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Chinese Rural Empty-Nesters Pens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DOI: 10.12677/AR.2023.102037, PDF, HTML, XML, 下载: 352  浏览: 1,228 
作者: 林倩余: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人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对策Rural Empty-Nesters Aging of Population Problem of Supporting Old People Countermeasure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区。伴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致使农村“空心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势必带来了新时代的养老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收入被动化、自我养老能力低、深埋健康隐患、心灵缺乏精神慰藉等问题。因此,本文从研究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出发,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积极的解决方案。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young and middle-aged labor force flows into urban areas. With the further intensification of aging,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resulting in the “hollowing out” of the countryside, more and more empty nesters, is bound to bring a new era of pension problems. At present, our rural empty-nesters face passive income, low self-supporting ability, health risks, lack of spiritual comfort and other problems. Therefor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study of rural empty-nesters pension problems, analyzes its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positive solutions.
文章引用:林倩余.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2): 297-301.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2037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所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是人类文明进步、经济发展的体现。我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在全国人口数量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呈不断上涨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1268万人,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922万人,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 。加之受到经济环境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条件,青年群体愿意追求更好的教育环境、中年群体寻求更高质高薪的工作环境,因此农村流入城镇的人口也在逐年增加,空巢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养老问题是当今社会需要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

2. 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养老问题

(一) 收入被动化,自我养老能力低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收入十分有限,大部分空巢老人除去部分人享受低保之外,绝大部分的老人是靠着每个月为数不多的养老金过日子。因此,他们绝大部分的收入都是来自务农还有子女的赡养费用。随着青壮年的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老人为了生活,减少子女负担,大多数选择田间劳作,想通过种地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但是因为种地耕作受自身健康情况、物价、自然灾害等多方面条件限制,因此以干农活来维持生计付出成本高,收入低。于是基本的生活保障就是来自于子女的赡养费用,就会使得空巢老人的收入来源十分的被动、不具确定性。虽然我国自古以来就讲求孝道,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但是并没有具体的赡养费标准。因此完全凭考子女孝心的自发性,具有不确定性和稳定性。许多子女的生活条件富余,但是老人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明显的好转。因此,在收入被动的情况下,加之留守儿童的后续抚养问题,负担过重,老人很难安度晚年也很难实现自我养老。

(二) 身体状况低下,深埋健康隐患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就会衰退,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就会慢慢显现出来。而看病买药至今来看仍是一笔不小的花销,虽然新农合的实施,农村就医条件有所改善,但是在空巢老人中仍普遍存在“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生活节俭、不舍得花钱、不愿给儿女添麻烦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现状。一方面,现在的医学技术“只可控制,无法治愈”,因此老年人一旦患病,就是需要持久性、长期性的看病、服药,是一个耗费时间与金钱的持久战。另一方面,空巢老人身边没有子女的叮嘱与照顾,只会选择一忍再忍,一拖再拖,只会加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深埋健康隐患。

(三) 心灵缺乏慰藉,诱发精神孤独

孩子们“就像一群鸟儿,归巢几天后,又离巢了……”,每年过节都会出现这样一个景象:春节前夕,老人激动且满怀期待的等待孩子们回家;春节过后,老人在家门口强忍泪水送别亲人,每一次看到这些画面都会让人百感交集。愉快的家庭氛围陡然消失,只剩下冷冷清清的家和空巢的老人,这冰火两重天的巨大反差,难免会让许多老人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失落感,易患上所谓的“空巢焦虑症”。一方面是由于缺乏与子女的沟通与陪伴;另一方面是农村空巢老人在生活中也缺少心灵慰藉,缺乏社交与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因为现在的老年人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发展步伐,可供适用的娱乐方式有限,很难找到精神寄托,就会使得性格会越发孤僻,对事物提不起兴趣,脾气暴躁,并对自己产生自我怀疑等等。日复一日的“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终究会使得老人陷入“空巢”心理危机,诱发精神上的孤独。

3.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 农村“空心化”削弱传统养老模式

目前城镇化的发展,出现了农村人口流失比耕地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青年来说,他们的梦想就是“去大城市看看”,于是很多走出去的青年就很难再回来了。而且现在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好的学校都集中在城里,房地产与教育的捆绑,迫使家长带着孩子离开农村,“进城赶考”。农村原生环境以及教育、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与城镇形成巨大落差,造就了年轻人追求更好的教育和生活质量,壮年追求更高的工资与工作环境。劳动力、人才便都流到了城镇、发达地区,农村里只能看到街道边、树荫下、家门口孤零零的老人,往村口看去,静等家人归来的那天……

都说“养儿防老”,这个传统观念一直在农村里盛行,养儿可以达到居家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模式。但是随着农村空心化,这一传统养老模式已然是行不通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子女与老人的观念也会有时代的隔阂,送老人去养老院养老的方式大部分老人是难以接受的,认为是不孝的表现。此外,老人相比于城市的陌生环境,更愿意留在农村养老,不愿跟随子女去城市定居,因此这一传统养老模式已不适应现实的发展需要,也让空巢老人面临新时代的养老问题。

(二)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起步尚晚,很多方面还不成熟、不完善。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例,我国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金主要是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为补充。除了经营型农民外,纯农民、失地农民和农民工都有无稳定工作且收入低的特点,支付能力较弱,他们的参保积极性主要取决于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 [2] 。通过缴费档次来获得每月的养老费用,其中500元以上缴费档次的居民补贴不少于60元的补贴标准。虽然近年来我国养老金待遇在增长,达到100多元,养老保障水平依然偏低,很难满足自己的日常起居,更不用谈给自己积攒养老钱了。并且,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人口老龄化达到顶峰,就会出现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问题。另外,资金投入方面,对农村的投入远低于城镇,养老体系得不到保障与发展。养老机构的建立,针对特殊群体入住以及高额的入住费用,与农村老人的意愿匹配度低,满足不了老人的需求,更加坚定了居家养老的传统,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 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低

农村相较于城镇,医疗存在着两个不足:硬件设施不足和专业人才不足 [3] 。农村经济、地段等条件都十分受限,环境差、待遇低,因此即便有专业人士下乡,也很少有人会愿意留下。加之农村仅有的小诊所和卫生院,极为基础的医疗设备和有限的医疗团队,难免就会出现大病“查不出、看不了”,需要转院的窘境。虽然现在有新农合提供的医疗保障,有大病统筹,可以报销一部分的医疗费用,但是对小病而言农村老人会觉得个人出资有会被浪费的风险,一旦遇上大病,即使能够按照比例报销,他们需要自付的费用仍很高,无力偿还 [4] 。加之报销程序也很复杂,对于空巢老人来说,也是一个新的生活挑战。因此,医疗服务水平跟不上,老年人行动又不便,资金也不充盈,就会造成小病一直拖,拖到最后疾病缠身,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4.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

(一) 多元化增收减负,发展经济

农村的经济落后是导致子女外出打工,农村“空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立政之本存乎于农” [5] ,为此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缓解农村老人的生活压力同时,又能够提升幸福感。一方面,政府应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把农村老年人拥有的但是无力种植的闲置土地、产值低的土地利用起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让每一块土地都发挥最大的效益。通过集中种植和规模化发展,以基地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收入 [6] 。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根据当地农村的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如旅游业。现在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享受,独特的民俗风情、人文风光已然成为吸引人们出游的精神需求。而打造具有乡村风土人情特色的旅游业就十分适合旅游市场的需要。因此政府可以挖掘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推动“乡村农牧业+旅游”的形式,再辅助网络直播的方式,带动相关农业产品的销量。在此基础上,努力吸引外资,鼓励中小企业在农村扎根,吸引青年返乡就业、创业。同时,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激励一些低龄空巢老人参与其中,实现就业与创业,增加养老财富储备。

(二)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和医疗服务

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老人可以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对于养老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因此,一方面可以建立养老金动态调整机制,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稳步增长,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7] 。并进行普及教育,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够了解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并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价位,尽力照顾到每一位老人,实现全村参保。针对医疗问题,政府也要及时投入更多的医疗硬件进农村,完善医疗设施,提高医护人员的福利待遇,留住现有人才,引进外来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实行“医疗 + 养老”模式,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心理咨询等多样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因子女不能长时间陪床照顾而孤独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需求。对于医疗保障制度也可以适度进行改革,降低报销门槛,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金额,真正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 建立特色多元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充盈精神生活

目前,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方式依旧是我国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养老方式的不二选择,因此可以在继续弘扬孝道的基础之上又能够开创发展特色多元的养老服务模式 [8]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扩建与投资,真正落实好“医疗 + 养老”模式,让失能老人老有所依,在养老服务的提升中也能安享晚年。针对低、高龄老人,可以开展“抱团式”养老和乡村互助养老,将“被动式养老”转变为“主动式养老”。“抱团式”养老 [9] ,即通过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抱团在一起,在一起共同生活,相互照顾,以老交友、以老养交,在小团体生活中度过幸福晚年生活。乡村互助养老,即由低龄老年人照顾高龄体弱的老年人,在预期将来也可以获得同样的照顾,安度晚年,形成一种老年互助的代际接力。这些模式的创新,是将农村传统资源实现再利用,并与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农村多元养老服务模式。当然,这些模式的创新必须立足于乡村自身价值与当地的特色来实现,以此来不断充盈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他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王萍萍: 人口总量略有下降 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EB/OL]. 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sj/sjjd/202302/t20230202_1896742.html, 2023-01-18.
[2] 曹均学, 彭维聪. 新时代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8(4): 91-96.
[3] 郑继承.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研究[J].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5): 362-366.
[4] 徐毅, 朱玲梦.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31(23): 234-238.
[5] 宋岩. 牢牢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一论学习贯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EB/OL]. 新华社.
http://www.gov.cn/xinwen/2018-02/04/content_5263765.htm, 2018-02-04.
[6] 郭颖, 刘泓灏.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34(5): 219-222.
[7] 王辉, 张继容.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与养老服务体系优化路径——以中央“一号文件”为主要分析蓝本[J]. 行政论坛, 2022, 29(3): 139-146.
[8] 渠恩杰, 裴婷婷.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与养老模式探究[J]. 生产力研究, 2022(6): 68-70.
[9] 袁心平, 柳依. 乡村“抱团养老”模式发展的现状及实施路径探析[J]. 热带农业工程, 2021, 45(1): 119-123.