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研究——以成都市6个公园为例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Attractiveness of Urban Parks Based on Park Cities—Taking the Six Parks in Chengdu as Examples
DOI: 10.12677/MSE.2023.124069, PDF, HTML, XML, 下载: 253  浏览: 695 
作者: 薛常兵: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夏祖华:成都市百花潭公园,四川 成都;郭曦榕*: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公园城市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Park City Urban Park Attrac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摘要: 城市公园如何在公园城市的背景下,保持和增加自身的吸引力,是城市公园建设和发展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旨在从公园城市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第三方平台收集数据,采用文本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挖掘城市公园的吸引力,构建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成都市六个综合公园为例,对其吸引力进行评估和可视化分析,为城市公园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Abstract: The prime concern in urban park development and advancement is how urban parks can uphold and augment their own appeal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park city. This article aims to adopt a park city perspective, utilizing methods such as surveys, on-site inspections, and data collection from third-party platforms to explore the allure of urban parks, employing techniques like text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objective is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attractiveness of urban parks and evaluate and visually analyze their allure by taking six integrated parks in Chengdu as examples. The outcome of this research will serve a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ecision-makers and managers involved in urban park construction.
文章引用:薛常兵, 夏祖华, 郭曦榕. 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研究——以成都市6个公园为例[J].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23, 12(4): 574-584. https://doi.org/10.12677/MSE.2023.124069

1. 引言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关于城市发展建设模式“园在城中”转变为“城在园中”的全新概括,是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范式。城市公园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也是城市公共空间演变和社会生活方式转变的结果。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城市生活方式将围绕公园和绿化开放空间展开,公园体系对城市空间系统结构起重要链接作用。城市公园如何在公园城市的背景下,保持和增加自身的吸引力,是城市公园建设和发展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旨在从公园城市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第三方平台收集数据,采用文本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挖掘城市公园的吸引力,构建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成都市六个综合公园为例,对其吸引力进行评估和可视化分析,为城市公园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 文献综述

城市公园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起初只是为了满足普通城市居民对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和秩序井然的新型公共空间的强烈愿望而建,到了19世纪末期,英国的城市公园已经发展成为不分种族、等级、性别和年龄,可以自由而免费出入,能够实现公众社交、聚会、休闲、娱乐、运动与教育活动相结合的一种理想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

国外对城市公园的研究由来已久,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s)、地理科学(Geography)、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城市研究(Urban Studies)和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等领域。拉脱维亚大学的Dr. Marita Cekule (2019)等人研究了评估城市历史公园作为吸引力场所的可能性;印度尼西亚教育大学Munawir (2021)等人以印度尼西亚万隆市的主题公园为例,研究如何通过社会网络数据进行文本挖掘以开发城市公园的吸引力;Wang,Yi-Chung (2016)对台湾地区游客对城市森林公园的动机、满意度和认知度的调查研究;Cwik,Agata (2018)等对城市公园对游客的吸引力与它们潜在的过敏性危险;波兰雷泽夫大学的Cwik,A. (2018)等研究了城市公园对游客的吸引力与它们潜在的过敏性危险。

国内对城市公园吸引力的研究从文献产出数量的变化情况就可以反映出该领域受关注的程度,如图1所示,近十年关于城市公园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从2019年开始大幅度增加。从研究内容来看,城市公园吸引力的研究集中在城市公园的内部景观质量、大众行为和可达性等三个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吸引力和游憩吸引力两个视角,领域涉及景观文化服务、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旅游吸引力评估方法等方面。

陆利军等(2022)通过构建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探究了2011~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域国家森林公园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两个系统之间的动态耦合协调关系 [1] 。杜鹃(2020)以南宁市11个城市综合公园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由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南宁市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模型 [2] ;宋少达(2017)以北京市6个综合公园为例,建立了综合性公园吸引力影响因素框架 [3] ;都刘宁(2019)研究了长沙市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及其与地方依恋关系 [4] ;朱中原等(2020)基于网络信息研究了江西省乡村旅游地吸引力评价及空间 [5] ;刘晓芳、吝涛等提出服务量度、服务活动多样度、服务主体多元度、服务满意度4个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模型 [6] 。郑道、唐世斌等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为研究范围和对象,对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的要素构成、产生机制进行分析,构建景观吸引力的“推拉阻”三力系统结构,从景源价值(拉力系统)、景观可达度(阻力系统)、景观感知度(推力系统) 3个方面(准则层),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的评价体系 [7] 。李焱、鲍南柱等文以南京市乌龙潭公园为例,通过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将文化型城市公园吸引力概括为五个维度:游憩体验、社交体验、社区服务、历史文化、替代性陪伴 [8] 。

Figure 1. Trends in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of city park attractiveness

图1. 城市公园吸引力年发文量变化

3. 城市公园吸引力影响因素研究

3.1. 城市公园吸引力的内涵

“吸引力”一词源于心理学,是指能引导人们沿着一定方向前进的力量。城市公园的吸引力本质上是指向城市公园的力,是由城市公园和游客相互作用而产生 [9] 。城市公园的吸引力可从旅游吸引力和游憩吸引力两个层面来理解。

从旅游吸引力的层面来看,城市公园的吸引力是城市公园中能被视为旅游资源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强弱,这种吸引力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让他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转化为来此进行实质性的旅游活动。

从游憩吸引力的层面来看,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是指游憩者依据游憩资源的丰富程度来选择游憩区域和游憩方式的隐形因素 [10] 。它是一个反映游憩地或游憩设施吸引游客能力的一个量化指标。同等情况下,公园资源越丰富游憩吸引力越大,引发居民的游憩动机越强。一座公园游憩吸引力的大小取决于该公园自然、人文景观、交通、生活、安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游憩吸引力越大,前来观光游览的游憩者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3.2. 城市公园吸引力产生的原理

城市公园吸引力包括城市公园景观资源拉力和游客需求推力、以及阻碍游客到达城市公园进行旅游和游憩等活动的阻力 [11] [12] 。城市公园游客活动的发生不仅仅与公园景观资源拉力相关,也与游客内在需求的推力和游客和公园主客体之间的介质阻力相关,城市公园吸引力应该是资源拉力和需求推力、阻力所形成的合力。城市公园吸引力系统是由游园拉力–阻力–推力共同组成的吸引力系统。

城市公园吸引力的产生基础缘于自身资源的价值,吸引力的产生过程却基于到公园的游客的动机。游客的动机和城市公园价值的相互作用结果产生城市公园的吸引力。游客选择城市公园作为旅游或游憩的目的地一方面依靠外界获取的信息,另一方面依赖自身的经验和逻辑判断。游客自身所在的居住地断面和城市公园断面的各种综合信息形成了旅游吸引的外部条件,综合信息具体包括多种种类。同时结合游客自身的旅游偏好、经济条件、闲暇时间等自身内在条件,经过游客的感知过程,最终才能产生旅游吸引。

3.3. 城市公园吸引力的影响因素

城市公园吸引力的影响因素按照吸引力的产生机制,可分为拉力因素、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其中城市公园吸引力的拉力因素是城市公园本身具有的资源能够吸引游客产生吸引力的要素,包括核心因素和辅助因素两部分;推力因素包括游客的内在动机和对关于城市公园的感知两部分。

3.3.1. 城市公园吸引力的拉力影响因素

城市公园自身景观的自然美学价值、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都是吸引游客进行游园活动的核心动力;而公园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公园设施、公园服务等属于影响游园拉力的辅助要素;游客的动机需求和感知需求体现在游憩者的游前感知和游中、游后感知之中。

3.3.2. 城市公园吸引力的推力影响因素

游客的动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其对游园推力的影响大小取决于不确定性和变化性的大小,这种需求所产生的推力与游客对城市公园在游园过程中因感知而产生的推力一起贯穿到公园进行旅游和游憩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通过游客对城市公园形成的感知并结合游客的需求都将影响游客到公园进行旅游和游憩的决策,形成城市公园吸引力的重要推力影响要素。

影响游客前往城市公园开展游园活动的阻力因素是影响游客到达城市公园进行游园活动的因素,通常包括交通要素、成本要素和信息要素。交通要素包括游客前往公园的距离、时间和方式;成本要素包括游客支付的交通费用、门票、信息服务费用等。游客在路上等待的时间和路途耗费的时间、与城市公园的距离以及去往城市公园的交通方式及其便捷程度;游客进行游园活动所必须支付的费用数量、信息服务和传播的广泛性、便捷性、性价比等都将对游客到公园进行游园活动带来阻力。

4. 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模型

4.1. 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层次模型

随着公园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园在城市中发挥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公园城市规划中出现了很多与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相匹配的新型公园,如口袋公园、湿地公园和主题公园等,所以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模型不仅要考虑吸引力影响因素多且复杂的特性,还要考虑城市公园背景下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具有的吸引力也会各不相同。

层次模型是在充分研究了人类思维过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别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度的总排序,这种逐步细化的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了定性问题定量化的处理问题,把人们的判断转化到若干因素两两之间重要度的比较上,从而把难于量化的定性判断转化为可操作的重要度的比较 [13] [14] 。

4.2. 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本文采用层析分析法构建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模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的筛选、判断矩阵的构建、指标权重确定、一致性检验和汇总计算五个步骤。

4.2.1. 评价指标的筛选与层次模型的构建

通过查阅城市公园吸引力的相关文献 [15] [16] [17] [18] [19] ,通过分析影响城市公园吸引力的推力要素、拉力要素以及阻力要素,按照“定量为主、全要素评价”的目标对指标进行提取、筛选,初步提取,并按照选出指标的相互关系构建指标的层次模型,按照“定量为主、全要素评价”的目标对指标进行提取、筛选,初步提取,确定城市公园吸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常最终的评价目标称为目标层,目标层的子元素所在的层称为准则层,准则层的子元素所在的层称为因素层。

4.2.2. 判断矩阵的构建

构建比较矩阵即对评价模型中同一层次的因子进行两两重要性比较,从而构造出判断矩阵。其矩阵公式如下:

A = aij = (Ci:Cj)

其中Ci代表矩阵A的一行,Cj代表矩阵A的一列。

本文采取“1~9标度法”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中aij表示因素i与因素j重要性之比,1、3、5、7、9分别代表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比较重要、十分重要、绝对重要,2、4、6、8则是中间值,如表1所示。

Table 1. Indicator relative importance scale meaning

表1. 指标相对重要性标度含义

4.2.3. 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采用和积法进行权重计算,从而得出单一准则下被比较元素的相对权重,即权重向量ω和一致性检验。通常将两比较以问卷调查形式发放给各方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填写,回收问卷后根据回收表格的内容分别建立准则层判断矩阵和三个因素层判断矩阵。根据回收专家回收问卷的结果借助SPSSAU或ANANP软件进行权重计算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的结果。当一致性比例系数CR < 0.1时,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若CR < 0.1,应适当修正判断矩阵。

4.2.4. 评价结果计算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或收集数据的结果为因素层各指标赋值,然后将因素层各指标的得分值与其权重值相乘并进行求和计算作为准测层指标的得分,再依次与其指标的权重相乘求和,最总得到目标层的评价结果。

5. 成都市六个综合公园吸引力评价实证

5.1. 成都市综合公园吸引力评价指标的筛选与层次模型的构建

根据4.1中的方法,通过分析成都市六个城市公园吸引力的相关文献和实地访谈调查,对指标进行筛选之后,确定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个目标层指标、3个准则层指标和23个因素层指标,成都市综合公园吸引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

Figure 2.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attractiveness of urban parks in Chengdu

图2. 成都市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

5.2. 评价过程

5.2.1. 数据搜集

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需要的数据包括用于计算指标权重的数据和用于计算指标值的数据。用于指标权重计算的数据需要通过设计专家打分表,即:准则层指标相对重要性评分表和因素层指标相对重要性评分表进行收集。用于指标值计算的数据需要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或对评价对象的实地调研进行收集和提取。因为要给多位专家发放打分表,故相对重要性中各项取值采用平均值,涉及调查问卷发放和收集的数据,如果是城市公园的调查数据则直接用于评分,若为调查问卷数据则需进行统计预处理。

5.2.2. 各层权重计算

以问卷调查形式发放给各方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填写,主要包括从事风景园林行业的工作人员(占26.6%)、教师(占23.3%)、研究生(占50%)等的意见,根据回收表格的内容分别建立准则层判断矩阵和三个因素层判断矩阵。本次两两比较问卷共征求30位专家意见,并回收问卷30份,回收率为100%。基于相关文献及理论,根据专家问卷评分结果,由以上公式计算准则层和因素层各指标的权重值,并利用EXCEL进行一致性检验。

经过计算准则层、因素层各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Table 2. Indicator weight values for each indicator layer

表2. 各指标层指标权重值

5.2.3. 因素层指标值计算

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和调查问卷分别对6个公园的22个指标的得分值进行计算,得到六个公园因素层各指标的分值。公园景观质量(Z1)的因素层指标得分值如表3所示;游园体验感知程度(Z2)的因素层指标得分值如表4所示;公园可达性(Z3)指标因素层指标的指标得分值如表5所示。经过加权计算因素层各指标的指标值如表6表7表8所示:

Table 3. Score of each indicator in the factor layer of park landscape quality

表3. 公园景观质量的因素层各指标得分值

Table 4. Score of each indicator in the factor layer of the perceived degree of park experience

表4. 游园体验感知程度的因素层各指标得分值

Table 5. Score of each indicator in the factor layer of park accessibility

表5. 公园可达性的因素层各指标得分

Table 6. Values of each indicator in the factor layer of the park landscape quality (Z1)

表6. 公园景观质量(Z1)的因素层各指标值

Table 7. Values of each indicator in the factor layer of the perceived degree of park experience (Z2)

表7. 游园体验感知程度(Z2)的因素层各指标值

5.2.4. 准则层指标值计算

根据表6~8计算所得的准则层公园景观质量(Z1)、游园体验感知程度(Z2)和公园可达性(Z3)各指标值,结合表2准则层指标权重值,对准则层的指标值和权重进行相乘计算,得到的结果如表9所示。

Table 8. Values of each indicator in the factor layer of park accessibility (Z3)

表8. 公园可达性(Z3)的因素层各指标值

Table 9. Value of each indicator at the guideline level

表9. 准则层各指标值

5.2.5. 目标层指标评价计算

按照加权求和公示对各公园准则层指标进行计算,得到各公园目标层城市公园吸引力的Z值如表10所示。

Table 10. Score of each evaluation object at the target level

表10. 目标层各评价对象得分值

根据分析结果成都市六个公园的吸引力总体而言差别并不明显,从综合计算结果来看,六个公园中最具吸引力的是成都市植物园,其次是望江公园、人民公园和动物园,排名最后两位分别是文化公园和百花潭公园。各公园的吸引力排名如图3所示。

Figure 3. The combined attractiveness of six parks in Chengdu

图3. 成都市六个公园的综合吸引力

6. 总结

在公园城市理念不断融入城市的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已有百年历史的城市公园如何保持其自身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其旅游、休憩、娱乐、文化、公共服务等价值?不断适应来自社会、居民和游客的变化以及满足他们对城市公园提出的新需求?这些问题在当前生态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六个综合公园的吸引力进行了评价,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够为城市公园的管理者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判定依据和技术参考。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陆利军, 李浪, 等. 省域国家森林公园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动态耦合协调关系[J]. 经济地理, 2022, 42(3): 150-159.
[2] 杜娟. 南宁市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D]: [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 广西大学, 2005.
[3] 宋少达. 北京城六区综合性公园吸引力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方工业大学, 2005.
[4] 都刘宁. 长沙市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及其与地方依恋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 2019.
[5] 朱中原, 王蓉, 胡静, 等. 基于网络信息的江西省乡村旅游地吸引力评价及空间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 29(8): 1713-1722.
[6] 刘晓芳, 吝涛, 吴昕怡. 城市公园景观文化服务实现度定量化评价[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3(2): 206-215.
[7] 郑道, 唐世斌, 严壮洧, 等. 基于“推拉阻”模型的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58(20): 174-180+209.
http://dx.doi.org/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0.042
[8] 李焱, 鲍南柱, 陆金威, 等. 文化型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及居民幸福感提升方法——以南京市乌龙潭公园为例[J]. 当代旅游, 2020, 18(13): 79-84.
[9] 毛之夏. 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7.
[10] 谌贻庆, 毛小明, 甘筱青. 旅游吸引力分析及模型[J]. 企业经济, 2005(6): 115-116.
[11] 廖爱军. 旅游吸引力及引力模型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12] 陶晓丽, 陈明星, 张文忠, 等. 城市公园的类型划分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分析——以北京市城市公园为例[J]. 地理研究, 2013, 32(10): 1964-1976.
[13] 焦爱英, 贾童, 张彤.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主题公园吸引力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X主题公园项目为例[J]. 创新, 2020, 14(1): 54-62.
[14] Krešić, D. and Prebežac, D. (2011) Index of Destination Attractiveness as a Tool for Destination Attractiveness Assessment. Tourism: An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59, 497-517.
[15] 王欣. 基于IPA分析的海南旅游景区资源吸引力调查研究[J]. 价格月刊, 2019(8): 88-94.
[16] 陈岚, 成国强, 廖晨阳, 赵炜. 成都市武侯区城市公园可达性分析[J]. 中国城市林业, 2022, 20(2): 30-35.
[17] 张红贤, 游细斌, 白伟杉, 黄瑛. 目的地旅游吸引力测算及相关因素分析[J]. 经济地理, 2018, 38(7): 199-208.
[18] 公园城市: 以生态文明引领发展的新范式[EB/OL]. https://www.scdjw.com.cn/article/63133, 2019-06-24.
[19] 张运吉, 朴永吉. 关于影响绿地吸引力因素的研究——以中国济南市、泰安市为例[J]. 风景园林调查与研究, 2015, 28(5): 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