报,邀请其他小组进行组间评价,再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评价小组的成果和组员表现,评价以表扬、包容为主,尽量客观详细落到实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在教学评价中,不拘束于教师评价,可以用多种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任务设置时提供学习任务单与学习评价量表,让学生完成自评;在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实现同学间互相评价等,以此激发学生合作探究意愿,促进思维的发展。要注意在才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时候,要对评价维度和评价等级进行清晰的划分,明确评价只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对文本的理解等方面,而不是针对个体性格进行评价。

5. 结语

新时代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统整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学生朝向既定的学习目标,统整教学资源,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主动发现问题、探索与解决问题。教师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有更多的不同的角色尝试,在小组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运用课堂共同体来提升教学质量时,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向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合作技巧的指导,在教学中以核心问题或者主任务与层层递进的关联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且及时给予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总之,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美]博耶尔. 基础学校: 学习的共同体[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33.
[3] 赵健. 学习共同体的建构[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24.
[4] 陈静静. 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