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主题意义呈现研究——以“Season”单元为例
Study on the Thematic Significance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Taking the “Season” Unit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CES.2023.117252, PDF, HTML, XML, 下载: 333  浏览: 581 
作者: 袁雪君, 庞 晖: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山东 青岛
关键词: 主题意义小学英语教材分析Theme Significanc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s
摘要: 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要围绕主题展开英语教学,教材中主题意义的呈现对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起着指导作用。当前旧版教材在主题意义的宏观呈现上以话题来呈现单元、以主题探究环节为主、聚焦于语言知识的活动与理解性活动占比较大,在微观呈现上子主题内容典型性突出、也存在单一性的倾向、缺乏细节性。在根据《新课标》的教材编写中,可以“主题”统领教材内容、完善主题意义建构环节、增加以任务为基础的主题活动、提高子主题内容的完整性与精细度。
Abstract: The 2022 edition of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emphasizes that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be developed around the theme,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theme meaning in the textbook plays a guiding role in the teaching based on the meaning of the theme. The current old textbook in the context of the macro presentation of theme significance, the topic is the topic exploration unit, and the activities and understanding activitie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micro presentation, the content of sub-themes is prominent, and there is also a tendency of simplicity and lack of detail. In the compilation of the textbook according to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theme” can lead the content of the textbook,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me meaning, increase the task-based theme activities, and improve the integrity and precision of the sub-theme content.
文章引用:袁雪君, 庞晖. 小学英语教材主题意义呈现研究——以“Season”单元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7): 1684-1695.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7252

1. 引言

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增加了“主题”要素。《新课标》将“主题”分为三大范畴,分别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并且详细规定了各个学段应该学习的主题群和子主题内容,也明确了“主题”的作用与意义。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新课标》要求“以主题为主线,整体设置教学活动 [1] ”。而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多是按照旧版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多以“话题”来组织内容,对“主题”的呈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存在缺少主题统领意识,对于碎片化的教材内容无从下手,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不够深入等问题,这些问题会阻碍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难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刻认识、态度和价值判断。如何利用旧教材进行单元主题教学也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领域的重点问题。明确现行教材对于主题意义的呈现情况,不仅有助于新教材的编写与修订,也有助于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增补主题教学内容,更好地开展单元主题教学。

为探究现有小学英语教材对主题意义的呈现情况,本研究选取了国内10个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中系统阐述“season”的主题单元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见表1)。“season”单元属于人与自然范畴下自然生态主题群中的“季节的特征与变化,季节与生活”子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四季的学习,能从天气、活动、动植物变化、不同地方季节的差异等方面深入理解四季,能够运用所学语言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喜欢的原因,能根据季节的变化对各种活动和现象做出正确判断,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视角,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教材中“season”单元进行了分析。在宏观上分析了这10版教材的主题与话题呈现、主题意义构建环节的呈现以及主题意义在教材活动的体现;在微观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与当前小学英语教材的设置,将“season”主题内容分为两个子维度,分别是季节的特征与变化、季节与生活,对教材的文本和插图进行了统计分析。由于本文是基于主题意义来研究插图和文本,所以只统计在教材出现的能体现课文内容或情境内容的插图即能体现“季节”主题的插图,剔除装饰图、栏目图以及单词拼写模块的插图及文本,单词学习模块不计入总数。教材中的序列图按多幅统计,重复出现的相同插图按照出现次数统计。同一目标单词在同一句话中出现多次按照一次统计。探究现行教材对主题意义的表达和呈现的特点及不足,希望能为我国小学英语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为一线教师基于“season”单元进行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Table 1. Versions and codes of the 10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表1. 10本小学英语教材的版本及编码

2. 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主题意义宏观呈现情况

2.1. 主题与话题的呈现

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是根据2011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话题内容”来编写的,话题指的是文本内容,可以在文本中直接获取,具有客观性的特点,如“food”、“weather”等。在2022版《新课标》中被着重提及的“主题”指的是文本意图,具有主观的价值判断倾向 [2] 。从主题叙写的角度看,主题可以是一个短语,如“eat healthily”,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如“Everybody is responsible for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它既可以是语篇标题,也可以出现在语篇内容之中,以“Food”单元为例,可以将单元标题设置为“Eat healthily”也可以在语篇中设置“Ice-cream is delicious, but you can′t have too much”等类似的句子,以此来传达要饮食健康的主题意义。主题的确定应与话题内容密切相关,但又比话题具有更高的概括性与价值倾向。《新课标》虽然已经颁布,但部分现行教材还尚未更换,仍然停留在语言功能单元(如“How do you go to school?”)或者话题单元(如“sports”) [3] 。本研究将所选取的10版教材按照语言功能单元和话题单元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由此可见,现行教材是以话题来组织单元,缺少对主题的凝练。

Table 2. Categories of textbook units

表2. 10本教材单元所属类别

2.2. 主题意义构建环节的呈现

Table 3. Statistical table of the construction link of the thematic significance of each version of the textbook

表3. 各版本教材主题意义构建环节统计表

教材对于主题意义的建构可以分为主题引入、主题探究、主题升华三部分 [4] 。如表3所示,研究对象的这10版小学英语教材中,“主题探究”环节最为完整而且内容丰富,多数教材能涵盖该主题的所有内容。教材在主题引入环节主要呈现出两种形式:“Chant”和章首情景图。这两种形式在给学生留下本课主题的初步印象的同时也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在主题升华环节,T3、T5、T8将季节与时间、劳动等因素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了解季节的同时也能感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立意深刻。但是,在这10版教材中,只有4版教材(T2、T3、T4、T6)拥有完整的主题意义构建环节,其他版本教材主题引入和主题升华环节或多或少缺失。教材中主题引入环节的缺失会使主题导入生涩,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主题意义升华部分的缺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自行建构,出现主题升华的程度、方向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

2.3. 主题意义在教材活动中的体现

教材中的活动根据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聚焦于语言知识的活动(focus on forms,简称FOFs)”“以理解为主的活动(comprehension-bases teaching activity,简称COMP)”“以任务为基础的活动(focus on form,简称FOF)” [5] 。这三类活动各有特点,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程度也不相同,FOFs注重于对语言知识的训练,以简单重复的“说”为主,对于主题意义的探究较浅;COMP则需要学生带着个人意义参与到语言理解之中,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更进一步;FOF是一种难度较大,但是对于知识运用、主题意义探究要求较高的一种活动,通常是设置真实的任务,需要联系个人经验才能完成(见表4)。

在教材中FOFs和COMP两种类型的活动占比较大,这两种活动对于学生的语言知识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FOF类型的活动占比较小甚至没有设置,这类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思维能力,通过自己的判断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并且超越课本所呈现的表面内容,形成学生自己的理解。FOF类型活动的缺失不利于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知识和思想停留在书本上,与现实生活的密切性不大。

Table 4. Characteristics and common forms of the three activity types

表4. 三种活动类型的特点及常见形式

Table 5. Statistical table of the activity types of each version of the textbook

表5. 各版本教材活动类型统计表

表5所示,在教材中FOFs和COMP两种类型的活动占比较大,这两种活动对于学生的语言知识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FOF类型的活动占比较小甚至没有设置,这类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思维能力,通过自己的判断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并且超越课本所呈现的表面内容,形成学生自己的理解。FOF类型活动的缺失不利于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知识和思想停留在书本上,与现实生活的密切性不大。

3. 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主题意义微观呈现情况

3.1. 季节的特征与变化

由于研究对象的年级分布不同,在该年级主题内容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将10版教材按照年级分为三类,分别是预备级(一、二年级)、一级(三、四年级)与二级(五、六年级),在各级之间对涉及到的天气特征进行比较。从表6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这10本教材关于季节的天气特征的描述都能体现出季节的典型性特征。部分教材(T2、T3、T5、T6)使用了两个及以上的单词描述某一季节的天气特征,体现出了天气特征的多样性,比较贴合生活实际。其中T5用了比较级来体现季节的变化;T6涉及的内容最为丰富,不仅能体现出季节特征的多样性,而且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季节特征,体现出不同国家的自然风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但是部分教材(T1、T7、T8、T9、T10)对于各季节天气特征的描述呈现单一,仅仅用一个单词来概括一个季节的特征,没能体现季节内和季节间的变化特征。

Table 6. Statistical table of seasonal weather characteristics in each version of the textbook

表6. 各版本教材中季节的天气特征统计表

3.2. 季节与生活

季节与生活的联系在教材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各个季节的人物活动和各个季节的人物服饰。笔者分别对这两方面的教材插图和文本进行了统计。

3.2.1. 季节与人物活动

表7表8分别统计了插图和文本中人们在各个季节从事的活动,根据统计数据可以得到以下四点信息。第一,“春、夏、冬”三个季节的人物活动比较集中,“春季放风筝、夏季游泳、冬季玩雪”三种活动在插图和文本中占比较大,分别占比56.5%、66.2%、51.9%。第二,丰收和摘苹果二者都属于同一类活动,相对而言在秋季活动中占比较大,但是总体看来,秋季活动的出现频次比较平均,没有特别突出的代表性活动。第三,无论是在插图中还是文本中,教材对于秋季活动的呈现次数较少。第四,冬季活动的种类最少,主要集中在“玩雪”和“滑冰”两种活动中。在统计过程中,笔者还发现T1涉及到的人物活动最少,只有“swimming”一种,T3、T5、T6涉及到的人物活动较多。以上信息表明各版本教材呈现的各季节人们从事的典型性活动比较统一,但有些教材中活动种类过少,并且将某种活动归属于某一特定季节,例如在文本和插图中,教材都将“放风筝”这一活动安排在了春天,放风筝这一活动对季节的限制不高,而是对天气条件的要求高,这样设置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春天就能放风筝的误解,容易局限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难以获得更多生活经验。

Table 7. Activity statistics of each season in the inset

表7. 插图中各个季节活动统计表

Table 8. Statistical tables of seasonal activities

表8. 文本中各个季节活动统计表

3.2.2. 季节与人物服饰

在教材插图中,人物服饰的出现频次是较多的。各个季节呈现的服饰基本符合该季节的特点。在统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T1对于春季的描述是“We wear jackets. We don’t wear T-shirts.”并附以一个穿着短袖短裙的小女孩瑟瑟发抖的图片。T2出示的春季插图是一个穿着短袖短裙的小女孩和一个穿着长袖短裙的小女孩在放风筝的照片,这两版教材对春天服饰的选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两版教材对春季关注的时间段不同,初春的天气较凉,春末的天气较暖,而大部分教材没有关注到季节内的天气变化给服饰带来的影响,这使得教材之间出现这种完全不一致的信息,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出示不同的照片,让学生探究为什么同样都是春天,却穿着不同的服饰。同时,T3的人物服饰插图相比于其他版本教材季节特征不明显,尤其是在“Look and say”板块中的四幅插图,人物服饰的变化仅仅体现在颜色方面,这样的插图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季节服饰的变化。比较表9表10的数据可以发现,各季节人物服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插图上,而非文本之中。文本中对于不同季节服饰的描述极少且不全面。以上分析表明,现有教材在季节特征细化与服饰选择方面仍存在不足。

Table 9. Statistical table of figures in the illustration

表9. 插图中人物服饰统计表

Table 10. Statistical table of characters in the text

表10. 文本中人物服饰统计表

4. 教科书呈现主题意义的建议

如上所述,10本教材中有关season的描述在宏观呈现上以话题呈现、以主题探究环节为主、FOFs、COMP两种活动占比较大,在微观呈现上子主题内容典型性突出。但是存在主题意义构建环节不完整、教材活动较为简单、教材内容单一且缺乏细节等问题,建议如下。

4.1. 以“主题”统领单元内容

改变以往以“话题”来组织单元的方式,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三大范畴”下的子主题来确定教材主题,呈现主题内容。一方面,可以在单元标题中体现主题,使教师和学生明确这一单元的主题价值倾向,有意识并且有方向地探究该单元的主题意义,如“Love labor”“Make a reasonable plan”“Wonderful season”等。另一方面,在语篇中要体现主题意义的价值倾向。由于语篇阅读受到个人阅历、知识经验的影响,每个人对主题意义的理解都带有主观性。而在教育中,我们需要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有所偏向地引导学生主题意义探究的方向。同时还要防止主题与功能脱离的倾向,单元内教材语篇的设置,需围绕主题来进行,在应用语言知识的同时探究主题意义。

4.2. 完善主题意义建构环节

主题意义构建的环节包括主题引入、主题探究、主题升华,而现有教材往往缺失第一部分或第三部分。新课标要求“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 [1]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对主题意义构建环节进行补充,选择合适的语篇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进行探究。教材中完整的主题意义构建环节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主题、探究主题、领悟主题意义。完整的主题意义构建环节也体现着教材编排的内部逻辑,也为主题升华的方向提供指导。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主题意义构建环节的完整性,设置具有真实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情景,并且对这些环节的形式可以进行创新。例如在“season”单元的教材中,主题引入环节可以通过情景图来呈现,比起文字,学生更喜欢从图片中发现信息,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情景图可设置四季的天气图、人物活动图、动物活动图、景色图等,引起学生探究欲望;在主题升华环节可选择与季节相关的、体现人生哲理的故事或短文。

4.3. 增加以任务为基础的主题活动

在教材中活动的设置应该有助于主题意义探究,主题与功能不能相互孤立单独操练 [6] 。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围绕主题意义,用英语进行真实的交流和表达教材应将语言知识的教学融入语言实践活动之中,要注意在语境中呈现和讲解语言知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的意义,观察语言形式,发现和总结语言的规则和用法。 [1] ”以任务为基础的主题活动,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思维与生活经验,加深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与理解,并且任务的难度是可控的,教材可以根据年级的不同设置相应难度的任务供学生学习。但是要注意一点,活动必须要与主题相关,不能偏离主题。同时,这类活动应设计在单元末尾,需要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的情况下进行,效果更好。例如在“season”单元中可以设置小组活动,“If our class is going on a trip, where can we go? When will we go there? How to go? What to play?”通过设置任务性活动使学生运用本单元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4.4. 提高子主题内容的完整性与精细度

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建立在对主题内容的深入理解之上,涵盖主题各个方面的主题内容能丰富学生的认知,为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例如“season”主题所涵盖的子主题内容有很多,若教材呈现的仅仅是季节的天气特征,则会让学生对季节的理解产生单一、局限的认识,不利于主题意义的探究。同时,教材所呈现的内容不能以偏概全,要增加其真实性与精细度,保持良好的图文关系,插图中人物的穿着与活动应符合当下语境。教材中完整、精细的主题内容为主题意义的探究提供了载体,对于拓宽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起着重要作用。因此,“season”教材内容应注意增加子主题内容,注重图文匹配,增加季节间和季节内的变化内容,使学生对该主题形成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葛炳芳. 主题、话题和主题意义的区别及其对基础外语教学的启示[J]. 英语学习, 2022(10): 4-9.
[3] 张金秀. 中小学英语主题教学: 从概念理解到实践改进[J]. 英语学习, 2022(10): 10-15.
[4] 郑佳, 杨孝融. 单元主题意义建构的多模态分析——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2019年版)为例[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1, 44(6): 13-19.
[5] 林周婧, 刘子睿. 小学英语教材中教学活动的难度分析——以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5(2): 121-129.
[6] 王春晖. 英语教材语篇分析须把握的几个要义——以人教版中学英语教材为例[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9(3):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