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Reading the Whole Book of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DOI: 10.12677/CES.2023.117281, PDF, HTML, XML, 下载: 216  浏览: 1,417 
作者: 唐 燕: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Core Quality Read the Whole Book Teaching Strategy
摘要: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而整本书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的必要补充和提升,对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丰富学生阅读体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相关探讨,简要分析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探讨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reform,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Reading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 whole book reading is the necessary suppl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ingle reading and group reading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roadening students’ reading horizon, enriching students’ reading experience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hinese qua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briefly analyze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the whole book reading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文章引用:唐燕. 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7): 1891-1896.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7281

1.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关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理念基础上,新增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学段要求,在课程内容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还有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具体内容,并指出整本书阅读对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也说明整本书阅读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新设“快乐读书吧”版块,意味着整本书阅读教学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教材全是单篇短章”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整本书阅读强调阅读的整体感,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空间,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不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且在开展的过程中流于形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立足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从多个维度深入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此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 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教学

2.1.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小学阶段应具备的语文核心素养,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 。核心素养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实践具体可用。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种较新的语文教学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意义重大。

2.2. 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整本书,与单篇阅读、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相区分。单篇阅读,即一篇篇阅读文章,单篇阅读教学就是对一篇篇文章进行精读深究的教学;主题阅读是针对某个主题领域,整合同一主题书籍的内容,阅读大量文章;群文阅读是指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本进行阅读的方法,以单元为单位,单元内一篇带多篇构成群文;而整本书阅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同读整本经典或名著,探讨交流读书心得,整本书阅读既要靠学生课下的自主阅读,也需要教师课上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旨在引导学生以整本书为阅读载体,将整本书读通、读懂,读透彻,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情绪情感体验。整本书阅读具有连续性、完整性、个性化的特点,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

2.3. 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的阅读,以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落实为驱动,能够承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的。学生在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读整本书,有助于推动学生思维素养、语言素养、文化素养以及审美素养等方面的发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要教学路径 [2] 。作为语文教师真的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多读整本书,以整本书阅读教学为契机,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 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

3.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有研究表明,6~12岁是学生阅读的黄金期,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展开单篇阅读教学,这种阅读教学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片段式阅读教学,在应试教育和任务学习的影响下,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整本书阅读主要以课外阅读素材为主,教师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向学生推荐适合其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并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学生的阅读大多在课外进行,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主安排具体阅读内容和阅读形式,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学生可以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沉浸式阅读整本书,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了,阅读的兴趣也会被激发。有了阅读兴趣学生会产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深入阅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整本书进行阅读探索。

3.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并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思考、自我见解和想法。整本书阅读需要教师全程陪同,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还要了解学生的阅读进程和阅读情况。学生阅读整本书意味着读更长的时间,需要长期坚持,不同于零散化、碎片化的阅读,这样以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整本书有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与耐心,全神贯注在阅读一件事上,读的更深入更专心,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小学阶段成为奠定学生阅读习惯的基石。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阅读能力越来越高,阅读经验越来越丰富,有利于他们各方面的学习。

3.3. 提高学生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的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整本书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读的多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更多的是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如速读、略读、精读等各种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就有效应用这些阅读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整本书阅读效率和自主阅读能力。阅读整本书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不同的阅读内容,自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如小说及故事类的整本书,学生可以运用速读加精读的方式,再如诗歌之类的学生可以采取朗读和品读的阅读方式等。相比于片段阅读,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来说更具有难度,需要学生联系整本书的内容,才能明确书中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观点和情感。因此,阅读整本书更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无形之中也会得到提升,而这种能力正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第一个基本素养。

3.4.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尚不成熟,即使阅读整本书,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也较为浅薄,他们的关注点多集中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一些作品隐含的深刻含义通常理解不到位,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整本书,并开展各式的阅读活动,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相较于传统的单篇短章阅读,它的语言、思想和逻辑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更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当学生的思维活跃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思考问题,对阅读产生强烈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书本蕴涵内容,优化学生思考过程,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灵活性 [3]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3.5.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整本书阅读关注学生真实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耐心细致的读完一整本书,感受汉语言本身和文学作品的美,也会形成自己对所读作品的独特思想认识和个性化理解,这些认识和理解潜移默化中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力量,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当然,学生在对作品进行吸收消化甚至鉴赏批判的过程,是他们对文化的一种传承与理解,也是无形中提高他们审美能力的体现,这与语文核心素养所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和素养相契合。

4.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4.1. 精心挑选阅读文本和阅读内容

近几年通过对教材的改编,整本书阅读已经纳入课堂教学的常规体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每一册都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和整本书阅读课程化,这一栏目旨在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整本书。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在阅读文本的选择和舍取上需要教师的帮助,选择最适合小学生的读物。教师可以根据“快乐读书吧”提供的导读书目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这一栏目推荐的阅读文本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且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比如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读儿童故事”,导读文体自然就是儿童故事,导读书目有《神笔马良》《七色花》《一起长大的玩具》和《愿望的实现》。导读策略有两条:一是看书的时候,要学会看目录。目录告诉我们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二是把读过的儿童故事跟小伙伴一起分享。语文教师根据“快乐读书吧”推荐的这些优秀读物,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这些读物推荐给学生,并教给学生阅读策略,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整本书,给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阅读计划,定期召开阅读交流会,分享各自读书心得,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推荐阅读过的书目,同龄人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在“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指引下,激发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2. 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有限,让他们坐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中,长时间专注于读一本书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对低段学生来说,因此教师和家长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语文教师要重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并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创设“共读”的阅读氛围。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还要和学生一起读,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真正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什么启发或是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和同学、教师互相交流,以此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以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阅读资源,将部分书籍放在教室,营造班级书香氛围,鼓励学生在图书馆借阅书籍,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学生阅读整本书花费时间较长,学生在学校的阅读时间有效,大部分阅读需要学生课下自主阅读,因此帮助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需要家长的辅助,形成家校合力。家长要主动配合教师为学生购买有价值的书籍,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为学生营造安静、轻松舒适的读书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还可以陪同学生阅读整本书,分享交流读书心得,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4.3. 丰富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活动

整本书阅读已经深入课堂,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组织形式多样的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很重要。整本书阅读教学与群文阅读教学都是一种任务式驱动教学,教师围绕“学习任务”有计划的推动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教学主要分为三种课型:导读课、阅读推进课和成果交流课,每种课型教师都可根据学生实际阅读情况设置相应阅读任务 [4] 。导读课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为主,教师上好整本书的导读课可以从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入手,采用多样化的导入方法,如封面图片导入、谜语导入、作者介绍导入、影视导入等。以《昆虫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导读课上播放昆虫的视频,普及昆虫知识。还可以选取书籍精彩部分,采用分角色读、即兴演一演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整本书教学的阅读推进课活动丰富,如思维导图、学习任务单、知识竞答、问题搜集与交流会等,阅读推进课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短短几分钟,还可以是几节课,但最终的目的是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推进学生阅读;成果交流课是学生读完整本书后的成果展示与分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会、小组汇报阅读收获、撰写读书心得、手抄报、表演情景剧等,营造氛围,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思考和感悟,发挥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4. 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技巧训练

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在阅读整本书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指导,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是粗糙的,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适时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水平来确定,对于低段学生,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主要是采用教师讲故事,学生联想画面的形式。低段学生有一定识字量,但识字量不够,教师指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并进行简单的圈画比较合适,以一年级下册推荐书目《摇摇船》为例,教师指导学生读童谣,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作简单圈画,丰富学生阅读体验。对于中段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将书本的核心主旨、描写方法或是好词好句做记号,并批注个人阅读感受,促进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内涵,以四年级下册推荐书目《十万个为什么》为例,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就要要求学生边阅读边做批注,遇到读不懂的地方还要向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在阅读过程中调动学生阅读情绪,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而对于小学高段学生来说,他们已有一定自主阅读能力,可采用阅读任务单的形式,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要求学生撰写读书心得,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以六年级上册导读书目《童年》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完成阅读任务单,以厘清书中数十个人物,弄明白他们和主人公阿廖沙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书本主要内容,如果学生能够读完之后能写一些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收获会更大。

4.5. 实施多样的整本书阅读评价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环节,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激励学生,使阅读效果更有成效。教师对学生阅读评价既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也要注重终结性评价。一是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评价,包括对学生的阅读速读、阅读进程、阅读习惯、阅读表达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小组成员互评 [5] 。以读《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学生阅读进程安排,以及否在规定范围内读完,是否有良好阅读习惯,是否形成自己的思考并勇于表达,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价学生阅读的依据。二是对学生阅读的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阅读的阅读量和阅读效果的评价。考察学生阅读量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发自内心爱上阅读,有自主阅读的内在驱动力。对学生阅读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如学生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能了解小说创作背景,理解小说主要内容和价值,并能联系自身学习鲁滨逊积极向上,从容乐观,勇敢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有效运用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引领学生的阅读实践,发挥阅读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强有力支撑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比较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掀起了一阵热潮,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读书,读整本书,并通过开展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发挥阅读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张晓静. “整本书阅读”的实施逻辑——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分析[J]. 林区教学, 2023, 315(6): 112-115.
[3] 高洋洋.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 试题与研究, 2022(31): 182-184.
[4] 黎艳琴.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及策略[J]. 天津教育, 2022(33): 168-170.
[5] 李兴瑞.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J]. 当代家庭教育, 2022(25): 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